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重返1977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前门的知名,不光因为有前门楼子和瓮城,还在于有“大栅栏”、“珠宝市街”和“鲜鱼口”,当然还有“八大胡同”。
由于从清代、民国时期传承下来的扎实商业底子,从解放前到1977年,这里一直还是京城人习惯光顾的主要商业区。
这时的老京城人都知道,只要去一趟前门,逛一趟“大栅栏”,再到附近几条街溜达一圈儿,吃喝玩乐,外带置办穿戴就全解决了。
这里的繁华程度并不亚于西单和王府井,更不是后来那个“外地人懵外地人一条龙”。
因此,能把着这么好的地面儿,前门的“把子”“八叉”也不是一般的人。
说起来,哪儿行业都讲究世代传承,若是“玩主”圈子里也从这条论起的话,恐怕还真没有谁的资历能迈过“八叉”去。
解放前,“八叉”的大爷就是前门一带“穷家门儿”的“团头”,一直把着这块最肥的肉。不但从没让别人的筷子伸进过自己的锅里,并且每家商铺都免不了给他一份进项,就连“衍”字号的洪家,齐仁堂的岳家,瑞蚨祥的孟家这样的大商号也不例外。
由此也就可知,年近三十,一身肥膘,武不出众的“八叉”却能统领一方,遥控一方的本事,究竟是从何而来了。
还别看“八叉”的大爷一辈子没孩子,“运动”中又被翻出旧帐给毙了,但这个六十多岁的孤老头子一辈子吃香喝辣,睡过的娘们无数,过得着实并不亏。
而且就连生前最后的几年也并没耽误工夫。他一身的手段和绝活儿都留给了“八叉”这个亲侄子,把这小子打造成了能接自己衣钵的最佳传人。也使“八叉”继他之后,照样能在前门的地面上呼风唤雨,大吃八方。
1977年4月1日,周四。
晚上快九点了,西打磨厂“前门日夜大食堂”里,专营炒菜的二层早没几个人了,唯有“八叉”一桌子七八个人还聊得火热,不住地推杯换盏。
这不免让频频打哈欠的服务员大姐不胜烦恼。因为都是知根知底的家门口熟人,她自然知道,这伙王八蛋恐怕不喝到凌晨是不会走的。
“八叉”身形很胖,一喝酒还上脸,不算热的屋子里竟然光着膀子,头上还顶了块擦汗用的手巾,而桌上两瓶六十五度的二锅头已经见底儿了,餐桌上的菜盘儿也几乎空了,只剩下几盘“花生米”、“芥末墩儿”、“炒麻豆腐”之类的东西。
“大姐,再来两瓶。”
“八叉”刚干了最后一口酒,又挥手冲服务员大姐要第二轮。
“喝,喝,喝!早晚喝死你们。”
服务员大姐“砰、砰”两声,带着气把两瓶二锅头墩在桌子,弄得桌子上的盘子一个劲儿地响。
她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娘们,一脸横肉,眼睛几乎是嵌在肉里了。气质和服务态度,绝对是国营饭馆中的标杆似的人物。
不过“八叉”一点不在乎,还拍了大姐的胖屁股一下。
“我们又不是不给钱,你也是大夜班。干脆,你坐过来跟咱们凑一块堆儿解闷得了,多好的事儿!”
“少他妈瞎逗,老娘比你妈都大!”
跟着,服务员大姐又横了“八叉”一眼。
“我说你小子,怎么见天带人来这儿祸害?旁边的‘聚德全’和‘都一处’你怎么不去?我谢谢你,别老图便宜往这儿跑。也给我放几天假行不行?总不能让我夜班天天跟你们熬着吧……”
“瞧您这话说的。”
八叉”一个手下忍不住插上了嘴。
“‘聚德全’和‘都一处’八点半就下班了,您这儿可是不多的通宵营业。我们不去这儿还能去哪儿啊?再说您这儿也不便宜啊,七寸盘的熘肉片要一毛五,宫保鸡丁得花五毛,可这味道却比人家差远了……”
这话自然招大姐不爱听了,“片儿汤话”跟着就甩了出来。
“不好吃你还来?犯贱呀!不乐意还趁早滚蛋,我们大师傅还不伺候呢!”
