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生活和工作的平衡之道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人间值得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r />
即使你工作很忙,也要尽可能以某种形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一直在关心你”。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即使你不心灵手巧,也没有奇思妙想,但如果有时间,就尽量亲自动手做饭;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当他们想找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小孩子对待,多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时不时问他们“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无论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少看似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面子或社交,其实很容易被孩子看穿。
有不少前来咨询的父母,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或者孩子直接对他说“虽然你辛苦地为我做了很多事,但却不是我想要的”,甚至还会出现“对父母不孝”的情形。其实,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真实目的已经被孩子看穿。
说得难听一些,“这样抚养孩子,孩子最后还认你吗?”仔细想想,不是孩子拜托我们生下他们,而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们生下来。
如果忽视了这个前提,你就无法对孩子投入他真正所需要的关爱,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对于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老板感叹员工不好好工作,那么请问这个公司是谁的?不给员工调岗位,或者不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谁呢?
类似这样,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怎么能指望别人加倍努力呢?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样最终才能活出自己。
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30 不要阻碍别人自立,如果全面掌控,成长就会停止
一个人终有长大独立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大约在中学阶段进入青春期,然后逐渐与父母分离,直到20岁左右开始自立。
工作也是一样。新员工经过几年的锤炼后,慢慢懂得以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开展工作,他们不再拘泥于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具备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不过,近些年来关于自立的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孩子,父母该管教的时候,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孩子才会安心成长,直至独立生活。
可是,很多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方方面面都要掌控孩子;有的父母总是试图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结婚后,还想插手孩子的生活。
这种依存式、支配式的父母,很多时候会阻碍孩子自立。
公司也是如此。对员工进行压迫或者无微不至的指导,都会使员工疲惫不堪。
没有管理员工的一言一行就不放心,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样一来,员工就无法顺利成长,将来也不可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精英。如果这样管孩子,就可能引起自闭、厌食、心理疾病等各种问题。
当然,如果孩子或者员工处于什么都不会做的年龄或者阶段,对他们细心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若在成长过程中总不放手,就会阻碍一个人的独立和发展。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要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分离出来。
当孩子成人后,父母和孩子的人生就要完全分离。父母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顺利地处理与孩子的分离,让他步入独立。
也许有人对此会有疑问,和孩子完全分离,自己会感到非常孤寂。
要知道,既然是亲子关系,你们之间的纽带就永远不会断开。在我看来,这样的纽带就像桥梁。父母和孩子的人生车轮虽然驶向不同的方向,由于桥梁的存在,你们可以随时往来。
“孩子怎么样,是不是健康,是不是一切顺利?”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偶尔通过桥去看一看。
不过,敲敲门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亲子关系基本不会出现什么烦恼。
相反,如果父母毫无顾虑地闯入已经成人的孩子的世界,各种矛盾就会产生。婆媳问题,尤其要注意。
我虽然和长子住在同一小区的不同单元,但除了周末,我们平时几乎没什么往来。
只有周日,大家才会聚在一起吃饭,其余时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我也不去他们家里。
长期以来,我一直是早上出去工作,晚上回来独自一个人生活。
在儿子结婚的时候,我就想好“把儿子交给他的妻子”。儿媳妇不仅烧得一手好饭菜,家务活也干得很好,把五个孩子也照顾得非常周到。没有比这更难得的了,我还要奢求什么呢?
