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勒胡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荀组担心裴该、梁芬会把伪造谶谣之事算在自家头上,荀闿当即开言劝慰,叔父您未免多虑了——
“彼等西人,与我争权非止一日,前有祖氏为鼎足之势,尚不至于冲突。今祖公病重,士少出外,士言独木难支,渐有依附于我之意,大司马乃入洛,更祖军为七军,以阻叔父遽掌兵权。则若彼等疑忌叔父行此下作之策,必将报复,岂能再使梁司徒辞位啊?
“司徒辞位,叔父合当录尚书事,祖公方病,朝政全在掌握,此岂西人所欲见者?故此侄儿以为,是大司马前收兵权,后特以此来笼络叔父,进退之间,既示以威,又告以当相忍为国。倘若疑虑谶谣之事,他又岂能为此啊?”
荀组摇摇头,说:“卿等尚且稚嫩,岂不闻老子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么?”
随即就警告侄子们说:“此必裴、梁以退为进,欲观我等行止也,我若不知餍足,则双方罅隙必深,将来恐我颍川荀氏,或难免于大祸!”
二荀还是有些不大以为然,但也不敢反驳乃叔所言,只得喏喏称是。荀邃随即就问了:“既如此,前日与叔父谋划之事,难道便不可行了么?”
荀组说当然要“行”啊,为啥不“行”呢?
“前日谋划之事,本与裴某有约,非我等跋扈自专也。然梁芬既退,我亦当辞,唯恐卿等不能把握分寸,得陇而望蜀,最终大恶裴某,乃不得不鞭策老骨,再送卿等一程。卿等当知,自古无累世显贵之家,宦途起落,本是常事,唯仕而不骄,黜而不馁,斯可长保家门安泰。
“如今我为天子舅父,任三公,复录尚书事,道玄(荀邃)仆射,而道明(荀闿)御史,一门三职,位列冲要,亦已极矣。从来月盈则亏,倘若不知进退,悖逆天时,必受其祸,卿等不可不虑啊……
“且天子圣寿已近,将届二十,理当选名宦宿儒充侧近以引导之,然后徐徐归政,不可使人以为我荀氏有擅权之心也。”
叔侄三人商议既定,于是数日后,尚书左仆射华恒便转为侍中,而以荀邃进位左仆射,祖纳进位右仆射——在荀组的强力支持下,司马邺不过橡皮图章而已,当即准奏。就此空出一名尚书位置来,则自徐州征召卞壸入京充任——这是早就跟裴该商量好的事儿。
很快,又有朝命下达,正式任命祖约为兖州刺史,转青州刺史郗鉴为豫州刺史——青、徐二州,则全都改命荀氏一党守牧。
此外,荀氏党羽迭有升晋,如荀闿就同时进位为御史中丞,实掌御史台。
随着梁芬的致仕,荀组之录尚书事,荀党鸡犬升天,倘若别无大功,这自然是难以服众的。好在荀泰章、荀道玄等早有谋划——就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广固曹嶷来降。
曹嶷其实早就有归晋之心了,但他此前总还抱持着一定的幻想,以为靠着手上半个青州,数万兵马,乃至广固坚城,可以跟洛阳讨价还价,仍旧实际上割据一方。祖逖、祖约兄弟当时就提出来,曹嶷罪不可逭,除非他交出兵权,亲自到洛阳来请罪,否则绝无受降之理!曹嶷自然不肯答应啦,这才被迫投靠了石赵。
然而如今冯龙在西,苏峻在东,两路夹击,再度杀得曹兵丢盔卸甲,领地日蹙;再加上因为有邵续横亘其间,故此石赵难以全力救援——而且看状况,也基本上没有伸手挽救的强烈意愿——曹嶷困守广固,已至日暮途穷之势了。
荀氏趁机遣使往说,以保全其身家性命作为前提条件,最终说得曹嶷离开广固,孤身前来洛阳陛见。随即赦其前罪,改任为襄城太守,准其带一族、亲信五百人赴任。其余曹兵半充禁军,以实五校,半数解散;广固城暂且不堕,用来积屯粮草,以策应河北的邵续。
虽然谁都知道曹嶷难有复振之力,迟早都要完蛋,但能够使其主动来归,省去了朝廷许多气力,这自然是大功一件了。荀氏即挟此大功,党羽多加升授,而朝野间责难之言反倒渐息。
祖逖在病中听闻此事,不禁慨叹道:“惜乎,不能将曹嶷正国法……然为国家计,暂时亦不得不如此了……”
苏峻得知此事,却是勃然大怒,深恨荀氏——因为他原本想靠着打曹嶷刷功劳的,如此一来,就只能去跟石赵硬磕了;改易为难,都在荀氏一语之间——有没有想过事先听取他苏子高的意见啊?!
