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代汉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叶昭在敖仓稍作修整之后,便沿河而下,率领大军在纪灵攻取陈留之际,自濮阳渡江而过,自东面威胁曹操屯驻在牧野的大军,这一仗,叶昭首先要做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击溃曹军的有生力量。
北方的战事暂且不提,扬州,九江郡。
自当初击溃袁术,却在汝南与吕布的交锋之中战败退守就将之后,已经过去三年了,这三年来,孙策并未再贸然挑起战端,不是不想,而是江东那些世家闹得厉害。
原本,按照孙策的想法,那就是镇压,以铁血手腕,杀出一片安稳的大后方来,一开始,他也是这样做的,但汝南之败之后,给了孙策很大打击的同时,也给了孙策不少启发。
其实孙策和吕布是有相同之处的,都是那种以勇猛武将起家的诸侯,所不同的是,吕布一般在失败后,会一蹶不振好长时间,而孙策,却有着狼一般的韧性,失败之后,他固然会沮丧,但却更会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上次和吕布作战,给了孙策很大的震撼,明明吕布虽然善战,但在行政这些事情上,并不如自己,但汝南一战,最后反而是吕布得了民心,自己不但在战场上败了,在民心上也败给了吕布。
这让孙策懊恼沮丧的同时,也有些不解,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跟吕布一样只会打仗不知治理的人,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孙策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也让他渐渐发现了这其中的症结。
与其说吕布得人心,倒不如说是吕布的政策容易收揽人心,而吕布的政略,正是取自关中,而且还是经过吕布不断给特权阶层开后门之后的产物,即便如此,都能帮吕布收服人心,可见关中新政的影响力。
也因此,孙策在这三年来,不断派人打听关中的政略,并在周瑜、鲁肃的帮助下,依照关中的政略,开始制订一套适合孙策的强国之道。
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地方展开,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不能照搬,毕竟关中、蜀中叶昭新政的成功,都有其偶然性,蜀中闭塞,叶昭强宾压主,而关中历经董卓、李傕、郭汜以及各方军阀的祸害和璀璨,加上叶昭暗中下手,关中世家也是人丁凋零,无法抗拒叶昭的高压政策,所以叶昭那几乎跟世家对立的政策才能得意顺利推广。
但江东不同,江东世家林立,士农工商各个行业都被世家把持,哪怕以孙策的强势,也是选择打压本土世家,拉拢外地世家的策略来稳定江东的,所以在孙策手中,他手下核心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是来自江东以外,比如张昭、张纮、鲁肃,皆非江东人士,但却是撑起孙策势力框架的核心人物。
要是真的都按照关中的政策来施展的话,不说江东世家,恐怕张昭、张纮这些人会第一个跟他翻脸。
这三年的时间里,孙策都在寻求一条既能如同关中那般比较公平,又能不至于让自己身边的世家人才因此而离自己而去的路,实际上,何止是他,曹操这些年来同样在寻求这样的道路。
可惜,叶昭的崛起有着其不可复制性,因为叶昭对世家的布局是从入洛阳之后就开始的,假借刘宏之手推广了印刷术,将世家的怒火吸引到刘宏头上,而自己却以汉室忠臣的形象获取了不俗的民望,后来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几乎都有叶昭的影子在里面,作为幕后推手,叶昭在不声不响的改变着天下的环境,同时搜寻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
比如戏志才、李儒再到后来的法正和郭嘉,这些人,几乎都是能够在理念上跟叶昭产生共鸣的,或者说,没有世家那么多利益纠葛,可以一心一意跟吕布做事的人,至于手下的武将,至少在初期,大都是叶昭培养出来的,招揽的也都是一些没什么身家背景的。
