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永历四年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永历九年六月,徽州总兵张应祥及其所部骑兵在追捕明兵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张煌言的过程中被明军围歼于池州山中,登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也难怪,在江南清军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史诗般大捷没过去多久,在福建明军退出长江,江浙明军收敛爪牙的同时却出了一个总兵官及其所部精锐被一支孤军歼灭的奇闻,犹如巴掌一般狠狠的扇在了以马国柱为首的江南官员的脸上。
彻查,是必然的。事实上早在发现了此事,尚未确认张应祥生死的时候,池州官场就已经开始了推卸责任——池太道表示这事情虽然发生在池州,但是他当时在太平府;池州府的文官们表示此事发生时绿营擅离防区,锅应该他们来背;可是绿营却表示,晚上把张煌言所部吓得炸营的是他们的功劳,而此后他们也是去追击一支大规模的溃兵,与他们无关,应该由青阳县来负责……
推来推去,黑锅最后还是由报信的那个镇上的一个外乡人来背。池太道、池州府和青阳县会审,也不知道是打死了再斩首,还是斩首了再画押,总而言之,这个不知道哪来的乞丐百分之一万是明军细作,他们设了一个局来诱骗张应祥进了埋伏圈。至于奸计得逞后为什么不离开,很简单,这厮还在酝酿着一个更大的阴谋,所幸被明察秋毫的池州官员揪了出来,否则肯定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一个团圆结局,只有一个乞丐的冤死,池州的文官、吏员、武将和士绅们都是无辜的,也就不在乎冤枉个草民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此番虽然侥幸击败了福建明军,但是清军自身的损失也是难以承受的。和硕安亲王岳乐和议政大臣伊拜被杀,皇太极皇十二女的额驸博尔济吉特班第被俘,仅仅是在江浙明军手中他们就丢掉了五个府的地盘以及近万的八旗军,哪怕其中大多数是由蒙古八旗承担的,这也是自老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除此之外,瓜州、镇江两战,江南江宁左翼四旗全灭,协防江南的汉军旗也没剩下几个歪瓜裂枣,绿营的损失同样难以想象。如此的局面,马国柱需要向满清朝廷解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池州的这点儿猫腻虽然不起眼,但也超过了他的容忍额度。
一个乞丐不够?
青阳县的乞丐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明军细作了。
还不够?
连带着池州府的几个乞丐头子也算进去。
还是不够?
青阳县城的几个没有背景的小商贾也是明军的细作。
这都不能过关?
那就对不住了,告密的镇子的士绅豁夺功名,入狱直接打死,江浙明军在池州的情报头子就新鲜出炉了。
士大夫阶级盘根错节,这样一来,士林的愤怒和反弹在所难免,可是池州府那边已经顾不上这许多了,他们此前反正的事情还没交代清楚呢,债多不愁,也就顾不上这许多了,先解决一个是一个。
池州闹剧乍现,作为始作俑者的张煌言一行却已经赶到了南昌。
六月底的赣江之上,顶着烈日骄阳,自鄱阳湖溯流而上或是自赣江上游而来的大小船舶,有的是纤夫喊着号子将绳索拉得笔直,有的则是船工不断的调整帆、舵,总要将船驶入到沿江的码头。
张煌言一行在饶州府上了船,渡过鄱阳湖,顺着赣江溯流而上,很快就驶入到了赣江上的章江码头。
章江码头就在章江门外,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晓渡”指的就是这里。他们这一行人乘坐的是鄱阳湖水师的运兵船,下了船,张煌言望向远处,纤夫们正在前往成群结队的前往码头上的水师办事处去结算工钱,一路上有说有笑,显然是不怕水师衙门会克扣他们的工钱。
张煌言在路上听水师的军官说过,拉纤是极苦的活计,寻常人是不会做的,不过这些人的身体强壮自不待提,相较农民的组织性也更强一些,招兵时是能够优先一些的。所以这些住在赣江下游的汉子除了在家种田外,时常也会来走一遭,赚笔快钱,有个纤夫的身份等招兵时也能优先一些。
惊叹于***风的改变,张煌言一行未走多远,也迎来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官员。
南昌有俗语:“接官送府章江门”,此处历来是官员上任接官、官员卸任送官必经的所在,这与府城内部西北方向多衙门有着极大的关系,从而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
寒暄一二,迎候的官员就将张煌言往不远处的章江门那边请。不谈张煌言此来本就是打算与陈文相商的,就算是礼节,自然也是要先往行辕拜会的。
张煌言回了一礼,略尽礼数,抬头望去,却见不远处耸立着一数层高的楼阁,上书着滕王阁三字,直接便吸引了他的注意。
“敢问贵官,这就是初唐王子安作《滕王阁序》的所在?”
