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窃隋好驸马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十一月的关外,已经极为寒冷。在雁门郡被围困了将近两个月之久的杨广,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萧瑟。
杨广虽然带兵三征高句丽,并且最终灭亡了那个国家,但是算起来,他还真没有在寒冬腊月的时候在关外待过——远征高句丽的那几年,隋军都是开春出兵,最晚到秋天就回军了,而遇上杨玄感造反的那一次,甚至都没打到秋天;再加上涿郡虽冷,终究相对沿海一些,昼夜温差不大,没有雁门这么冷——比比看后世冬天北京和大同的气温差距,就可以理解这一点。
而且,杨广虽然出身北方,却从二十岁起就留在扬州十几年,吴语说得比北方官话还好,这样的履历,当然让他没法适应恶劣的严寒气候。苦寒之中,原本并没有做好在这里待到冬季的隋军显得苦不堪言,每一次分兵上城作战都有一些士卒非战斗减员。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也长,但是细细算来,朝廷大军要来救驾,这么点时间还真是不能少的。因为杨广一开始派出的哨骑信使被突厥人全部截杀,就至少耽误了半个月的时间,后来再想出往桑干河里头丢木匣子诏书的办法,执行又花了好几天。再等这些漂流瓶被河北的大隋将领捡到验证,就已经是一个月的功夫过去了。
而大军出征的准备工作显然不是两三天就能完成的,一来突厥人有二十几万之多,任何一个单独的隋朝边镇都是没有这个实力单独来救驾的,这就需要相互约定时间共同进退。而杨义臣的人马此前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撵着窦建德的屁股追杀,要收兵回来集结、重新整备粮草,这都需要时间。如此细细算来。等到杨义臣和萧铣麾下的秦琼所部出兵的时候,距离杨广被围的时间点,就至少已经相隔四十天以上了。而且这些部队还是步军骑军都有。骑军只占到少部分,行军速度自然缓慢。就算间歇性强行军,平均下来一天也只能赶不到一百里路。这么一算,可不就得将近两个月了么。
这一日,杨广又是从城内的鼓噪喊杀声中醒来的,按说雁门郡城也不算小了,周长二三十里地还是有的,城墙距离杨广御驾安顿的临时行宫至少也有三里路远,纵然有突厥人攻城。声音也不会太响。然而杨广依然还是可以被吵醒,足见其神经衰弱的毛病已经很是严重了——仔细算来,他也不过四十五岁刚过的年纪,原本实在不该如此。
“虞卿何在!是突厥人又在攻城了么?”
这些日子来同样不怎么睡得好的虞世基听了杨广的呼唤,条件反射一般走进来问安,只是看那行色,已经是行尸走肉一般。
“陛下,突厥人不过派出一两千人主攻西门,另外南北两面各自只有数百登城士卒,其余都是骑射骚扰。有宇文将军在。一切都还安好无恙。”
杨广眼中闪过一丝悲凉,叹息着问:“宇文述今日还在西门督战么?他也一把年纪了,病情好些了没有?若是不打紧。便换别的将领督战吧。”
宇文述今年已经年过六十五岁了、毕竟论资历,他是和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同时代的名将,当初隋朝灭陈的时候,便是这四将各自执掌方面兵权。杨素资历最老,也比另外三将年纪大好几岁,不过大业初年就已经病死了。而宇文述与韩擒虎、贺若弼其实年岁上也是相当,贺若弼死于朝廷钦案,并非寿终正寝,便不去说他。哪怕是韩擒虎,也已经早就死了。
宇文述之所以命特别长。也和他从龙最早、仕途最顺利,没什么窝心事儿有关。不过再怎么说。年纪放在这里,终究有天年将尽的时候。历史上的宇文述死于大业十二年,虽然看起来应该还有数年阳寿,但是不可不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历史上宇文述也是在杨广在雁门郡被突厥人围困数月后、结束巡幸回国时开始染的重病,后来拖了几个月才病死。而雁门之围时,宇文述依然是杨广随驾军队的主帅,身上担负的责任重大,要说他在这段时间里忧虑太过、劳苦甚深而导致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也是很正常的。
