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个教育专家16年的教子手记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她居然知道还有五个,这令我有些吃惊。当时她还不会做加减法,她这时数的概念应该就是来源于我经常和她“1、2、3、4……”地数各种东西吧。
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后,仍然可以通过“活动”学习功课。我发现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是一种不错的活动。
圆圆刚上小学时,老师教他们学拼音,我为了让她能尽快掌握,就对她说,妈妈小时候没好好学拼音,我的老家讲方言,老师教我们拼音也不标准。你在学校学了拼音,晚上回来教教妈妈行不?我说得很诚恳,圆圆一听很高兴,说行。然后她就每天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回家教给我,我也认认真真地听她给我讲,认真地学。
玩“小老师”时我注意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在设计这类活动时要“赋权”,让孩子“掌权”。
做小老师和开小卖部一样,都是让孩子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权”了,这也是为什么这样的游戏能吸引孩子的一个原因。所以在这类活动中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动者,不要让他在活动中感觉自己被动、受大人指使。
第二,要选择那些答案或内容比较确定的东西让孩子来讲。
语文方面我只让圆圆教过拼音,因为语文学习是开放式的,孩子不好讲,讲了也没什么意义。我让她讲的一般是数学,因为数学具有封闭式的严谨。同时还注意的是,讲课这个事不适宜经常做,一般是暗暗观察孩子的学习,只有发现哪一段时间她掌握得不太好,才会让她给我讲课。这也如同“开小卖部”一样,不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到厌倦,要想办法保护兴趣。
第三,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要自然,不能总用自己小时候没学好这一个借口。
比如有时候我会从她作业本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她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我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呢?”于是我招呼圆圆,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她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圆圆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我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她把题做错了,但她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这同样让她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第四,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挑剔孩子讲课的毛病,更不能嘲笑他讲课中的错误。
家长既然做学生,就一定要拿出诚意,认认真真听孩子讲课。和“开小卖部”一样,不要让孩子察觉你的用意,否则他只是觉得父母用这种方式来考察他,就不会感到自豪,也就不会有兴趣。如果孩子的思维或陈述有错误,要委婉地讲出来,或用启发的方式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自己讲得不好而丢面子。这个过程中家长只要有一点教训或嘲弄的意味,孩子就会特别沮丧,失去讲课的自信。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
2004年,我听到当代著名教育家、时任北京四中校长的刘长铭先生的一个演讲。他在出任校长前是该校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他讲到自己在担任物理教师时,他的学生有谁在考试中哪道题出了错,他就会让这个学生把这道题重新做了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遍——“做一遍”和“讲一遍”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能清楚地讲一遍的东西,它必定包含着认真的思考,并已经清楚地理解,然后才能清晰地讲出来;讲过的东西会更深地印在大脑中——如果说“做一遍”只是再一次学习,“讲一遍”就已成为一种实践,这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项知识应用活动,能让他们掌握得更好。
这项活动在家庭中也可以应用,当家长想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你不如让孩子给你“辅导”一次功课。当然你要想办法把事情做巧妙了,能让这项活动自然发生,而不要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别扭。
我听一位家长说他儿子刚上高中时数学不好,遇到问题轻易放过,不肯钻研。他看了孩子的数学课本,觉得那些内容已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自己也辅导不了。按一般人的思路,是给孩子请个家教,或报个课外辅导班,但他考虑了别人的辅导水平及方便性,觉得自己学会了再来辅导儿子更好。于是他开始啃儿子的数学课本。儿子当时的数学水平好歹比他强,他有不懂的地方就问儿子。孩子在讲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他们就一起去研究,研究不通的就让孩子去学校问老师或同学,回来再给父亲讲。做父亲的当学生不是做样子,他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当他发现自己的数学水平大有提高时,儿子的数学成绩也进步明显,而且孩子学会了对问题进行追问,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问题放着等别人来告诉他,比上补习班的效果好多了。
总之,家长们与其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操心,花钱花力气,单方面逼着孩子学习;不如用些心思,设计和制造一些包含相关知识的事情来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机会运用他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践是最好的“课外补习班”。
除了上面例举的“开小卖部”“当小老师”,肯定还能找到不少方式。比如家长结算家庭财务账时,托辞说计算器坏了,请上小学的孩子帮忙用笔计算一下;电器坏了,可以和物理课上学过电学的孩子一起运用他的知识去尝试修理一下。尤其是从孩子的兴趣中找到需要把握的知识,把他的兴趣和活动设计到一起,那是最好的。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3]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4]
