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宋道无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位于华容县外十里河村的青训营,规模其实在荆湖地区而言还算中等,不过即便如此,先期入营的总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一万。
当然,不要觉得一万人很多,其实在北宋而言,这也就不过是两个厢的编制,比起历次“收流入厢”也即是收编流民为厢军的处置而言,这根本就是毛毛雨了。
至于黄昊,却是在随营官入营的路上,瞧着一个个坟包样的旧式谷仓咂舌不已,原因不过就是这种每个差不多有着五百石容量的谷仓数目太多了,光是他目力所及也就不止二十个,而在目力之外还有连片的蕃库不知用来存放什么物资。
却也说,黄昊他们这些杨家村的青壮入营之后,一路向北慢行,走出了莫约二里的路径,一连经过了两座以栅栏相隔的营盘后,最终来到了一座营盘旗门上高挂着“右后”字样的营地当中。
进入营地一瞧,整个营盘的布局倒也简单,也就见得营盘居中是一个长宽怕是各有五百余步的沙土校场,校场正北位置上有令帐(帅帐)一座,双肩左右各有一架三尺直径鼓面的巨大战鼓,在军帐背后还有一栋木石结构的通屋,瞧起来该是军中司库和蕃库。
然后沿着校场的东西南便是规整布设的小型军帐,说是小型其实不小,瞧形制该也是二十人规模的通帐,此外在东南角和东北叫还有各有几栋茅竹搭建的房舍,瞧形制该也是茅厕,然后就别无一物了。
这华容县里的都头戴大全只是将众人送到了青训营门口,带领黄昊他们入营的乃是一个年过四旬,穿一身崭新宋军战袍的老军。只说老军领着大伙儿来到校场中站定之后,便也伸手一指西面的军帐,扬声道:“你等杨家村的青丁,只管去那面寻了军帐安置,也莫要乱了规矩,军中校帐二十人一顶,晚些时候自然有人鸣锣唤你等出来用饭。”
说完,老军便也寻着带队而来的杨家村人拿了众人入营的文书火签军票径直去了,留下一帮人大眼瞪小眼。不过还好,杨家村这次出的人也并不都是任事不懂的毛头青丁,还是有老壮带队,很快包括黄老汉在内的几个也就商议出了一个章程,领着后生们规制成了六个小队,径直占了校场西面外侧的六顶军帐,然后又按亲疏关系再次分了队伍,结成了五个满编二十人的小队,还有一个不满编的十五人队。
由于这次黄昊等人是怀里揣了家伙过来,也憋足了一口气要搞事情,所以自然挑了相熟的人成伙,并且为了防止人多眼杂更是自愿缩减五个人的名额,最终队伍的构成是黄昊、黄佐父子、杨轩、杨大锤、杨小锤、杨汉邦、杨汉山、杨汉斗、杨汉宝、杨汉蒿,以及五个外姓陈四秀、方亭、孔三儿、卢喜、何豹。
这些人当中,汉字辈的都是年轻后生,其中自然以杨虎的儿子杨汉邦战斗力最强为长,至于外姓的五人里,除了何豹一人是个黄老汉同辈的老壮之外,其余四人也都是能打的年轻后生。
因此队伍分好之后,黄父黄佐和何豹两人也就自然成为了队正和伙长,黄昊和杨汉邦则是左右小头目。
不多久,大伙莫约歇息了小半个时辰的样儿,也就听得帐篷外面的校场里哐当哐当的响起了铜锣声,出来一瞧也就瞧得十来个火头军用江州车儿推了四只大木桶来,在校场上一字排开,边上摆着的大筐里摆着海碗和炊饼,两个军吏模样的人却是支了桌子坐在木桶旁,便来招呼众人排队画押领饭。
排队领饭倒也好理解,而这所谓画押,也就是让黄昊他们一个个上前验明正身,然后每人发一块写有名字和营号的军牌,并在军吏拿来的花名册上按上手印核实身份。
待得做完了这等例行的公事,也才让大伙儿排着队领了碗,饭食倒也不简单,四个大木桶里分别是小米蒸杂粮饭、肥肉炖咸菜、水煮荠菜和蛋花汤,每人发一只大海碗后,先打上半碗杂粮饭,然后再各自浇上一大勺的肥肉炖菜和荠菜,然后每人再发两个巴掌大、二指厚的炊饼。
只是,放完了饭问题也出来了,那就是没发筷子。
这也不是故意刁难,而是此时的军营里的确是不准备筷子的,甚至就连军人吃饭用的海碗都是用完之后各自清洗收藏,伙夫们根本就不会管。
当然了,杨家村的队伍有黄老汉他们这些义勇老卒带队,自然不会吃了没有筷子的亏,也就见得打好了饭食之后,众人便也从腰间去了各自随身携带的贴身四寸小刃出来,将刀鞘一拧也就从里面去了两根削得纤细只有四寸长的竹筷来。
