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勒胡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正如祖约所言,对于裴该的前途将“伊于胡底”,“如荀太尉、梁司徒等,未必无虑,只是掩耳盗铃,佯作不知罢了”。而且就连祖纳本身,虽然入朝时间不久,对这一状况也自然有所察觉,并且不肯同样“掩耳盗铃”,所以才会在朝堂上挑明此事,以求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倘若祖纳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一层,他只会断然喝阻祖约的妄言,而不会讲那么一大套,特意警告祖约。
要说祖纳祖士言,也可以算是晋朝的忠臣,但忠臣不等于直臣,直臣会不顾身家性命,蒙着头朝前冲——比方说晁错,最终自然没有好下场——而儒家所谓忠臣,则讲究“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是有可能退缩的。
比方说“八王之乱”的时候,祖逖先后效力于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即后来的晋怀帝)等,长期掺和在动乱的第一线;其后若非因母丧归家,估计他必应东海王司马越之召,说不定会跟裴该在苦县宁平城内就初次会面了……祖纳却追随司马睿南渡,直接跳出了是非圈子,并且从此只理庶务,不参大事,把主要精力全都花费在了围棋上。
好友王隐劝告他,说:“禹惜寸阴,不闻数棋。”祖纳回答道:“我弈忘忧耳。”
虽说历史已经改变了,随着朝局的复兴,祖士言也重履官场,比原本历史上要稍微振作一些,但骨子里的天性终究是无法改变的。他此番应征北上,主要是被梅陶、钟雅说动,来臂助祖逖,防止祖约胡作非为,得罪人太多,以致于危害到整个祖氏家族。在原本历史上,他也曾经秘密劝说晋元帝,说祖约“怀陵上之性”,不可大用,在遭到否决,甚至攻讦——说他因为并非一母所生,所以才妒忌祖约——后,干脆回家闲居,也是怕将来遭了小兄弟的连累。
因而在祖纳身上,明哲保身的气味是比较浓郁的,今日亦因此而警告祖约——你可千万别胡来啊,以防蹈了毌丘俭、诸葛诞等人的前车之鉴!
然而祖约听了这番话,心中倒略略定了一些——对于裴该可能成操、莽之势,阿兄也有所察觉啊,他只是怕事不敢管罢了。于是摆手道:“阿兄太过小觑愚弟了,弟早非昔日吴下阿蒙。”你放心,我不会胡来的。
随即略略朝前探身,说道:“防微杜渐,预作筹谋,其实容易。弟有二策献上——昔日裴文约行台关中,为防胡寇,如今胡寇已灭,平阳规复,则还有行台的必要吗?阿兄何不上奏,恭请大司马返朝,善辅天子?”
祖纳闻言,身子略略一震,随即垂下头去,捻须沉吟不语。
祖约一瞧有门儿,就又说了:“其二,即便仍旧行台关中,河东、平阳,须不是关中土地,理当交还朝廷,由尚书拟定诸吏,不当由裴文约执掌其事也。”
祖约是有备而来,所言二策,全都出乎祖纳的意料之外,发他从前所未想。祖士言沉吟少顷,不禁问道:“如此,即可防微杜渐么?”
祖约点头说是,随即解释道:“裴文约名为留台关中,其实等若裂土分茅,若使其徐徐积聚,或许将会成为朝廷腹心之患,亦未可知。即便不虑其已生操、莽之心,也要防其成就操、莽之势——既为友朋,岂忍将来生出祸端,甚至于裴、祖必须分裂、交锋啊?
“则若召其还朝,再无裂土之虞,且有群臣监护、制约,或可遏阻其势之生。且如阿兄所言,大司马三军甚强,则若裴文约还洛,三军半数留关中为外军,半数入洛为中军,俱在朝廷掌控之中,或免生乱也。”
祖约又沉吟少顷,突然间问道:“士少,在卿看来,大司马因何不肯奉天子还洛,而特要行台关中啊?”
