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双结连环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成祖永乐十一年,五月己巳纯阴日,百事不宜,山东历城县境内,一支泰山旁脉,名叫千佛山的深谷之中,独居着一处人家。

    中午,深谷里一条小溪上,出现了一个异常俊美的童子,悄悄地划出一艘小舟,顺溪而游,突然那小船驶进一个极大的漩涡,一阵摇荡,撞在溪流尽头的谷崖上,碎成片片,那幼童没喊一声,便坠入了水中,瞬即失去了踪迹。

    下午,那家人发现幼童失踪,全家人一齐出动,虽然寻遍了满谷,却未发现半点儿线索。

    入夜,晴空万里,蓦地渗出一片乌云,笼罩着这座山岭,顷刻间,暴雨骤然勃发,风声雷声,在闪电中猖狂肆虐,像是天地末日的光临。

    前山,散落的石雕巨佛,变成了一群落汤鸡,面上雨水纵横,似在悲泣某个惨剧的发生。

    后山,除一座高拔入云的烟囱峰,其他各地,都逃不出风雨袭击的噩运,峰下,深谷里那处房舍附近,此时,在狂暴的风雨中,蓦地问起刀光剑影,阵阵凄厉绝望的吼叫,穿过墨黑的乌云,传出谷外,但瞬息间,一切又趋平静,连那狂暴的风雨也缓缓止住,随乌云散去。

    而谷中,那独一无二的一处人家,却在此时吐露出火舌,片刻工夫,化成腾腾烈焰,升起一股浓墨黑烟,而那精致的房舍,随即变成一堆废墟砖。

    火光中,十多个竖眉横目,相貌凶恶的大汉聚拢一起,狂笑着商讨这一次空前的胜利,与处置那两个“战利品”的方法,在他们的身旁,横七竖八卧倒着七八具尸体,及两个咬牙切齿,不能言动的女童。

    火光中,那十几个大汉面前,不知何时走来一位慈眉祥目的老尼,手持云帚,双目中神光四射。

    十多个大汉一见老尼,为首一人发出一声喊叫,立即分头四散逃窜,老尼冷冷一笑,先救醒一对女童,再一一察看尸体,看是否有救治的可能。

    然而,老尼失望了,她心怀恻隐地看着伏在尸身上痛哭的一对女童,感慨地合十,默诵“阿弥陀怫”然后,老尼劝住了女童的悲泣,用掌力在崖边击出三个大坑,按照女童的指示,将众人分别埋葬。

    并树立起三座“石碑”运用指力写出“赵世逸之墓”、“李圣坤、孔维云夫妇之墓”

    及“义仆之墓”这样。

    然后,老怪挟起两个女童,足顿处,人化一溜轻烟,射上高约三余丈的谷壁,稍顿晃身再起,接连着几个纵跃,便消失在幽暗的夜色之中。

    然而,老尼的来去,全被那栖在枝头,一只白鸟看见。

    老尼走后,那鸟也一声清鸣,鼓翅向烟囱峰顶飞去,霎时只剩下一点银星,转折间,也没入峰头的暗影。

    第二天,夏日骄阳,炙热如故,千佛寺里的钟声,按时响出悠扬的声音,深谷里,除去那被火烧残的房舍,及新添的三座新坟外,并无任何变动。

    花却照样开放,溪水依然湍急着奔流,只是,自今而后,却再也听不到旧人语笑声了。

    五年以后,一个冬季的夜晚,天上月明星稀,北风呼啸掠空正紧。

    谷中,一片荒凉,木叶多已调零过半,枯草、枯叶淹没了一切,此时除却那呼啸的风声之外,一切都失去了生机,连那一弯清流也寂然无声,宛如一条死蛇,静静地倒卧一边。

    蓦地,千佛寺里的钟声,沉重发出三响,划破了夜的沉静,那高拔千仞,壁立如削的烟囱峰顶,也随着响起一阵清幽宏亮的长啸。

    啸声里,一团淡淡蓝影一点银星,自峰顶飘起,像被劲风吹落的枯叶,霎时间,一泄千丈,疾若电闪般降达谷底,显出一个身着一色淡蓝的少年书生与一只苍鹰般大小,羽毛赛雪的鸟儿。

