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宋道无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空虚,当真是空虚!
对于眼下这事,黄昊当真是开动了脑筋做了许多谋划,谁想到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却都大大超出了他的设想和预料,这就好像原本准备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却是狠狠一嘴啃在了棉花糖上,虽然不可能嘣了自己的牙齿,但一嘴咬了个空气的感觉却也不怎么好过。
而且细想起来,整件事里的漏洞也是颇多,比如说赵棠的就此消失便有些不合情理,须得知道他在华容县里不但有家宅,还有产业铺子,可却就这么失踪得莫名其妙的话,难免引起有心人的生疑。此外听着县衙露出的消息,少了的漕银可不三千两,而是四千多,不知道是其中当中有了误差,还是官府方面故意虚报或是做了什么别的想法。
至于最后一点,便是此事由赵棠起,眼下却是至周三儿止,丝毫不曾牵连上吴家,也就不知道吴家失此一计之后,会不会又想出什么毒计来。
所以,当真想要把这件事的首尾处置好了,怕是还要费上不少手脚!
不过即便如此,事情做成了就是做成了,瞧着眼前的一箱子银铤,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大称分钱,坐地分赃了。
对于这笔横财,黄二杆子作为小头目,倒也不用与众人和黄昊商量便拍板决定向五龙寨上交一千两,然后自他以下(不包括黄昊)每个人各分一百两,余下的八百两则算入公中交给杨老爹保管。
当然也不是说,直接就把这五十两一锭的漕银直接每人分上两锭自去花销,作为专职铁匠,杨老爹还要负责分批将这些漕银化开之后重新熔成银判、银锞和小银锭后再来分与众人。
在敲定了银子如何分配之后,倒是杨老爹又提出了一个章程,便是亲自做了保人,要引黄昊入伙。见此自然无人反对,当下除了东湖村四人没到不能当面见证之外,其余之人便在黄二杆子和杨老爹的带领下,亲自为黄昊开了香堂,八个人齐齐割破手指,每人滴了血在酒中叫黄昊饮下,这入伙的仪式便算是成了,却是并未如梁山那般要交什么投名状。
或者说,今次弄得的三千两漕银便是黄昊的投名状也行。
入伙之后,自杨老爹始,众人都自拿出十两银子,凑了个分子算作黄昊的入伙礼,也即是这一票黄昊虽然不曾与众人一道分钱,却也得了一百一十两的份子,虽然与黄昊所想相去甚远,倒也聊胜于无了。
最后,黄二杆子便也与众人约定,要如以往那般对这事守口如瓶,便也散了。黄昊倒是想着这些人都是积年的老匪,恐怕都不用黄二杆子提醒,各自回家了依旧还是如往常般生活,根本都不必交代才是。
接下来的几日,别人如何倒也不说,黄家上下倒是如常。黄昊父子整日早出晚归,天天守着即将丰收的田地,杨三娘和黄母在家也把是家中事物操持得妥当,顺带着还把黄昊原来住着的偏房重新拾到了一番,甚至黄母还把黄昊睡的小床给拆了,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架香樟木打制的架子床,里外布置一新,黄昊的婚房便算是成了。
转眼便到了七月中旬,一连碰上五个大晴天后,田中的水稻便也算是真正熟透了,顿时整个杨家村内外差不多五六百人,便也齐齐撒在了村前村后的稻田当中,以饱满的热情和喜悦的心情迎接起了丰收。
也不知是因为今年本就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的关系,还是因为老天的确喜欢偶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黄家的收成居然是整个杨家村排名第五的,他家的十六亩粮田平均下来每亩的收益居然达到了三石七斗(不足四百斤)。
也即是,光是黄昊一家的十六亩粮田,便收了将近六十石的新稻谷。
而也是到了这时,黄昊这才知道,为什么黄二杆子会说作田也是一门好营生。新粮收下来才没两日,便是水汽都还没完全脱去的时候,便有粮商赶着牛车,载着一车车的铜钱来村中收粮,开出的价钱赫然是足足一百九十文钱一斗新谷,一石稻谷可卖出整整一千九百五十文钱。
说起粮价,这里确实要多说一句,这北宋前期的时候,粮价倒也较为低平,比如说宋太祖平河东之时(965年前后),由于当时地广人稀物贱,米一斗也不过十余钱,后来... -->>
空虚,当真是空虚!