现如今,宇文述便是在抱病指挥守城。两个月的攻坚战下来,突厥人每日都要死伤数百士卒,隋军虽然更少一大半,然因为物资短缺,两个月里头也死了超过一万人,还有更多缺医少药挨着的伤病员或是营养不良的士卒。宇文述肩头的守城重担自然不轻。
虞世基听了杨广的吩咐,少不得再去西城劝喻一番,以示圣恩。宇文述表面上还是谢恩表示自己身体没有问题,实际上少不得把大部分的督导活计交给麾下将校见机行事,他也得好好歇息休养。
天色已然全亮,城头的箭矢也开始找着准头了,每日照例佛晓和黄昏时候冲杀一阵打扰隋军休息的骚扰战也该结束了,随着最后数轮猛烈的箭雨射完,来去如风的突厥骑兵很快离开了城头弓弩的射击范围,远遁而去。
听着喊杀声已经彻底平息,神经衰弱的杨广让虞世基和裴蕴、裴矩三人护着自己去城头巡视一番——反正他如今是夜里也睡不好,白天又犯困,但是稍微一点响动就能让他惊悸,不如到处走走,好让自己彻底疲惫起来。
虞世基拗不过杨广,只能推求其次地提出折衷意见:“陛下,既然非要巡城鼓舞士气,不如去东城吧。”
东城外头,不到两百步就是桑干河的支流,水流还算充沛,部分拐弯抹角的地方距离城墙甚至只有*十步。当然北方的河流到了寒冬都有凌汛前的枯水期,这也是没办法的。然而就是这么一条河流的存在,让东城一直没有成为突厥人攻打的方向,相对来说比较太平。
因为河岸距离城墙太近,如果想从南北两侧迂回到东城正面的话,在迂回过程中突厥骑兵就会遭受城头弓弩手的近距离攒射;而如果不选择提前渡河后迂回、而是在东城直接渡过桑干河支流攻城的话。又存在桑干河支流比寻常人工挖掘护城河宽深数倍的麻烦,吃力不讨好。正是这个不尴不尬的原因,综合导致了这一地带成了攻守双方都不看重的所在。
杨广只是想找个地方走走。鼓舞一下士气,并不是真的想身处险境。所以虞世基的建议他很干脆地... -->>
十一月的关外,已经极为寒冷。在雁门郡被围困了将近两个月之久的杨广,也第一次感受到了死亡的萧瑟。
杨广虽然带兵三征高句丽,并且最终灭亡了那个国家,但是算起来,他还真没有在寒冬腊月的时候在关外待过——远征高句丽的那几年,隋军都是开春出兵,最晚到秋天就回军了,而遇上杨玄感造反的那一次,甚至都没打到秋天;再加上涿郡虽冷,终究相对沿海一些,昼夜温差不大,没有雁门这么冷——比比看后世冬天北京和大同的气温差距,就可以理解这一点。
而且,杨广虽然出身北方,却从二十岁起就留在扬州十几年,吴语说得比北方官话还好,这样的履历,当然让他没法适应恶劣的严寒气候。苦寒之中,原本并没有做好在这里待到冬季的隋军显得苦不堪言,每一次分兵上城作战都有一些士卒非战斗减员。
将近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也长,但是细细算来,朝廷大军要来救驾,这么点时间还真是不能少的。因为杨广一开始派出的哨骑信使被突厥人全部截杀,就至少耽误了半个月的时间,后来再想出往桑干河里头丢木匣子诏书的办法,执行又花了好几天。再等这些漂流瓶被河北的大隋将领捡到验证,就已经是一个月的功夫过去了。
而大军出征的准备工作显然不是两三天就能完成的,一来突厥人有二十几万之多,任何一个单独的隋朝边镇都是没有这个实力单独来救驾的,这就需要相互约定时间共同进退。而杨义臣的人马此前得到消息的时候正在撵着窦建德的屁股追杀,要收兵回来集结、重新整备粮草,这都需要时间。如此细细算来。等到杨义臣和萧铣麾下的秦琼所部出兵的时候,距离杨广被围的时间点,就至少已经相隔四十天以上了。而且这些部队还是步军骑军都有。骑军只占到少部分,行军速度自然缓慢。就算间歇性强行军,平均下来一天也只能赶不到一百里路。这么一算,可不就得将近两个月了么。
这一日,杨广又是从城内的鼓噪喊杀声中醒来的,按说雁门郡城也不算小了,周长二三十里地还是有的,城墙距离杨广御驾安顿的临时行宫至少也有三里路远,纵然有突厥人攻城。声音也不会太响。然而杨广依然还是可以被吵醒,足见其神经衰弱的毛病已经很是严重了——仔细算来,他也不过四十五岁刚过的年纪,原本实在不该如此。
“虞卿何在!是突厥人又在攻城了么?”