如果他们邀请我过去吃饭,我会说“你好,谢谢”以表示打扰;如果他们没有邀请我吃饭,但把做好的饭菜送过来,我从心底里非常感激,对他们说:“谢谢。”
我不敢肯定我的做法是否妥当,但我充分地意识到“孩子的人生与自己人生的轨迹已经完全分离”,我们之间依靠一座“桥梁”沟通关系,而且不能频繁登上这座桥。
因此,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事业以及兴趣中寻求充实感,而不是闯入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指手画脚,我认为这才是让自己快乐的源泉。
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31 孤独地死去非常好,担心死亡的方式毫无意义
如果有人孤独地死去,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可怜、悲惨,但我却不这么想。
在我看来,孤独地死亡也没关系。孤独地迎接死亡可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既不需要家人辛苦地照顾,也不需要到医院挂号、花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离开也很美妙。
无牵无挂、潇潇洒洒地死亡,是不是很精彩?所以,我一点也不害怕孤独地死去。
我经常告诉长子和儿媳妇:“如果好几天都没看到我,说不定我已经死了,你们可以随意进来。”
对于90岁且一个人独居的我来说,死亡之神随时都可能光顾,不足为虑。
周三到周六早上,司机师傅都会接我去医院,所以我经常拜托他:“如果到时间我还没出来,可能我已经死了,请您去隔壁告知我的长子。”
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死亡即生命的终结,至于死后的评价、虚荣以及其他情况,大可不必在意。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
我唯一担心的是,不想在死之前身上插满针管、人工呼吸器。此外,心脏复苏按压看起来似乎比骨折还要疼。
因此,我经常叮嘱长子:“绝对不要做延长寿命的抢救。如果发现我倒在地上,还有呼吸,就先放一会儿。如果那时候被送去医院,医院肯定会抢救。确定送到医院后刚好能死,再叫救护车。”
我经常在病房护理比我年纪小的患者。我曾询问住院多年的患者“您去世前想做什么”,对方告诉我:“请不要进行抢救。”也就是说,对方也不希望痛苦地死去。
我清清楚楚地告诉对方家属:“病人希望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心地离开,所以你们要尽可能地用心照顾,避免他遭受痛苦。”
因为我一直这么做,所以我的看护相当受欢迎。
最近,有一名患者,他的主治医生不是我,却点名让我护理。
总而言之,任何事情有开始就会有结束。人只要出生,就会面对死亡。
不管是一个人离开,还是在医院离开,我觉得能带着尊严,安安稳稳地死去便足矣。
担心死亡来临、提前做好计划终究无济于事。把最基本的要求告诉家人,其余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可以。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故事5 烦恼、痛苦,即使在人生最糟糕的时候,也必须持续工作
恒子老师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长子五岁,次子两岁,都需要她照顾。为了能和从尾道过来的父母一起居住,她搬到了新家。
“其实,那时是我人生最糟糕日子的开始。”每次回忆起来,老师都苦笑不已。
老师的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没有问题,但因此掌握了家里的“实权”。
“他们说家里的事交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去做。他们把孩子带得确实很不错,但我在管教孩子方面失去了话语权,而且孩子的运动会、参观日,都是他们去参加。后来,正在上大学的弟弟都住到了我家里……”
就这样,恒子老师不知不觉失去了对生活的主导权。
时间一长,老师的丈夫就有了怨言,每天晚上都会十分不满地告诉恒子老师:“我能待的地方只有卫生间呀。”正因为这样,他在外面喝酒的次数越发频繁。
“由于我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也就不用再操心钱的事,于是只要出去喝酒就大肆请客吃饭。他觉得家里的贷款、生活费我肯定可以搞定,所以全然不顾家庭生活,大吃大喝地过日子。此外,我还会被当成坏人,丈夫的亲戚都认为‘我不把丈夫当回事’。因为要维持家庭开支,我也不敢贸然辞职,每天都饱受精神上的煎熬。”
