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回到明朝当暴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临着修改,而修改教义根本就是一把双刃剑。
教义修改之后倒是可以向大明传教了,但是大明的那些宗教思想也进入了天主教,到时候天主教还是原来的天主教吗?
别说什么只针对于向大明传教的那部分进行修改,因为所有的文化影响都是双向的,大明的宗教思想流入欧洲也根本无可避免。
那么,自己到底该不该同意呢?
没等英诺森十世做出决定,崇祯皇帝就率先将话题转移开来。
上赶着的买卖不是买卖,无论英诺森十世答应与否,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而自己现在一个劲的在这个话题上面跟他纠缠,最大的可能就是吓跑英诺森,把事情给搞砸,虽然搞砸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现在,倒不如先聊一聊关于欧洲的战局,毕竟大明身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对全世界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是?
英诺森的心里也长舒了一口气。
在事先来见崇祯皇帝之前,教廷方面已经做了无数的预案,也设想过崇祯皇帝可能提出的问题,然而无论是哪一个预案里面,都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如此不按套路出牌。
被崇祯皇帝打乱了思路之后,哪怕是无比渴望着能够得到崇祯皇帝允许传教的许诺,英诺森十世也不也再提什么向大明传教的问题了,生怕崇祯皇帝再扯出来什么更劲爆的话题。
现在崇祯皇帝既然主动将话题扯向了欧洲战局,那对于英诺森十世来说也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不想当皇帝的教宗不是好教宗,英诺森十世早就对于欧洲的现在不满了——想想当年,格列高利七世是怎么对待亨利四世的?
让一个世俗的君王在冰天雪地里面跪上三天,这是何等的荣光?
虽然后来格列高利的下场也不怎么样儿,但是毕竟人家牛逼过,哪像自己现在这样儿,卖个赎罪券都得小心翼翼的,如果不是欧洲现在乱成一团,自己还不敢开卖!
定了定神之后,英诺森才开口道:“正如皇帝陛下所言,欧洲现在乱成一团,不管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最终受苦的还是平民。所以,能够尽快结束战争,还是尽快结更好一些。”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眼下的局面,想必教宗也是知道的,各个国家都要打仗,已经打出了真火,谁也不可能轻易停下。像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强行让各国停下来了。”
英诺森忽然更懵逼了。
挑动欧洲战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大明帝国,直接责任人就是崇祯皇帝,现在突然说要让各国的战争停下来?
大明不需要奴隶了?还是军火生意不赚钱了?而崇祯皇帝所说的强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大明帝国准备亲自下场了吗?
如果大明帝国亲自干预欧洲的战场,那还不如继续让欧洲乱下去呢,好歹也都是原本的诸侯国,如果大明也亲自参与进来,谁知道最后的走向会是怎么样儿?
幸好,崇祯皇帝也没有打算继续打什么哑谜,而是开门见山的道:“朕以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身为欧洲地区性的大国和宗教,应该负担起这个责任。”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教皇约翰十二世为感谢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对其的保护,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将他加冕为“罗马皇帝”,承认他为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继承人,神圣罗马帝国成立。
此外,皇帝和教皇签订了“奥托特权协定”,规定皇帝为教皇的保护者,教皇要忠于皇帝,教皇的产生要由皇帝决定。这初步使皇权居于教权之上,也拉开了持续几个世纪,教皇和皇帝斗争的序幕。
现在英诺森十世和斐迪南三世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两者虽然在“奥托特权协定”的规定里面属于友军,然而实际上都是属于那种恨不得对方去死的关系。
现在崇祯皇帝突然提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到底是几个意思在里面?打算支持自己还是支持斐迪南三世?
或者,崇祯皇帝的意思是让自己两人各自拉起一支队伍,然后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以此决定出谁是最后的欧洲霸主?
如果这样儿的话,那自己手底下倒还是有几分资本的——虽然说自己手底下直属的军队有些扯蛋,但是在经过了大明军事教官的调教之后,也算是有了几分起色。
更不要提,还有几个国家是忠心于教廷的,这就给了自己很大的操作空间。
如果崇祯皇帝知道英诺森十世心里面的想法,估计会笑出猪叫声。
支持斐迪南三世倒还有可能,毕竟也算是儿女亲家了,尤其是斐迪南三世还许诺了巴伐利亚给老三朱慈燝,整个神圣罗马帝国早晚都是大明的。
可是支持你英诺森是个什么鬼?让教廷再次教政合一,然后一统欧洲,永享仙福?那还不如让你多抽几口福寿膏呢!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明显更符合大明的利益,而一个软弱无力甚至于被所有欧洲人敌视的教廷才是好教廷!
斟酌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朕的意思很简单,朕会让北方工业集团和南方工业集团加大军火的生产量,然后供给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希望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欧洲平定下来。”
英诺森又陷入了无尽的纠结之中。
崇祯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出口更大量的军火给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然后借两家的手再让欧洲乱上一波,最后还是由自己家两来平定欧洲的战乱。
最大的好处肯定会被大明拿走,而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也可以从中得到大量的好处,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欧洲呢?战乱和死亡,对于宗教的传播来说是有力的,但是对于普通的平民来说,就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被称为历任教宗里面几乎是最无所作为的英诺森十世,在某些方面确实不是一个合适的教宗人选,优柔寡断这个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英诺森十世是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好的教宗。
就像是现在,到底是答应呢?还是拒绝呢?
临着修改,而修改教义根本就是一把双刃剑。
教义修改之后倒是可以向大明传教了,但是大明的那些宗教思想也进入了天主教,到时候天主教还是原来的天主教吗?
