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强压焦虑的暂时的镇静,而应该来自你正确认识后彻底的坦然。孩子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处强迫变成躲在暗处盯梢,到一定时间终于忍不住又去唠叨孩子,那么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第三,不要在各种食物间画杠杠,不能说这个有营养要多吃,那个没营养要少吃。有没有营养要靠家长在做饭时调节。拿上桌的食品就要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孩子不喜欢吃的食品不可以用条件来威逼,比如不要对爱吃肉而不爱吃菜的孩子说“如果不把菜吃了,就不给你吃肉”,这样的话只能让他更讨厌吃菜。不妨把话反过来说,“必须吃完肉才给你吃菜”,这样倒可能刺激他对菜的兴趣。
第四,让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父母不要把辛苦用在给孩子喂饭上,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下的“烂摊子”上就可以了。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发育。有的三四岁的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家长不喂他就不吃,喂就吃几口。这种情况要立即改变,告诉孩子以后自己吃饭。如果他不肯,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坏毛病几天就改了。
第五,不要和孩子在吃饭的问题上谈条件。比如有的家长总喜欢说你要是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买玩具或带你出去玩,这一类的话都会对孩子吃饭造成消极影响,而且教会他用无理要求来要挟父母。
2008年4月,我看到湖南某地方电视台一档育儿节目,谈孩子不吃饭怎么办的问题。
电视中小男孩大约有五六岁,家长特别希望孩子长得高高的,可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此都很发愁。
电视台请某大学一位教授支招,教授给出了一个“玻璃球治疗法”。就是准备一个罐子和二十颗玻璃球,罐里先放十颗玻璃球,孩子哪天吃得好就加一颗,不好就减一颗。当时孩子急于去买一张《奥特曼》光盘,但必须瓶里攒够二十颗才可以去买。
电视台把这当作好方法呈现给观众——可这是个典型的“馊主意”,是一种畸形的诱惑——它让孩子把吃饭当成一种功利行为,教孩子拿吃饭和家长讨价还价。节目没交代操作后效果如何,但我可以断定,它最多只有一个短期“效果”,即延续到《奥特曼》买回家。接下来家长当然可以再利用孩子的新需求,向孩子提出吃饭要求。但孩子没有那么大毅力,他不会坚持的,他会很快厌倦和家长玩这种“游戏”。
这个方法不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厌食问题,反而让孩子在以后玻璃球总是难以攒够的挫败中,更加痛恨吃饭这个事。
有的家长并不逼迫孩子,但经常有不良语言暗示,也会导致孩子厌食或偏食。
我的一个朋友,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总是一脸焦虑地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抱怨说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多次提醒她不要这样说,即使想说,也要背着孩子,别让孩子听到了。但她一直不在意,或者是形成了习惯,总不自觉地当着孩子的面唠叨孩子不爱吃饭这类话。她的孩子现在已十多岁了,胃口一直不好。
我还听另一个朋友说,她儿子小时候原本是喜欢吃羊肉的,但她丈夫不喜欢吃羊肉。后来有两次家里做了羊肉,孩子正要吃时,爸爸无意中提醒说“那是羊肉”,言外之意是“你肯定自己会吃吗”。孩子在这种口气中捕捉到了父亲对羊肉的排斥,感觉到父亲的口气是说“那东西挺难吃的”,以后就再也不肯吃一口羊肉了。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不爱吃饭或不爱吃某种东西时,你千万不要说出这件事,更不要因此教训他,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就装作不知道,该让他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来,甚至要找机会故意用语言来暗示他很喜欢吃这个。比如当着不爱喝牛奶的孩子的面对别人说:“我儿子什么都爱吃,不挑食,一口气可以喝下一大杯牛奶。”
圆圆大约五六岁时,我带她回姥姥家,她受我大哥的孩子、她的豆豆姐姐的影响,也变得不吃羊肉了。回到自己家后,我做了羊肉她不吃。我不管她,也没说什么,假装没注意这个问题,毫不在意地接下来该做羊肉继续做。我做了两次羊肉水饺,她吃之前总问是什么肉,我告诉她羊肉,她就不吃了。我给她另弄点吃的,没说什么。
我知道她爱吃肉酱面,接下来我就用羊肉炒了肉酱。以前吃肉酱面从没用过羊肉,圆圆这次也就没问我什么肉,吃得很香。吃完后,我才装着对先生说,今天家里没有猪肉了,就用羊肉做肉酱,真好吃。圆圆听我这样说也许有些不愿意,可饭已经进肚里了,没办法,只好接受了。
我还买了半成品的烤羊肉串,回家来用微波炉烤得满屋飘香。她爸爸说,吃这么香的肉串,得喝口酒,我也说好长时间没吃肉串了,真香。圆圆经不起这诱惑,终于拿起肉串大吃起来。
最后还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尽量少让孩子吃零食。孩子饭量本来小,吃些零食往往就饱了,上了饭桌自然没食欲。
还有家庭气氛是否轻松,父母关系是否和睦,也影响孩子的胃口。此外,儿童妒忌兄弟姐妹或其他周围的孩子,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其他消极情绪影响,也会出现厌食症状。做父母的应该在这些方面多留心。
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她上幼儿园的孩子不爱吃饭,她给在乡下的婆婆打电话诉苦,婆婆满不在乎地说“饿他两天就行了”。这句话让做儿媳的很不高兴,说当奶奶的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我笑了,说如果你向我请教,我也是这句话:不信饿他两天试试看!
