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犯罪心理档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蓝色双肩背包抛掷于此,包里装着死者的各种碎骨。而年初“1·4碎尸案”,凶手抛在这儿的垃圾袋里装的也是死者的骨头。
“这里距离华北路能有多远?”韩印望着来时的方向问。
康小北指着街道回答:“这条路叫广城路,距华北路应该不到一公里,有七八百米的距离吧。”
韩印点点头,对着大街凝神片刻,又左右看了看,说:“走吧,去下一个地点。”
车子再次启动,继续向北,这次用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
第三个抛尸地,是在一个陈旧的住宅小区旁边,确切地点是小区和马路之间的行人道上一棵大梧桐树下。住宅小区靠近十字路口,街边路牌指示,这里是左水路。从安全角度说,这个地点也不是抛尸的好选择,十字路口,视野开阔,容易被目击,不过,风雪之夜就另当别论。
“1996年‘1·18碎尸案’,凶手将死者的一些衣物和大部分内脏抛掷在这儿,衣服叠得很整齐,内脏也规整在一个塑料袋中,这些东西都是用死者的红色外套包裹的。而‘1·4碎尸案’中,凶手好像刻意要与自己先前作过的案子保持一致,黑色大垃圾袋里面也装的是死者的衣物和内脏,衣物也同样叠放得很整齐,内脏规整在一个小的黑色垃圾袋里。”
康小北确实对案子非常熟悉,两起案子的细节描述与卷宗丝毫不差,看来小伙子不仅机灵,也很敬业,叶曦安排他协助韩印绝对是煞费苦心。
他刚刚说,凶手在两次作案中,不仅在抛尸地点而且在内容上也竭力保持一致,这一点韩印开始就注意到了。那么将这种刻意所为与高风险抛尸地的选择放在一起来看,整个抛尸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在于躲避追查,它可能更多的是意味着某种快感。
“这里距前一个地点有多远?”韩印沉默半晌问道。
“至少有两公里。”康小北答道。
韩印点点头,冲车子走去,康小北明白这个地点勘察结束,乖巧地跑步上车,发动起车子。
车子由左水路继续向北,一路开到江边。
此江为古江,贯穿城市东西,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大区域。江南为主要城区,相对发达繁荣,江北为乡镇,山峦众多,旅游景区丰富。两起碎尸案的第四个抛尸地,便在位于江北的一个叫作虎王山的风景区内。
汽车开始沿着江边向东行驶,韩印放下车窗半转头注视着江面。漆黑的夜,抹黑了江水,江面暗黑一片,只闻得江水滔滔作响。
一阵冷风拂面,韩印蓦然心思一动:“1·18碎尸案”收集的尸体碎块并不完全,缺少骨盆、生殖器等部位,难道会被扔在这里吗?