“本兵博学多闻,正是此处。”
这个滕王阁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初唐诗人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的所在,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传世的名句。
“真的是这里啊。”
张煌言遥遥看了看,便继续策马而行。进了章江门,未行多远便是南昌县的县衙所在,南昌、新建二县同城,不过新建县的县衙虽说也在府城西北,但却偏德胜门一些,张煌言一行路过了此间便径直的往城中前行。
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南昌虽说距离恢复旧观依旧还有一段不近的路要走,但是总体上却是早已今非昔比。
张煌言一行走在路中央,路旁的百姓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对于他这个正二品的大员最多也只是瞅上两眼,并无稀奇之色。
南昌乃是省城,但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高官却还是罕见的存在,但这里却是如此,百姓们忙忙碌碌的为生计奔波,脚步却大多很是轻快,可见心上的压力却并非很大,更多是在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忙碌。
若论富庶,当年前往杭州应考,那里远胜于此百倍,但张煌言知道,那却已经是清军入关以前的老黄历了,... -->>
永历九年六月,徽州总兵张应祥及其所部骑兵在追捕明兵部尚书翰林院侍讲学士张煌言的过程中被明军围歼于池州山中,登时就引起了轩然大波。
这也难怪,在江南清军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史诗般大捷没过去多久,在福建明军退出长江,江浙明军收敛爪牙的同时却出了一个总兵官及其所部精锐被一支孤军歼灭的奇闻,犹如巴掌一般狠狠的扇在了以马国柱为首的江南官员的脸上。
彻查,是必然的。事实上早在发现了此事,尚未确认张应祥生死的时候,池州官场就已经开始了推卸责任——池太道表示这事情虽然发生在池州,但是他当时在太平府;池州府的文官们表示此事发生时绿营擅离防区,锅应该他们来背;可是绿营却表示,晚上把张煌言所部吓得炸营的是他们的功劳,而此后他们也是去追击一支大规模的溃兵,与他们无关,应该由青阳县来负责……
推来推去,黑锅最后还是由报信的那个镇上的一个外乡人来背。池太道、池州府和青阳县会审,也不知道是打死了再斩首,还是斩首了再画押,总而言之,这个不知道哪来的乞丐百分之一万是明军细作,他们设了一个局来诱骗张应祥进了埋伏圈。至于奸计得逞后为什么不离开,很简单,这厮还在酝酿着一个更大的阴谋,所幸被明察秋毫的池州官员揪了出来,否则肯定会造成更大的灾难。
一个团圆结局,只有一个乞丐的冤死,池州的文官、吏员、武将和士绅们都是无辜的,也就不在乎冤枉个草民了。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此番虽然侥幸击败了福建明军,但是清军自身的损失也是难以承受的。和硕安亲王岳乐和议政大臣伊拜被杀,皇太极皇十二女的额驸博尔济吉特班第被俘,仅仅是在江浙明军手中他们就丢掉了五个府的地盘以及近万的八旗军,哪怕其中大多数是由蒙古八旗承担的,这也是自老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以来从未有过的惨败!