对于裴该为什么留台关中,朝野上下存在着多种揣测,最常见是往好的一方面想:因为胡寇主力在平阳、河东,直接威胁关中,则若不使重臣镇守关西,极易遭受胡寇侵扰,倘若雍州有失,河南就会陷入两面受敌的窘境了……
当然也有特意往阴暗里琢磨的,说裴该是为了割据关中,称王称霸。对于这种论调,最强有力的反击就是:“汝以大司马为袁本初乎?然而刘伯安何在啊?”
想那汉末之时,献帝刘协为李傕、郭汜等关西军头所挟,而关东诸侯,自讨董后便无一兵一卒西进,光顾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没人再把皇帝放在心上。其后献帝逃出长安,落难洛阳,召会关东诸侯来救,结果伸出援手的只有一个曹操,一个张杨。当时雄踞河北,势力最大的袁绍袁本初动也不动,意在割据,毫无奉迎天子之意。
袁绍最初的谋算,是拥戴宗室、幽州牧刘虞刘伯安登基,做自己的傀儡,但却被刘虞严辞拒绝了。倘若裴该也是袁绍一般考量,那他能够拥戴谁?他应该留台后就去讨好司马保啊,又岂能应朝命而反讨司马保呢?再者说了,袁绍要拥戴刘虞,是因为刘协不在手中,裴该可是一度捏着天子哪,又何必再还之于洛阳?
而且汉末之时,等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袁绍不也反悔了吗?不是伸手问曹操讨要献帝吗?复因不得,发兵南下与曹操在官渡争雄……
自从曹孟德“奉天子以讨不臣”以来,手捏皇帝,就成为绝大多数士人所认定的擅权的唯一途径。那么裴该不把天子留在身边,不操控天子,就不能怀疑他有什么野心吧。割据关中,岂如拥戴天子而操弄天下来得风光啊?裴大司马何必取此下策?
除非你硬要把裴该想得太短视、太无谋,那我也无可反驳。
对此,祖纳本人是比较倾向前一种说法的,在他的观感中,裴该基本上属于正面角色——当然无可否认,在初奉天子之时,曹孟德也是正面角色;在才发动“高平陵... -->>
正如祖约所言,对于裴该的前途将“伊于胡底”,“如荀太尉、梁司徒等,未必无虑,只是掩耳盗铃,佯作不知罢了”。而且就连祖纳本身,虽然入朝时间不久,对这一状况也自然有所察觉,并且不肯同样“掩耳盗铃”,所以才会在朝堂上挑明此事,以求群策群力,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倘若祖纳压根儿就没想到这一层,他只会断然喝阻祖约的妄言,而不会讲那么一大套,特意警告祖约。
要说祖纳祖士言,也可以算是晋朝的忠臣,但忠臣不等于直臣,直臣会不顾身家性命,蒙着头朝前冲——比方说晁错,最终自然没有好下场——而儒家所谓忠臣,则讲究“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是有可能退缩的。
比方说“八王之乱”的时候,祖逖先后效力于齐王司马冏、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炽(即后来的晋怀帝)等,长期掺和在动乱的第一线;其后若非因母丧归家,估计他必应东海王司马越之召,说不定会跟裴该在苦县宁平城内就初次会面了……祖纳却追随司马睿南渡,直接跳出了是非圈子,并且从此只理庶务,不参大事,把主要精力全都花费在了围棋上。
好友王隐劝告他,说:“禹惜寸阴,不闻数棋。”祖纳回答道:“我弈忘忧耳。”
虽说历史已经改变了,随着朝局的复兴,祖士言也重履官场,比原本历史上要稍微振作一些,但骨子里的天性终究是无法改变的。他此番应征北上,主要是被梅陶、钟雅说动,来臂助祖逖,防止祖约胡作非为,得罪人太多,以致于危害到整个祖氏家族。在原本历史上,他也曾经秘密劝说晋元帝,说祖约“怀陵上之性”,不可大用,在遭到否决,甚至攻讦——说他因为并非一母所生,所以才妒忌祖约——后,干脆回家闲居,也是怕将来遭了小兄弟的连累。
因而在祖纳身上,明哲保身的气味是比较浓郁的,今日亦因此而警告祖约——你可千万别胡来啊,以防蹈了毌丘俭、诸葛诞等人的前车之鉴!
