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回到明朝当暴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史记住,然后大书特书。
毫无疑问,这两个条件,崇祯皇帝都满足。
大明的变化对于那些崇祯二十年以后,甚至于是崇祯十年以后出生的小崽子们来说,是什么太大的概念的,反正大明足够牛逼就对了。
而对于天启年间就已经懂事,并且开始读书的那些人来说,大明似乎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变得让人完全看不懂了。
天启年间到早期的崇祯年间,天灾一直就没有断过,一个学子想要出门游学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首先就是安全的问题,再次就是马车也算是个稀罕物,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坐的起马车。
而现在,很多地方可以直接通过火车过去,比如从南京到京城,躺在火车上面慢慢休息,两三天的时间就能从南京到达京城。
以前谁听说过火车是个什么玩意?直道几乎就是所有人能够想象出来的最好出行方式了!
而现在,大明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工程,随便哪一项工程拉出来,都不见得比大运河的工程要小,就算是比之万里长城的修建也差不到哪儿去。
可是,长城修了几代人?几个国家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修了好几代才算是将将完成,直到大明初期还时有修缮。
大运河的修建几乎就是直接敲响了大隋帝国的丧钟,就连李二陛下视之为偶像的杨二陛下,最后都难免唱了凉凉。
而大明的这些工程,从河道桥梁到铁路,从大炼钢铁再到无数的工厂拔地而起,明明应该是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工程,明明应该是一个帝国不可承受之重负,大明却依旧稳如一匹老狗。
本来就越收越少的赋,现在干脆没人再收了——崇祯二十四年春,虽然崇祯皇帝自己不在国内,而崇祯皇帝的旨意依旧通过海路传回了大明,然后传遍了天下。
停止赋的征收,以前所有的积欠一概免除。
这道旨意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儿的影响,崔璐自认为还不够聪明,暂时看不到,但是从乡间地头得到的消息来看,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在念着崇祯皇帝的好。
至于那些不断进行的工程,老百姓的看法更让崔璐有些难以理解。
所有人都盼着皇帝能够再折腾出什么新的工程来,最好是再多招收一些人手去上工,庄稼汉最不怕的就是卖力气。
甚至于还有的人在不断叫苦,认为很多工程都让蛮子们给干了,留给大明百姓的活计就少了,朝堂之上肯定有那些混账东西在忽悠英明伟大的皇帝。
最好把那些混账东西们都拉出去打靶!
就连最应该对崇祯皇帝不满的商人群体,画风最近都有些不对劲。
这些拉出颗黄豆都会洗洗再吃的家伙,不仅不再破口大骂朝廷收商税,反而开始自觉的开始了交税,不再想着如何避税漏税。
上古贤王们怎么样儿,崔璐不清楚,毕竟史书里面记载的谁也没有看到过,而崇祯皇帝所拥有的功绩和民心,却是让人实打实的看在眼中。
崇祯皇帝一路打下来的功绩,还有手里握着的民心,强大到近乎于可怕——这意味着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资本去任性,哪怕是干出来多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只要民心一天没有败光,崇祯皇帝就一天是无敌的状态。
只要崇祯皇帝愿意,他可以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修上几条铁路,可以同时拉起几百万的马仔去怼人。
只要国库里面有银子,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然而让朝堂上下所有人都暗自庆幸的是,崇祯皇帝从来没有那么任性,就算是怼人也往往只选择一个目标往死里怼。
这样儿一来,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节省了下来,可以用于大明国内更多的工程,然后民心越发的凝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钟声将已经有些走神的崔璐惊醒了过来。
梵帝冈高处的山顶之上,一口刚刚树起来不久的巨钟在崔璐一行人快要到达城门口的时候悠然敲响,清脆嘹亮的钟声远远的传了出去,就像是按下了激活按钮,整个城市都变得鲜活了起来。
一个走过南闯过北,在梵帝冈的平民里面算是有见识的老人,说话的时候,嘴巴上卷曲的胡须都在跟着抖动:“看看大明帝国的军人,这才是精锐!”
