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明末微官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伤心落泪一宿未眠的沈重,迎风立在中和殿门口,想着自己失去的十万两白银,对广阔庄严宏伟的紫禁城自是不屑一顾,当然后世早就看腻了也是一个原因。两旁的值班太监和御前侍卫,都是崇拜地看着这位玉树临风的少年才子,暗叹着不愧是写出传世名篇的沈东海,比起以往惴惴不安参加殿试的举人,以及初进宫城东张西望的官员,气度更胜一筹。
孙隆瞧着沈重也是顺眼,沈重今日青衫步履,白绸束发,神色间云淡风轻、安详从容,神采飞扬。孙隆凑到沈重身边,悄悄问道:“昨夜没了万金,今日又要刀光剑影,小子竟是如此淡然,可有心得呼?”
沈重瞧着广场上缓缓而来的黄色抬轿和一众官员,微微偏头答道:“无它,破罐子破摔尔。”
朱常洛和朱由校、朱由检兄弟前行而上,几个白发苍苍的官员一旁陪着,说些闲话,后面黑压压的几十个朝臣等级排列而行,很快就走到中和殿门口。
孙隆小跑过去,跪下磕头后起身在朱常洛耳边指着沈重说了几句,然后向沈重招手,说道:“沈东海,此乃我大明太子殿下,这是皇太孙殿下和太子殿下的五皇子,还不上前拜见。”
沈重青衫飘飘,如云而前,撩衣跪下,说道:“草民沈重,拜见太子殿下、皇太孙殿下、五皇子。”
朱常洛一直瞧着沈重,原本受老师的影响,虽是喜欢沈重的书,但对沈重却是没什么好感。可是昨日被父皇亲切教导,屡次提起沈重的才华和见识,还暗示自己向他请教赋税详情,这看法就有些动摇。此时见了沈重容貌清秀、风度翩翩,这恶感就去了大半,想着他是未来太子的伴读,不可太过冷遇,便含笑点头,说道:“难怪能写出红楼梦那样的名作,果然如宝似玉,东海请起吧。”
沈重也不谦虚,从容道谢,昂然而起,眼角扫着朱常洛身旁好奇打量自己的朱由校两兄弟。朱由校点头笑道:“听父王说教咱们读书的可是当朝大儒,你在柏林寺打了读书人的脸,明儿若是出阁读书,你可畏惧?”
朱常洛怒喝:“不许胡说!”
沈重却是洒然一笑:“启禀太孙殿下,读书等闲尔,何必在意。”
朱由校奇道:“何解?”
沈重笑道:“草民伴读皇太孙读书,是您读书而非草民读书,因此草民不惧。”
朱由校听沈重说得有趣,不由噗嗤一笑,却听沈重继续说道:“再说,皇太孙乃未来天子,万民之主,当只学天子道,不必死读书!”
瞧着朱由校这个历史上的文盲皇帝眼睛一亮,对自己大生知己之感,心下得意万分。万历、朱常洛明年相继就要玩完,喜不喜欢自己何足道哉,明熹宗朱由校可是在位七年,至于朱由检七年后再说吧,先抱住朱由校的大腿才是根本。再说万历可是以自己的银子相威胁,逼自己出头为恶,以他老人家的变态,若是不从恐怕还有后手。因此就是为了那十万变二十万的白银,今天也豁出去了,不就是当个奸佞么,反正自己在文官眼里早就是奸佞了。
“你是什么身份,竟敢立此中和殿外,教唆皇太孙不学无术?”
沈重听了大喜,耳熟的很,老套路啊,和昨日韩敬造的话如出一辙,反击的话都是现成的,谁这么傻,一点都不吸取教训。于是两手一抖衣袖,转身负手而立,大声说道:“民者,百姓也!刚才哪位大人说草民没有资格在此,没有资格与皇太孙说话,请出来一会如何?”
