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宋炮灰逆袭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王中正小心地隐藏自己的存在,恨不得融化在空气中。但他也算当事人,这事儿无论如何也逃避不过去。
皇帝看过《时事新闻》之后还算平心静气的,但是立刻询问他报上访谈中所说的事情,并让他仔细讲了一遍。结果越听,皇帝的脸色越难看,最后已经因为愤怒微微扭曲了。
他也是久在皇帝身边,也没少读书,自认为能够理解皇帝的愤怒。
皇帝最怕的是什么?就是被人质疑统治的正当性。
若是辽国君臣质疑大宋并非并非大唐之后的正朔,那么赵官家还可以不理会。因为本来就是敌国嘛,两国相争,争夺正统地位是必然的,早就有思想准备了。赵官家还可以对百姓说:看,这是蛮夷乱我中华之计。
若是一个大宋的汉人质疑大宋并非大唐之后的正朔,那么自然可以判个谋反或者大不敬罪。就算不杀头,随便丢到哪里去就能让他从此消失。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燕云汉人质疑大宋的正统,那么赵官家就比较烦了。从血缘上说,那些都是大宋朝廷承认的汉人,自然不是蛮夷。但是这些人又在辽国,没法消灭啊!这种来自同族,又无法掩盖的质疑,即使是来自辽国的,也让敏感的赵官家寝食难安。
而皇帝更应该恼火的是,你们这些大臣不是一直在给朕讲,只要王师一入燕云,汉人百姓就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吗?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发生,反而是人家根本就羞于认大宋是一家人。原来,你们都是在骗朕啊!每年花那么多钱,养你们这些废物作什么呢?
幸好,皇帝涵养好啊,最后终于没有发火。在沉默了半天之后,皇帝才说了一声:“召李不弃觐见。”
王中正心里长舒一口气。在他看来,李不弃不管什么事都有办法,只要他来了,定能解了皇帝的郁闷。
皇帝并没有在崇政殿接见李不弃,却命人把李不弃带到天章阁。
天章阁是收藏保存宋真宗遗物的地方,也是个很敏感的地方。因为赵祯在庆历改革前,就是召富弼、范仲淹等大臣,开天章阁、陈设笔砚、赐坐以待问治国之计的。此后才有范仲淹作《答手诏条陈十事》,上疏仁宗“明黜陟、抑侥幸”等十件事,作为改革的纲领。
李不弃被领到天章阁时心里打鼓:是不是把皇帝刺激过头了,他这是又要来一次改革么?这玩笑可就开大了啊!
李不弃拜见皇帝之后,皇帝却转身来到太祖、太宗的画像前,仰头看了半天才说:“朕第一次见到不弃才不到十年吧?想不到不弃的学问已经不同凡响了。看了你对天下之利的分析,朕才知原来国家应该有这么多事要作。看来这‘垂拱而治天下’的意思,朕以前理解得却是错的。”
李不弃忙说:“垂拱而治天下,自是君子所望,只是臣以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君王和食俸禄者却要对黎民负起责任。不然上下皆垂拱倒是都清闲了,可该作的事不作,把家业吃光,最后天下便乱作一团,只有鼎革一途。那是败家子的行径。”
赵祯点点头说:“是啊!其实朕也看得清楚,这事儿,是不得不做的。只是每行一事,往往天下骚然,奈何?”
看来皇帝还是没有走出庆历变法失败的阴影,李不弃只好给皇帝解说:“臣说君子治国,在知利害的同时,做事不但要务实而且要有做事的术。作同样一件事,术不同,有成事的有... -->>
王中正小心地隐藏自己的存在,恨不得融化在空气中。但他也算当事人,这事儿无论如何也逃避不过去。
皇帝看过《时事新闻》之后还算平心静气的,但是立刻询问他报上访谈中所说的事情,并让他仔细讲了一遍。结果越听,皇帝的脸色越难看,最后已经因为愤怒微微扭曲了。
他也是久在皇帝身边,也没少读书,自认为能够理解皇帝的愤怒。
皇帝最怕的是什么?就是被人质疑统治的正当性。
若是辽国君臣质疑大宋并非并非大唐之后的正朔,那么赵官家还可以不理会。因为本来就是敌国嘛,两国相争,争夺正统地位是必然的,早就有思想准备了。赵官家还可以对百姓说:看,这是蛮夷乱我中华之计。
若是一个大宋的汉人质疑大宋并非大唐之后的正朔,那么自然可以判个谋反或者大不敬罪。就算不杀头,随便丢到哪里去就能让他从此消失。眼不见心不烦。
但是燕云汉人质疑大宋的正统,那么赵官家就比较烦了。从血缘上说,那些都是大宋朝廷承认的汉人,自然不是蛮夷。但是这些人又在辽国,没法消灭啊!这种来自同族,又无法掩盖的质疑,即使是来自辽国的,也让敏感的赵官家寝食难安。
而皇帝更应该恼火的是,你们这些大臣不是一直在给朕讲,只要王师一入燕云,汉人百姓就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的吗?这种情况不但没有发生,反而是人家根本就羞于认大宋是一家人。原来,你们都是在骗朕啊!每年花那么多钱,养你们这些废物作什么呢?
幸好,皇帝涵养好啊,最后终于没有发火。在沉默了半天之后,皇帝才说了一声:“召李不弃觐见。”
王中正心里长舒一口气。在他看来,李不弃不管什么事都有办法,只要他来了,定能解了皇帝的郁闷。
皇帝并没有在崇政殿接见李不弃,却命人把李不弃带到天章阁。
天章阁是收藏保存宋真宗遗物的地方,也是个很敏感的地方。因为赵祯在庆历改革前,就是召富弼、范仲淹等大臣,开天章阁、陈设笔砚、赐坐以待问治国之计的。此后才有范仲淹作《答手诏条陈十事》,上疏仁宗“明黜陟、抑侥幸”等十件事,作为改革的纲领。
李不弃被领到天章阁时心里打鼓:是不是把皇帝刺激过头了,他这是又要来一次改革么?这玩笑可就开大了啊!
李不弃拜见皇帝之后,皇帝却转身来到太祖、太宗的画像前,仰头看了半天才说:“朕第一次见到不弃才不到十年吧?想不到不弃的学问已经不同凡响了。看了你对天下之利的分析,朕才知原来国家应该有这么多事要作。看来这‘垂拱而治天下’的意思,朕以前理解得却是错的。”
李不弃忙说:“垂拱而治天下,自是君子所望,只是臣以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现在君王和食俸禄者却要对黎民负起责任。不然上下皆垂拱倒是都清闲了,可该作的事不作,把家业吃光,最后天下便乱作一团,只有鼎革一途。那是败家子的行径。”
赵祯点点头说:“是啊!其实朕也看得清楚,这事儿,是不得不做的。只是每行一事,往往天下骚然,奈何?”
看来皇帝还是没有走出庆历变法失败的阴影,李不弃只好给皇帝解说:“臣说君子治国,在知利害的同时,做事不但要务实而且要有做事的术。作同样一件事,术不同,有成事的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