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勒胡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李世回和洛阳朝廷。司马邺听闻胡中大乱,便命群臣商议,是否可以趁机进兵,直下平阳。祖逖一力主战,但却被梁芬、荀崧等人给拦住了,说如今都中粮秣空虚,士卒才经大战,尚且疲惫,岂有余力北进哪?
而且你还得防着河北的石勒呢,就不可能把守护都城的兵马,撒出去那么远。
其实梁、荀的真实用意,是想把这场大功劳让给裴该,希望祖逖不要插手——你说啥,关中也兵疲粮寡,恐怕独立难胜?那就谁都别胜呗,宁可把机会凭空放过,也不能便宜了裴该以外的某人。
荀组也说:“既是甄随已无命而动兵,乃可赦其擅行之罪,命之试攻平阳。至于洛阳、长安,距离皆远,若大发军,准备必久,恐怕王师尚未进入平阳郡内,而胡乱已定了,岂非空耗粮秣?
“今胡势日蹙,却又内斗,则必早晚殄灭。我但安生积聚一二岁,羯奴可敌,逆胡可平,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祖逖顿足道:“我也知道大军不易遽发,只是如此良机,错失难再,实在可惜啊!”
祖约时已转任平北将军,还挂着散骑常侍的空头衔,既然并非尚书省内部会议,而是天子驾前朝会,他自然也有资格出席,便即建议道:“时不可失,失不再来,故当命甄随急进,试攻平阳,或可逼迫胡寇,使其乱不能速平也。然而朝廷不可无尺兵相援,郭声节见在东垣,甄随亦向彼求兵,乃可命郭声节衔命而出,与甄随相合……”
最终祖逖定计,也得到了司马邺的首肯,急下诏命于东垣,命郭诵发兵以助甄随。在祖氏兄弟的催促下,天使加鞭疾行,不数日已至东垣,然而这个时候,郭诵已然整备好了兵马物资,率兵离开城池西进了……
因为郭诵同时向洛阳和野王汇报胡情,洛阳方面还要开会商议,然后走正规程序,李矩在野王,则于览书后直接提笔,在书信末尾批复了几句,便命来使折返。批复大意:你赶紧全师而北,勿使甄随独得功劳——放心大胆地去做,出什么事儿有阿舅我给你兜着!
故而不待朝命颁下,郭诵便即点齐两千兵马,出城西向,天使被迫跟后面紧追了小半天,方才赶上郭诵,宣读诏旨。
然而郭诵终究没能追上甄随,倒是恰好与裴该在闻喜县内相会,就此自然而然地归为大司马指挥。随即裴该过董池陂,踏入平阳境内,进入绛邑暂歇。
自然早就遣麾下骑术精湛、体力充沛的凉州骑士,跨脚力强健的双马先行,赶上甄随所部,下达指令。按照薛宁的建议,裴该命甄随先在崇山西麓设营——也就是当日刘曜欲图设伏以阻刘粲之处——以备一旦遇袭,可以退而据守——然后再谨慎地杀向平阳,并且随时将探马撒出十里以外,以觇胡军动静。
终究这是外线作战,地理、人和都对我不利,岂可不一慎而再慎啊?
甄随走得确实很快,这边裴该才入绛邑,他就已经过了崇山了,前距平阳城不到三十里地。正行间突然接到指令,知道裴该亲自率军来援,不禁大喜,继而探听到所部才止两千骑兵,又不禁摇头,说:“可惜,少了一些。”
他的性情,说不上只进不退,但也基本上闻鼓则喜,闻金则怒,既已过了崇山,哪有返身折回的道理啊?然而裴该的军令不可违抗,况且所言有理,于是便命姚弋仲率一千军,南返崇山西麓设垒,恭迎大都督抵达。
甄随关照姚弋仲说:“汝迎得大都督,便可暂驻崇山,使骑兵四出,以觇胡势,千万劝阻大都督,勿要轻动。则若我前进遇挫,大都督不致有损;我若见平阳可攻,自会遣人来禀报大都督,那时再挥师来援,也不为迟。”
随即于野外休歇一晚,翌日渡过汾西,直抵平阳城下。
胡马报入城中,刘曜不禁大惊失色,连道:“这蛮子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
数日之前,刘曜拥戴刘恒登基,随即整顿兵马、点集青壮,严守城池,以待刘粲之来攻。他同时还遣使北上,去请石虎率军南下相助,明诏认可了石勒的赵王之爵,并且晋升石虎为上党郡公。
谁想到两日后便有报来,说刘粲已于野外登基,并遣王腾率军,夺占了平阳东南方的襄陵县。刘曜不禁皱眉,问左右道:“我当日急离襄陵,于其府库未及清点,不知尚有多少存粮啊?倘若刘粲粮足,便不易抵御了。”急忙搜检尚书省内公文,得知襄陵县库纸面上的存粮也不过三四千斛而已,这才略略放下心来。
然而随即又有急报,说靳氏兄弟谋乱,刘粲已为所弑!