——————————
洛阳城内外纷传的那则“一日堕,易车驾”的谶言,其实在梁芬提醒裴该之前,关中的裴诜就提前得到了秘密传报——他就是管情报工作的呀。裴子羽愕然之下,先去拜见其父、雍州刺史裴粹,密报此事。裴粹说这事儿可不小——“必乃羯贼欲离间我晋君臣也!”吩咐裴诜慎勿外传,他去跟裴嶷商议应对之策。
就此当夜密访裴嶷,被让进了书斋。裴粹将那则谶谣一说,裴文冀玲珑心窍,自然片刻间便即明了其意。裴粹就说了:“此谶分明欲离间我晋君臣,大坏文约声名,恐是羯贼于战阵上不能取胜,故而施行诡道。然而……文约所处极高,侧目者多,木秀于林,必受人忌,倘若……此谶实出洛中诸公授意,恐怕凶险了……”
裴嶷却貌似并不象裴粹初闻此谶时那般吃惊,略一沉吟,便从案上抽出一卷纸来,递给裴粹,缓缓说道:“此乃文约历年所作诗歌,我命胡飞等逐一笔录,以便将来付印刊行——阿兄请看。”
裴粹满头的雾水,不明白对方究竟是何用意,但也只得双手接过来,稍稍展读。裴嶷随即就压低声音问他:“阿兄所见,文约诗作中以何言为最常用啊?”
裴粹的学问说不上有多高深,终究是积年官吏,对于文字是相当敏感的,一目十行之下,便即明晰裴嶷所指——关键裴该“写”的诗并不多,也就十来首而已,还不包括才穿越之时脱口而出的“国破山河在”——
诗中有“胡马窥亭障”句,有“弓劲胡马骄”句,有“不教胡马度阴山”句,有“胡马当秋肥”句……
裴粹乃道:“文约诗中,常用‘胡马’二字,抒其逐胡灭寇,扫尽烟尘之伟志也——壮哉!”
裴嶷点头道:“不错,其常用之言,正是‘胡马’二字。”随即用右手中指关节轻叩书案,又再配合着节奏,一字一顿地重复道——“胡,马。”
裴粹骤闻此言,双手不禁一个哆嗦,差点儿把那卷纸给扔了。他瞪大... -->>
荀组担心裴该、梁芬会把伪造谶谣之事算在自家头上,荀闿当即开言劝慰,叔父您未免多虑了——
“彼等西人,与我争权非止一日,前有祖氏为鼎足之势,尚不至于冲突。今祖公病重,士少出外,士言独木难支,渐有依附于我之意,大司马乃入洛,更祖军为七军,以阻叔父遽掌兵权。则若彼等疑忌叔父行此下作之策,必将报复,岂能再使梁司徒辞位啊?
“司徒辞位,叔父合当录尚书事,祖公方病,朝政全在掌握,此岂西人所欲见者?故此侄儿以为,是大司马前收兵权,后特以此来笼络叔父,进退之间,既示以威,又告以当相忍为国。倘若疑虑谶谣之事,他又岂能为此啊?”
荀组摇摇头,说:“卿等尚且稚嫩,岂不闻老子云‘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么?”
随即就警告侄子们说:“此必裴、梁以退为进,欲观我等行止也,我若不知餍足,则双方罅隙必深,将来恐我颍川荀氏,或难免于大祸!”
二荀还是有些不大以为然,但也不敢反驳乃叔所言,只得喏喏称是。荀邃随即就问了:“既如此,前日与叔父谋划之事,难道便不可行了么?”
荀组说当然要“行”啊,为啥不“行”呢?
