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国崛起之东方日不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谢清高的出现,成了压垮清军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清军的战斗意志甚至还不如天地会呢,天地会士兵都是社会底层,好歹还有一个翻身当地主的希望,清军有什么,都是当兵吃粮的,混吃等死呗,还真以为人人都有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的自觉,受过儒家道德教育的读书人或许会有那么一两个愿意为清廷而死,比如凤山县令,但大多数穷的只能穿补丁军服的清兵绿营,让他们为国死战,这不符合人性。
也许水师的军官受到了上面的压力不得不压迫下面的官员和士兵,但这种压力始终是有极限的,在看到对方炮台坚固,背后又出现了一艘比他们所有战舰都大的夷船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同时也有了撤退的理由。
谢清高就远远的站在海上,看着清军因后方后勤船队遭遇袭击出现了危险,然后前方的主力战舰返回,后勤舰队乱糟糟逃窜,最后在谢清高的船和炮台之间汇合,紧接着没有向任何一个方向反攻,而是从中间谨慎的溜走,谢清高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甚至停止了炮击。
谢清高像一个英雄一样受到欢迎,打鼓汛全体士兵都涌了出来,他们从内心深处发自肺腑的感激谢清高的到来。
可谢清高登岸后,一直阴沉着脸,似乎将海上的风暴带到了岸上。
菲舍尔组织士兵列队欢迎他,周琅在队伍的最后迎接他,带着笑脸。
可谢清高一言不发,只是礼貌性的拱了拱手,然后跟在周琅身后,一直走进军营。
周琅知道谢清高有话要说,周琅自己也有话要说,俩人的谈话关乎二人的未来。
坐到军营中军官官署,周琅先简单跟谢清高询问了一些情况。
他这才知道,谢清高并不是直接从马尼拉归来的,因为谢清高出航前,当时天地会还没有起义,左营被清军封锁,他出去马尼拉主要是去购买粮食的。
所以他回来也是先到左营,进港后才明白了这段时间的情况,但很快清军水师就来了,将谢清高的船堵在了码头。科林组织防御,成功阻挡住了清军的登陆,在这个过程中,谢清高一直没有帮忙,他船上的大炮一炮未发。
清军在登陆左营失败后,又开始南下。谢清高这次不能坐视不理了,他担心清军南下是去进攻打鼓港的,按照周琅送来的消息,周琅正在打鼓港防守。于是谢清高才带船南下,最后炮击了清军,吓走了清军。
其实如果没有之前左营科林阻挡清军登陆,并给了清军不小的杀伤,其实清军攻击打鼓港的行动不会这么草草了事,甚至都没有尝试登陆就撤退了。
至于谢清高其他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了,他去马尼拉基本上白去了,买来的几百担粮食意义不大,没能从西班牙人手里买来武器,因为马尼拉的武器都在殖民当局手里控制着,他们不肯卖。
“你还有话要问我吗?”
了解完基本情况后,周琅开口询问。
谢清高沉默了片刻,带着压抑的口气道:
“你真的要造反?”
周琅不想再隐瞒,甚至略带着歉疚回答:
“是的。从一开始我就打算造反,或者说我并不认为这是造反,我回来是要跟满清争天下的。”
谢清高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不是过于吃惊,而是他突然感觉自己不认识周琅了。
而且周琅的态度是,从一开始他就打算造反,从印度招募自己的时候竟然就有了这个想法,却一直在骗他。
愤怒,有,委屈,也有,他一直把周琅看作知己,却不想他从一开始就骗了自己,骗自己回来跟着造反。
“为什么?”
许久谢清高才问出了这么一句,他实在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要造反。
周琅叹道:“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不想让吾国吾民遭夷人欺凌。”
谢清高果然不信:“大清国有雄兵百万,还有八旗铁骑,岂能让夷人欺凌!”
周琅反问:“印度又如何?国不大?人不多?”
不管怎么看印度都是一个大国,可现在的状况,确实让人触目惊心,谢清高很清楚印度的现状。他毕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周琅相信拿出印度的例子,应该能够触动他的内心了。
谢清高还是不接受,但只是出于感情上。
有些事情不真正发生,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谁能相信这么大的中国,几十年间就会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呢。
“印度四分五裂才给了夷人可趁之机,可我大清天下一统,金汤永固。”
谢清高还在说着,但口气已经弱了两分,这也就是他,亲眼见过印度不可思议的沦陷,换成另一个人,恐怕根本就说不通。
周琅继续道:“金汤永固我看未必,国弱民疲却是真切。”
谢清高嘴硬道:“可是西夷距我大清远隔万里重洋,且其国小人寡,安能祸乱大清?”
