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1836向美洲进军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的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
悠扬的旋律在临高县县令的耳边回荡,在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小巧的八音盒,虽然这个八音盒故作古朴,可依然掩盖不了它属于二十一世纪的特质。
临高县令对于这个重金购置的八音盒很满意,对那悠扬的歌声同样很满意,它仿佛可以震动人的心灵,让人沉浸到一种异样的心情中去。
他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心情,只是觉得谱出这首曲子的人一定拥有着一场非同寻常的经历,否则,它的歌声不会如此的动人。
在这个靠近清王朝唯一的通商口岸的地方,他们并不如穿越众想象中的那么封闭。作为这个帝国的精英,那怕他只是一个底层,只要他愿意,他依然是可以接触到外面精彩的造物。
这个八音盒,在世界上辗转了无数个交易商后,最终还是落到了能够欣赏它的人的手中。
那些夷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不过,对于临高县令来说,对于夷人的评价也就仅止于此了,他的目光很快被另一件事情吸引过去。那是他亲笔誊写的一篇安抚文章。看着自己做得花团锦绣的文章,临高县令忍不住又念了一遍,然后情不自禁的摆了摆头。
如此文章,如此才气,只能屈尊在临高这个天之涯、海之角的地方,当真是太屈才了。
而他这篇让人拍案称奇的文章,它的读者竟然是一群海盗,这又让他感觉浪费之极。
自从钦差大臣林则徐来广东禁烟以来,官府和夷人的关系便日趋紧张,最终还是酿成了一场祸事。
可是,这场祸事明明是钦差大臣酿成的,最后却要他来承担恶果。日前,那艘没有风帆的大铁船陡然出现在临高境内,来来回回,不断有人渡海而来。
朝廷官兵不是没有攻击过哪些海盗,只是浑然没有料到,那些海盗船坚炮利,根本不是官兵可以力敌,只是稍稍靠近他们,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劈头盖脸的炸过来,当场炸死官兵数名。从此之后,这群官兵就再也没有勇气向大铁船的所在地发起攻击了。
好在有传言说,这些海盗精于海战,弱于陆战,只要他们上了岸,离开了舰炮的庇护。在大清将士面前,就是砧板上的肥肉,任人蹂躏。
事实也正如传言一般,那群海盗自从上岸之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舰炮的掩护,看来他们也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短板。
为此,临高县令还曾经落寞过一阵,大好的功劳,就这样眼睁睁的溜走,若是将那些明朝余孽的脑袋献给朝廷,或许,他便再也不用蹲在这鸟不拉屎,远离政治中心的临高县了。
随后,一个机会来到面前。
穿越众将一份外交照会送到临高县令的案桌之上,希望他能够转呈帝国高层。
可是,穿越众明明自认为那是地道的外交口吻,不知为何,到了临高县令的手上,就成了一群草民书写的文字不通的状纸了,而且这份状纸,状告的还是当今两广总督,林则徐大人。
好吧,穿越众承认,他们确实仿照另一个时空里不列颠帝国,在外交照会上控诉了林则徐对穿越众的伤害,然后才在外交照会的后面提出了自己的和谈条件和要求。
他们要求在清帝国境内进行任何移民活动得到充分保障;他们要求东明共和国和清王朝相互承认对方为平等的国家,并互派大使;他们要求在五个通商口岸拥有贸易的权力;他们还要求清王朝划给穿越众一块租借地以安置移民,作为临时中转。
好吧,穿越众承认,他们的外交照会上充满了帝国主义嘴脸,他们也承认,将外交照会递送给一个临高县令,本身就是非常搞笑的行为,并且不对此抱有任何希望。
可是,作为一县之主,竟然只看文章的前半段,不看后面的关键文字,这样的行为真的好吗?
一直想着扩大战事的石秦指挥官终于找到了开火的理由。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县令,将另一个国家的高级军官称为草民,这是非常严重的外交事件。
于是,也就有了中州号听到的那段消息。
不过,此时此刻的临高县令显然不这么想,他沉浸在自己的文章,沉浸在粗鄙的海盗们拜服在他妙笔生花的文字下,匍匐前进,一边称呼着青天大老爷,一边被他砍下脑袋的情景。
是的,他在劝降的文章里确实留下了请石大王来临高县城商谈招安事宜的文字,可是,他从来不打算招安一群打着明朝余孽旗号的海盗。
作为一个帝国精英,这么一点政治觉悟,他还是有的,大清可是站在明朝的尸体上崛起的。
所以,他认为,这并不是他残忍,而是那群海盗太蠢。
悠扬的声音在循环播放,临高县令站起身来,这个时间,那群海盗应该收到了那份劝降信了。
他们会接受自己的招安吗?
临高县令的心中有着一点小小的激动。
正在此时,急促的声音传来:“海盗,海盗出来啦!”
临高县令心脏顿时差一点停滞。
对于能够招安成功,他真的不抱希望。
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真的即将接近成功。一群连两广总督也无可奈何的海盗,即将因为他们的愚蠢而授首。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想到了最为关键的要点:“石大王来了吗?”
如果来的只是一个喽啰,那么他的计划终究不能成功。
而回答显然满足他的心愿。
“听说,带领他们的人叫做石秦。”
临高县令心下大安,默默念叨:“那就好,那就好!”