身边的其他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教廷现在最为精锐的瑞士长戟兵已经出来队列了——然而往日里怎么看怎么精神的长戟兵在大明帝国的一个千户所面前,却有些黯然失色的感觉。
因为很多人的腿在无声的抖动着,如果不是传承了近千年,已经深深的刻画在脑子里的那种忠于教廷的使命感,只怕这些长戟兵已经一哄而散了。
至于以前总是被人拿出来吹嘘的十字军和三大骑士团,现在干脆连个影子都看不到了。
在瑞士长戟兵列阵完毕以后,英诺森十世和一众红衣大主教们,也从城堡里面出来了,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一齐出现,让在场的所有欧洲人都瞧了个够。
崔璐端坐在马上没有出声,英诺森十世却先向着璐拜了一拜,高声道:“臣,英诺森,敬问圣天子安!”
崔璐点了点头,朗声道:“圣躬安!英诺森免礼!”
答完礼之后,崔璐才从马上下来,走向了英诺森十世——崔璐在马上的时候,持天子节,代表的就是崇祯皇帝,别说是英诺森十世,就算是大明的藩王们到了崔璐跟前,也得老老实实的先问安。
可以看的出来,英诺森十世是用了心的,是真的用了心。
虽然大明官话说的别扭无比,但是好歹也是大明官话,而且必备的香案等等也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册封大典开始了。
跟在崔璐身后的锦衣卫里面当下便有一骑越众而出,朗声喝道:“奉天子诏,册封英诺森为教宗,英诺森接旨!”
PS:今天献祭一本书友写的《憾明》,前两天刚奶死一本,看看这货能撑几天。
再PS:感谢过往I岁月的打赏!又多了一个盟主,还有几十个跑丢的,啥时候归队?
另外PS:看盗版的都回来支持一下可好?哪怕就是今天和明天这两天的时间!
史记住,然后大书特书。
毫无疑问,这两个条件,崇祯皇帝都满足。
大明的变化对于那些崇祯二十年以后,甚至于是崇祯十年以后出生的小崽子们来说,是什么太大的概念的,反正大明足够牛逼就对了。
而对于天启年间就已经懂事,并且开始读书的那些人来说,大明似乎已经完全变了个样子,变得让人完全看不懂了。
天启年间到早期的崇祯年间,天灾一直就没有断过,一个学子想要出门游学都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
首先就是安全的问题,再次就是马车也算是个稀罕物,不是所有人都能够坐的起马车。
而现在,很多地方可以直接通过火车过去,比如从南京到京城,躺在火车上面慢慢休息,两三天的时间就能从南京到达京城。
以前谁听说过火车是个什么玩意?直道几乎就是所有人能够想象出来的最好出行方式了!
而现在,大明每天都在进行着无数的工程,随便哪一项工程拉出来,都不见得比大运河的工程要小,就算是比之万里长城的修建也差不到哪儿去。
可是,长城修了几代人?几个国家耗费了无数的人力物力,修了好几代才算是将将完成,直到大明初期还时有修缮。
大运河的修建几乎就是直接敲响了大隋帝国的丧钟,就连李二陛下视之为偶像的杨二陛下,最后都难免唱了凉凉。
而大明的这些工程,从河道桥梁到铁路,从大炼钢铁再到无数的工厂拔地而起,明明应该是耗费无数人力物力的工程,明明应该是一个帝国不可承受之重负,大明却依旧稳如一匹老狗。
本来就越收越少的赋,现在干脆没人再收了——崇祯二十四年春,虽然崇祯皇帝自己不在国内,而崇祯皇帝的旨意依旧通过海路传回了大明,然后传遍了天下。
停止赋的征收,以前所有的积欠一概免除。
这道旨意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儿的影响,崔璐自认为还不够聪明,暂时看不到,但是从乡间地头得到的消息来看,几乎所有的老百姓都在念着崇祯皇帝的好。
至于那些不断进行的工程,老百姓的看法更让崔璐有些难以理解。
所有人都盼着皇帝能够再折腾出什么新的工程来,最好是再多招收一些人手去上工,庄稼汉最不怕的就是卖力气。
甚至于还有的人在不断叫苦,认为很多工程都让蛮子们给干了,留给大明百姓的活计就少了,朝堂之上肯定有那些混账东西在忽悠英明伟大的皇帝。
最好把那些混账东西们都拉出去打靶!