周琅道:“远隔重洋?他们已经来了!英国人据孟加拉,有户上千万,口三千万,岂能称小国。”
谢清高依然狡辩:“印度皇帝不恤祖宗之地,一战而割孟加拉。我大清圣主明君,固知祖宗之地不可轻弃,一尺一寸皆得来不易。”
周琅叹道:“清朝的土地难道不是从明朝抢过来的。乾隆姓爱新觉罗,不姓张王李赵,中国的地可以姓爱新觉罗,谁敢说不能姓英吉利、法兰西。”
谢清高道:“大清可不是与大明争的天下,是从创贼手里夺来的。”... -->>
谢清高的出现,成了压垮清军意志的最后一根稻草,其实清军的战斗意志甚至还不如天地会呢,天地会士兵都是社会底层,好歹还有一个翻身当地主的希望,清军有什么,都是当兵吃粮的,混吃等死呗,还真以为人人都有食君之禄为君分忧的自觉,受过儒家道德教育的读书人或许会有那么一两个愿意为清廷而死,比如凤山县令,但大多数穷的只能穿补丁军服的清兵绿营,让他们为国死战,这不符合人性。
也许水师的军官受到了上面的压力不得不压迫下面的官员和士兵,但这种压力始终是有极限的,在看到对方炮台坚固,背后又出现了一艘比他们所有战舰都大的夷船的时候,他们马上就失去了坚持下去的勇气,同时也有了撤退的理由。
谢清高就远远的站在海上,看着清军因后方后勤船队遭遇袭击出现了危险,然后前方的主力战舰返回,后勤舰队乱糟糟逃窜,最后在谢清高的船和炮台之间汇合,紧接着没有向任何一个方向反攻,而是从中间谨慎的溜走,谢清高并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甚至停止了炮击。
谢清高像一个英雄一样受到欢迎,打鼓汛全体士兵都涌了出来,他们从内心深处发自肺腑的感激谢清高的到来。
可谢清高登岸后,一直阴沉着脸,似乎将海上的风暴带到了岸上。
菲舍尔组织士兵列队欢迎他,周琅在队伍的最后迎接他,带着笑脸。
可谢清高一言不发,只是礼貌性的拱了拱手,然后跟在周琅身后,一直走进军营。
周琅知道谢清高有话要说,周琅自己也有话要说,俩人的谈话关乎二人的未来。
坐到军营中军官官署,周琅先简单跟谢清高询问了一些情况。
他这才知道,谢清高并不是直接从马尼拉归来的,因为谢清高出航前,当时天地会还没有起义,左营被清军封锁,他出去马尼拉主要是去购买粮食的。
所以他回来也是先到左营,进港后才明白了这段时间的情况,但很快清军水师就来了,将谢清高的船堵在了码头。科林组织防御,成功阻挡住了清军的登陆,在这个过程中,谢清高一直没有帮忙,他船上的大炮一炮未发。
清军在登陆左营失败后,又开始南下。谢清高这次不能坐视不理了,他担心清军南下是去进攻打鼓港的,按照周琅送来的消息,周琅正在打鼓港防守。于是谢清高才带船南下,最后炮击了清军,吓走了清军。
其实如果没有之前左营科林阻挡清军登陆,并给了清军不小的杀伤,其实清军攻击打鼓港的行动不会这么草草了事,甚至都没有尝试登陆就撤退了。
至于谢清高其他的事情,就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了,他去马尼拉基本上白去了,买来的几百担粮食意义不大,没能从西班牙人手里买来武器,因为马尼拉的武器都在殖民当局手里控制着,他们不肯卖。
“你还有话要问我吗?”
了解完基本情况后,周琅开口询问。
谢清高沉默了片刻,带着压抑的口气道:
“你真的要造反?”
周琅不想再隐瞒,甚至略带着歉疚回答:
“是的。从一开始我就打算造反,或者说我并不认为这是造反,我回来是要跟满清争天下的。”
谢清高张了张嘴却说不出话来,不是过于吃惊,而是他突然感觉自己不认识周琅了。
而且周琅的态度是,从一开始他就打算造反,从印度招募自己的时候竟然就有了这个想法,却一直在骗他。
愤怒,有,委屈,也有,他一直把周琅看作知己,却不想他从一开始就骗了自己,骗自己回来跟着造反。
“为什么?”
许久谢清高才问出了这么一句,他实在是无法理解为什么有人要造反。
周琅叹道:“我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我不想让吾国吾民遭夷人欺凌。”
谢清高果然不信:“大清国有雄兵百万,还有八旗铁骑,岂能让夷人欺凌!”
周琅反问:“印度又如何?国不大?人不多?”
不管怎么看印度都是一个大国,可现在的状况,确实让人触目惊心,谢清高很清楚印度的现状。他毕竟是一个见多识广的,周琅相信拿出印度的例子,应该能够触动他的内心了。
谢清高还是不接受,但只是出于感情上。
有些事情不真正发生,真的很难让人相信,谁能相信这么大的中国,几十年间就会沦落到任人宰割的地步呢。
“印度四分五裂才给了夷人可趁之机,可我大清天下一统,金汤永固。”
谢清高还在说着,但口气已经弱了两分,这也就是他,亲眼见过印度不可思议的沦陷,换成另一个人,恐怕根本就说不通。
周琅继续道:“金汤永固我看未必,国弱民疲却是真切。”
谢清高嘴硬道:“可是西夷距我大清远隔万里重洋,且其国小人寡,安能祸乱大清?”
周琅道:“远隔重洋?他们已经来了!英国人据孟加拉,有户上千万,口三千万,岂能称小国。”
谢清高依然狡辩:“印度皇帝不恤祖宗之地,一战而割孟加拉。我大清圣主明君,固知祖宗之地不可轻弃,一尺一寸皆得来不易。”
周琅叹道:“清朝的土地难道不是从明朝抢过来的。乾隆姓爱新觉罗,不姓张王李赵,中国的地可以姓爱新觉罗,谁敢说不能姓英吉利、法兰西。”
谢清高道:“大清可不是与大明争的天下,是从创贼手里夺来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