    那鸟儿,周身闪泛银光,铁喙钢爪,双睛中精光四射,栖息在一株枯树的枝头,剔翎弄羽,神俊异常。

    那书生,年约十八九岁,十月寒天,身上只芽着一领淡蓝儒衫,薄如蝉翼,奇而泛亮,即使在这深谷的暗影里,仍隐泛蓝光,连他足上的鞋袜,头戴的文士巾,与背上包袱,都是一样的色泽质料。

    那根本不像是布、绢、丝、麻所制的衣服,而像是一团淡淡的烟罗,笼在少年的身上,轻飘飘,似欲拥人飞去。

    由于一色淡蓝,更衬出那少年手、脸肤色的洁白,洁白得如雪似玉,白中泛出一层粉红的宝光。

    那一双眼睛,又大又圆,乌油油似一谭春水,蕴藏着无穷的情感与智慧,又像两盏孔明灯,在黑暗中,在长而弯的睫毛下,射出两道尺余长骇人的光芒,除此之外,他那五官的配置与修长而稍显文弱的躯体,配合得无一个恰到好处,像一件完美无疵的艺术杰作。

    风流倜傥,丰神绝世的书生神情,却决无一点江湖人物的特征,故而任谁见了也不能确定他是个身怀绝学的侠士。

    此时、那书生挺立坟前出神,忽然“吱”的一声,自谷顶上窜下一只火红小猱,只见它落地一纵,便攀上高有四丈的枯树,蹲踞枝头,瞪着一双红光闪闪的火眼,四处打量。

    那小猱,高不满二尺,遍身柔细短毛,油光滑亮,赤红似火,满头红发披肩,脊后腑下红毛特长,约有五寸,又粗又亮。两臂长垂,几与身等,蹲踞枝头,神态端是威猛。

    少年似被那叫声提醒,骤然从迷茫中惊醒过来,他踌躇着一行至墓碑前,缓缓伸出那白玉一般的双手,似欲拂开蔽住字迹的枯草,细审碑文。

    但是,他怕,他踌躇畏缩着,久久不敢探视,停顿半刻,终于下定了决心,急速而轻妙地近掌平削,未带出一丝儿风声,三座碑前半人多高的一片蔓草,便被齐根削断“噗嗵”

    一声,跪倒在“李圣坤、孔维云夫妇之墓”前,失声号啕大哭起来。

    这一阵哭,哭得天地变色,星月无光,足足有一个时辰,仍未停止。

    那栖息枝头的鸟儿与小猱,心似不忍,双双落在少年身畔,小猱急得抓耳搔腮“吱吱”乱叫,鸟儿竟口吐人言道:“玉儿哥呀,人死不能复生,哭有何益?你今武功大成,理该想法报仇,只是哭啼,效法妇人懦子,又有何用!”

    这鸟侃侃人言,不但字正腔圆,清脆好听,毫无鸟语的钩碟之处,更难得是句句成理。

    听得少年书生,幡然而悟。止住悲声,对墓碑依次跪拜,发誓道:“爹妈,赵伯父与各位大哥,泉下有知,保佑不孝孩儿,寻找琳姐、瑛妹,找出他人讨还血债,重建此谷,否则,孩儿誓不为人!”

