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窃隋好驸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因为杨义臣派出的报信先锋罗士信赶到雁门郡的时候,已经是大业十年十一月二十九这一天午前时分了,所以突厥人收集完对应军情也已经是午后申时的事情,当天要想马上出兵反制显然是来不及的。何况大军动作总要时间准备,纵然突厥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后勤辎重只需要随军赶一群羊便能养活,一天的准备还是少不了的。
所以,始毕可汗有半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犹豫,如果真的决定各个击破隋军援兵的话,究竟该先对哪一家下手。
从理论的兵力对比上来看,上上之选当然是南下击破已经出关两天的太原留守李渊,毕竟李渊只有四万兵马。但是持续的斥候侦查让始毕可汗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因为李渊非常的精乖。他虽然救驾看着很积极,但是在保存自身实力方面更积极,出关是出了,却走到马邑县之后就一直驻留在那里不前;任由始毕可汗做出最后的诱敌努力,李渊还是不为所动。
既然如此,只能够选择杨义臣的先头骑军部队作为各个击破的对象了。毕竟突厥大军利在野战,不利于攻城,马邑虽然是塞外小县,但是只要李渊坚持打守城战,突厥大军就算有六七倍的兵力优势也是不可能几天内就攻下来的。
次日佛晓,雁门郡外的突厥围城大营就全部动作了起来,做好了出击的准备——当然了,始毕可汗还是知道轻重缓急的,不会做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蠢事,虽然各个击破隋军援兵时集中兵力很重要,但是他依然不会拿出全部主力去做这件事情;因为相比于击破杨义臣。保持对杨广的围困显然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留下来保持围城的部队不够多,反而给了杨广突围的机会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雁门城里面,好歹还是有六万骁果军的久战之兵保护杨广的。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一下始毕可汗手下如今兵力的具体结构。突厥人此番为了围困杨广,足足出动了各部二十多万兵力,这已经是始毕可汗倾尽血本showhand搏一把的结果了。
毕竟这个时空的突厥比历史同期要弱小不少,光是早年隋朝通过茶叶贸易和后来其他边境榷场贸易的挑拨,就让启民-始毕两代可汗统一突厥诸部的进程大大延缓了,估计拖慢了有至少两三年,而且过程中至少多死了几十万人,再算上战乱带来的人口出生下降。要说到大业十年为止,突厥总人口比历史同期少五十到八十万人都是有可能的,成年壮丁对应减少二三十万,也是情理之中。
这一次,始毕可汗总共带来了大约26万人的规模,不过其中还有当辅兵用的老弱牧民,大约4万人,所以战兵便只有22万——
别看4万不能上阵厮杀的老弱牧民貌似不少,但是这个比例比起中原汉人朝廷出征时的民夫辅兵比例已经是很低了。杨广对付高句丽的时候,117万大军需要200多万民夫运粮运兵器。修路架桥,别的作战中辅兵民夫至少也是战兵的一倍人数才能玩得转,免于后勤短缺。而突厥人居然只要战兵五分之一人数的专业辅兵做后勤配套。按照比例来算已经是汉人战兵人均后勤人数的十分之一了。