当然,不一定真要饿孩子两天,但这句话传达的洒脱的理念,的确是个法宝,能让孩子“吃饭就是香”,效果肯定会超过那种口服液。乡下的婆婆一定是从自己丰富的经验悟出了这个绝招。
3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这些年不时地去看刚生了宝宝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发现不少人总是非常小心地呵护着婴儿的睡眠。说话声音压得低低的,把电话线也拔掉了,生怕有什么动静吵醒孩子。家长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是错误的,可能正是给孩子将来的睡眠制造麻烦。
强压焦虑的暂时的镇静,而应该来自你正确认识后彻底的坦然。孩子的恢复需要很长时间,几个月甚至几年。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只是由明处强迫变成躲在暗处盯梢,到一定时间终于忍不住又去唠叨孩子,那么一切都将前功尽弃。
第三,不要在各种食物间画杠杠,不能说这个有营养要多吃,那个没营养要少吃。有没有营养要靠家长在做饭时调节。拿上桌的食品就要允许孩子自己选择。孩子不喜欢吃的食品不可以用条件来威逼,比如不要对爱吃肉而不爱吃菜的孩子说“如果不把菜吃了,就不给你吃肉”,这样的话只能让他更讨厌吃菜。不妨把话反过来说,“必须吃完肉才给你吃菜”,这样倒可能刺激他对菜的兴趣。
第四,让孩子自己吃饭,不要喂。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可以自己吃饭,父母不要把辛苦用在给孩子喂饭上,只需用在收拾被孩子弄下的“烂摊子”上就可以了。经常喂饭会影响孩子的食欲,而且影响儿童手部技能和肢体技能的发育。有的三四岁的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家长不喂他就不吃,喂就吃几口。这种情况要立即改变,告诉孩子以后自己吃饭。如果他不肯,就饿几顿,肯定饿不着,坏毛病几天就改了。
第五,不要和孩子在吃饭的问题上谈条件。比如有的家长总喜欢说你要是好好吃饭,我就给你买玩具或带你出去玩,这一类的话都会对孩子吃饭造成消极影响,而且教会他用无理要求来要挟父母。
2008年4月,我看到湖南某地方电视台一档育儿节目,谈孩子不吃饭怎么办的问题。
电视中小男孩大约有五六岁,家长特别希望孩子长得高高的,可孩子就是不好好吃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为此都很发愁。
电视台请某大学一位教授支招,教授给出了一个“玻璃球治疗法”。就是准备一个罐子和二十颗玻璃球,罐里先放十颗玻璃球,孩子哪天吃得好就加一颗,不好就减一颗。当时孩子急于去买一张《奥特曼》光盘,但必须瓶里攒够二十颗才可以去买。
电视台把这当作好方法呈现给观众——可这是个典型的“馊主意”,是一种畸形的诱惑——它让孩子把吃饭当成一种功利行为,教孩子拿吃饭和家长讨价还价。节目没交代操作后效果如何,但我可以断定,它最多只有一个短期“效果”,即延续到《奥特曼》买回家。接下来家长当然可以再利用孩子的新需求,向孩子提出吃饭要求。但孩子没有那么大毅力,他不会坚持的,他会很快厌倦和家长玩这种“游戏”。
这个方法不仅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孩子的厌食问题,反而让孩子在以后玻璃球总是难以攒够的挫败中,更加痛恨吃饭这个事。
有的家长并不逼迫孩子,但经常有不良语言暗示,也会导致孩子厌食或偏食。