    誓罢起身,游目四眺,俊目闪现凛芒,煞气毕现,威猛吓人,刹那间,哀伤又上心头,凛芒复为泪水所掩,呆立多时,反身信步行去。

    一会儿,来到小溪之畔,在一方青石板上坐下,反手取下包袱,放置一旁,呆呆凝视着流水,默默出神。

    这时,天色已近五更,天色反较前更黑暗,但少年幼时曾服多种灵药界果,视黑暗亦如白昼。

    他环视岸边稀疏的枯竹与溪中的流水,历历入目,不禁令他想起那充满甜蜜愉快的童年——在这片深谷中消磨的童年。

    恍惚间,在他的脑海中,被岁月洪流卷去的往事,重新聚拢过来,在溪流中,他似乎又看到他的美好愉快的过去。

    但瞬息间,一切似都被无情的漩涡卷去,像五年前卷走他自己一样。

    而另一种可怕的现象,呈现眼底,他的亲爱的父母、家人与赵家伯父,被人残杀,他看不清行凶者的面目。

    因为他并未目睹此事,但这足够他痛心的了,他不愿去想,他毫无意义地在面前挥动手掌,欲将这一幕惨景驱开。

    于是,他面前又浮现了两个相同的身影,那是他的琳姐姐、瑛妹妹,是他的一对未过门的未婚妻室。

    那是一对孪生姐妹,曾与他同榻而眠,同桌而食,同室读书,同时练功,与他自孩提进代一直在一起消磨了十一二个年头。

    他与她们,有着非时日所能磨灭的真挚感情,从青梅竹马的天真时代培养起来的感情,经过五年别离的考验,更加坚定真实。

    他渴望看见她们。

    但是,他初脱困境归来,迎接他的,却不是父母的抚爱、询问,也不是亲切的欢迎。

    虽然在五年前,他已从那白鸟八哥“雪儿”口中,得知梗概,但目睹这一片凄凉景色,断砖残垣,仍不禁伤悲逾恒。

    他只坐在那里,面上闪现着忧伤的表情,脑海中汇集了太多的问题,那灿烂的童年欢乐,那慈祥的父母抚育,那恩爱游伴情侣,那奇异的学艺生涯,甚至仇人的面目姓名,统统纠结在一起,形成了一块千斤巨石,压伏在他的心上,使他觉得窒息,觉得这世界的残酷无情。

    他渴望报仇,他渴望发泄。

    于是,他打开包裹,抽出一支蓝色晶玉长萧,幽暗中,立时显出光亮,原来那萧长有二尺,上面浮雕着一条苍龙,六只飞凤。

    龙凤眼中,嵌着十四颗宝石,闪泛着蓝、赤、橙、青、紫、黑六色光华,龙口之前,也嵌着一颗巨形大珠,放出一团银光,照彻了一丈方圆的地面;笼罩着少年身上,更煞似天上金童一般。

    那少年,将萧凑近唇边,随心所欲地吹奏出一缕清馨的声音,一时间,像是瀑瀑的流水,呜咽地低诉出无尽的哀愁,凄凉又婉转,显示着他自己正沉浸在无边的忧郁之中。

    倏然,他似乎忆起欢乐的童年,萧声也跟着变成无尽的欢乐短音,但那都是昙花一现,瞬即变为杀伐之声,如万马奔腾,若万鼓齐鸣,像有千军万马浴血奋战,声响高彻入云。

    空中似有鹤唳,八哥“雪儿”清鸣一声,鼓翅飞起,快似一缕银光,那少年虽有所觉,却无心理会,萧音一变,复化低沉哀悲之声。

    半响,天已微明,阴光自枯枝中透下,撒落在溪水上,闪泛出万点金星,使他回复了意识。

    他猛然停住,对着奔腾的溪水,喃喃自语:“我要报仇!我要报仇!”

    “你要报什么仇呀?我”

    一阵清脆柔细的语声,起自身后,起初,他以为那是“雪儿”说的,但瞬即又辨明其非。

    他急促地转过身去,对那人的轻灵轻功,感到十分的骇异,而更令他骇异的是他身后那人。

    那敢情是位姑娘。

    那姑娘年仅双十,生长得冰骨玉肌,明艳照人,剪水双眸,可异者竟呈蓝色,神光湛湛,在他面上一扫,忽地住口,而上陡现出两个春晕梨涡。

    那姑娘端的美极,眉目之间,呈现一股秀逸之气,着一身蓝色轻装,给人弱不胜衣之感。

    少年似乎想不到,会在此地突然出现此等绝色少女,心中也正一怔,随即起身一揖道:

    “姐姐尊姓?何故到此?可否见示小弟?”

    那姑娘莲步轻移,晃眼间便达少年身畔“啊”了一声,倩笑着道:“瞧你小嘴多甜,却怎的不答人家的话呢?小弟弟,你叫什么?”

    那姑娘仪态万方,语音柔美悦耳,使人听了不忍抗违,尤其是这时,两人几乎挨身站立。

    那清逸脱俗的容光,那沁人欲醉的幽香,令他有些儿神魂飘荡,目光一触,骤觉一阵心跳,不自主地低头避开,退后一步道:“小弟李玉琪,世居此谷,因事离开多年,今日归来,不料已家破人亡,双亲等人不知为何人所害,姐姐到此何事?盼能见告为幸?”

    姑娘侧身坐在那李玉琪原先所坐的青石板上,嫣然一笑,伸出纤纤玉手,轻拍身侧道:

    “来,你坐在这儿,待我告诉你好吗?”