对于眼下这事,黄昊当真是开动了脑筋做了许多谋划,谁想到不管是过程还是结果却都大大超出了他的设想和预料,这就好像原本准备一口吃个胖子,结果却是狠狠一嘴啃在了棉花糖上,虽然不可能嘣了自己的牙齿,但一嘴咬了个空气的感觉却也不怎么好过。
而且细想起来,整件事里的漏洞也是颇多,比如说赵棠的就此消失便有些不合情理,须得知道他在华容县里不但有家宅,还有产业铺子,可却就这么失踪得莫名其妙的话,难免引起有心人的生疑。此外听着县衙露出的消息,少了的漕银可不三千两,而是四千多,不知道是其中当中有了误差,还是官府方面故意虚报或是做了什么别的想法。
至于最后一点,便是此事由赵棠起,眼下却是至周三儿止,丝毫不曾牵连上吴家,也就不知道吴家失此一计之后,会不会又想出什么毒计来。
所以,当真想要把这件事的首尾处置好了,怕是还要费上不少手脚!
不过即便如此,事情做成了就是做成了,瞧着眼前的一箱子银铤,接下来要做的自然就是大称分钱,坐地分赃了。
对于这笔横财,黄二杆子作为小头目,倒也不用与众人和黄昊商量便拍板决定向五龙寨上交一千两,然后自他以下(不包括黄昊)每个人各分一百两,余下的八百两则算入公中交给杨老爹保管。
当然也不是说,直接就把这五十两一锭的漕银直接每人分上两锭自去花销,作为专职铁匠,杨老爹还要负责分批将这些漕银化开之后重新熔成银判、银锞和小银锭后再来分与众人。
在敲定了银子如何分配之后,倒是杨老爹又提出了一个章程,便是亲自做了保人,要引黄昊入伙。见此自然无人反对,当下除了东湖村四人没到不能当面见证之外,其余之人便在黄二杆子和杨老爹的带领下,亲自为黄昊开了香堂,八个人齐齐割破手指,每人滴了血在酒中叫黄昊饮下,这入伙的仪式便算是成了,却是并未如梁山那般要交什么投名状。
或者说,今次弄得的三千两漕银便是黄昊的投名状也行。
入伙之后,自杨老爹始,众人都自拿出十两银子,凑了个分子算作黄昊的入伙礼,也即是这一票黄昊虽然不曾与众人一道分钱,却也得了一百一十两的份子,虽然与黄昊所想相去甚远,倒也聊胜于无了。
最后,黄二杆子便也与众人约定,要如以往那般对这事守口如瓶,便也散了。黄昊倒是想着这些人都是积年的老匪,恐怕都不用黄二杆子提醒,各自回家了依旧还是如往常般生活,根本都不必交代才是。
接下来的几日,别人如何倒也不说,黄家上下倒是如常。黄昊父子整日早出晚归,天天守着即将丰收的田地,杨三娘和黄母在家也把是家中事物操持得妥当,顺带着还把黄昊原来住着的偏房重新拾到了一番,甚至黄母还把黄昊睡的小床给拆了,也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架香樟木打制的架子床,里外布置一新,黄昊的婚房便算是成了。
转眼便到了七月中旬,一连碰上五个大晴天后,田中的水稻便也算是真正熟透了,顿时整个杨家村内外差不多五六百人,便也齐齐撒在了村前村后的稻田当中,以饱满的热情和喜悦的心情迎接起了丰收。
也不知是因为今年本就是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的关系,还是因为老天的确喜欢偶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黄家的收成居然是整个杨家村排名第五的,他家的十六亩粮田平均下来每亩的收益居然达到了三石七斗(不足四百斤)。
也即是,光是黄昊一家的十六亩粮田,便收了将近六十石的新稻谷。
而也是到了这时,黄昊这才知道,为什么黄二杆子会说作田也是一门好营生。新粮收下来才没两日,便是水汽都还没完全脱去的时候,便有粮商赶着牛车,载着一车车的铜钱来村中收粮,开出的价钱赫然是足足一百九十文钱一斗新谷,一石稻谷可卖出整整一千九百五十文钱。
说起粮价,这里确实要多说一句,这北宋前期的时候,粮价倒也较为低平,比如说宋太祖平河东之时(965年前后),由于当时地广人稀物贱,米一斗也不过十余钱,后来...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