之所以突厥军队这么省辅兵,说到底还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特性所致。比如后世再过几百年,蒙古人出现的时候,只要不带工程武器,不需要工匠的话,在纯野战的环境下蒙古人需要的辎重兵更少。这些民族只要有人跟着大军放羊,最多再做些缝补皮甲帐篷的事儿,便算是齐活了。再加上突厥兵对吃喝也不讲究,不一定要集中煮肉汤煮茶。偶尔自己用皮囊灌点儿酒或者水,然后围着篝火烤肉便能对付过去了。也就省下了集中使用的火头军。
不管怎么说,始毕可汗出战的时候只有22万战兵加4万辅兵。如今也打了小两个月了,雁门郡城内保护杨广的骁果军都减员了伊万多人,突厥军队自然也有损伤,细细算来,如今剩下的不过20万战兵、4万辅兵。要想围住城里头的6万隋军,多预留一半的兵力是必须的,而且辅兵可以全部留下作为防备,或者放到城东桑干河对岸不易突围的方向。这么一算,可以集中起来对付杨义臣的部队,也就不超过15万人了。
……
桑干河中游南岸,雁门郡安阳县境内,一直大军疾速而又不失小心谨慎地前行,车辚马啸,甚嚣尘上。军队的构成全部都是骑兵,人数约莫三四万之间,显然便是杨义臣突前的那一部分人马了,他们和后军的十一万步军拉开了两天的路程差,好尽快赶到雁门郡牵制突厥人,而一旦有危险的话,如果两军相对而行,一天之内也可以成功回合。
不过可别以为隋时的安阳县就是后世河南那个安阳县,这两个地方实在是相隔数千里,只是古今异名导致的误会而已。隋朝时候的安阳县,其实是后世山西省张家口市下属的阳原县。
后世从北京到大同的京大高速就要经过阳原县,沿着桑干河南岸、燕山与阴山之间的山谷修建,可见此处从古至今都是从雁门郡通往涿郡的交通要隘所在。杨义臣突围而入的信使被发现之后,突厥人如果要搜索杨义臣的大军位置,肯定第一个就会往这里来找。而事实上,昨天入夜之前,杨义臣部的斥候已经遇到了突厥人的哨骑,进行过几次短促而又激烈的斥候战了,双方各自丢下了几十条人命,都是侦查的轻骑兵。
杨义臣亲自在前军策马而行,看着日头从身后渐渐升高,把人和马的影子渐渐压短,他也似乎感觉到了战斗的临近。
回过头,杨义臣对着身边的秦琼问道:“算算时辰,罗校尉昨日便该突围入城给陛下报信了。若是突厥人恼羞成怒。如今也该前来寻机反击了。秦郎将,若是接战,你如今可有把握担当前军先锋么。”
“萧经略给末将的传书中说了。秦某一切听从杨经略差遣!秦某和萧... -->>
因为杨义臣派出的报信先锋罗士信赶到雁门郡的时候,已经是大业十年十一月二十九这一天午前时分了,所以突厥人收集完对应军情也已经是午后申时的事情,当天要想马上出兵反制显然是来不及的。何况大军动作总要时间准备,纵然突厥人是马背上的民族,来去如风,后勤辎重只需要随军赶一群羊便能养活,一天的准备还是少不了的。
所以,始毕可汗有半个下午加一个晚上的时间来犹豫,如果真的决定各个击破隋军援兵的话,究竟该先对哪一家下手。
从理论的兵力对比上来看,上上之选当然是南下击破已经出关两天的太原留守李渊,毕竟李渊只有四万兵马。但是持续的斥候侦查让始毕可汗不得不放弃这个打算,因为李渊非常的精乖。他虽然救驾看着很积极,但是在保存自身实力方面更积极,出关是出了,却走到马邑县之后就一直驻留在那里不前;任由始毕可汗做出最后的诱敌努力,李渊还是不为所动。
既然如此,只能够选择杨义臣的先头骑军部队作为各个击破的对象了。毕竟突厥大军利在野战,不利于攻城,马邑虽然是塞外小县,但是只要李渊坚持打守城战,突厥大军就算有六七倍的兵力优势也是不可能几天内就攻下来的。
次日佛晓,雁门郡外的突厥围城大营就全部动作了起来,做好了出击的准备——当然了,始毕可汗还是知道轻重缓急的,不会做出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蠢事,虽然各个击破隋军援兵时集中兵力很重要,但是他依然不会拿出全部主力去做这件事情;因为相比于击破杨义臣。保持对杨广的围困显然是更重要的事情,如果留下来保持围城的部队不够多,反而给了杨广突围的机会的话。那就得不偿失了——雁门城里面,好歹还是有六万骁果军的久战之兵保护杨广的。