    李玉琪涉世未深,由于身世特殊,心中根本未存礼教之妨,这时虽觉得姑娘对她有点儿过份亲切,却并不十分惊奇,因而他毫不迟疑地坐下。

    姑娘妙目一转,说道:“我姓蓝名玉琼,随师铁面道婆,居于琼州五指山顶,今奉师命至长白山神医公孙先生处,讨还一物,途经此岭,被萧声引来,听你一人在此喃喃自语,一时好奇动问,你不会怪我多事吧?”

    李玉琪虽还不曾步入江湖,早年却听父母说过,铁面道婆远在一甲子前,便已威震江湖,只因为人冷癖,嫉恶太甚,功力高绝,练就玄门先天罡气功夫,生平未遇敌手,出手又从不留活口,故得“铁面道婆”尊号,与方壶神尼、大觉禅师,并称武林三仙。

    三十年前相继隐踪,江湖中人流传三人已仙去,不料铁面道婆至今仍健在,并且有了传人,心中好生惊讶,闻言一揖道:“唔,原来姐姐竟是那铁面道婆的徒儿,失敬,失敬,怪不得你的轻功如此的高绝呢!”

    姑娘咯咯一笑,伸手抓住李玉琪左臂,道:“哟,看不出来你小小年纪,却这等酸法,我的功夫虽好,怎能及得你呢?快别客气了,来,坐下来告诉姐姐,你师父是谁?仇人是谁?姐姐虽然无能,却愿助你一臂之力!”

    李玉琪惨然一笑道:“小弟先谢谢姐姐的关怀,我不会特异高深的武学,除幼时家父教了一些精浅武功之外,并无传艺师父,这叫我从何说起呢?”

    这一来,该是那姑娘惊异了,心想:“听他的声音,已然是功参化境,怎能说没有师父呢?”

    她因而撇唇道:“你这话谁信,当我是三岁小孩子吗?”

    “好姐姐,我怎敢骗你呢?你若不幸,我详细地说给你听好吗?”

    那姑娘回嗔作喜,一双蓝眸,闪出一抹喜悦的光辉,玉掌轻舒,握住他的双手,婉声道:“好弟弟,你快告诉我呀,我只有一个时辰,便要起程呢!”

    李玉琪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将自己身世缓缓说出。

    原来,那李玉琪确无师父。

    其父李圣坤,母孔维云,均是鲁省有名的大侠,当年与赵世逸、孔淑云夫妇,并肩行道,获得鲁南四侠尊号,早年,李圣坤、赵世逸两人生性好武,一同拜在泰山奇叟孔儒慕门下习艺。

    那泰山奇叟孔儒慕,为华北有名隐侠,世居泰山,生有两女,长女淑云,次女维云,与赵世逸、李圣坤年龄相若,深得父亲钟爱,孔儒慕将一身绝学倾授两徒两女,这师兄妹四人,朝夕相处,花前月下,自然生出感情。

