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马士英、史可法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1640四海扬帆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调遣,只求能为阁部分忧。”
史可法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能信任的武将不多,除了刘肇基,就是庄子固了。
弘光天子登基后,史可法殚心竭虑,在江北建立了一条连续防线。
刘泽清守淮、海,驻镇淮安,辖属11州县;
黄得功守滁、和,驻镇庐州,辖属10州县;
刘良佐守凤、寿,驻镇临淮,辖属9州县;
高杰守徐、泗,驻镇泗水,辖属14州县。
四镇的辖区内,州县文官听各镇节制,这等于是分藩了。为节约中央财政支出,各镇可在辖区内收取商税厘金,粮米出产全归各镇。
上游楚镇左良玉与江北四镇性质相同,但左宁南的政治地位更高,地盘更大。
分封武将诸藩在乱世是各大王朝共同的选择,效果无一例外都是特别差。宋、金都是前车之鉴,军阀是最没有节操的生物,多数分封出去的武将在强敌入寇时第一选择都是投降,而不是守土。不过就算明知这是饮鸩止渴,大家也没有别的选择,没钱没粮。弘光朝廷光军饷一年就要支出700万两,而南京中央财政全口径收入总共只有600万两,只能让军队自己想办法。
分封后,史可法面对两个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一,江北州县人民不满变成藩镇的地盘,这个问题以高杰防区最甚。高杰部原本驻扎山西,经历一次跨越半个中国的长征才回到淮南。淮南百姓与这些北兵几乎水火不容,按照原来的部署,扬州本是划给高杰的地盘,可扬州的百姓坚决拒绝高杰入城,打死劝和的官员和高杰干了一仗。
其二,各镇辖区贫富不一,刘泽清独占淮安,无所谓;刘良佐打酱油,无力相争。麻烦的是实力最强的高、黄二镇。高杰战斗力强,黄得功所部是崇祯天子的禁军,谁都看不上对方,为了抢地盘两军火并了好几次。
人情难办,事局分更。史可法简直是以超人的精力扛起这幅烂摊子,呕心沥血,才勉强维持了四镇间的平衡,建立一条连续防线。
完成防线初步整理后,史可法立即采取了几个积极行动。通过前期一些小规模接触,史可法发现虽然建奴在明军前从大海到曹、单一线拉开,但战斗力似乎不强。他以左都督,挂镇徐将军印驻镇徐州的李成栋向鲁西南出击,与鞑虏建立战斗接触;以刘肇基增援刘泽清,领兵渡淮。李成栋收复下邳、沛县,刘肇基收复宿迁。两次战斗接触的结果证实了坐镇济南的建州肃亲王豪格无力南下进攻。
在取得淮河以北几个支撑点的同时,史可法把高杰主力近两万人从防线上抽出,恢复机动,向西增援河南。河南方向是明朝江北防线最薄弱的一环,也是历代南朝直面北朝南侵的主要线路——古运河,即开封—归德—亳州进攻轴线。高杰走后,史可法以刘良佐兼防徐、邳,调黄得功部北移。不管怎么说,黄部这只崇祯天子禁军还是江北四镇中相对可靠的部队。
————
南直隶,淮安府,庙湾镇。
北方撤退明军集结地。
黄蜚向曹友义、张鹏翼、马登洪、高进忠等人抱拳,“天子有诏,本官赴援江南。淮河前线就拜托诸位兄弟了。”
南京调令来,黄蜚率本部及辽镇觉华岛水师向明时部增援长江。升天津镇总兵曹友义为都督佥事,督理淮河防务,与张鹏翼、马登洪、林庆业并受刘泽清节制。张鹏翼原是山海关水师总兵,吴三桂降清前,他率领本部直接南撤庙湾,没有与黄蜚同行。高进忠是刘泽清部下副总兵,刘镇的主要力量之一。
看着因即将奔赴江南而满脸喜色的黄蜚,曹友义有些忧愁。天子给他官升一级,他还是高兴不起来。庙湾诸总兵,以曹镇实力最弱。他回到营地,找到曾樱诉苦。
曾樱笑道,“友义毋忧,我打算和黄蜚一起去南京。我在南京还有一些朋友,到时活动一番,定把你也调去江南。”
曹友义那点兵对淮河防线无足轻重,曾樱觉得自己只要到了南京,找人帮曹友义一把不难。这也是在帮他自己,文臣也需要可靠的武将,互相配合才好做事。
天津兵、东江兵和关门兵继续留守庙湾。登州兵和辽兵收拾行装,军兵家属共2万人再次按营伍登船。在庙湾就没必要走危险的长江口海路了,沿淮河上溯,在淮安转运河南下扬州。黄蜚把走不了运河的大海船都留给张鹏翼。临走前,黄蜚派快马给黄得功送去一封信。因军兵家属要通过高杰防区,黄蜚信不过高杰的军纪,请求黄得功派兵接应。
————
崇明岛,守序满意地看着修筑完成的城寨。寨中央修建了弹药库和粮库。两米高的木墙中间夯筑了半米厚的寨墙,不高也不厚。城寨的防御主要依靠四座放了大炮的角楼。配上明军的几门虎蹲炮,足以应付一些低烈度的战斗。守序更重视的是士兵健康问题。春季即将来临,驻扎在崇明岛,对陈之俊的北方兵来说,首要注意的是控制疫病传播。为了便于排水,城寨地基加高。储备足够薪柴,让士兵能喝到开水。守序留下卫生勤务分队,帮助并向陈之俊等人的士兵普及卫生条例。