然而祖约听了这番话,心中倒略略定了一些——对于裴该可能成操、莽之势,阿兄也有所察觉啊,他只是怕事不敢管罢了。于是摆手道:“阿兄太过小觑愚弟了,弟早非昔日吴下阿蒙。”你放心,我不会胡来的。
随即略略朝前探身,说道:“防微杜渐,预作筹谋,其实容易。弟有二策献上——昔日裴文约行台关中,为防胡寇,如今胡寇已灭,平阳规复,则还有行台的必要吗?阿兄何不上奏,恭请大司马返朝,善辅天子?”
祖纳闻言,身子略略一震,随即垂下头去,捻须沉吟不语。
祖约一瞧有门儿,就又说了:“其二,即便仍旧行台关中,河东、平阳,须不是关中土地,理当交还朝廷,由尚书拟定诸吏,不当由裴文约执掌其事也。”
祖约是有备而来,所言二策,全都出乎祖纳的意料之外,发他从前所未想。祖士言沉吟少顷,不禁问道:“如此,即可防微杜渐么?”
祖约点头说是,随即解释道:“裴文约名为留台关中,其实等若裂土分茅,若使其徐徐积聚,或许将会成为朝廷腹心之患,亦未可知。即便不虑其已生操、莽之心,也要防其成就操、莽之势——既为友朋,岂忍将来生出祸端,甚至于裴、祖必须分裂、交锋啊?
“则若召其还朝,再无裂土之虞,且有群臣监护、制约,或可遏阻其势之生。且如阿兄所言,大司马三军甚强,则若裴文约还洛,三军半数留关中为外军,半数入洛为中军,俱在朝廷掌控之中,或免生乱也。”
祖约又沉吟少顷,突然间问道:“士少,在卿看来,大司马因何不肯奉天子还洛,而特要行台关中啊?”
对于裴该为什么留台关中,朝野上下存在着多种揣测,最常见是往好的一方面想:因为胡寇主力在平阳、河东,直接威胁关中,则若不使重臣镇守关西,极易遭受胡寇侵扰,倘若雍州有失,河南就会陷入两面受敌的窘境了……
当然也有特意往阴暗里琢磨的,说裴该是为了割据关中,称王称霸。对于这种论调,最强有力的反击就是:“汝以大司马为袁本初乎?然而刘伯安何在啊?”
想那汉末之时,献帝刘协为李傕、郭汜等关西军头所挟,而关东诸侯,自讨董后便无一兵一卒西进,光顾着自家一亩三分地,没人再把皇帝放在心上。其后献帝逃出长安,落难洛阳,召会关东诸侯来救,结果伸出援手的只有一个曹操,一个张杨。当时雄踞河北,势力最大的袁绍袁本初动也不动,意在割据,毫无奉迎天子之意。
袁绍最初的谋算,是拥戴宗室、幽州牧刘虞刘伯安登基,做自己的傀儡,但却被刘虞严辞拒绝了。倘若裴该也是袁绍一般考量,那他能够拥戴谁?他应该留台后就去讨好司马保啊,又岂能应朝命而反讨司马保呢?再者说了,袁绍要拥戴刘虞,是因为刘协不在手中,裴该可是一度捏着天子哪,又何必再还之于洛阳?
而且汉末之时,等曹操将献帝迎至许昌,袁绍不也反悔了吗?不是伸手问曹操讨要献帝吗?复因不得,发兵南下与曹操在官渡争雄……
自从曹孟德“奉天子以讨不臣”以来,手捏皇帝,就成为绝大多数士人所认定的擅权的唯一途径。那么裴该不把天子留在身边,不操控天子,就不能怀疑他有什么野心吧。割据关中,岂如拥戴天子而操弄天下来得风光啊?裴大司马何必取此下策?
除非你硬要把裴该想得太短视、太无谋,那我也无可反驳。
对此,祖纳本人是比较倾向前一种说法的,在他的观感中,裴该基本上属于正面角色——当然无可否认,在初奉天子之时,曹孟德也是正面角色;在才发动“高平陵...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