“这里距离左水路有多远?”韩印皱着双眉望向江面问道。
“三公里左右吧。”
康小北稍微估算了一下说,他有些搞不懂韩印为何一直要纠缠几个抛尸地之间的距离,不过他也明白,韩印既然问了那一定有他的想法。
说话间,江面渐渐有了些亮光,韩印转回头,已经能看见那座闻名已久的古江大桥。大桥横跨天堑之上,蔚为壮观,更有千盏明灯,交相辉映,宛如一轮明月挂于天际。
汽车拐了个弯,经过桥头武警岗亭,驶上大桥。
大桥承载着连通城区南北的重任,也是城市标志性风景区之一。此时夜已渐深,行人道上仍不乏游览的人群,各种车流也鱼贯穿梭着。韩印好像对混杂在车流中的公交车特别感兴趣,眼睛随着车来车往,若有所思,康小北本想指引一下桥上的风景,见此也只好作罢。
下了桥,视觉上顿觉昏暗,江北的规划果然比江南要稍逊一些,连路灯也暗却不少,倒是透着异常的宁静,以至于困意渐渐向韩印袭来。
昏沉沉的不知过了多久,韩印感觉一阵颠簸之后,车子停了下来。他睁开眼睛,就着还未熄灭的车灯,见车头前立着一灰白色大牌坊,中间正门门楣上,繁体字书写着“虎王山风景区”。
夜色深沉,山风格外大,除了风吹枯枝的簌簌响声外,周遭一片死寂。康小北手持警用手电在前方引路,韩印随后跟着。
山间多为羊肠小道,有的铺着青色石砖,有的干脆就是土路,傍晚下过一场大雨,土路有些泥泞。小道两边,树丛繁布,幽黑细密,显得深不可测。偶尔在某个岔路口,能看到些庙宇庭阁,但已是断壁残垣,破烂不堪。
“这里不是风景区吗?怎么会这副模样?”韩印不解地问。
“要说这儿也曾有过一段人气鼎盛时期,后来因为与周边的旅游景点相比缺乏特色,游客越来越少,再后来一些吸毒分子常在此聚会,影响不好,本地市民便也鲜有光顾,于是就彻底地败落了。”康小北叹口气接着说,“不过不管是曾经的鼎盛,还是如今的败落,都跟‘1·18碎尸案’扯不上关系,风景区是1997年才开发的,原来这里是一片原始山林。”
“这么说1996年这里要比现在更为荒凉了,那死者的头是怎么被发现的?”韩印问。
“当时山下有所大学,几个学生吃过中饭,结伴来山上欣赏雪景。有个学生偶然在山沟里发现一个布包裹,觉得好奇,就捡上来,打开来看,顿时吓傻了。凶手是用一个蓝格子印花床单包的头。而年初的‘1·4碎尸案’,是我们根据前三个抛尸地点推测,主动找到这儿的,要不然非再吓傻一个不可。”康小北说着话,手电照向前面一个小土坡晃了晃说,“喏,就在那了。”
韩印随康小北快步走上土坡,看到所谓的山沟其实就是土坡和旁边一个地势较高的小山丘形成的一条沟壑,里面枯草丛生,能有半米高。
“看来那场大雪并不是完全帮着凶手的,否则死者的头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发现。”韩印说。
“凶手就是个变态,他根本不在乎头被发现,如果再往前走些,那里的树林更深更密,要是把头抛在那儿的话,恐怕一年半载都不会有人发现。”康小北恨恨地说。
韩印望了眼远处黑咕隆咚的山林,怔了一会儿,没言语。少顷,突然说道:“小北,我怎么听见前面树林里有响动,我们过去看看?”
康小北下意识摸向别在腰间的枪,脸上多少有些惧色地说:“没、没有吧,我怎么没听见,是不是你听错了?”
韩印装模作样地竖起耳朵听了听,笑笑说:“嗯,确实没有,应该是我听错了,走,下沟底看看去。”
“好,哎,等等、等等!”
韩印刚欲抬脚,却被康小北突然喊住。
“印哥,你看这有一长串脚印。”康小北将手电凑近地面,果然有一串脚印,顺着往下照,脚印直到沟底。
“雨是几点下的?”韩印蹲下身子盯着脚印问。
“好像下午5点开始的,下了两个多小时。”
“那这脚印应该是新鲜的,看来在我们之前有人来过。”
“对,肯定是,你看这脚印好像不止一个人!”
