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明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数日后的一个傍晚,仲逸与石成等已抵京畿地界。
“仲大人,前面便是顺天府宛平县,天色已晚,不如就在此歇息了吧?”。
同行的一名钦差随从,向仲逸禀道:“请钦差大人示下”。
仲逸目视前方,并未言语,他似乎有些犹豫,却一时拿不定主意。
此时,夕阳渐西沉,石成也只得上前劝道:“仲大人,天色已晚,如今我们的钦差仪仗已亮明,若住于客栈或山村农家,多有不便,依我看,就在宛平县衙落脚”。
不知为何,越靠近京城地界,仲逸心中却越发不安起来。
当然,这只是一种直觉。
在大同时,虽有副总兵金少尘全力协助,但营中定有仇鸾的人,况且将仇四、马小武等人押往京城。同行的,还有牢中关押的那名千户、两名百户等。
押着这么多人,一路之上,又有钦差仪仗的声势,想瞒,是肯定瞒不住了。
“石大哥,我们在大同抓了这么多人,想必有人已将此事,告知仇鸾与严士蕃等,可他们为何一点反应都没有?”。
仲逸对此颇为不解:“那怕如上次在保定府时,保定知府指示属下对他们动手,此刻,若仇鸾派出杀手阻拦,反倒正常许多”。
太安静了,安静的有些不正常。
越是双方较量关键之处,这种情形,往往蕴藏着巨大的玄机。
“仲大人多虑了,我即可吩咐锦衣卫的兄弟将仇四、马小武等押入京,由专人看管,我们继续办差便是”。
石成依旧不以为然道:“这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管仇鸾,还是严士蕃,给他个胆子:京畿要地、天子脚下,想造反不成?”。
末了,他用一如既往的神情向仲逸保证:“万事,都有我们锦衣卫,你尽管办差便是”。
好吧……
傍晚时分,仲逸等被宛平知县,及一干官吏安排在县衙。
迎接钦差仪仗,自不用说:声势浩大的跪拜大礼、问候寒暄,之后便是相继介绍在场之人的身份等。
当然,眼下正值晚饭时分,一顿像样的酒席,自是免不了的。
晚饭之后便是:饭后一杯茶。
宛平知县姓聂,四旬左右的年纪,中等身段,长得清瘦,待人极为随和,言语慢条斯理、举止规规矩矩。
看上去是个老实、稳重之人。
连同宛平县衙的县丞、主簿、典史等,对仲逸这位钦差大人更是毕恭毕敬、以礼相待。
上次博野县之行,一路走来,仲逸终于遇到一个与自己品阶相同的知县:二人皆是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为正七品,聂知县亦是相同品佚。不过,翰林院的门头显然要比县衙大许多。况且,他又有朝廷钦差副使的头衔,那些作陪的县丞、主簿、典史等毕恭毕敬,就更不用说了。
此次,终于可名正言顺的做一回‘仲大人’了。
“聂知县,仲某此行得目的,想必诸位都已知晓,当初鞑靼直逼京城,朝廷大军是如何应对?事关你们宛平县境内的,是否接到什么指示?境内是否有百姓的物资被抢?”。
仲逸无暇言及其他,眼下到了京城地界,尽快办差才是关键:“圣命所在,还请聂知县如实陈述,仲某也好早日交差”。
“钦差大人所言极是,本县早就收到朝廷旨意,自然要全力配合钦差办案”。
这时,聂知县急忙起身拜道:“只是,才用过晚饭,大人一路劳顿,不如明日一早在大堂中议事。如此更显朝廷威严,更能让县衙的同僚们有所准备”。
“对啊,钦差大人,反正又不急于一晚,明日一大早,下官们身着官服,在大堂中议事,之后钦差大人再移步他处,也为时不晚啊”。
一旁的县丞、主簿等纷纷附和道。
“既是如此,那便明日再议”。
仲逸见聂知县等众口一词,他也不便强求:原本此次核查为两军战事始末,与县衙干系不大,无论仇鸾还是严士蕃,都不会直接授意于一个小小的知县。
“仲某难得来一次宛平县,既然明日再议正事,此刻,倒想上街走走”,仲逸不再提差事,转而笑道:“诸位自便,不必陪着”。
“仲大人身系钦差,卑职等可不敢怠慢,否则,本县所有同僚都要受朝廷……”,聂知县一阵惊慌,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这么多话?叫你们自便,还不快快退下?”。
石成有些不耐烦道:“难道?我们的人,还不如你们县衙的差役?”。
“是是是,大人说的是,卑职马上照办”,聂知县向身边几位同僚微微挥挥手,众人缓缓退出房间。
钦差大人要微服私访,随意街上走走,闲杂人等不必跟着,只有石成等几名锦衣卫陪护即可。
尽管如此,来到县衙大院时,仲逸才发现各个通道还是加派了人手,而且人人佩戴兵器。
“石大哥,告诉你的弟兄,留意城中动向,尤其近日有无陌生人进出”,出了县衙大院,仲便向石成叮嘱道。
“这个简单,让他们向当地店铺的东家、伙计,或者城门守卫打听一番,这些人最了解当地情况,也很容易打听到”,石成随即向身边的一名随从吩咐,之后,那人立刻领命而去。