除此之外,瓜州、镇江两战,江南江宁左翼四旗全灭,协防江南的汉军旗也没剩下几个歪瓜裂枣,绿营的损失同样难以想象。如此的局面,马国柱需要向满清朝廷解释的东西实在太多了,池州的这点儿猫腻虽然不起眼,但也超过了他的容忍额度。
一个乞丐不够?
青阳县的乞丐有一个算一个全都被明军细作了。
还不够?
连带着池州府的几个乞丐头子也算进去。
还是不够?
青阳县城的几个没有背景的小商贾也是明军的细作。
这都不能过关?
那就对不住了,告密的镇子的士绅豁夺功名,入狱直接打死,江浙明军在池州的情报头子就新鲜出炉了。
士大夫阶级盘根错节,这样一来,士林的愤怒和反弹在所难免,可是池州府那边已经顾不上这许多了,他们此前反正的事情还没交代清楚呢,债多不愁,也就顾不上这许多了,先解决一个是一个。
池州闹剧乍现,作为始作俑者的张煌言一行却已经赶到了南昌。
六月底的赣江之上,顶着烈日骄阳,自鄱阳湖溯流而上或是自赣江上游而来的大小船舶,有的是纤夫喊着号子将绳索拉得笔直,有的则是船工不断的调整帆、舵,总要将船驶入到沿江的码头。
张煌言一行在饶州府上了船,渡过鄱阳湖,顺着赣江溯流而上,很快就驶入到了赣江上的章江码头。
章江码头就在章江门外,豫章十景之一的“章江晓渡”指的就是这里。他们这一行人乘坐的是鄱阳湖水师的运兵船,下了船,张煌言望向远处,纤夫们正在前往成群结队的前往码头上的水师办事处去结算工钱,一路上有说有笑,显然是不怕水师衙门会克扣他们的工钱。
张煌言在路上听水师的军官说过,拉纤是极苦的活计,寻常人是不会做的,不过这些人的身体强壮自不待提,相较农民的组织性也更强一些,招兵时是能够优先一些的。所以这些住在赣江下游的汉子除了在家种田外,时常也会来走一遭,赚笔快钱,有个纤夫的身份等招兵时也能优先一些。
惊叹于***风的改变,张煌言一行未走多远,也迎来了早已等候在此的官员。
南昌有俗语:“接官送府章江门”,此处历来是官员上任接官、官员卸任送官必经的所在,这与府城内部西北方向多衙门有着极大的关系,从而甚至已经形成了一种惯例。
寒暄一二,迎候的官员就将张煌言往不远处的章江门那边请。不谈张煌言此来本就是打算与陈文相商的,就算是礼节,自然也是要先往行辕拜会的。
张煌言回了一礼,略尽礼数,抬头望去,却见不远处耸立着一数层高的楼阁,上书着滕王阁三字,直接便吸引了他的注意。
“敢问贵官,这就是初唐王子安作《滕王阁序》的所在?”
“本兵博学多闻,正是此处。”
这个滕王阁就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初唐诗人王勃所写的《滕王阁序》的所在,其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是传世的名句。
“真的是这里啊。”
张煌言遥遥看了看,便继续策马而行。进了章江门,未行多远便是南昌县的县衙所在,南昌、新建二县同城,不过新建县的县衙虽说也在府城西北,但却偏德胜门一些,张煌言一行路过了此间便径直的往城中前行。
经过了一年的恢复,南昌虽说距离恢复旧观依旧还有一段不近的路要走,但是总体上却是早已今非昔比。
张煌言一行走在路中央,路旁的百姓匆匆而来,匆匆而去,对于他这个正二品的大员最多也只是瞅上两眼,并无稀奇之色。
南昌乃是省城,但是对于寻常百姓来说,高官却还是罕见的存在,但这里却是如此,百姓们忙忙碌碌的为生计奔波,脚步却大多很是轻快,可见心上的压力却并非很大,更多是在为了获得更好的生活而忙碌。
若论富庶,当年前往杭州应考,那里远胜于此百倍,但张煌言知道,那却已经是清军入关以前的老黄历了,...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