丈夫和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让恒子老师夹在中间十分为难,精神科医生的全职工作每天也要照常进行。工作期间,她有近80个患者,还要承担接待门诊和病房的值班工作。就这样事情一件接一件,她不得不埋头于工作。
“那时候就是努力工作,家里和职场处处都是烦恼。但是,正是那时候无暇顾及烦恼、疯狂工作的经历,也许让我学到了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根本技能。摆脱来自孩子、父母、丈夫的烦恼,这样的经历竟能在后来的咨询过程中发挥作用,真是不可思议。”
就这样在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冲突中,同时被工作紧逼的状态持续了大约10年。
“次子上中学后,父母终于跟我说要回尾道。我才放下心来,松了一口气。”
1974年,恒子老师终于在丈夫和父母的夹缝中解放出来,回归家庭,守护在孩子身边。
在这期间,作为精神科医生,她的经验和实力获得了提升,因此成为职场不可或缺的骨干。
两个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工作结束后,她就立即乘电车,到商业街上的肉店、鱼店、菜店精挑细选,然后两手拎着满满的东西回家做饭。
回忆起来,恒子老师会说,那时候“总是在单位和家之间,提着一大堆东西跑来跑去”。
接下来的日子,她作为医院的主治医师,每天要接待60余名患者。在值班的日子里,她还要提前做好饭菜或咖喱,早上用值班室电话叫孩子起床。考试前一天和值班时间重合时,为了保证孩子不迟到,她会让孩子住在值班室,第二天直接从医院把孩子送到考场。
而那时,丈夫依然到处喝酒,如果喝醉了心情不好,他还会找恒子老师或孩子教训一个多小时,而且不让别人插嘴。丈夫这种说教的毛病“屡教不改”,恒子老师有好几次都把离婚协议放在他面前。
“什么话都别说了,我要跟你离婚。”
“对不起,对不起。”
之后他就会反省,比如买点蛋糕讨好家人。可是几个月后,他又重复了恶习,如此反反复复……恒子老师知道“他这个毛病一辈子也改不了”,便也不抱太大期望。
于是恒子老师决定:“总之,坚持到孩子结婚。如果孩子结婚时我们并肩而立致辞,就还是夫妻。”
恒子老师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因此,她把孩子安心学习、成长放在第一位,为了这个目标,就忍耐一下吧。家庭和睦在她心里永远是第一位。
也许是孩子们理解恒子老师的决心,两个孩子都成长得很好,长子成为一名耳鼻科医生,次子是一名药剂师,都拥有自立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数年后,恒子老师一直坚持的“在长子、次子的结婚仪式上,她和丈夫共同致辞”的大目标,也得以顺利实现。
r />
即使你工作很忙,也要尽可能以某种形式,让孩子感受到“我一直在关心你”。如果你这样做了,孩子一定会感受到父母的用心。
即使你不心灵手巧,也没有奇思妙想,但如果有时间,就尽量亲自动手做饭;尽量多陪在孩子身边,当他们想找你聊天的时候,认真倾听;不要把孩子只当作小孩子对待,多尝试和他们一起思考,时不时问他们“你会怎么做?你是怎么想的”之类的问题。父母对孩子的爱就是这样日积月累的。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无论你在孩子身上花了多少时间,为了培养他花费了多少钱,或者做了多少看似了不起的事情,如果你的目的是为了面子或社交,其实很容易被孩子看穿。
有不少前来咨询的父母,喋喋不休地发牢骚“孩子什么也听不进去”,或者孩子直接对他说“虽然你辛苦地为我做了很多事,但却不是我想要的”,甚至还会出现“对父母不孝”的情形。其实,这些问题大部分是因为父母的真实目的已经被孩子看穿。
说得难听一些,“这样抚养孩子,孩子最后还认你吗?”仔细想想,不是孩子拜托我们生下他们,而是我们一厢情愿地把他们生下来。
如果忽视了这个前提,你就无法对孩子投入他真正所需要的关爱,结果只能适得其反。
对于工作,也是同样的道理。当老板感叹员工不好好工作,那么请问这个公司是谁的?不给员工调岗位,或者不给员工提供合适的工作条件,这样做到底是为了谁呢?
类似这样,没有清晰的自我认知,怎么能指望别人加倍努力呢?
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这样最终才能活出自己。
孩子能够感受到父母是真的为自己着想,而不是只停留在形式上的关爱。