这时“八叉”另一个手下高喊,“大姐,您这话就不对了吧?墙上写的是什么?‘为人民服务’!我们可是人民!”
这话让大姐更气不打一处来,上手就打了他一个脑瓢儿。
“人民?你们他妈也算人民?你们连做人民的儿子都不配!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干什么营生的!就该挨个给你们爪子都剁巴了!”
“大姐,太狠了你!怎么着,也得念点儿街坊感情吧,我们又没偷你东西!”
那个挨巴掌打小子捂着脑袋直嚷。
服务员大姐又是一个白眼。
“切,你还挑我的眼哪!告诉你,要不是念着你们把我丢了的自行车找回来了,我早向公安局举报你们了!”
话赶话的说到这儿,可似乎有点不对味了,“八叉”插嘴就想打个圆场。
“大姐,你的为人咱心里都清楚,那没得说。不过我得说,其实我们来这儿,主要图的是一个风水好。别看咱是白丁儿,可也知道这个地界是当初的‘镇阳楼’。那可是‘八大楼’的头把交椅,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都在这儿吃过饭。我大爷当年就是在这儿坐镇,才无惊无险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咱不能丢了老传统不是……”
但没想到大姐也压根不给“八叉”面子,指着他的鼻子照样跟训三孙子似的。
“狗屁!你小子留神吧,别跟你大爷一样,最后也落个枪毙的下场!”
得,还怎么都不落好了!
“八叉”一见这样,也不肯吃亏,马上就在嘴上找回了便宜。
“不瞒姐姐你,我还真不怕!你不知道我偶像是‘康八爷’(康天辛,清末京城著名嘎杂子琉璃球,以购买的日本左轮手枪为依仗,长期称霸市井。因频犯命案... -->>
前门的知名,不光因为有前门楼子和瓮城,还在于有“大栅栏”、“珠宝市街”和“鲜鱼口”,当然还有“八大胡同”。
由于从清代、民国时期传承下来的扎实商业底子,从解放前到1977年,这里一直还是京城人习惯光顾的主要商业区。
这时的老京城人都知道,只要去一趟前门,逛一趟“大栅栏”,再到附近几条街溜达一圈儿,吃喝玩乐,外带置办穿戴就全解决了。
这里的繁华程度并不亚于西单和王府井,更不是后来那个“外地人懵外地人一条龙”。
因此,能把着这么好的地面儿,前门的“把子”“八叉”也不是一般的人。
说起来,哪儿行业都讲究世代传承,若是“玩主”圈子里也从这条论起的话,恐怕还真没有谁的资历能迈过“八叉”去。
解放前,“八叉”的大爷就是前门一带“穷家门儿”的“团头”,一直把着这块最肥的肉。不但从没让别人的筷子伸进过自己的锅里,并且每家商铺都免不了给他一份进项,就连“衍”字号的洪家,齐仁堂的岳家,瑞蚨祥的孟家这样的大商号也不例外。
由此也就可知,年近三十,一身肥膘,武不出众的“八叉”却能统领一方,遥控一方的本事,究竟是从何而来了。
还别看“八叉”的大爷一辈子没孩子,“运动”中又被翻出旧帐给毙了,但这个六十多岁的孤老头子一辈子吃香喝辣,睡过的娘们无数,过得着实并不亏。
而且就连生前最后的几年也并没耽误工夫。他一身的手段和绝活儿都留给了“八叉”这个亲侄子,把这小子打造成了能接自己衣钵的最佳传人。也使“八叉”继他之后,照样能在前门的地面上呼风唤雨,大吃八方。
1977年4月1日,周四。
晚上快九点了,西打磨厂“前门日夜大食堂”里,专营炒菜的二层早没几个人了,唯有“八叉”一桌子七八个人还聊得火热,不住地推杯换盏。
