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一世吉祥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皇帝一提及太子,便骤然变得眼神复杂脸色阴郁起来。
皇帝当年之所以决定册立皇长子赵恒为太子,实际上是激进派文臣、少壮派军方势力与保守派文臣、依靠老牌士族豪强势力支持的外戚集团四方妥协之下,达成的平衡结果。赵恒已过而立之年,当时已是一位翩翩少年,到了懂事的年纪。他受封册立为大夏储君至今,已逾十六年之久。十六年的时间实在不算短,赵恒唯恐有朝一日为人取而代之,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一直如履薄冰。无一日不是战战兢兢,无一刻不是小心待人。
凭良心说,赵恒这位抓大放小的皇帝老爹并不是那么好伺候,他署理琐碎民政多年并无大错,本人也从未与任何人结下过太大怨隙。能十六年如一日的做到这一点,这又是一种怎样炼狱般的煎熬?本身就已经称得上是一桩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是以赵恒“勤勉仁厚”的声名举世公认,确然名副其实,在诸如卫肃、沈子通之流的厌战守成的保守派势力当中很有市场,广受赞誉推崇。
也正是因为如此,太子此番设计皇帝,若不是在心黑手辣上还差了那么点火候,皇帝纵有十条老命也已然了账。太子在皇帝面前素来唯唯诺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却陡然铤而走险上演了一出抢班夺权的活剧。杨致完全可以想象,皇帝从难以置信的震惊与愤怒,到冷下心来决意将计就计与亲生儿子周旋,其心路转换之痛苦委实难以用言语形容。
朝堂政争无所谓对错,成王败寇才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杨致无心细究皇帝阴冷话语中的深意,继续就规定的题目侃侃而言道:“微臣义兄蒙皇上重用为国理财,当然不会不知道。当日微臣以奉旨巡查为名赶赴山东所为何事。微臣在山东正自大力整顿水道海防,设衙署官征税之事仅是稍具眉目,若非义兄急召。绝不至于决然抛下手头一切事物急赶回京。经臣等兄弟三人碰头密议之后几相印证,认定太子妄图谋逆已确信无疑。同时也议定了一些应对之策。”
“微臣听说皇上病势凶猛,当时就隐隐觉得其中大有蹊跷。紧接着又听说周大将军几乎同时病重不起,多亏大哥见机得早,及时出手救治才得保不死。大哥结合当时的局势考虑,周大将军显然是太子一党抓住禁军的最大绊脚石,疑心他是受太子一党下毒暗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微臣总感觉此事没那么简单,却又说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后来有意无意的探了探二哥的口气。听说秦公很不凑巧的也病倒了。如微臣所言不差,据说闭门卧床养病的秦公应该早已秘密潜出长安,亲自赶赴千里之外的中州接应圣驾了。因为您的真实病况始终是决定局势走向至关重要的环节,微臣那时心底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模糊的大致轮廓:不排除是您从一开始便有心设局的可能。”
皇帝蔑笑道:“你们兄弟三人才智卓绝各有所长,虽然都可称是人中龙凤,也只文瀚有一片公忠忧国的赤诚之心,至于你这厮与空云嘛,嘿嘿!外间为将太子拉下马造势的那些流言蜚语,想必是出自你的手笔,若非借助秦氏之力。绝不会传得如此沸沸扬扬。秦氏的大肆囤粮之举,必然也是公私两便了。”
秦公早已提醒叮嘱过杨致,皇帝的精明半点都不比你差。杨致心下雪亮:天地良心。这两桩都是徐文瀚的主意。老徐公忠忧国是真的,但未必是皇帝所说的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死心眼傻蛋。不管放风造谣还是大肆囤粮,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你还不清楚吗?这等大事若无秦公点头,秦空云做得了主吗?皇帝有意扬徐而抑杨、秦,是抱了暗含挑拨分而治之的坏水,既是引导杨、秦二人向无欲无求的徐文瀚看齐,更重要的是开始为稍后的讨价还价争取空间了。
皇帝都赖在了杨致头上,反正他也不怎么在乎。现在背下来。对日后徐文瀚的处境有百利而无一害。这冤枉背了也就背了,结义一场。这点小儿科的义气还是有的。
杨致对皇帝的刻薄话语付诸一笑,不去争辩说破。干脆老起脸皮道:“皇上明鉴。微臣敢用脑袋担保,绝对是先公而后私。若得公私两便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行商牟利那是秦氏赖以立足之本,微臣同样是商家子弟出身,自然不敢忘本,既是皇帝说起,有一节微臣便也趁此机会说清爽了:秦氏此番囤粮事发仓促耗资巨大,银两一时筹措调度不及,微臣为保达成目的,也抄家底往里头凑了一份。如能侥幸赚得几两散碎银子,万望皇上高抬贵手勿要穷究。您想啊,纵是在微臣老家信阳那样的小地方,雇个短工做活还得管饭给工钱不是?”