抬眼望去,只见官员中一人刚要出来呵斥自己,就被旁边的大臣给拉住了,隐约听到“圈套,别接他的话茬”,然后就没了下文。沈重气恨咬牙,到手的鸭子让人多事给弄飞了。
朱常洛瞧着沈重的样子,皱皱眉头,却未说话,领头带着大家进了中和殿,沈重急忙凑到朱由校身边,自来熟得将刚才的遗憾说给他,朱由校听得使劲憋着笑白眼鄙夷着他,一起进去了。
等朱常洛坐好,方从哲便请朱常洛主持,朱常洛笑道:“父皇旨意是让孤和皇太孙来听听,孤于军国大事不甚熟悉,还是阁老主持吧。”
方从哲让了几让,便从了,扫视群臣一翻,便开口说道:“辽东局势的廷议,已经议了好几回了,有些达成了一致,如紧急调拨三十六万两白银抚恤辽东军卒,还有户部五十万两白银,天子内帑另调拨五十万两白银,凑足一百万两用来稳定辽东局势不再恶化。当然,还有一些未能达成一致,但也有了初步的意见和相关安排的建议,如杨镐该不该问罪,如若问罪杨镐,由谁接任辽东经略的位子。当然,还有辽东攻守战策方略,也是此次廷议的重点。诸位大人若有其他建议,只要是事关辽东的,亦可一并提出。”
兵部尚书杨应聘说道:“适才方阁老所说的一百万两军饷乃是兵部核算,若是朝廷有了辽东方略,又有了新任辽东经略,当会有所变动,只是这一百万两乃是最低限度,怕是还要增加。”
御史杨州鹤上前一步说道:“杨镐无能,下官和言官御史屡屡上疏弹劾,至今仍是未有罢免处罚的旨意。上次方阁老也不反对罢免杨镐,就先议定此事如何?”
左光斗点头道:“正是,杨镐指挥不当,临阵失措,丧师丢地,致使辽东局势败坏,奴酋猖狂,当立即罢免,论罪诛之。”
杨元亚说道:“兵部会推熊廷弼大人为辽东经略继任人选,请朝廷速速定夺。”
赵兴邦冷笑道:“会推票数并未过半,如何就认定是兵部会推人选。”
杨元亚怒道:“杨镐若不是被你所逼,也不会仓促发兵,导致大败,如今你反对罢免杨镐,可是守望互助,担心被追究罪过?”
赵兴邦冷笑道:“户部无银,不尽快发兵又能如何,难不成等耗光了军资直接撤兵了事。杨大人既然反对仓促用兵,何不帮户部李大人出个主意,弄上几百万两银子,我如何还会非要出兵?”
户部尚书李汝华说道:“户部调拨三十六万两白银,已经拨付辽东。连同天子内帑的五十万两,户部又备齐一百万两,当拨付杨镐,还是继任经略,还请天子和内阁速定。只是这已是户部竭尽所能了,再多恐怕就无能为力。”
刘一燝道:“还有天子欲再征辽饷,不知方阁老作何想法,老夫却是绝不赞成,如今民力已竭,不可再伤百姓啊。”
左光斗赞同道:“刘阁老所言甚是,如今江南百姓嗷嗷待哺,上次辽饷已是尽力而为,再若加饷,怕会激起民乱啊。吾等所学为何,当为百姓争一活命,方合圣人一个仁字。”
杨州鹤说道:“不定辽东经略,不杀杨镐,加不加辽饷有何用处,不加也败,加了也败。”
御史王大用说道:“杨大人糊涂,辽东和杨镐乃是小患,天子派内官与万民争利,导致民力衰竭,方是大明的头等大事,下官认为不仅不应加辽饷,还应再次减免赋税,尤其是渔船税和海商税,小民冒死打鱼交易挣扎活命,再强逼交税如何能活?”