    学成以后,在孔儒慕的主持下,结成夫妇,一同下山行道,不数年间,名声大震,四人之间,夫妇朋友之情更笃。

    四人中年以后,孔儒慕逝世,偶游千佛后山,发现这一片深谷,地势隐秘,风景佳美,便相偕在此建室隐居,一住数年,孔氏姐妹竟双双怀孕。

    古代男女婚姻多秉承父母之命而成,更盛行指腹为婚,不等女儿出世,便代为订下终身大事。

    这孔氏姐妹,自小到老,感情至佳,当然也愿意儿女辈们亲上加亲,互相结缡,故亦相约所生如非同性,将来长大,即令结为夫妇。

    十个月后,孔氏姐妹一同生产,果然天从人愿,李夫人一举得男,赵夫人一举双雌。

    都生得冰雪可爱,粉妆玉琢,两姐妹决议,两女将来同嫁一男,以便承担两家香烟。

    两女名玉琳、玉瑛,生得一模一样,相差不过两个时辰,很难分出谁大谁小,幸有一痣,玉琳生于右耳之后,玉瑛却在左耳,才可识别。

    一男取名李玉琪,生辰不先不后,恰在两女之间。

    赵夫人孔淑云,年龄较大,多年未曾生育,而今一举得双雌,身体大受影响,产后又未加意调理,不久得病死去。

    赵世逸夫妇情深,自然哀痛不己,对二女心存厌恶,居不数月,竟而不别出走,将一双未满两个月的女儿,留了下来。

    李夫人孔维云,本来就喜爱这一双女儿,如今赵夫人一死,赵世逸一走,留下二女,她自然非得照看不可。

    心中虽不免悲伤,却也正中下怀,喜悠悠,终日为孩子操劳。

    只是李夫人,一人哺育三儿,初时确感困难,所幸李圣坤心疼爱妻,千方百计捕来三头麋鹿,每日挤取鲜乳,以补不足。

    又在山中,采取了许多药草,熬成药汤,为三娃儿每日洗涤身子,助之凝练筋骨髓气。

    果然此法甚妙,不数年间,三人皆已经长得身强体健,英俊秀慧,比常童高大出许多。

    才只三岁灵智便开,活像四五岁小孩一般,懂事听话。

    李圣坤,孔维云夫妻二人,自是心喜,倾全力培植三小,以期能成为将来武林中三朵奇葩。

    故而,三岁时开始教授初步坐功,调息练气凝神的内家诀要,一年以后,教授文事。

    六岁时内功薄具根基,便开始教授掌法拳术,轻功剑术暗器等,循序渐近,细心教导,严加督促,夫妻二人可说是费尽心机。

    这时,赵世逸在外倦游归来,一见两女一婿,这等灵慧可人,秉赋绝佳,厌恶之心顿时消失。

    因之也不再出走,与李圣坤夫妻二人,一同传授三人武学。

    李玉琪与玉瑛姐妹,一般的聪敏好学,天资高绝,无论文事,诗词歌赋,吹弹拉唱,武学内功,剑术掌法,都是一学即会,一点便通,又肯下苦功练习,故而至三人十二岁时,已然尽得真传。

    文事、武学俱具相当火候,除历练内功力,尚须培养外,其他方面,已大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势了。

    在这一晃十二年间,三人同室同床而居,同堂学艺,同桌读书,真可说真梅竹马,寸步不离。

    三人也怪,似乎从小便知恩爱,虽然朝夕相处,却从不曾发生过争吵的事,李玉琪个性本来坚毅刚强,为人厚道,守正不阿,择善固执,却因受玉琳、玉瑛姐妹影响,外表温顺,了无一丝粗暴火辣脾气。

    玉琳虽然比两人只大一两个时辰,却自小以长姐自居,日常照顾着二人的衣食起居,活像个大姐姐一样,为李夫人分担了不少琐事。

    玉瑛性子较娇,喜欢撒娇淘气,任谁不怕,独不敢违背“玉哥哥”玉琪,只要玉琪一说,她便百依百顺。

    玉琪、玉琳对这位可爱的“小妹妹”却也是百般爱护,不忍委屈她,这一来倒像是玉瑛真比两人小了许多似的。

    此时,三人从父母口中,得知三人还有一层夫妻关系。

    小心眼里,虽不了解夫妻之义何在,私下却更是亲爱异常,终日里行影相偕,好得若似蜜里调油无以复加。

    这年夏天,三人虽然仅只十二岁,长得却像是十三四岁的幼童一般,尤其是玉琳、玉瑛,女孩子发育教早,身体已然发生变化。

    李圣坤见了,与夫人孔维云商量,将三人分开,分房居住,以免三人少不更事,产生意外,耽误修为功力。

    孔维云自无异议,因而决定,让李玉琪一人,移居外间书房。

    这一着,本无不可,无奈三人情重,自小同居惯了,骤然分房,虽不能表示抗议,实非心愿,故而生出许多事来。

    这日中午,李玉琪初次搬入书房,心中烦燥不堪,偏偏天气炎热,房内闷热得像火炉子一般,看皇历,正是五月己己时。

    他一人独处一房,尚是首次,心中无聊至极,一生气跑到屋前那条小溪岸边,在树荫下闲坐一刻,目触溪中,有一钓舟,一时童心大发,也未深思便自跳入舟中,解缆向下游划去。

    不多时,竟不用划,两岸树木便纷纷向后倒退。

    李玉琪正在得意,瞬间钓舟己流进一处转弯处撞入暗流漩涡之中,在溪中一个劲地打起转来。

    原来,那条溪流,甚是怪异,鲁中四侠初迁入时,不明就理,见那小溪宽有二丈,横贯全谷,两岸翠竹垂扬,山花碧草,俱甚繁茂,风景幽雅自然,一时豪性骤发,建此钓舟,预备暇时泛游之用。