这自带竹筷的小刃也不是黄昊的发明创造,而是此时民间早就有... -->>
位于华容县外十里河村的青训营,规模其实在荆湖地区而言还算中等,不过即便如此,先期入营的总人数就已经超过了一万。
当然,不要觉得一万人很多,其实在北宋而言,这也就不过是两个厢的编制,比起历次“收流入厢”也即是收编流民为厢军的处置而言,这根本就是毛毛雨了。
至于黄昊,却是在随营官入营的路上,瞧着一个个坟包样的旧式谷仓咂舌不已,原因不过就是这种每个差不多有着五百石容量的谷仓数目太多了,光是他目力所及也就不止二十个,而在目力之外还有连片的蕃库不知用来存放什么物资。
却也说,黄昊他们这些杨家村的青壮入营之后,一路向北慢行,走出了莫约二里的路径,一连经过了两座以栅栏相隔的营盘后,最终来到了一座营盘旗门上高挂着“右后”字样的营地当中。
进入营地一瞧,整个营盘的布局倒也简单,也就见得营盘居中是一个长宽怕是各有五百余步的沙土校场,校场正北位置上有令帐(帅帐)一座,双肩左右各有一架三尺直径鼓面的巨大战鼓,在军帐背后还有一栋木石结构的通屋,瞧起来该是军中司库和蕃库。
然后沿着校场的东西南便是规整布设的小型军帐,说是小型其实不小,瞧形制该也是二十人规模的通帐,此外在东南角和东北叫还有各有几栋茅竹搭建的房舍,瞧形制该也是茅厕,然后就别无一物了。
这华容县里的都头戴大全只是将众人送到了青训营门口,带领黄昊他们入营的乃是一个年过四旬,穿一身崭新宋军战袍的老军。只说老军领着大伙儿来到校场中站定之后,便也伸手一指西面的军帐,扬声道:“你等杨家村的青丁,只管去那面寻了军帐安置,也莫要乱了规矩,军中校帐二十人一顶,晚些时候自然有人鸣锣唤你等出来用饭。”
说完,老军便也寻着带队而来的杨家村人拿了众人入营的文书火签军票径直去了,留下一帮人大眼瞪小眼。不过还好,杨家村这次出的人也并不都是任事不懂的毛头青丁,还是有老壮带队,很快包括黄老汉在内的几个也就商议出了一个章程,领着后生们规制成了六个小队,径直占了校场西面外侧的六顶军帐,然后又按亲疏关系再次分了队伍,结成了五个满编二十人的小队,还有一个不满编的十五人队。
由于这次黄昊等人是怀里揣了家伙过来,也憋足了一口气要搞事情,所以自然挑了相熟的人成伙,并且为了防止人多眼杂更是自愿缩减五个人的名额,最终队伍的构成是黄昊、黄佐父子、杨轩、杨大锤、杨小锤、杨汉邦、杨汉山、杨汉斗、杨汉宝、杨汉蒿,以及五个外姓陈四秀、方亭、孔三儿、卢喜、何豹。
这些人当中,汉字辈的都是年轻后生,其中自然以杨虎的儿子杨汉邦战斗力最强为长,至于外姓的五人里,除了何豹一人是个黄老汉同辈的老壮之外,其余四人也都是能打的年轻后生。
因此队伍分好之后,黄父黄佐和何豹两人也就自然成为了队正和伙长,黄昊和杨汉邦则是左右小头目。
不多久,大伙莫约歇息了小半个时辰的样儿,也就听得帐篷外面的校场里哐当哐当的响起了铜锣声,出来一瞧也就瞧得十来个火头军用江州车儿推了四只大木桶来,在校场上一字排开,边上摆着的大筐里摆着海碗和炊饼,两个军吏模样的人却是支了桌子坐在木桶旁,便来招呼众人排队画押领饭。
排队领饭倒也好理解,而这所谓画押,也就是让黄昊他们一个个上前验明正身,然后每人发一块写有名字和营号的军牌,并在军吏拿来的花名册上按上手印核实身份。
待得做完了这等例行的公事,也才让大伙儿排着队领了碗,饭食倒也不简单,四个大木桶里分别是小米蒸杂粮饭、肥肉炖咸菜、水煮荠菜和蛋花汤,每人发一只大海碗后,先打上半碗杂粮饭,然后再各自浇上一大勺的肥肉炖菜和荠菜,然后每人再发两个巴掌大、二指厚的炊饼。
只是,放完了饭问题也出来了,那就是没发筷子。
这也不是故意刁难,而是此时的军营里的确是不准备筷子的,甚至就连军人吃饭用的海碗都是用完之后各自清洗收藏,伙夫们根本就不会管。
当然了,杨家村的队伍有黄老汉他们这些义勇老卒带队,自然不会吃了没有筷子的亏,也就见得打好了饭食之后,众人便也从腰间去了各自随身携带的贴身四寸小刃出来,将刀鞘一拧也就从里面去了两根削得纤细只有四寸长的竹筷来。
这自带竹筷的小刃也不是黄昊的发明创造,而是此时民间早就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