御史党天望说道:“陕西、山西连年大旱,这田赋和商税也当减免,让百姓缓一口气才是。”
“请天子召回内官,减免盐铁茶税,让百姓用得起铁器种地,吃得起盐活命,茶农得些好处以求生存。”
……………………<... -->>
伤心落泪一宿未眠的沈重,迎风立在中和殿门口,想着自己失去的十万两白银,对广阔庄严宏伟的紫禁城自是不屑一顾,当然后世早就看腻了也是一个原因。两旁的值班太监和御前侍卫,都是崇拜地看着这位玉树临风的少年才子,暗叹着不愧是写出传世名篇的沈东海,比起以往惴惴不安参加殿试的举人,以及初进宫城东张西望的官员,气度更胜一筹。
孙隆瞧着沈重也是顺眼,沈重今日青衫步履,白绸束发,神色间云淡风轻、安详从容,神采飞扬。孙隆凑到沈重身边,悄悄问道:“昨夜没了万金,今日又要刀光剑影,小子竟是如此淡然,可有心得呼?”
沈重瞧着广场上缓缓而来的黄色抬轿和一众官员,微微偏头答道:“无它,破罐子破摔尔。”
朱常洛和朱由校、朱由检兄弟前行而上,几个白发苍苍的官员一旁陪着,说些闲话,后面黑压压的几十个朝臣等级排列而行,很快就走到中和殿门口。
孙隆小跑过去,跪下磕头后起身在朱常洛耳边指着沈重说了几句,然后向沈重招手,说道:“沈东海,此乃我大明太子殿下,这是皇太孙殿下和太子殿下的五皇子,还不上前拜见。”
沈重青衫飘飘,如云而前,撩衣跪下,说道:“草民沈重,拜见太子殿下、皇太孙殿下、五皇子。”
朱常洛一直瞧着沈重,原本受老师的影响,虽是喜欢沈重的书,但对沈重却是没什么好感。可是昨日被父皇亲切教导,屡次提起沈重的才华和见识,还暗示自己向他请教赋税详情,这看法就有些动摇。此时见了沈重容貌清秀、风度翩翩,这恶感就去了大半,想着他是未来太子的伴读,不可太过冷遇,便含笑点头,说道:“难怪能写出红楼梦那样的名作,果然如宝似玉,东海请起吧。”
沈重也不谦虚,从容道谢,昂然而起,眼角扫着朱常洛身旁好奇打量自己的朱由校两兄弟。朱由校点头笑道:“听父王说教咱们读书的可是当朝大儒,你在柏林寺打了读书人的脸,明儿若是出阁读书,你可畏惧?”
朱常洛怒喝:“不许胡说!”
沈重却是洒然一笑:“启禀太孙殿下,读书等闲尔,何必在意。”
朱由校奇道:“何解?”
沈重笑道:“草民伴读皇太孙读书,是您读书而非草民读书,因此草民不惧。”
朱由校听沈重说得有趣,不由噗嗤一笑,却听沈重继续说道:“再说,皇太孙乃未来天子,万民之主,当只学天子道,不必死读书!”
瞧着朱由校这个历史上的文盲皇帝眼睛一亮,对自己大生知己之感,心下得意万分。万历、朱常洛明年相继就要玩完,喜不喜欢自己何足道哉,明熹宗朱由校可是在位七年,至于朱由检七年后再说吧,先抱住朱由校的大腿才是根本。再说万历可是以自己的银子相威胁,逼自己出头为恶,以他老人家的变态,若是不从恐怕还有后手。因此就是为了那十万变二十万的白银,今天也豁出去了,不就是当个奸佞么,反正自己在文官眼里早就是奸佞了。
“你是什么身份,竟敢立此中和殿外,教唆皇太孙不学无术?”
沈重听了大喜,耳熟的很,老套路啊,和昨日韩敬造的话如出一辙,反击的话都是现成的,谁这么傻,一点都不吸取教训。于是两手一抖衣袖,转身负手而立,大声说道:“民者,百姓也!刚才哪位大人说草民没有资格在此,没有资格与皇太孙说话,请出来一会如何?”