别说什么只针对于向大明传教的那部分进行修改,因为所有的文化影响都是双向的,大明的宗教思想流入欧洲也根本无可避免。
那么,自己到底该不该同意呢?
没等英诺森十世做出决定,崇祯皇帝就率先将话题转移开来。
上赶着的买卖不是买卖,无论英诺森十世答应与否,都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而自己现在一个劲的在这个话题上面跟他纠缠,最大的可能就是吓跑英诺森,把事情给搞砸,虽然搞砸了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至于现在,倒不如先聊一聊关于欧洲的战局,毕竟大明身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有责任对全世界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不是?
英诺森的心里也长舒了一口气。
在事先来见崇祯皇帝之前,教廷方面已经做了无数的预案,也设想过崇祯皇帝可能提出的问题,然而无论是哪一个预案里面,都没有想到崇祯皇帝会如此不按套路出牌。
被崇祯皇帝打乱了思路之后,哪怕是无比渴望着能够得到崇祯皇帝允许传教的许诺,英诺森十世也不也再提什么向大明传教的问题了,生怕崇祯皇帝再扯出来什么更劲爆的话题。
现在崇祯皇帝既然主动将话题扯向了欧洲战局,那对于英诺森十世来说也是一个极佳的机会。
不想当皇帝的教宗不是好教宗,英诺森十世早就对于欧洲的现在不满了——想想当年,格列高利七世是怎么对待亨利四世的?
让一个世俗的君王在冰天雪地里面跪上三天,这是何等的荣光?
虽然后来格列高利的下场也不怎么样儿,但是毕竟人家牛逼过,哪像自己现在这样儿,卖个赎罪券都得小心翼翼的,如果不是欧洲现在乱成一团,自己还不敢开卖!
定了定神之后,英诺森才开口道:“正如皇帝陛下所言,欧洲现在乱成一团,不管对于谁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情,最终受苦的还是平民。所以,能够尽快结束战争,还是尽快结更好一些。”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眼下的局面,想必教宗也是知道的,各个国家都要打仗,已经打出了真火,谁也不可能轻易停下。像这时候,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力量来强行让各国停下来了。”
英诺森忽然更懵逼了。
挑动欧洲战乱的罪魁祸首就是大明帝国,直接责任人就是崇祯皇帝,现在突然说要让各国的战争停下来?
大明不需要奴隶了?还是军火生意不赚钱了?而崇祯皇帝所说的强大的力量,到底是什么?大明帝国准备亲自下场了吗?
如果大明帝国亲自干预欧洲的战场,那还不如继续让欧洲乱下去呢,好歹也都是原本的诸侯国,如果大明也亲自参与进来,谁知道最后的走向会是怎么样儿?
幸好,崇祯皇帝也没有打算继续打什么哑谜,而是开门见山的道:“朕以为,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身为欧洲地区性的大国和宗教,应该负担起这个责任。”
神圣罗马帝国全称是德意志民族神圣罗马帝国,教皇约翰十二世为感谢德意志国王奥托一世对其的保护,在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将他加冕为“罗马皇帝”,承认他为西罗马帝国皇帝的继承人,神圣罗马帝国成立。
此外,皇帝和教皇签订了“奥托特权协定”,规定皇帝为教皇的保护者,教皇要忠于皇帝,教皇的产生要由皇帝决定。这初步使皇权居于教权之上,也拉开了持续几个世纪,教皇和皇帝斗争的序幕。
现在英诺森十世和斐迪南三世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两者虽然在“奥托特权协定”的规定里面属于友军,然而实际上都是属于那种恨不得对方去死的关系。
现在崇祯皇帝突然提到了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到底是几个意思在里面?打算支持自己还是支持斐迪南三世?
或者,崇祯皇帝的意思是让自己两人各自拉起一支队伍,然后真刀真枪的干上一场,以此决定出谁是最后的欧洲霸主?
如果这样儿的话,那自己手底下倒还是有几分资本的——虽然说自己手底下直属的军队有些扯蛋,但是在经过了大明军事教官的调教之后,也算是有了几分起色。
更不要提,还有几个国家是忠心于教廷的,这就给了自己很大的操作空间。
如果崇祯皇帝知道英诺森十世心里面的想法,估计会笑出猪叫声。
支持斐迪南三世倒还有可能,毕竟也算是儿女亲家了,尤其是斐迪南三世还许诺了巴伐利亚给老三朱慈燝,整个神圣罗马帝国早晚都是大明的。
可是支持你英诺森是个什么鬼?让教廷再次教政合一,然后一统欧洲,永享仙福?那还不如让你多抽几口福寿膏呢!
从眼下的情况来看,一个四分五裂的欧洲明显更符合大明的利益,而一个软弱无力甚至于被所有欧洲人敌视的教廷才是好教廷!
斟酌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开口道:“朕的意思很简单,朕会让北方工业集团和南方工业集团加大军火的生产量,然后供给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希望你们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让欧洲平定下来。”
英诺森又陷入了无尽的纠结之中。
崇祯皇帝的意思很明显,出口更大量的军火给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然后借两家的手再让欧洲乱上一波,最后还是由自己家两来平定欧洲的战乱。
最大的好处肯定会被大明拿走,而神圣罗马帝国和教廷也可以从中得到大量的好处,这是不争的事实。
而欧洲呢?战乱和死亡,对于宗教的传播来说是有力的,但是对于普通的平民来说,就绝对不是什么好事儿了。
被称为历任教宗里面几乎是最无所作为的英诺森十世,在某些方面确实不是一个合适的教宗人选,优柔寡断这个致命的弱点决定了英诺森十世是个好人,而不是一个好的教宗。
就像是现在,到底是答应呢?还是拒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