30 不要阻碍别人自立,如果全面掌控,成长就会停止
一个人终有长大独立的时候。对孩子来说,大约在中学阶段进入青春期,然后逐渐与父母分离,直到20岁左右开始自立。
工作也是一样。新员工经过几年的锤炼后,慢慢懂得以自己的节奏和能力开展工作,他们不再拘泥于领导说什么就做什么,而是具备了自己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方式。这是自然发展的规律。
不过,近些年来关于自立的问题层出不穷。
对于孩子,父母该管教的时候,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孩子才会安心成长,直至独立生活。
可是,很多父母总是不放心孩子,方方面面都要掌控孩子;有的父母总是试图让孩子对自己言听计从;甚至有的父母在孩子结婚后,还想插手孩子的生活。
这种依存式、支配式的父母,很多时候会阻碍孩子自立。
公司也是如此。对员工进行压迫或者无微不至的指导,都会使员工疲惫不堪。
没有管理员工的一言一行就不放心,就是典型的例子。
这样一来,员工就无法顺利成长,将来也不可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精英。如果这样管孩子,就可能引起自闭、厌食、心理疾病等各种问题。
当然,如果孩子或者员工处于什么都不会做的年龄或者阶段,对他们细心关爱是理所当然的。但是,若在成长过程中总不放手,就会阻碍一个人的独立和发展。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父母就要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逐渐分离出来。
当孩子成人后,父母和孩子的人生就要完全分离。父母如果有这样的意识,就能顺利地处理与孩子的分离,让他步入独立。
也许有人对此会有疑问,和孩子完全分离,自己会感到非常孤寂。
要知道,既然是亲子关系,你们之间的纽带就永远不会断开。在我看来,这样的纽带就像桥梁。父母和孩子的人生车轮虽然驶向不同的方向,由于桥梁的存在,你们可以随时往来。
“孩子怎么样,是不是健康,是不是一切顺利?”父母如果不放心,可以偶尔通过桥去看一看。
不过,敲敲门还是很有必要的。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亲子关系基本不会出现什么烦恼。
相反,如果父母毫无顾虑地闯入已经成人的孩子的世界,各种矛盾就会产生。婆媳问题,尤其要注意。
我虽然和长子住在同一小区的不同单元,但除了周末,我们平时几乎没什么往来。
只有周日,大家才会聚在一起吃饭,其余时间如果没有特别的事情,我也不去他们家里。
长期以来,我一直是早上出去工作,晚上回来独自一个人生活。
在儿子结婚的时候,我就想好“把儿子交给他的妻子”。儿媳妇不仅烧得一手好饭菜,家务活也干得很好,把五个孩子也照顾得非常周到。没有比这更难得的了,我还要奢求什么呢?
如果他们邀请我过去吃饭,我会说“你好,谢谢”以表示打扰;如果他们没有邀请我吃饭,但把做好的饭菜送过来,我从心底里非常感激,对他们说:“谢谢。”
我不敢肯定我的做法是否妥当,但我充分地意识到“孩子的人生与自己人生的轨迹已经完全分离”,我们之间依靠一座“桥梁”沟通关系,而且不能频繁登上这座桥。
因此,我会在自己的生活、事业以及兴趣中寻求充实感,而不是闯入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家中指手画脚,我认为这才是让自己快乐的源泉。
不管怎么样,孩子既然开启了自己的人生,父母就不要贸然闯入。
31 孤独地死去非常好,担心死亡的方式毫无意义
如果有人孤独地死去,周围的人可能会觉得可怜、悲惨,但我却不这么想。
在我看来,孤独地死亡也没关系。孤独地迎接死亡可以不给任何人添麻烦。既不需要家人辛苦地照顾,也不需要到医院挂号、花费,一个人安安静静地离开也很美妙。
无牵无挂、潇潇洒洒地死亡,是不是很精彩?所以,我一点也不害怕孤独地死去。
我经常告诉长子和儿媳妇:“如果好几天都没看到我,说不定我已经死了,你们可以随意进来。”
对于90岁且一个人独居的我来说,死亡之神随时都可能光顾,不足为虑。
周三到周六早上,司机师傅都会接我去医院,所以我经常拜托他:“如果到时间我还没出来,可能我已经死了,请您去隔壁告知我的长子。”
人从出生的时候就是一个人,死亡的时候也是一个人。死亡即生命的终结,至于死后的评价、虚荣以及其他情况,大可不必在意。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在健康的时候,担心孤独地离开人世实在是白白浪费精力。
我唯一担心的是,不想在死之前身上插满针管、人工呼吸器。此外,心脏复苏按压看起来似乎比骨折还要疼。