刘曜大喜过望,不禁望天而祷,说:“刘士光笃信靳氏,今反为靳氏所害,此非天意耶?!”下令搜检平阳城中,将与靳准沾亲带故的二十来家满门抄斩——虽说刘粲是僭主,是敌人,那也不是靳准弑杀他的理由,且靳准杀刘粲后并未北归平阳,则其罪自无可赦。
刘粲既死,相信其军必溃,王腾在襄陵也不足忧,满天乌云,一朝尽散。在丞相刘景的提醒下,刘曜急忙再次遣使北上,去阻拦石虎军——大局定矣,将军不必轻动,但遣使来谒新君可也。
又隔一日,呼延实护送着刘聪灵柩,来到了平阳城下。
呼延实本为刘曜旧将,昔日刘曜兵败大荔城下,因为不及救援从弟呼延瑜,导致呼延实心生怨恨,直接率部东渡,逃归平阳去了,遂为刘粲所用。正是基于此因,呼延实不敢轻入平阳,而先派人入城向刘曜谢罪。
刘曜勃然大怒道:“竖子尚有面目来见我么?!”
参军台产等人急忙劝说:“先帝灵柩,终在呼延实手中,若不允其入城,恐再飏去,于明公声名有损……”虽说刘曜跟刘聪一度刀兵相见,终究他没能逼得刘聪即时退位,要等刘聪死后,方才拥立其子刘恒,则刘聪仍为“先皇帝”啊,梓宫既归,岂可不纳?
李世回和洛阳朝廷。司马邺听闻胡中大乱,便命群臣商议,是否可以趁机进兵,直下平阳。祖逖一力主战,但却被梁芬、荀崧等人给拦住了,说如今都中粮秣空虚,士卒才经大战,尚且疲惫,岂有余力北进哪?
而且你还得防着河北的石勒呢,就不可能把守护都城的兵马,撒出去那么远。
其实梁、荀的真实用意,是想把这场大功劳让给裴该,希望祖逖不要插手——你说啥,关中也兵疲粮寡,恐怕独立难胜?那就谁都别胜呗,宁可把机会凭空放过,也不能便宜了裴该以外的某人。
荀组也说:“既是甄随已无命而动兵,乃可赦其擅行之罪,命之试攻平阳。至于洛阳、长安,距离皆远,若大发军,准备必久,恐怕王师尚未进入平阳郡内,而胡乱已定了,岂非空耗粮秣?
“今胡势日蹙,却又内斗,则必早晚殄灭。我但安生积聚一二岁,羯奴可敌,逆胡可平,又何必急于一时呢?”
祖逖顿足道:“我也知道大军不易遽发,只是如此良机,错失难再,实在可惜啊!”
祖约时已转任平北将军,还挂着散骑常侍的空头衔,既然并非尚书省内部会议,而是天子驾前朝会,他自然也有资格出席,便即建议道:“时不可失,失不再来,故当命甄随急进,试攻平阳,或可逼迫胡寇,使其乱不能速平也。然而朝廷不可无尺兵相援,郭声节见在东垣,甄随亦向彼求兵,乃可命郭声节衔命而出,与甄随相合……”
最终祖逖定计,也得到了司马邺的首肯,急下诏命于东垣,命郭诵发兵以助甄随。在祖氏兄弟的催促下,天使加鞭疾行,不数日已至东垣,然而这个时候,郭诵已然整备好了兵马物资,率兵离开城池西进了……
因为郭诵同时向洛阳和野王汇报胡情,洛阳方面还要开会商议,然后走正规程序,李矩在野王,则于览书后直接提笔,在书信末尾批复了几句,便命来使折返。批复大意:你赶紧全师而北,勿使甄随独得功劳——放心大胆地去做,出什么事儿有阿舅我给你兜着!