就连最应该对崇祯皇帝不满的商人群体,画风最近都有些不对劲。
这些拉出颗黄豆都会洗洗再吃的家伙,不仅不再破口大骂朝廷收商税,反而开始自觉的开始了交税,不再想着如何避税漏税。
上古贤王们怎么样儿,崔璐不清楚,毕竟史书里面记载的谁也没有看到过,而崇祯皇帝所拥有的功绩和民心,却是让人实打实的看在眼中。
崇祯皇帝一路打下来的功绩,还有手里握着的民心,强大到近乎于可怕——这意味着崇祯皇帝有足够的资本去任性,哪怕是干出来多么天怒人怨的事情,只要民心一天没有败光,崇祯皇帝就一天是无敌的状态。
只要崇祯皇帝愿意,他可以在开挖大运河的同时修上几条铁路,可以同时拉起几百万的马仔去怼人。
只要国库里面有银子,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然而让朝堂上下所有人都暗自庆幸的是,崇祯皇帝从来没有那么任性,就算是怼人也往往只选择一个目标往死里怼。
这样儿一来,大量的人力物力就节省了下来,可以用于大明国内更多的工程,然后民心越发的凝聚,形成一个良好的循环。
钟声将已经有些走神的崔璐惊醒了过来。
梵帝冈高处的山顶之上,一口刚刚树起来不久的巨钟在崔璐一行人快要到达城门口的时候悠然敲响,清脆嘹亮的钟声远远的传了出去,就像是按下了激活按钮,整个城市都变得鲜活了起来。
一个走过南闯过北,在梵帝冈的平民里面算是有见识的老人,说话的时候,嘴巴上卷曲的胡须都在跟着抖动:“看看大明帝国的军人,这才是精锐!”
身边的其他人都赞同的点了点头。
教廷现在最为精锐的瑞士长戟兵已经出来队列了——然而往日里怎么看怎么精神的长戟兵在大明帝国的一个千户所面前,却有些黯然失色的感觉。
因为很多人的腿在无声的抖动着,如果不是传承了近千年,已经深深的刻画在脑子里的那种忠于教廷的使命感,只怕这些长戟兵已经一哄而散了。
至于以前总是被人拿出来吹嘘的十字军和三大骑士团,现在干脆连个影子都看不到了。
在瑞士长戟兵列阵完毕以后,英诺森十世和一众红衣大主教们,也从城堡里面出来了,这些往日里高高在上的大人物一齐出现,让在场的所有欧洲人都瞧了个够。
崔璐端坐在马上没有出声,英诺森十世却先向着璐拜了一拜,高声道:“臣,英诺森,敬问圣天子安!”
崔璐点了点头,朗声道:“圣躬安!英诺森免礼!”
答完礼之后,崔璐才从马上下来,走向了英诺森十世——崔璐在马上的时候,持天子节,代表的就是崇祯皇帝,别说是英诺森十世,就算是大明的藩王们到了崔璐跟前,也得老老实实的先问安。
可以看的出来,英诺森十世是用了心的,是真的用了心。
虽然大明官话说的别扭无比,但是好歹也是大明官话,而且必备的香案等等也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册封大典开始了。
跟在崔璐身后的锦衣卫里面当下便有一骑越众而出,朗声喝道:“奉天子诏,册封英诺森为教宗,英诺森接旨!”
PS:今天献祭一本书友写的《憾明》,前两天刚奶死一本,看看这货能撑几天。
再PS:感谢过往I岁月的打赏!又多了一个盟主,还有几十个跑丢的,啥时候归队?
另外PS:看盗版的都回来支持一下可好?哪怕就是今天和明天这两天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