    及至造好一试,发现溪中暗流湍急,操舟不易,水性奇寒,人如跌下,便有冻僵没顶之成。

    再至上下两游一看,溪水出于谷左山壁之间,蜿蜒全谷,又复没入谷底另一山壁。

    出入两口,似在水面之下,外观不易发现,因此舟虽造好,多年以来并未取用,对三个孩子虽未细说,却声音禁止入水用舟。

    那日李玉琪不明所以,一时触发童心,竟自解缆泛舟,顺流划去,及至撞入漩涡,才慌了手足,立即乱划了一通。

    本来此时,李玉琪一见危险,立即弃舟纵上崖去,并无困难,偏他生性好强,不愿舍舟登陆。

    一见划不到岸边,便赌气端坐不动,一任那舟下流,心想:“看你流到尽头石壁边上,还转不转!”

    哪知尽头在望,舟竟愈转愈速,舟身摇荡不定,似有翻覆模样,这时他才着慌,抬头四顾,想找一离岸最近之处,跳上岸去。

    谁知不看还好,这一看,竟吓了一身冷汗。

    原来,舟后不远,不知何时,突然出现一条金光闪闪的怪蛇,足有儿臂粗细,六七尺长短,一颗蛇头,昂出水面一尺多高,箭也似地飞驰追来。

    李玉琪虽然生长在深谷,却未见过这么长大的怪蛇,哪能不惊,慌忙中举桨乱拔,想将舟拔得远些,避开正面。

    哪知不拔还好,这一拔小舟不退反进,刚好将怪蛇去路阻住,只见那怪蛇,昂首分水,疾如飞箭“哗啦啦”一声水响竟向舟中跃来。

    心中一惊,恰巧那舟正流进一个极大漩涡,舟身猛地一沉,舟艄高高一翘,李玉琪身不由己,向前扑倒,压伏在怪蛇身上。

    那怪蛇被打被压,似已发怒,后尾反卷,将李玉琪腰腹连同木桨双手,紧紧缠住,同时上身也不闲着,只一抬,便自用背向他头颈部绕来。

    李玉琪双手被缠腹下,一时抽不出来,情急之下,未等蛇身缠到,低头先以下颔将颈护住。

    接着不分皂白,张口拼命一咬,便紧紧咬住蛇身,死也不再松开口了。

    岂不知这一咬,恰巧是那蛇最紧要的唯一致命之处,虽未将皮咬穿,只见蛇身被牙齿一挤,竟而裂破一口,一颗鸽蛋大的蛇胆之类的东西,带着一股清香滚热之气,滚入口中。

    呼吸之间,那物化成一股异香热流,灌下腹去,李玉琪一见心中大骇,暗想:“我今吞下之物,如果有毒,这条小命,八成保不住了。”

    想归想,人类求生本能,却不容他立即认输,仍然紧紧咬住不放。

    那股热流,灌入腹中,立觉奇热无比,不多时,热流循着血液,输入四肢,混身上下直觉涨痛炎热,口干舌燥,思饮异常。

    情不自禁地一吸,蛇身破裂处,流进数滴蛇血,入口清凉,于是再不管有毒无毒,猛吸猛饮了起来。

    似此情形,不正应了一句俗语“饮鸠止渴”吗?

    不一刻,蛇血饮尽,李玉琪体内,热涨不但未停,反而变本加厉,像是着火一般,周身毛孔似被热气迫开,缓缓渗出热汗,头脑更是昏昏沉沉,像要死去似的。

    此时,舟已流近岩壁,速度更疾,只在壁前漩涡中转了两转,一头撞在石上,碎成片片,李玉琪连人带蛇,及那被蛇身缠在身上的木桨,一齐跌落水中。

    李玉琪被那彻骨奇寒的流水一激,神志稍稍清醒,身上燥热亦似稍减。

    刚刚闭住呼吸,作一番挣扎,水中一股无形吸力,己将他吸住,只在水面上,打了一个转,便倏地流入水中。

    李玉琪说到这里,蓝姑娘“啊”了一声道:“玉弟弟,你的福命真大,它哪里是什么怪蛇,分明是一条千年火鳝啊,此物我虽未曾见过,却听师父说起,此特秉奇热之性,生于寒泉泉眼之内,以‘石髓灵乳’为粮,故无半点腥臊之气,周身无骨无肉,全为筋脉构成,外皮金光闪闪,坚逾精钢,尤其唇上两只触须,穿金裂石,无坚不摧,内胆血液,功能轻身益气,补阳益寿,练武的人,服食一点,能抵数年修为之功,唯有其物生长极难,每百年只能长大五寸,像你所说的六七尺长,怕不有千年以上吗?又因它习性居处奇特,每年只在五月己己日及十月戊戌日出现两个时辰,故千百年难得一见,你即服食这物,怪不得功力深厚,已达化神反虚,返璞归真之境呢,不过此物奇热,须在冬季或与千年冰莲一同服食,服后周身赤裸,以冰埋住,否则便会被活活烧死,如果不与冰莲同服,虽在冬季按言服用,其亢阳之气不解”