我的一个朋友,她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总是一脸焦虑地当着孩子的面向别人抱怨说孩子不好好吃饭。我多次提醒她不要这样说,即使想说,也要背着孩子,别让孩子听到了。但她一直不在意,或者是形成了习惯,总不自觉地当着孩子的面唠叨孩子不爱吃饭这类话。她的孩子现在已十多岁了,胃口一直不好。
我还听另一个朋友说,她儿子小时候原本是喜欢吃羊肉的,但她丈夫不喜欢吃羊肉。后来有两次家里做了羊肉,孩子正要吃时,爸爸无意中提醒说“那是羊肉”,言外之意是“你肯定自己会吃吗”。孩子在这种口气中捕捉到了父亲对羊肉的排斥,感觉到父亲的口气是说“那东西挺难吃的”,以后就再也不肯吃一口羊肉了。
所以当孩子表现出不爱吃饭或不爱吃某种东西时,你千万不要说出这件事,更不要因此教训他,也不要急于找替代品。就装作不知道,该让他吃什么,就把什么东西拿来,甚至要找机会故意用语言来暗示他很喜欢吃这个。比如当着不爱喝牛奶的孩子的面对别人说:“我儿子什么都爱吃,不挑食,一口气可以喝下一大杯牛奶。”
圆圆大约五六岁时,我带她回姥姥家,她受我大哥的孩子、她的豆豆姐姐的影响,也变得不吃羊肉了。回到自己家后,我做了羊肉她不吃。我不管她,也没说什么,假装没注意这个问题,毫不在意地接下来该做羊肉继续做。我做了两次羊肉水饺,她吃之前总问是什么肉,我告诉她羊肉,她就不吃了。我给她另弄点吃的,没说什么。
我知道她爱吃肉酱面,接下来我就用羊肉炒了肉酱。以前吃肉酱面从没用过羊肉,圆圆这次也就没问我什么肉,吃得很香。吃完后,我才装着对先生说,今天家里没有猪肉了,就用羊肉做肉酱,真好吃。圆圆听我这样说也许有些不愿意,可饭已经进肚里了,没办法,只好接受了。
我还买了半成品的烤羊肉串,回家来用微波炉烤得满屋飘香。她爸爸说,吃这么香的肉串,得喝口酒,我也说好长时间没吃肉串了,真香。圆圆经不起这诱惑,终于拿起肉串大吃起来。
最后还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尽量少让孩子吃零食。孩子饭量本来小,吃些零食往往就饱了,上了饭桌自然没食欲。
还有家庭气氛是否轻松,父母关系是否和睦,也影响孩子的胃口。此外,儿童妒忌兄弟姐妹或其他周围的孩子,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或受到其他消极情绪影响,也会出现厌食症状。做父母的应该在这些方面多留心。
一个朋友打电话来,说她上幼儿园的孩子不爱吃饭,她给在乡下的婆婆打电话诉苦,婆婆满不在乎地说“饿他两天就行了”。这句话让做儿媳的很不高兴,说当奶奶的怎么能说出这种话。我笑了,说如果你向我请教,我也是这句话:不信饿他两天试试看!
当然,不一定真要饿孩子两天,但这句话传达的洒脱的理念,的确是个法宝,能让孩子“吃饭就是香”,效果肯定会超过那种口服液。乡下的婆婆一定是从自己丰富的经验悟出了这个绝招。
3 睡觉不怕吵 学习不怕吵
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没有道理。在一个正常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
这些年不时地去看刚生了宝宝的亲戚、朋友或同事,发现不少人总是非常小心地呵护着婴儿的睡眠。说话声音压得低低的,把电话线也拔掉了,生怕有什么动静吵醒孩子。家长爱子心切可以理解,但这样做是错误的,可能正是给孩子将来的睡眠制造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