韩印再仔细观察了下,说:“是挺乱的。”
“会是谁呢?就算当年的案子细节有很多都透露出去了,那也鲜有人能够准确找到这儿的,除非是狂热分子,或是咱们警察,再就是碎尸案的凶手了。难道是凶手故地重游?”康小北猜测道。
“有这种可能。”韩印肯定了康小北的猜测,“某些变态杀手在‘冷却期’内,确实喜欢回到作案现场重温快感。可是,如果真是这样,那凶手可就不止一个人了。”
这有些出乎韩印的意料……
蓝色双肩背包抛掷于此,包里装着死者的各种碎骨。而年初“1·4碎尸案”,凶手抛在这儿的垃圾袋里装的也是死者的骨头。
“这里距离华北路能有多远?”韩印望着来时的方向问。
康小北指着街道回答:“这条路叫广城路,距华北路应该不到一公里,有七八百米的距离吧。”
韩印点点头,对着大街凝神片刻,又左右看了看,说:“走吧,去下一个地点。”
车子再次启动,继续向北,这次用的时间要稍微长一点。
第三个抛尸地,是在一个陈旧的住宅小区旁边,确切地点是小区和马路之间的行人道上一棵大梧桐树下。住宅小区靠近十字路口,街边路牌指示,这里是左水路。从安全角度说,这个地点也不是抛尸的好选择,十字路口,视野开阔,容易被目击,不过,风雪之夜就另当别论。
“1996年‘1·18碎尸案’,凶手将死者的一些衣物和大部分内脏抛掷在这儿,衣服叠得很整齐,内脏也规整在一个塑料袋中,这些东西都是用死者的红色外套包裹的。而‘1·4碎尸案’中,凶手好像刻意要与自己先前作过的案子保持一致,黑色大垃圾袋里面也装的是死者的衣物和内脏,衣物也同样叠放得很整齐,内脏规整在一个小的黑色垃圾袋里。”
康小北确实对案子非常熟悉,两起案子的细节描述与卷宗丝毫不差,看来小伙子不仅机灵,也很敬业,叶曦安排他协助韩印绝对是煞费苦心。
他刚刚说,凶手在两次作案中,不仅在抛尸地点而且在内容上也竭力保持一致,这一点韩印开始就注意到了。那么将这种刻意所为与高风险抛尸地的选择放在一起来看,整个抛尸的意义绝对不仅仅在于躲避追查,它可能更多的是意味着某种快感。
“这里距前一个地点有多远?”韩印沉默半晌问道。
“至少有两公里。”康小北答道。
韩印点点头,冲车子走去,康小北明白这个地点勘察结束,乖巧地跑步上车,发动起车子。
车子由左水路继续向北,一路开到江边。
此江为古江,贯穿城市东西,将城市分为南北两大区域。江南为主要城区,相对发达繁荣,江北为乡镇,山峦众多,旅游景区丰富。两起碎尸案的第四个抛尸地,便在位于江北的一个叫作虎王山的风景区内。
汽车开始沿着江边向东行驶,韩印放下车窗半转头注视着江面。漆黑的夜,抹黑了江水,江面暗黑一片,只闻得江水滔滔作响。
一阵冷风拂面,韩印蓦然心思一动:“1·18碎尸案”收集的尸体碎块并不完全,缺少骨盆、生殖器等部位,难道会被扔在这里吗?