所以,当家长想要孩子的学习进步时,不要忙着把孩子拉到书本上,拉到课外班里,应该创造些机会,让孩子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无论学什么,如果我们为孩子创造出了“开小卖部”的实践机会,那孩子多半就不会为学习苦恼了。
3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
?”她居然知道还有五个,这令我有些吃惊。当时她还不会做加减法,她这时数的概念应该就是来源于我经常和她“1、2、3、4……”地数各种东西吧。
孩子进入学校教育后,仍然可以通过“活动”学习功课。我发现让孩子当“小老师”给家长讲课是一种不错的活动。
圆圆刚上小学时,老师教他们学拼音,我为了让她能尽快掌握,就对她说,妈妈小时候没好好学拼音,我的老家讲方言,老师教我们拼音也不标准。你在学校学了拼音,晚上回来教教妈妈行不?我说得很诚恳,圆圆一听很高兴,说行。然后她就每天把自己学到的东西回家教给我,我也认认真真地听她给我讲,认真地学。
玩“小老师”时我注意了这样几个问题。
第一,在设计这类活动时要“赋权”,让孩子“掌权”。
做小老师和开小卖部一样,都是让孩子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学习知识。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让孩子觉得自己“有权”了,这也是为什么这样的游戏能吸引孩子的一个原因。所以在这类活动中要让孩子成为活动的主角和主动者,不要让他在活动中感觉自己被动、受大人指使。
第二,要选择那些答案或内容比较确定的东西让孩子来讲。
语文方面我只让圆圆教过拼音,因为语文学习是开放式的,孩子不好讲,讲了也没什么意义。我让她讲的一般是数学,因为数学具有封闭式的严谨。同时还注意的是,讲课这个事不适宜经常做,一般是暗暗观察孩子的学习,只有发现哪一段时间她掌握得不太好,才会让她给我讲课。这也如同“开小卖部”一样,不要让孩子在活动中感到厌倦,要想办法保护兴趣。
第三,家长提出要求的方式要自然,不能总用自己小时候没学好这一个借口。
比如有时候我会从她作业本上找到一个错误,而这个错误是因为她在概念上不太清楚所致,然后我假装惊讶地说“这道题好像做对了,老师怎么给打了错呢?”于是我招呼圆圆,看看是她做错了,还是老师判错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既要装糊涂又要引导她往正确的方向思维,圆圆为了搞清楚是自己错了还是老师错了,她也会认真地和我一起来分析,重新思考概念。结果当然证明是她把题做错了,但她至少纠正了妈妈的“错误”,这同样让她有成就感;同时,之前没把握好的概念也基本上把握了。
第四,不要在这个过程中挑剔孩子讲课的毛病,更不能嘲笑他讲课中的错误。
家长既然做学生,就一定要拿出诚意,认认真真听孩子讲课。和“开小卖部”一样,不要让孩子察觉你的用意,否则他只是觉得父母用这种方式来考察他,就不会感到自豪,也就不会有兴趣。如果孩子的思维或陈述有错误,要委婉地讲出来,或用启发的方式引导他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千万不要让孩子觉得因为自己讲得不好而丢面子。这个过程中家长只要有一点教训或嘲弄的意味,孩子就会特别沮丧,失去讲课的自信。一定要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
2004年,我听到当代著名教育家、时任北京四中校长的刘长铭先生的一个演讲。他在出任校长前是该校一名优秀的物理老师。他讲到自己在担任物理教师时,他的学生有谁在考试中哪道题出了错,他就会让这个学生把这道题重新做了后,再给全班同学讲一遍——“做一遍”和“讲一遍”的效果是全然不同的。能清楚地讲一遍的东西,它必定包含着认真的思考,并已经清楚地理解,然后才能清晰地讲出来;讲过的东西会更深地印在大脑中——如果说“做一遍”只是再一次学习,“讲一遍”就已成为一种实践,这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项知识应用活动,能让他们掌握得更好。
这项活动在家庭中也可以应用,当家长想给孩子辅导功课时,你不如让孩子给你“辅导”一次功课。当然你要想办法把事情做巧妙了,能让这项活动自然发生,而不要让孩子感到紧张和别扭。
我听一位家长说他儿子刚上高中时数学不好,遇到问题轻易放过,不肯钻研。他看了孩子的数学课本,觉得那些内容已超出了自己的知识范围,自己也辅导不了。按一般人的思路,是给孩子请个家教,或报个课外辅导班,但他考虑了别人的辅导水平及方便性,觉得自己学会了再来辅导儿子更好。于是他开始啃儿子的数学课本。儿子当时的数学水平好歹比他强,他有不懂的地方就问儿子。孩子在讲的过程中也有许多不清楚的地方,他们就一起去研究,研究不通的就让孩子去学校问老师或同学,回来再给父亲讲。做父亲的当学生不是做样子,他是认认真真地学习。当他发现自己的数学水平大有提高时,儿子的数学成绩也进步明显,而且孩子学会了对问题进行追问,不再像以前那样有问题放着等别人来告诉他,比上补习班的效果好多了。
总之,家长们与其在孩子的考试分数上操心,花钱花力气,单方面逼着孩子学习;不如用些心思,设计和制造一些包含相关知识的事情来让孩子去做,让孩子有机会运用他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实践是最好的“课外补习班”。
除了上面例举的“开小卖部”“当小老师”,肯定还能找到不少方式。比如家长结算家庭财务账时,托辞说计算器坏了,请上小学的孩子帮忙用笔计算一下;电器坏了,可以和物理课上学过电学的孩子一起运用他的知识去尝试修理一下。尤其是从孩子的兴趣中找到需要把握的知识,把他的兴趣和活动设计到一起,那是最好的。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儿童学业落后的原因,就在于他没有学会思考。周围世界里的各种事物、现象、依存关系和相互联系,没有成为儿童的思考的源泉……让实际事物教给儿童思考——这是使所有正常儿童都变得聪明、机敏、勤学、好问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条件。”[3]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即少年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去学习,而不是在书本里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去做,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4]
所以,当家长想要孩子的学习进步时,不要忙着把孩子拉到书本上,拉到课外班里,应该创造些机会,让孩子运用他所学习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无论学什么,如果我们为孩子创造出了“开小卖部”的实践机会,那孩子多半就不会为学习苦恼了。
3 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小学,甚至初中,没有真正的学业落后,也不存在绝对的成绩优秀,一切都是可逆转的。使情况发生逆转的神奇力量就是:课外阅读。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加聪明,在学习和才能上更有潜力。这个“魔杖”是什么,谁能有幸被它点中,这一定是许多人想知道的——请原谅我的故弄玄虚,我不是在讲童话,是在作一个现实的比喻,因为想不出比它更贴切的比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