    说到此处,蓝姑娘似觉有点碍口,住嘴不言,双颊没来由地飞起两朵红晕,首次显现羞意,粉颈低垂,双手却是握得更紧了。

    李玉琪自幼与女孩一同长大,心中毫无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虽这般并肩偎坐,纤手在握,并不感觉惊奇。

    此时一见姑娘害羞,心中早已明白,只因那关系着夫妻床第间事,自己也是不便出口,只微微叹了口气道:“这千年火鳝之事,后来我已尽知,只是为时已晚,虽也寻着一株千年血莲,却已无补于事了!”

    姑娘妙目之中,蓝光一闪,旋又低下头,细声安慰他道:“其实这也无妨,只须多娶几房夫人,不就成了吗?”

    那语声愈来愈低,而她那娇态愈甚,若非是李玉琪已具“天耳通神”之能,简直就听不清楚。

    李玉琪听清姑娘所言,不禁展颇一笑,这一笑虽未出声,被姑娘瞥见,似羞得无地自容,一头撞入他的怀里,娇嗔着说:“弟弟,你坏,你笑我,不来了!”

    李玉琪见姑娘羞得有趣,伸手扶住姑娘的肩,道:“好,小弟不笑就是,快起来吧,看你的头发都撞乱了呢!”

    此时,天色已达卯末,旭日早已升空。谷中阴寒,却已大亮,到处枯叶残枝,景色虽仍凄凉,对李玉琪说来,佳人为伴,已较前大有生机了。

    蓝姑娘坐正身子,正欲开口,蓦地谷外一声鹤鸣,不一刻,便见上空降下一只绝大仙鹤,赤顶白羽,两翅翼张,横有两丈多宽,瞥见姑娘,又引颈鸣了两声,束翼落地,缓步向两人坐处行来。

    李玉琪一见那鹤,立在地上足有一丈多高,那双眼睛光芒四射,神俊异常,他不禁问道:“姐姐,这鹤是你的吗?”

    蓝姑娘神色黯然,幽幽地道:“这鹤名叫‘白儿’,是师父所养,已有千年以上年纪,这次奉命送我前往长白山顶,向长白神医取回一物,我师父的脾气甚怪,下山之时,非限定到达时日,故而不能久留,弟弟今后何在,请先告诉姐姐,等我返山覆命之后,立即下山,以便助你复仇可好?”

    说罢满脸欺待之色,妙目中更是隐含着惜别泪光,李玉琪见了,心中不免也觉得依依不舍。

    本来嘛,人是感情动物,虽说仅有一两个时辰的相聚,两人已似多年相交,李玉琪本是多情种子,对蓝姑娘虽无用心,却已将她视为知心朋友看待,而今别离在即,哪能不依依难舍呢。

    故而,李玉琪想了一会道:“小弟自跌落水中,直至今日方得归来,毁家仇人是谁,根本不知,仅知我那一双表姐妹被一异人救走,故小弟先到江湖上打听她们的下落,只要寻着两人,定知仇人姓名,不过人海茫茫,伊人何处?小弟愁思多日,不得其要,为今之计,小弟拟往金陵,访寻一位父执,或许他能知道我家仇人,也未可知,姐姐他日下山,若往金陵八达嫖局询问铁剑金梭上官任,如此人在那儿,定知小弟下落,否则半年之内,我必在江南一带行道,只要姐姐到达江南,便不来找我,我也一定会知道的。”

    蓝姑娘依依不舍地立起身来,道:“好,半年之内,姐姐定往江南找你,江湖中现在鬼魅横行,弟弟初入人世,还要多加珍重才是,我走了,弟弟你”说着,神色一黯,娇躯微颤,若不胜寒。

    李玉琪情不自禁,伸臂搂住姑娘纤腰道:“姐姐此去长白山岭,天寒地冻,盼亦要珍重才好,小弟别无以赠,特送姐姐一套衣服与几枚果子吧!”