“前日谋划之事,本与裴某有约,非我等跋扈自专也。然梁芬既退,我亦当辞,唯恐卿等不能把握分寸,得陇而望蜀,最终大恶裴某,乃不得不鞭策老骨,再送卿等一程。卿等当知,自古无累世显贵之家,宦途起落,本是常事,唯仕而不骄,黜而不馁,斯可长保家门安泰。
“如今我为天子舅父,任三公,复录尚书事,道玄(荀邃)仆射,而道明(荀闿)御史,一门三职,位列冲要,亦已极矣。从来月盈则亏,倘若不知进退,悖逆天时,必受其祸,卿等不可不虑啊……
“且天子圣寿已近,将届二十,理当选名宦宿儒充侧近以引导之,然后徐徐归政,不可使人以为我荀氏有擅权之心也。”
叔侄三人商议既定,于是数日后,尚书左仆射华恒便转为侍中,而以荀邃进位左仆射,祖纳进位右仆射——在荀组的强力支持下,司马邺不过橡皮图章而已,当即准奏。就此空出一名尚书位置来,则自徐州征召卞壸入京充任——这是早就跟裴该商量好的事儿。
很快,又有朝命下达,正式任命祖约为兖州刺史,转青州刺史郗鉴为豫州刺史——青、徐二州,则全都改命荀氏一党守牧。
此外,荀氏党羽迭有升晋,如荀闿就同时进位为御史中丞,实掌御史台。
随着梁芬的致仕,荀组之录尚书事,荀党鸡犬升天,倘若别无大功,这自然是难以服众的。好在荀泰章、荀道玄等早有谋划——就在这一年的二月份,广固曹嶷来降。
曹嶷其实早就有归晋之心了,但他此前总还抱持着一定的幻想,以为靠着手上半个青州,数万兵马,乃至广固坚城,可以跟洛阳讨价还价,仍旧实际上割据一方。祖逖、祖约兄弟当时就提出来,曹嶷罪不可逭,除非他交出兵权,亲自到洛阳来请罪,否则绝无受降之理!曹嶷自然不肯答应啦,这才被迫投靠了石赵。
然而如今冯龙在西,苏峻在东,两路夹击,再度杀得曹兵丢盔卸甲,领地日蹙;再加上因为有邵续横亘其间,故此石赵难以全力救援——而且看状况,也基本上没有伸手挽救的强烈意愿——曹嶷困守广固,已至日暮途穷之势了。
荀氏趁机遣使往说,以保全其身家性命作为前提条件,最终说得曹嶷离开广固,孤身前来洛阳陛见。随即赦其前罪,改任为襄城太守,准其带一族、亲信五百人赴任。其余曹兵半充禁军,以实五校,半数解散;广固城暂且不堕,用来积屯粮草,以策应河北的邵续。
虽然谁都知道曹嶷难有复振之力,迟早都要完蛋,但能够使其主动来归,省去了朝廷许多气力,这自然是大功一件了。荀氏即挟此大功,党羽多加升授,而朝野间责难之言反倒渐息。
祖逖在病中听闻此事,不禁慨叹道:“惜乎,不能将曹嶷正国法……然为国家计,暂时亦不得不如此了……”
苏峻得知此事,却是勃然大怒,深恨荀氏——因为他原本想靠着打曹嶷刷功劳的,如此一来,就只能去跟石赵硬磕了;改易为难,都在荀氏一语之间——有没有想过事先听取他苏子高的意见啊?!
——————————
洛阳城内外纷传的那则“一日堕,易车驾”的谶言,其实在梁芬提醒裴该之前,关中的裴诜就提前得到了秘密传报——他就是管情报工作的呀。裴子羽愕然之下,先去拜见其父、雍州刺史裴粹,密报此事。裴粹说这事儿可不小——“必乃羯贼欲离间我晋君臣也!”吩咐裴诜慎勿外传,他去跟裴嶷商议应对之策。
就此当夜密访裴嶷,被让进了书斋。裴粹将那则谶谣一说,裴文冀玲珑心窍,自然片刻间便即明了其意。裴粹就说了:“此谶分明欲离间我晋君臣,大坏文约声名,恐是羯贼于战阵上不能取胜,故而施行诡道。然而……文约所处极高,侧目者多,木秀于林,必受人忌,倘若……此谶实出洛中诸公授意,恐怕凶险了……”
裴嶷却貌似并不象裴粹初闻此谶时那般吃惊,略一沉吟,便从案上抽出一卷纸来,递给裴粹,缓缓说道:“此乃文约历年所作诗歌,我命胡飞等逐一笔录,以便将来付印刊行——阿兄请看。”
裴粹满头的雾水,不明白对方究竟是何用意,但也只得双手接过来,稍稍展读。裴嶷随即就压低声音问他:“阿兄所见,文约诗作中以何言为最常用啊?”
裴粹的学问说不上有多高深,终究是积年官吏,对于文字是相当敏感的,一目十行之下,便即明晰裴嶷所指——关键裴该“写”的诗并不多,也就十来首而已,还不包括才穿越之时脱口而出的“国破山河在”——
诗中有“胡马窥亭障”句,有“弓劲胡马骄”句,有“不教胡马度阴山”句,有“胡马当秋肥”句……
裴粹乃道:“文约诗中,常用‘胡马’二字,抒其逐胡灭寇,扫尽烟尘之伟志也——壮哉!”
裴嶷点头道:“不错,其常用之言,正是‘胡马’二字。”随即用右手中指关节轻叩书案,又再配合着节奏,一字一顿地重复道——“胡,马。”
裴粹骤闻此言,双手不禁一个哆嗦,差点儿把那卷纸给扔了。他瞪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