晚饭后,街上依旧有不少行人,这个时节,天气还不是很冷。
闲来无事之人,总会想法找些乐子打发时间:去酒馆要几味下酒菜,三五友人小酌一番。或去茶楼听听曲儿、说书什么的。
<... -->>
数日后的一个傍晚,仲逸与石成等已抵京畿地界。
“仲大人,前面便是顺天府宛平县,天色已晚,不如就在此歇息了吧?”。
同行的一名钦差随从,向仲逸禀道:“请钦差大人示下”。
仲逸目视前方,并未言语,他似乎有些犹豫,却一时拿不定主意。
此时,夕阳渐西沉,石成也只得上前劝道:“仲大人,天色已晚,如今我们的钦差仪仗已亮明,若住于客栈或山村农家,多有不便,依我看,就在宛平县衙落脚”。
不知为何,越靠近京城地界,仲逸心中却越发不安起来。
当然,这只是一种直觉。
在大同时,虽有副总兵金少尘全力协助,但营中定有仇鸾的人,况且将仇四、马小武等人押往京城。同行的,还有牢中关押的那名千户、两名百户等。
押着这么多人,一路之上,又有钦差仪仗的声势,想瞒,是肯定瞒不住了。
“石大哥,我们在大同抓了这么多人,想必有人已将此事,告知仇鸾与严士蕃等,可他们为何一点反应都没有?”。
仲逸对此颇为不解:“那怕如上次在保定府时,保定知府指示属下对他们动手,此刻,若仇鸾派出杀手阻拦,反倒正常许多”。
太安静了,安静的有些不正常。
越是双方较量关键之处,这种情形,往往蕴藏着巨大的玄机。
“仲大人多虑了,我即可吩咐锦衣卫的兄弟将仇四、马小武等押入京,由专人看管,我们继续办差便是”。
石成依旧不以为然道:“这下,还有什么可担心的?不管仇鸾,还是严士蕃,给他个胆子:京畿要地、天子脚下,想造反不成?”。
末了,他用一如既往的神情向仲逸保证:“万事,都有我们锦衣卫,你尽管办差便是”。
好吧……
傍晚时分,仲逸等被宛平知县,及一干官吏安排在县衙。
迎接钦差仪仗,自不用说:声势浩大的跪拜大礼、问候寒暄,之后便是相继介绍在场之人的身份等。
当然,眼下正值晚饭时分,一顿像样的酒席,自是免不了的。
晚饭之后便是:饭后一杯茶。
宛平知县姓聂,四旬左右的年纪,中等身段,长得清瘦,待人极为随和,言语慢条斯理、举止规规矩矩。
看上去是个老实、稳重之人。
连同宛平县衙的县丞、主簿、典史等,对仲逸这位钦差大人更是毕恭毕敬、以礼相待。
上次博野县之行,一路走来,仲逸终于遇到一个与自己品阶相同的知县:二人皆是正七品。
翰林院编修为正七品,聂知县亦是相同品佚。不过,翰林院的门头显然要比县衙大许多。况且,他又有朝廷钦差副使的头衔,那些作陪的县丞、主簿、典史等毕恭毕敬,就更不用说了。
此次,终于可名正言顺的做一回‘仲大人’了。
“聂知县,仲某此行得目的,想必诸位都已知晓,当初鞑靼直逼京城,朝廷大军是如何应对?事关你们宛平县境内的,是否接到什么指示?境内是否有百姓的物资被抢?”。
仲逸无暇言及其他,眼下到了京城地界,尽快办差才是关键:“圣命所在,还请聂知县如实陈述,仲某也好早日交差”。
“钦差大人所言极是,本县早就收到朝廷旨意,自然要全力配合钦差办案”。
这时,聂知县急忙起身拜道:“只是,才用过晚饭,大人一路劳顿,不如明日一早在大堂中议事。如此更显朝廷威严,更能让县衙的同僚们有所准备”。
“对啊,钦差大人,反正又不急于一晚,明日一大早,下官们身着官服,在大堂中议事,之后钦差大人再移步他处,也为时不晚啊”。
一旁的县丞、主簿等纷纷附和道。
“既是如此,那便明日再议”。
仲逸见聂知县等众口一词,他也不便强求:原本此次核查为两军战事始末,与县衙干系不大,无论仇鸾还是严士蕃,都不会直接授意于一个小小的知县。
“仲某难得来一次宛平县,既然明日再议正事,此刻,倒想上街走走”,仲逸不再提差事,转而笑道:“诸位自便,不必陪着”。
“仲大人身系钦差,卑职等可不敢怠慢,否则,本县所有同僚都要受朝廷……”,聂知县一阵惊慌,不知如何是好。
“怎么这么多话?叫你们自便,还不快快退下?”。
石成有些不耐烦道:“难道?我们的人,还不如你们县衙的差役?”。
“是是是,大人说的是,卑职马上照办”,聂知县向身边几位同僚微微挥挥手,众人缓缓退出房间。
钦差大人要微服私访,随意街上走走,闲杂人等不必跟着,只有石成等几名锦衣卫陪护即可。
尽管如此,来到县衙大院时,仲逸才发现各个通道还是加派了人手,而且人人佩戴兵器。
“石大哥,告诉你的弟兄,留意城中动向,尤其近日有无陌生人进出”,出了县衙大院,仲便向石成叮嘱道。
“这个简单,让他们向当地店铺的东家、伙计,或者城门守卫打听一番,这些人最了解当地情况,也很容易打听到”,石成随即向身边的一名随从吩咐,之后,那人立刻领命而去。
晚饭后,街上依旧有不少行人,这个时节,天气还不是很冷。
闲来无事之人,总会想法找些乐子打发时间:去酒馆要几味下酒菜,三五友人小酌一番。或去茶楼听听曲儿、说书什么的。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