这些日子来同样不怎么睡得好的虞世基听了杨广的呼唤,条件反射一般走进来问安,只是看那行色,已经是行尸走肉一般。
“陛下,突厥人不过派出一两千人主攻西门,另外南北两面各自只有数百登城士卒,其余都是骑射骚扰。有宇文将军在。一切都还安好无恙。”
杨广眼中闪过一丝悲凉,叹息着问:“宇文述今日还在西门督战么?他也一把年纪了,病情好些了没有?若是不打紧。便换别的将领督战吧。”
宇文述今年已经年过六十五岁了、毕竟论资历,他是和杨素、韩擒虎、贺若弼同时代的名将,当初隋朝灭陈的时候,便是这四将各自执掌方面兵权。杨素资历最老,也比另外三将年纪大好几岁,不过大业初年就已经病死了。而宇文述与韩擒虎、贺若弼其实年岁上也是相当,贺若弼死于朝廷钦案,并非寿终正寝,便不去说他。哪怕是韩擒虎,也已经早就死了。
宇文述之所以命特别长。也和他从龙最早、仕途最顺利,没什么窝心事儿有关。不过再怎么说。年纪放在这里,终究有天年将尽的时候。历史上的宇文述死于大业十二年,虽然看起来应该还有数年阳寿,但是不可不注意的一个细节是,历史上宇文述也是在杨广在雁门郡被突厥人围困数月后、结束巡幸回国时开始染的重病,后来拖了几个月才病死。而雁门之围时,宇文述依然是杨广随驾军队的主帅,身上担负的责任重大,要说他在这段时间里忧虑太过、劳苦甚深而导致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也是很正常的。
现如今,宇文述便是在抱病指挥守城。两个月的攻坚战下来,突厥人每日都要死伤数百士卒,隋军虽然更少一大半,然因为物资短缺,两个月里头也死了超过一万人,还有更多缺医少药挨着的伤病员或是营养不良的士卒。宇文述肩头的守城重担自然不轻。
虞世基听了杨广的吩咐,少不得再去西城劝喻一番,以示圣恩。宇文述表面上还是谢恩表示自己身体没有问题,实际上少不得把大部分的督导活计交给麾下将校见机行事,他也得好好歇息休养。
天色已然全亮,城头的箭矢也开始找着准头了,每日照例佛晓和黄昏时候冲杀一阵打扰隋军休息的骚扰战也该结束了,随着最后数轮猛烈的箭雨射完,来去如风的突厥骑兵很快离开了城头弓弩的射击范围,远遁而去。
听着喊杀声已经彻底平息,神经衰弱的杨广让虞世基和裴蕴、裴矩三人护着自己去城头巡视一番——反正他如今是夜里也睡不好,白天又犯困,但是稍微一点响动就能让他惊悸,不如到处走走,好让自己彻底疲惫起来。
虞世基拗不过杨广,只能推求其次地提出折衷意见:“陛下,既然非要巡城鼓舞士气,不如去东城吧。”
东城外头,不到两百步就是桑干河的支流,水流还算充沛,部分拐弯抹角的地方距离城墙甚至只有*十步。当然北方的河流到了寒冬都有凌汛前的枯水期,这也是没办法的。然而就是这么一条河流的存在,让东城一直没有成为突厥人攻打的方向,相对来说比较太平。
因为河岸距离城墙太近,如果想从南北两侧迂回到东城正面的话,在迂回过程中突厥骑兵就会遭受城头弓弩手的近距离攒射;而如果不选择提前渡河后迂回、而是在东城直接渡过桑干河支流攻城的话。又存在桑干河支流比寻常人工挖掘护城河宽深数倍的麻烦,吃力不讨好。正是这个不尴不尬的原因,综合导致了这一地带成了攻守双方都不看重的所在。
杨广只是想找个地方走走。鼓舞一下士气,并不是真的想身处险境。所以虞世基的建议他很干脆地...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