至于如今,叶昭大势已成,哪怕是世家人才加入,也只能按照叶昭的那一套走,愿意的加入,不愿意的,叶昭也不会去求你,反正如今天下人的读书人真不缺,顶尖人才没办法培养,但能做事的人才,却比比皆是。
但孙策不同,高屋建瓴,顶层建筑决定下层的意志,事实上,... -->>
叶昭在敖仓稍作修整之后,便沿河而下,率领大军在纪灵攻取陈留之际,自濮阳渡江而过,自东面威胁曹操屯驻在牧野的大军,这一仗,叶昭首先要做的不是攻城略地,而是击溃曹军的有生力量。
北方的战事暂且不提,扬州,九江郡。
自当初击溃袁术,却在汝南与吕布的交锋之中战败退守就将之后,已经过去三年了,这三年来,孙策并未再贸然挑起战端,不是不想,而是江东那些世家闹得厉害。
原本,按照孙策的想法,那就是镇压,以铁血手腕,杀出一片安稳的大后方来,一开始,他也是这样做的,但汝南之败之后,给了孙策很大打击的同时,也给了孙策不少启发。
其实孙策和吕布是有相同之处的,都是那种以勇猛武将起家的诸侯,所不同的是,吕布一般在失败后,会一蹶不振好长时间,而孙策,却有着狼一般的韧性,失败之后,他固然会沮丧,但却更会总结失败的经验和教训。
上次和吕布作战,给了孙策很大的震撼,明明吕布虽然善战,但在行政这些事情上,并不如自己,但汝南一战,最后反而是吕布得了民心,自己不但在战场上败了,在民心上也败给了吕布。
这让孙策懊恼沮丧的同时,也有些不解,他从不认为自己是跟吕布一样只会打仗不知治理的人,之后的三年时间里,孙策都在研究这个问题,也让他渐渐发现了这其中的症结。
与其说吕布得人心,倒不如说是吕布的政策容易收揽人心,而吕布的政略,正是取自关中,而且还是经过吕布不断给特权阶层开后门之后的产物,即便如此,都能帮吕布收服人心,可见关中新政的影响力。
也因此,孙策在这三年来,不断派人打听关中的政略,并在周瑜、鲁肃的帮助下,依照关中的政略,开始制订一套适合孙策的强国之道。
毕竟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政策,在不同的地方展开,收到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不能照搬,毕竟关中、蜀中叶昭新政的成功,都有其偶然性,蜀中闭塞,叶昭强宾压主,而关中历经董卓、李傕、郭汜以及各方军阀的祸害和璀璨,加上叶昭暗中下手,关中世家也是人丁凋零,无法抗拒叶昭的高压政策,所以叶昭那几乎跟世家对立的政策才能得意顺利推广。
但江东不同,江东世家林立,士农工商各个行业都被世家把持,哪怕以孙策的强势,也是选择打压本土世家,拉拢外地世家的策略来稳定江东的,所以在孙策手中,他手下核心的文臣武将几乎都是来自江东以外,比如张昭、张纮、鲁肃,皆非江东人士,但却是撑起孙策势力框架的核心人物。
要是真的都按照关中的政策来施展的话,不说江东世家,恐怕张昭、张纮这些人会第一个跟他翻脸。
这三年的时间里,孙策都在寻求一条既能如同关中那般比较公平,又能不至于让自己身边的世家人才因此而离自己而去的路,实际上,何止是他,曹操这些年来同样在寻求这样的道路。
可惜,叶昭的崛起有着其不可复制性,因为叶昭对世家的布局是从入洛阳之后就开始的,假借刘宏之手推广了印刷术,将世家的怒火吸引到刘宏头上,而自己却以汉室忠臣的形象获取了不俗的民望,后来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几乎都有叶昭的影子在里面,作为幕后推手,叶昭在不声不响的改变着天下的环境,同时搜寻符合自己要求的人才。
比如戏志才、李儒再到后来的法正和郭嘉,这些人,几乎都是能够在理念上跟叶昭产生共鸣的,或者说,没有世家那么多利益纠葛,可以一心一意跟吕布做事的人,至于手下的武将,至少在初期,大都是叶昭培养出来的,招揽的也都是一些没什么身家背景的。
至于如今,叶昭大势已成,哪怕是世家人才加入,也只能按照叶昭的那一套走,愿意的加入,不愿意的,叶昭也不会去求你,反正如今天下人的读书人真不缺,顶尖人才没办法培养,但能做事的人才,却比比皆是。
但孙策不同,高屋建瓴,顶层建筑决定下层的意志,事实上,...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