说到这儿。不得不说一下始毕可汗手下如今兵力的具体结构。突厥人此番为了围困杨广,足足出动了各部二十多万兵力,这已经是始毕可汗倾尽血本showhand搏一把的结果了。
毕竟这个时空的突厥比历史同期要弱小不少,光是早年隋朝通过茶叶贸易和后来其他边境榷场贸易的挑拨,就让启民-始毕两代可汗统一突厥诸部的进程大大延缓了,估计拖慢了有至少两三年,而且过程中至少多死了几十万人,再算上战乱带来的人口出生下降。要说到大业十年为止,突厥总人口比历史同期少五十到八十万人都是有可能的,成年壮丁对应减少二三十万,也是情理之中。
这一次,始毕可汗总共带来了大约26万人的规模,不过其中还有当辅兵用的老弱牧民,大约4万人,所以战兵便只有22万——
别看4万不能上阵厮杀的老弱牧民貌似不少,但是这个比例比起中原汉人朝廷出征时的民夫辅兵比例已经是很低了。杨广对付高句丽的时候,117万大军需要200多万民夫运粮运兵器。修路架桥,别的作战中辅兵民夫至少也是战兵的一倍人数才能玩得转,免于后勤短缺。而突厥人居然只要战兵五分之一人数的专业辅兵做后勤配套。按照比例来算已经是汉人战兵人均后勤人数的十分之一了。
之所以突厥军队这么省辅兵,说到底还是马背上的游牧民族特性所致。比如后世再过几百年,蒙古人出现的时候,只要不带工程武器,不需要工匠的话,在纯野战的环境下蒙古人需要的辎重兵更少。这些民族只要有人跟着大军放羊,最多再做些缝补皮甲帐篷的事儿,便算是齐活了。再加上突厥兵对吃喝也不讲究,不一定要集中煮肉汤煮茶。偶尔自己用皮囊灌点儿酒或者水,然后围着篝火烤肉便能对付过去了。也就省下了集中使用的火头军。
不管怎么说,始毕可汗出战的时候只有22万战兵加4万辅兵。如今也打了小两个月了,雁门郡城内保护杨广的骁果军都减员了伊万多人,突厥军队自然也有损伤,细细算来,如今剩下的不过20万战兵、4万辅兵。要想围住城里头的6万隋军,多预留一半的兵力是必须的,而且辅兵可以全部留下作为防备,或者放到城东桑干河对岸不易突围的方向。这么一算,可以集中起来对付杨义臣的部队,也就不超过15万人了。
……
桑干河中游南岸,雁门郡安阳县境内,一直大军疾速而又不失小心谨慎地前行,车辚马啸,甚嚣尘上。军队的构成全部都是骑兵,人数约莫三四万之间,显然便是杨义臣突前的那一部分人马了,他们和后军的十一万步军拉开了两天的路程差,好尽快赶到雁门郡牵制突厥人,而一旦有危险的话,如果两军相对而行,一天之内也可以成功回合。
不过可别以为隋时的安阳县就是后世河南那个安阳县,这两个地方实在是相隔数千里,只是古今异名导致的误会而已。隋朝时候的安阳县,其实是后世山西省张家口市下属的阳原县。
后世从北京到大同的京大高速就要经过阳原县,沿着桑干河南岸、燕山与阴山之间的山谷修建,可见此处从古至今都是从雁门郡通往涿郡的交通要隘所在。杨义臣突围而入的信使被发现之后,突厥人如果要搜索杨义臣的大军位置,肯定第一个就会往这里来找。而事实上,昨天入夜之前,杨义臣部的斥候已经遇到了突厥人的哨骑,进行过几次短促而又激烈的斥候战了,双方各自丢下了几十条人命,都是侦查的轻骑兵。
杨义臣亲自在前军策马而行,看着日头从身后渐渐升高,把人和马的影子渐渐压短,他也似乎感觉到了战斗的临近。
回过头,杨义臣对着身边的秦琼问道:“算算时辰,罗校尉昨日便该突围入城给陛下报信了。若是突厥人恼羞成怒。如今也该前来寻机反击了。秦郎将,若是接战,你如今可有把握担当前军先锋么。”
“萧经略给末将的传书中说了。秦某一切听从杨经略差遣!秦某和萧...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