这不免让频频打哈欠的服务员大姐不胜烦恼。因为都是知根知底的家门口熟人,她自然知道,这伙王八蛋恐怕不喝到凌晨是不会走的。
“八叉”身形很胖,一喝酒还上脸,不算热的屋子里竟然光着膀子,头上还顶了块擦汗用的手巾,而桌上两瓶六十五度的二锅头已经见底儿了,餐桌上的菜盘儿也几乎空了,只剩下几盘“花生米”、“芥末墩儿”、“炒麻豆腐”之类的东西。
“大姐,再来两瓶。”
“八叉”刚干了最后一口酒,又挥手冲服务员大姐要第二轮。
“喝,喝,喝!早晚喝死你们。”
服务员大姐“砰、砰”两声,带着气把两瓶二锅头墩在桌子,弄得桌子上的盘子一个劲儿地响。
她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娘们,一脸横肉,眼睛几乎是嵌在肉里了。气质和服务态度,绝对是国营饭馆中的标杆似的人物。
不过“八叉”一点不在乎,还拍了大姐的胖屁股一下。
“我们又不是不给钱,你也是大夜班。干脆,你坐过来跟咱们凑一块堆儿解闷得了,多好的事儿!”
“少他妈瞎逗,老娘比你妈都大!”
跟着,服务员大姐又横了“八叉”一眼。
“我说你小子,怎么见天带人来这儿祸害?旁边的‘聚德全’和‘都一处’你怎么不去?我谢谢你,别老图便宜往这儿跑。也给我放几天假行不行?总不能让我夜班天天跟你们熬着吧……”
“瞧您这话说的。”
八叉”一个手下忍不住插上了嘴。
“‘聚德全’和‘都一处’八点半就下班了,您这儿可是不多的通宵营业。我们不去这儿还能去哪儿啊?再说您这儿也不便宜啊,七寸盘的熘肉片要一毛五,宫保鸡丁得花五毛,可这味道却比人家差远了……”
这话自然招大姐不爱听了,“片儿汤话”跟着就甩了出来。
“不好吃你还来?犯贱呀!不乐意还趁早滚蛋,我们大师傅还不伺候呢!”
这时“八叉”另一个手下高喊,“大姐,您这话就不对了吧?墙上写的是什么?‘为人民服务’!我们可是人民!”
这话让大姐更气不打一处来,上手就打了他一个脑瓢儿。
“人民?你们他妈也算人民?你们连做人民的儿子都不配!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干什么营生的!就该挨个给你们爪子都剁巴了!”
“大姐,太狠了你!怎么着,也得念点儿街坊感情吧,我们又没偷你东西!”
那个挨巴掌打小子捂着脑袋直嚷。
服务员大姐又是一个白眼。
“切,你还挑我的眼哪!告诉你,要不是念着你们把我丢了的自行车找回来了,我早向公安局举报你们了!”
话赶话的说到这儿,可似乎有点不对味了,“八叉”插嘴就想打个圆场。
“大姐,你的为人咱心里都清楚,那没得说。不过我得说,其实我们来这儿,主要图的是一个风水好。别看咱是白丁儿,可也知道这个地界是当初的‘镇阳楼’。那可是‘八大楼’的头把交椅,袁世凯、黎元洪、段祺瑞都在这儿吃过饭。我大爷当年就是在这儿坐镇,才无惊无险享了这么多年的福,咱不能丢了老传统不是……”
但没想到大姐也压根不给“八叉”面子,指着他的鼻子照样跟训三孙子似的。
“狗屁!你小子留神吧,别跟你大爷一样,最后也落个枪毙的下场!”
得,还怎么都不落好了!
“八叉”一见这样,也不肯吃亏,马上就在嘴上找回了便宜。
“不瞒姐姐你,我还真不怕!你不知道我偶像是‘康八爷’(康天辛,清末京城著名嘎杂子琉璃球,以购买的日本左轮手枪为依仗,长期称霸市井。因频犯命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