故而不待朝命颁下,郭诵便即点齐两千兵马,出城西向,天使被迫跟后面紧追了小半天,方才赶上郭诵,宣读诏旨。
然而郭诵终究没能追上甄随,倒是恰好与裴该在闻喜县内相会,就此自然而然地归为大司马指挥。随即裴该过董池陂,踏入平阳境内,进入绛邑暂歇。
自然早就遣麾下骑术精湛、体力充沛的凉州骑士,跨脚力强健的双马先行,赶上甄随所部,下达指令。按照薛宁的建议,裴该命甄随先在崇山西麓设营——也就是当日刘曜欲图设伏以阻刘粲之处——以备一旦遇袭,可以退而据守——然后再谨慎地杀向平阳,并且随时将探马撒出十里以外,以觇胡军动静。
终究这是外线作战,地理、人和都对我不利,岂可不一慎而再慎啊?
甄随走得确实很快,这边裴该才入绛邑,他就已经过了崇山了,前距平阳城不到三十里地。正行间突然接到指令,知道裴该亲自率军来援,不禁大喜,继而探听到所部才止两千骑兵,又不禁摇头,说:“可惜,少了一些。”
他的性情,说不上只进不退,但也基本上闻鼓则喜,闻金则怒,既已过了崇山,哪有返身折回的道理啊?然而裴该的军令不可违抗,况且所言有理,于是便命姚弋仲率一千军,南返崇山西麓设垒,恭迎大都督抵达。
甄随关照姚弋仲说:“汝迎得大都督,便可暂驻崇山,使骑兵四出,以觇胡势,千万劝阻大都督,勿要轻动。则若我前进遇挫,大都督不致有损;我若见平阳可攻,自会遣人来禀报大都督,那时再挥师来援,也不为迟。”
随即于野外休歇一晚,翌日渡过汾西,直抵平阳城下。
胡马报入城中,刘曜不禁大惊失色,连道:“这蛮子竟然来得如此之快!”
——————————
数日之前,刘曜拥戴刘恒登基,随即整顿兵马、点集青壮,严守城池,以待刘粲之来攻。他同时还遣使北上,去请石虎率军南下相助,明诏认可了石勒的赵王之爵,并且晋升石虎为上党郡公。
谁想到两日后便有报来,说刘粲已于野外登基,并遣王腾率军,夺占了平阳东南方的襄陵县。刘曜不禁皱眉,问左右道:“我当日急离襄陵,于其府库未及清点,不知尚有多少存粮啊?倘若刘粲粮足,便不易抵御了。”急忙搜检尚书省内公文,得知襄陵县库纸面上的存粮也不过三四千斛而已,这才略略放下心来。
然而随即又有急报,说靳氏兄弟谋乱,刘粲已为所弑!
刘曜大喜过望,不禁望天而祷,说:“刘士光笃信靳氏,今反为靳氏所害,此非天意耶?!”下令搜检平阳城中,将与靳准沾亲带故的二十来家满门抄斩——虽说刘粲是僭主,是敌人,那也不是靳准弑杀他的理由,且靳准杀刘粲后并未北归平阳,则其罪自无可赦。
刘粲既死,相信其军必溃,王腾在襄陵也不足忧,满天乌云,一朝尽散。在丞相刘景的提醒下,刘曜急忙再次遣使北上,去阻拦石虎军——大局定矣,将军不必轻动,但遣使来谒新君可也。
又隔一日,呼延实护送着刘聪灵柩,来到了平阳城下。
呼延实本为刘曜旧将,昔日刘曜兵败大荔城下,因为不及救援从弟呼延瑜,导致呼延实心生怨恨,直接率部东渡,逃归平阳去了,遂为刘粲所用。正是基于此因,呼延实不敢轻入平阳,而先派人入城向刘曜谢罪。
刘曜勃然大怒道:“竖子尚有面目来见我么?!”
参军台产等人急忙劝说:“先帝灵柩,终在呼延实手中,若不允其入城,恐再飏去,于明公声名有损……”虽说刘曜跟刘聪一度刀兵相见,终究他没能逼得刘聪即时退位,要等刘聪死后,方才拥立其子刘恒,则刘聪仍为“先皇帝”啊,梓宫既归,岂可不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