&nbs... -->>
皇帝一提及太子,便骤然变得眼神复杂脸色阴郁起来。
皇帝当年之所以决定册立皇长子赵恒为太子,实际上是激进派文臣、少壮派军方势力与保守派文臣、依靠老牌士族豪强势力支持的外戚集团四方妥协之下,达成的平衡结果。赵恒已过而立之年,当时已是一位翩翩少年,到了懂事的年纪。他受封册立为大夏储君至今,已逾十六年之久。十六年的时间实在不算短,赵恒唯恐有朝一日为人取而代之,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一直如履薄冰。无一日不是战战兢兢,无一刻不是小心待人。
凭良心说,赵恒这位抓大放小的皇帝老爹并不是那么好伺候,他署理琐碎民政多年并无大错,本人也从未与任何人结下过太大怨隙。能十六年如一日的做到这一点,这又是一种怎样炼狱般的煎熬?本身就已经称得上是一桩非常了不起的成就了。是以赵恒“勤勉仁厚”的声名举世公认,确然名副其实,在诸如卫肃、沈子通之流的厌战守成的保守派势力当中很有市场,广受赞誉推崇。
也正是因为如此,太子此番设计皇帝,若不是在心黑手辣上还差了那么点火候,皇帝纵有十条老命也已然了账。太子在皇帝面前素来唯唯诺诺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声,却陡然铤而走险上演了一出抢班夺权的活剧。杨致完全可以想象,皇帝从难以置信的震惊与愤怒,到冷下心来决意将计就计与亲生儿子周旋,其心路转换之痛苦委实难以用言语形容。
朝堂政争无所谓对错,成王败寇才是亘古不变的硬道理。杨致无心细究皇帝阴冷话语中的深意,继续就规定的题目侃侃而言道:“微臣义兄蒙皇上重用为国理财,当然不会不知道。当日微臣以奉旨巡查为名赶赴山东所为何事。微臣在山东正自大力整顿水道海防,设衙署官征税之事仅是稍具眉目,若非义兄急召。绝不至于决然抛下手头一切事物急赶回京。经臣等兄弟三人碰头密议之后几相印证,认定太子妄图谋逆已确信无疑。同时也议定了一些应对之策。”
“微臣听说皇上病势凶猛,当时就隐隐觉得其中大有蹊跷。紧接着又听说周大将军几乎同时病重不起,多亏大哥见机得早,及时出手救治才得保不死。大哥结合当时的局势考虑,周大将军显然是太子一党抓住禁军的最大绊脚石,疑心他是受太子一党下毒暗害,也就在情理之中了。而微臣总感觉此事没那么简单,却又说不出个什么所以然来。后来有意无意的探了探二哥的口气。听说秦公很不凑巧的也病倒了。如微臣所言不差,据说闭门卧床养病的秦公应该早已秘密潜出长安,亲自赶赴千里之外的中州接应圣驾了。因为您的真实病况始终是决定局势走向至关重要的环节,微臣那时心底便形成了这样一个模糊的大致轮廓:不排除是您从一开始便有心设局的可能。”
皇帝蔑笑道:“你们兄弟三人才智卓绝各有所长,虽然都可称是人中龙凤,也只文瀚有一片公忠忧国的赤诚之心,至于你这厮与空云嘛,嘿嘿!外间为将太子拉下马造势的那些流言蜚语,想必是出自你的手笔,若非借助秦氏之力。绝不会传得如此沸沸扬扬。秦氏的大肆囤粮之举,必然也是公私两便了。”
秦公早已提醒叮嘱过杨致,皇帝的精明半点都不比你差。杨致心下雪亮:天地良心。这两桩都是徐文瀚的主意。老徐公忠忧国是真的,但未必是皇帝所说的那种一条道走到黑的死心眼傻蛋。不管放风造谣还是大肆囤粮,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你还不清楚吗?这等大事若无秦公点头,秦空云做得了主吗?皇帝有意扬徐而抑杨、秦,是抱了暗含挑拨分而治之的坏水,既是引导杨、秦二人向无欲无求的徐文瀚看齐,更重要的是开始为稍后的讨价还价争取空间了。
皇帝都赖在了杨致头上,反正他也不怎么在乎。现在背下来。对日后徐文瀚的处境有百利而无一害。这冤枉背了也就背了,结义一场。这点小儿科的义气还是有的。
杨致对皇帝的刻薄话语付诸一笑,不去争辩说破。干脆老起脸皮道:“皇上明鉴。微臣敢用脑袋担保,绝对是先公而后私。若得公私两便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行商牟利那是秦氏赖以立足之本,微臣同样是商家子弟出身,自然不敢忘本,既是皇帝说起,有一节微臣便也趁此机会说清爽了:秦氏此番囤粮事发仓促耗资巨大,银两一时筹措调度不及,微臣为保达成目的,也抄家底往里头凑了一份。如能侥幸赚得几两散碎银子,万望皇上高抬贵手勿要穷究。您想啊,纵是在微臣老家信阳那样的小地方,雇个短工做活还得管饭给工钱不是?”
&nbs...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