安顿好崇明营寨,桨帆混合船队升起风帆,逆流而上。
调遣,只求能为阁部分忧。”
史可法脸上露出一丝微笑,他能信任的武将不多,除了刘肇基,就是庄子固了。
弘光天子登基后,史可法殚心竭虑,在江北建立了一条连续防线。
刘泽清守淮、海,驻镇淮安,辖属11州县;
黄得功守滁、和,驻镇庐州,辖属10州县;
刘良佐守凤、寿,驻镇临淮,辖属9州县;
高杰守徐、泗,驻镇泗水,辖属14州县。
四镇的辖区内,州县文官听各镇节制,这等于是分藩了。为节约中央财政支出,各镇可在辖区内收取商税厘金,粮米出产全归各镇。
上游楚镇左良玉与江北四镇性质相同,但左宁南的政治地位更高,地盘更大。
分封武将诸藩在乱世是各大王朝共同的选择,效果无一例外都是特别差。宋、金都是前车之鉴,军阀是最没有节操的生物,多数分封出去的武将在强敌入寇时第一选择都是投降,而不是守土。不过就算明知这是饮鸩止渴,大家也没有别的选择,没钱没粮。弘光朝廷光军饷一年就要支出700万两,而南京中央财政全口径收入总共只有600万两,只能让军队自己想办法。
分封后,史可法面对两个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
其一,江北州县人民不满变成藩镇的地盘,这个问题以高杰防区最甚。高杰部原本驻扎山西,经历一次跨越半个中国的长征才回到淮南。淮南百姓与这些北兵几乎水火不容,按照原来的部署,扬州本是划给高杰的地盘,可扬州的百姓坚决拒绝高杰入城,打死劝和的官员和高杰干了一仗。
其二,各镇辖区贫富不一,刘泽清独占淮安,无所谓;刘良佐打酱油,无力相争。麻烦的是实力最强的高、黄二镇。高杰战斗力强,黄得功所部是崇祯天子的禁军,谁都看不上对方,为了抢地盘两军火并了好几次。
人情难办,事局分更。史可法简直是以超人的精力扛起这幅烂摊子,呕心沥血,才勉强维持了四镇间的平衡,建立一条连续防线。
完成防线初步整理后,史可法立即采取了几个积极行动。通过前期一些小规模接触,史可法发现虽然建奴在明军前从大海到曹、单一线拉开,但战斗力似乎不强。他以左都督,挂镇徐将军印驻镇徐州的李成栋向鲁西南出击,与鞑虏建立战斗接触;以刘肇基增援刘泽清,领兵渡淮。李成栋收复下邳、沛县,刘肇基收复宿迁。两次战斗接触的结果证实了坐镇济南的建州肃亲王豪格无力南下进攻。
在取得淮河以北几个支撑点的同时,史可法把高杰主力近两万人从防线上抽出,恢复机动,向西增援河南。河南方向是明朝江北防线最薄弱的一环,也是历代南朝直面北朝南侵的主要线路——古运河,即开封—归德—亳州进攻轴线。高杰走后,史可法以刘良佐兼防徐、邳,调黄得功部北移。不管怎么说,黄部这只崇祯天子禁军还是江北四镇中相对可靠的部队。
————
南直隶,淮安府,庙湾镇。
北方撤退明军集结地。
黄蜚向曹友义、张鹏翼、马登洪、高进忠等人抱拳,“天子有诏,本官赴援江南。淮河前线就拜托诸位兄弟了。”
南京调令来,黄蜚率本部及辽镇觉华岛水师向明时部增援长江。升天津镇总兵曹友义为都督佥事,督理淮河防务,与张鹏翼、马登洪、林庆业并受刘泽清节制。张鹏翼原是山海关水师总兵,吴三桂降清前,他率领本部直接南撤庙湾,没有与黄蜚同行。高进忠是刘泽清部下副总兵,刘镇的主要力量之一。
看着因即将奔赴江南而满脸喜色的黄蜚,曹友义有些忧愁。天子给他官升一级,他还是高兴不起来。庙湾诸总兵,以曹镇实力最弱。他回到营地,找到曾樱诉苦。
曾樱笑道,“友义毋忧,我打算和黄蜚一起去南京。我在南京还有一些朋友,到时活动一番,定把你也调去江南。”
曹友义那点兵对淮河防线无足轻重,曾樱觉得自己只要到了南京,找人帮曹友义一把不难。这也是在帮他自己,文臣也需要可靠的武将,互相配合才好做事。
天津兵、东江兵和关门兵继续留守庙湾。登州兵和辽兵收拾行装,军兵家属共2万人再次按营伍登船。在庙湾就没必要走危险的长江口海路了,沿淮河上溯,在淮安转运河南下扬州。黄蜚把走不了运河的大海船都留给张鹏翼。临走前,黄蜚派快马给黄得功送去一封信。因军兵家属要通过高杰防区,黄蜚信不过高杰的军纪,请求黄得功派兵接应。
————
崇明岛,守序满意地看着修筑完成的城寨。寨中央修建了弹药库和粮库。两米高的木墙中间夯筑了半米厚的寨墙,不高也不厚。城寨的防御主要依靠四座放了大炮的角楼。配上明军的几门虎蹲炮,足以应付一些低烈度的战斗。守序更重视的是士兵健康问题。春季即将来临,驻扎在崇明岛,对陈之俊的北方兵来说,首要注意的是控制疫病传播。为了便于排水,城寨地基加高。储备足够薪柴,让士兵能喝到开水。守序留下卫生勤务分队,帮助并向陈之俊等人的士兵普及卫生条例。
安顿好崇明营寨,桨帆混合船队升起风帆,逆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