因此,我经常叮嘱长子:“绝对不要做延长寿命的抢救。如果发现我倒在地上,还有呼吸,就先放一会儿。如果那时候被送去医院,医院肯定会抢救。确定送到医院后刚好能死,再叫救护车。”
我经常在病房护理比我年纪小的患者。我曾询问住院多年的患者“您去世前想做什么”,对方告诉我:“请不要进行抢救。”也就是说,对方也不希望痛苦地死去。
我清清楚楚地告诉对方家属:“病人希望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安心地离开,所以你们要尽可能地用心照顾,避免他遭受痛苦。”
因为我一直这么做,所以我的看护相当受欢迎。
最近,有一名患者,他的主治医生不是我,却点名让我护理。
总而言之,任何事情有开始就会有结束。人只要出生,就会面对死亡。
不管是一个人离开,还是在医院离开,我觉得能带着尊严,安安稳稳地死去便足矣。
担心死亡来临、提前做好计划终究无济于事。把最基本的要求告诉家人,其余的事情顺其自然就可以。
死亡后,无论你是被称赞,还是被评论,都与死人无关,因为听不见他们在说什么。
故事5 烦恼、痛苦,即使在人生最糟糕的时候,也必须持续工作
恒子老师再次回到工作岗位时,长子五岁,次子两岁,都需要她照顾。为了能和从尾道过来的父母一起居住,她搬到了新家。
“其实,那时是我人生最糟糕日子的开始。”每次回忆起来,老师都苦笑不已。
老师的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没有问题,但因此掌握了家里的“实权”。
“他们说家里的事交给他们,让他们自由去做。他们把孩子带得确实很不错,但我在管教孩子方面失去了话语权,而且孩子的运动会、参观日,都是他们去参加。后来,正在上大学的弟弟都住到了我家里……”
就这样,恒子老师不知不觉失去了对生活的主导权。
时间一长,老师的丈夫就有了怨言,每天晚上都会十分不满地告诉恒子老师:“我能待的地方只有卫生间呀。”正因为这样,他在外面喝酒的次数越发频繁。
“由于我回到了工作岗位,他也就不用再操心钱的事,于是只要出去喝酒就大肆请客吃饭。他觉得家里的贷款、生活费我肯定可以搞定,所以全然不顾家庭生活,大吃大喝地过日子。此外,我还会被当成坏人,丈夫的亲戚都认为‘我不把丈夫当回事’。因为要维持家庭开支,我也不敢贸然辞职,每天都饱受精神上的煎熬。”
丈夫和父母之间的紧张关系,让恒子老师夹在中间十分为难,精神科医生的全职工作每天也要照常进行。工作期间,她有近80个患者,还要承担接待门诊和病房的值班工作。就这样事情一件接一件,她不得不埋头于工作。
“那时候就是努力工作,家里和职场处处都是烦恼。但是,正是那时候无暇顾及烦恼、疯狂工作的经历,也许让我学到了作为精神科医生的根本技能。摆脱来自孩子、父母、丈夫的烦恼,这样的经历竟能在后来的咨询过程中发挥作用,真是不可思议。”
就这样在与父母住在一起的冲突中,同时被工作紧逼的状态持续了大约10年。
“次子上中学后,父母终于跟我说要回尾道。我才放下心来,松了一口气。”
1974年,恒子老师终于在丈夫和父母的夹缝中解放出来,回归家庭,守护在孩子身边。
在这期间,作为精神科医生,她的经验和实力获得了提升,因此成为职场不可或缺的骨干。
两个孩子正处于青春期,所以工作结束后,她就立即乘电车,到商业街上的肉店、鱼店、菜店精挑细选,然后两手拎着满满的东西回家做饭。
回忆起来,恒子老师会说,那时候“总是在单位和家之间,提着一大堆东西跑来跑去”。
接下来的日子,她作为医院的主治医师,每天要接待60余名患者。在值班的日子里,她还要提前做好饭菜或咖喱,早上用值班室电话叫孩子起床。考试前一天和值班时间重合时,为了保证孩子不迟到,她会让孩子住在值班室,第二天直接从医院把孩子送到考场。
而那时,丈夫依然到处喝酒,如果喝醉了心情不好,他还会找恒子老师或孩子教训一个多小时,而且不让别人插嘴。丈夫这种说教的毛病“屡教不改”,恒子老师有好几次都把离婚协议放在他面前。
“什么话都别说了,我要跟你离婚。”
“对不起,对不起。”
之后他就会反省,比如买点蛋糕讨好家人。可是几个月后,他又重复了恶习,如此反反复复……恒子老师知道“他这个毛病一辈子也改不了”,便也不抱太大期望。
于是恒子老师决定:“总之,坚持到孩子结婚。如果孩子结婚时我们并肩而立致辞,就还是夫妻。”
恒子老师在家庭生活方面的主要目标,就是让孩子健康地成长。因此,她把孩子安心学习、成长放在第一位,为了这个目标,就忍耐一下吧。家庭和睦在她心里永远是第一位。
也许是孩子们理解恒子老师的决心,两个孩子都成长得很好,长子成为一名耳鼻科医生,次子是一名药剂师,都拥有自立的能力,为社会做出贡献。
数年后,恒子老师一直坚持的“在长子、次子的结婚仪式上,她和丈夫共同致辞”的大目标,也得以顺利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