    说罢,他连忙打开身侧包裹,取出一包一他身上同一质料的衣服,请姑娘立即换上,一面又取出三只玉瓶,从瓶中拿出两枚红色果子,两颗血红色的果实,两节血红色藕。

    蓝姑娘打开那包衣服一看,见其中用一头巾包着一套小衣,一套劲装,一条白褶长裙,一条束腰,一只挂囊,鞋袜各一双,质料非丝缎,隐泛蓝色光华,却又薄如蝉翼,虽是一大堆衣服,用头巾包着一卷,竟自缩成一尺见方,两寸多厚的一个小包,轻巧异常,知是宝物。

    立即找一避风蔽人之处,一一换好,不但合身,更能御寒,一任那北风呼啸,竟一丝也吹不进来。

    心中大喜,遂又将鞋袜头巾统统换过,喜悠悠走出来,对李玉琪道:“弟弟,真的谢谢你啦,这是什么东西织的呀,好得很呢,你不留着你送你表姐妹吗?”

    李玉琪道:“此物大约是天蚕晶丝所织,穿上不仅水火不侵,宝刀、宝剑与差一点的内家功力,都不能伤得分毫,我在无意间与这些一齐得来,正好送与姐姐,我这几还有几套,等将来再给她们吧!”

    说着将取出的果子,一齐放在蓝姑娘掌中,又说:“这几枚果子,姐姐一齐服下,以内功运气吸收,不但有驻颜不老之功,并可增进若干功力呢,姐姐你现在就吃了好吗?”

    蓝姑娘见他说得珍重,托起细看,只见那两枚赤色果子,大若鸽蛋,色作玛瑙,鲜艳如玉,隐隐透着一股异香。

    那两颗血色莲实,比普通的莲实要大,色作紫红,隐泛清香,迫人肺腑,两节血藕,只有拇指大小,晶光闪闪,可爱异常。

    不禁啊了一声说:“这不是道家所云的朱果、血莲子与血藕吗?怎的弟弟你都有啊!

    这这都是千年以上的珍品呀!”

    说着,蓝眸中射出两道惊喜不尽的光辉,注视着李玉琪脸上,等待回答。

    李玉淇傲慢一笑说:“这些都是我在山中所得,果如姐姐所言,皆为千年以上珍品,常人求一而不可得的神物,今日送与姐姐,一来表示小弟的一番心意,二来盼姐姐能凭此驻颜不老,姐姐你就快些服下,稍运功力,即上路吧!”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李玉琪所说一番心意,乃指知己之遇,朋友之情,蓝玉琼却是会错了意思,只当他对她有情呢!

    蓝姑娘闻言面含巧笑,目蕴泪珠,上前一把将李玉琪脖劲搂住,粉颈依偎在他的脸上,激动至极地道:“弟弟只要你有这个心,姐姐就是为你死也愿意,你待我这么好,我我真不想走了!”

    李玉琪心头一震,知道自己说错了话,却又不便更正,只得将姑娘轻轻扶正,慰劝道:

    “姐姐快别这样说,好在相见之期非遥,你你快点服下果子上路吧!”

    蓝姑娘粉面通红,含羞一笑,也觉得自己太过激动,因之一声不响,将果子一一吃下,立即在石上盘膝坐好,用起功来。

    一旁李玉琪见那仙鹤一足立地,一足缩起,不错眼地打量自己,甚是好玩,便又取出一节血藕,走到那鹤身畔,将血藕平托在掌中,轻声问道:“你要吃吗?”

    那鹤已然通灵,见了血藕,似颇识货,伸颈将之啄在口中咽下,对李玉琪点点头,便也闭目缩颈,似是运功消化。

    不一会儿,鹤目又开,伸颈在李玉琪胸前擦抹了几下,状甚亲热,倏又一声清鸣,洪亮悦耳。

    李玉琪一惊,怕惊动了蓝玉琼用功,回头一看,蓝姑娘已然下地,正在向这边行来呢。

    姑娘行至近前,问道:“弟弟你给白儿什么好处了?使它这样高兴呀!”

    李玉琪道:“我给它吃了一节血藕,姐姐,你现在就要起程了吗?”

    姑娘道:“天已不早,看来非走不可了,弟弟,你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