“这里距离左水路有多远?”韩印皱着双眉望向江面问道。
“三公里左右吧。”
康小北稍微估算了一下说,他有些搞不懂韩印为何一直要纠缠几个抛尸地之间的距离,不过他也明白,韩印既然问了那一定有他的想法。
说话间,江面渐渐有了些亮光,韩印转回头,已经能看见那座闻名已久的古江大桥。大桥横跨天堑之上,蔚为壮观,更有千盏明灯,交相辉映,宛如一轮明月挂于天际。
汽车拐了个弯,经过桥头武警岗亭,驶上大桥。
大桥承载着连通城区南北的重任,也是城市标志性风景区之一。此时夜已渐深,行人道上仍不乏游览的人群,各种车流也鱼贯穿梭着。韩印好像对混杂在车流中的公交车特别感兴趣,眼睛随着车来车往,若有所思,康小北本想指引一下桥上的风景,见此也只好作罢。
下了桥,视觉上顿觉昏暗,江北的规划果然比江南要稍逊一些,连路灯也暗却不少,倒是透着异常的宁静,以至于困意渐渐向韩印袭来。
昏沉沉的不知过了多久,韩印感觉一阵颠簸之后,车子停了下来。他睁开眼睛,就着还未熄灭的车灯,见车头前立着一灰白色大牌坊,中间正门门楣上,繁体字书写着“虎王山风景区”。
夜色深沉,山风格外大,除了风吹枯枝的簌簌响声外,周遭一片死寂。康小北手持警用手电在前方引路,韩印随后跟着。
山间多为羊肠小道,有的铺着青色石砖,有的干脆就是土路,傍晚下过一场大雨,土路有些泥泞。小道两边,树丛繁布,幽黑细密,显得深不可测。偶尔在某个岔路口,能看到些庙宇庭阁,但已是断壁残垣,破烂不堪。
“这里不是风景区吗?怎么会这副模样?”韩印不解地问。
“要说这儿也曾有过一段人气鼎盛时期,后来因为与周边的旅游景点相比缺乏特色,游客越来越少,再后来一些吸毒分子常在此聚会,影响不好,本地市民便也鲜有光顾,于是就彻底地败落了。”康小北叹口气接着说,“不过不管是曾经的鼎盛,还是如今的败落,都跟‘1·18碎尸案’扯不上关系,风景区是1997年才开发的,原来这里是一片原始山林。”
“这么说1996年这里要比现在更为荒凉了,那死者的头是怎么被发现的?”韩印问。
“当时山下有所大学,几个学生吃过中饭,结伴来山上欣赏雪景。有个学生偶然在山沟里发现一个布包裹,觉得好奇,就捡上来,打开来看,顿时吓傻了。凶手是用一个蓝格子印花床单包的头。而年初的‘1·4碎尸案’,是我们根据前三个抛尸地点推测,主动找到这儿的,要不然非再吓傻一个不可。”康小北说着话,手电照向前面一个小土坡晃了晃说,“喏,就在那了。”
韩印随康小北快步走上土坡,看到所谓的山沟其实就是土坡和旁边一个地势较高的小山丘形成的一条沟壑,里面枯草丛生,能有半米高。
“看来那场大雪并不是完全帮着凶手的,否则死者的头也不会那么容易被发现。”韩印说。
“凶手就是个变态,他根本不在乎头被发现,如果再往前走些,那里的树林更深更密,要是把头抛在那儿的话,恐怕一年半载都不会有人发现。”康小北恨恨地说。
韩印望了眼远处黑咕隆咚的山林,怔了一会儿,没言语。少顷,突然说道:“小北,我怎么听见前面树林里有响动,我们过去看看?”
康小北下意识摸向别在腰间的枪,脸上多少有些惧色地说:“没、没有吧,我怎么没听见,是不是你听错了?”
韩印装模作样地竖起耳朵听了听,笑笑说:“嗯,确实没有,应该是我听错了,走,下沟底看看去。”
“好,哎,等等、等等!”
韩印刚欲抬脚,却被康小北突然喊住。
“印哥,你看这有一长串脚印。”康小北将手电凑近地面,果然有一串脚印,顺着往下照,脚印直到沟底。
“雨是几点下的?”韩印蹲下身子盯着脚印问。
“好像下午5点开始的,下了两个多小时。”
“那这脚印应该是新鲜的,看来在我们之前有人来过。”
“对,肯定是,你看这脚印好像不止一个人!”
韩印再仔细观察了下,说:“是挺乱的。”
“会是谁呢?就算当年的案子细节有很多都透露出去了,那也鲜有人能够准确找到这儿的,除非是狂热分子,或是咱们警察,再就是碎尸案的凶手了。难道是凶手故地重游?”康小北猜测道。
“有这种可能。”韩印肯定了康小北的猜测,“某些变态杀手在‘冷却期’内,确实喜欢回到作案现场重温快感。可是,如果真是这样,那凶手可就不止一个人了。”
这有些出乎韩印的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