再接着,他听见来人说:“石大王还说,让我带话给老爷。”
“他说什么?”临高县令摸了摸胡须,又回到座位上。
“他说……”
“他究竟说什么?”临高县令不耐烦的问道。
“他说,一个国家... -->>
“百年前宁静的一个夜,巨变前夕的深夜里,枪炮声敲碎了宁静的夜,四面楚歌是姑息的剑。”
悠扬的旋律在临高县县令的耳边回荡,在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小巧的八音盒,虽然这个八音盒故作古朴,可依然掩盖不了它属于二十一世纪的特质。
临高县令对于这个重金购置的八音盒很满意,对那悠扬的歌声同样很满意,它仿佛可以震动人的心灵,让人沉浸到一种异样的心情中去。
他不知道该如何形容那种心情,只是觉得谱出这首曲子的人一定拥有着一场非同寻常的经历,否则,它的歌声不会如此的动人。
在这个靠近清王朝唯一的通商口岸的地方,他们并不如穿越众想象中的那么封闭。作为这个帝国的精英,那怕他只是一个底层,只要他愿意,他依然是可以接触到外面精彩的造物。
这个八音盒,在世界上辗转了无数个交易商后,最终还是落到了能够欣赏它的人的手中。
那些夷人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不过,对于临高县令来说,对于夷人的评价也就仅止于此了,他的目光很快被另一件事情吸引过去。那是他亲笔誊写的一篇安抚文章。看着自己做得花团锦绣的文章,临高县令忍不住又念了一遍,然后情不自禁的摆了摆头。
如此文章,如此才气,只能屈尊在临高这个天之涯、海之角的地方,当真是太屈才了。
而他这篇让人拍案称奇的文章,它的读者竟然是一群海盗,这又让他感觉浪费之极。
自从钦差大臣林则徐来广东禁烟以来,官府和夷人的关系便日趋紧张,最终还是酿成了一场祸事。
可是,这场祸事明明是钦差大臣酿成的,最后却要他来承担恶果。日前,那艘没有风帆的大铁船陡然出现在临高境内,来来回回,不断有人渡海而来。
朝廷官兵不是没有攻击过哪些海盗,只是浑然没有料到,那些海盗船坚炮利,根本不是官兵可以力敌,只是稍稍靠近他们,惊天动地的轰鸣声劈头盖脸的炸过来,当场炸死官兵数名。从此之后,这群官兵就再也没有勇气向大铁船的所在地发起攻击了。
好在有传言说,这些海盗精于海战,弱于陆战,只要他们上了岸,离开了舰炮的庇护。在大清将士面前,就是砧板上的肥肉,任人蹂躏。
事实也正如传言一般,那群海盗自从上岸之后,就从来没有离开过舰炮的掩护,看来他们也是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短板。
为此,临高县令还曾经落寞过一阵,大好的功劳,就这样眼睁睁的溜走,若是将那些明朝余孽的脑袋献给朝廷,或许,他便再也不用蹲在这鸟不拉屎,远离政治中心的临高县了。
随后,一个机会来到面前。
穿越众将一份外交照会送到临高县令的案桌之上,希望他能够转呈帝国高层。
可是,穿越众明明自认为那是地道的外交口吻,不知为何,到了临高县令的手上,就成了一群草民书写的文字不通的状纸了,而且这份状纸,状告的还是当今两广总督,林则徐大人。
好吧,穿越众承认,他们确实仿照另一个时空里不列颠帝国,在外交照会上控诉了林则徐对穿越众的伤害,然后才在外交照会的后面提出了自己的和谈条件和要求。
他们要求在清帝国境内进行任何移民活动得到充分保障;他们要求东明共和国和清王朝相互承认对方为平等的国家,并互派大使;他们要求在五个通商口岸拥有贸易的权力;他们还要求清王朝划给穿越众一块租借地以安置移民,作为临时中转。
好吧,穿越众承认,他们的外交照会上充满了帝国主义嘴脸,他们也承认,将外交照会递送给一个临高县令,本身就是非常搞笑的行为,并且不对此抱有任何希望。
可是,作为一县之主,竟然只看文章的前半段,不看后面的关键文字,这样的行为真的好吗?
一直想着扩大战事的石秦指挥官终于找到了开火的理由。他认为,一个国家的县令,将另一个国家的高级军官称为草民,这是非常严重的外交事件。
于是,也就有了中州号听到的那段消息。
不过,此时此刻的临高县令显然不这么想,他沉浸在自己的文章,沉浸在粗鄙的海盗们拜服在他妙笔生花的文字下,匍匐前进,一边称呼着青天大老爷,一边被他砍下脑袋的情景。
是的,他在劝降的文章里确实留下了请石大王来临高县城商谈招安事宜的文字,可是,他从来不打算招安一群打着明朝余孽旗号的海盗。
作为一个帝国精英,这么一点政治觉悟,他还是有的,大清可是站在明朝的尸体上崛起的。
所以,他认为,这并不是他残忍,而是那群海盗太蠢。
悠扬的声音在循环播放,临高县令站起身来,这个时间,那群海盗应该收到了那份劝降信了。
他们会接受自己的招安吗?
临高县令的心中有着一点小小的激动。
正在此时,急促的声音传来:“海盗,海盗出来啦!”
临高县令心脏顿时差一点停滞。
对于能够招安成功,他真的不抱希望。
可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真的即将接近成功。一群连两广总督也无可奈何的海盗,即将因为他们的愚蠢而授首。不过,他很快冷静下来,想到了最为关键的要点:“石大王来了吗?”
如果来的只是一个喽啰,那么他的计划终究不能成功。
而回答显然满足他的心愿。
“听说,带领他们的人叫做石秦。”
临高县令心下大安,默默念叨:“那就好,那就好!”
再接着,他听见来人说:“石大王还说,让我带话给老爷。”
“他说什么?”临高县令摸了摸胡须,又回到座位上。
“他说……”
“他究竟说什么?”临高县令不耐烦的问道。
“他说,一个国家...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