抬眼望去,只见官员中一人刚要出来呵斥自己,就被旁边的大臣给拉住了,隐约听到“圈套,别接他的话茬”,然后就没了下文。沈重气恨咬牙,到手的鸭子让人多事给弄飞了。
朱常洛瞧着沈重的样子,皱皱眉头,却未说话,领头带着大家进了中和殿,沈重急忙凑到朱由校身边,自来熟得将刚才的遗憾说给他,朱由校听得使劲憋着笑白眼鄙夷着他,一起进去了。
等朱常洛坐好,方从哲便请朱常洛主持,朱常洛笑道:“父皇旨意是让孤和皇太孙来听听,孤于军国大事不甚熟悉,还是阁老主持吧。”
方从哲让了几让,便从了,扫视群臣一翻,便开口说道:“辽东局势的廷议,已经议了好几回了,有些达成了一致,如紧急调拨三十六万两白银抚恤辽东军卒,还有户部五十万两白银,天子内帑另调拨五十万两白银,凑足一百万两用来稳定辽东局势不再恶化。当然,还有一些未能达成一致,但也有了初步的意见和相关安排的建议,如杨镐该不该问罪,如若问罪杨镐,由谁接任辽东经略的位子。当然,还有辽东攻守战策方略,也是此次廷议的重点。诸位大人若有其他建议,只要是事关辽东的,亦可一并提出。”
兵部尚书杨应聘说道:“适才方阁老所说的一百万两军饷乃是兵部核算,若是朝廷有了辽东方略,又有了新任辽东经略,当会有所变动,只是这一百万两乃是最低限度,怕是还要增加。”
御史杨州鹤上前一步说道:“杨镐无能,下官和言官御史屡屡上疏弹劾,至今仍是未有罢免处罚的旨意。上次方阁老也不反对罢免杨镐,就先议定此事如何?”
左光斗点头道:“正是,杨镐指挥不当,临阵失措,丧师丢地,致使辽东局势败坏,奴酋猖狂,当立即罢免,论罪诛之。”
杨元亚说道:“兵部会推熊廷弼大人为辽东经略继任人选,请朝廷速速定夺。”
赵兴邦冷笑道:“会推票数并未过半,如何就认定是兵部会推人选。”
杨元亚怒道:“杨镐若不是被你所逼,也不会仓促发兵,导致大败,如今你反对罢免杨镐,可是守望互助,担心被追究罪过?”
赵兴邦冷笑道:“户部无银,不尽快发兵又能如何,难不成等耗光了军资直接撤兵了事。杨大人既然反对仓促用兵,何不帮户部李大人出个主意,弄上几百万两银子,我如何还会非要出兵?”
户部尚书李汝华说道:“户部调拨三十六万两白银,已经拨付辽东。连同天子内帑的五十万两,户部又备齐一百万两,当拨付杨镐,还是继任经略,还请天子和内阁速定。只是这已是户部竭尽所能了,再多恐怕就无能为力。”
刘一燝道:“还有天子欲再征辽饷,不知方阁老作何想法,老夫却是绝不赞成,如今民力已竭,不可再伤百姓啊。”
左光斗赞同道:“刘阁老所言甚是,如今江南百姓嗷嗷待哺,上次辽饷已是尽力而为,再若加饷,怕会激起民乱啊。吾等所学为何,当为百姓争一活命,方合圣人一个仁字。”
杨州鹤说道:“不定辽东经略,不杀杨镐,加不加辽饷有何用处,不加也败,加了也败。”
御史王大用说道:“杨大人糊涂,辽东和杨镐乃是小患,天子派内官与万民争利,导致民力衰竭,方是大明的头等大事,下官认为不仅不应加辽饷,还应再次减免赋税,尤其是渔船税和海商税,小民冒死打鱼交易挣扎活命,再强逼交税如何能活?”
御史党天望说道:“陕西、山西连年大旱,这田赋和商税也当减免,让百姓缓一口气才是。”
“请天子召回内官,减免盐铁茶税,让百姓用得起铁器种地,吃得起盐活命,茶农得些好处以求生存。”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