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明朝好女婿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这次府试对苏木而言自然是誓在必得,问题是难度实在太高,不拿第一就是失败。
经帖题作得完美,这一关算是过了。关键是八股文,这种题目才是科举最重要的部,多少高手名士在这上面沉沙折戟,多少人一次次在半夜中被提笔难成文的噩梦惊醒过来。
后人一提起古代的科举,首先想到的就是八股文章,而不是经帖、试帖诗、策问,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问题是,对八股文,肃穆是完全没有信心。
作完经帖已经很迟了,肚子饿得咕咚响,等题目纸下来,苏木也顾不得吃东西,立即拿了起来,定睛看去。
也不知道怎么的,上面的字他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却死活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内心中一片空白,就好象被人全部掏空了一样。
那两道题目在眼前也逐渐模糊起来,慢慢旋转,连成一片。
眼前的景物也忽近忽远,无法对焦。
这感觉非常不妙,苏木知道自己太紧张,以至于无法静下心来。
这情形他当年参加高考时也曾经遇到过,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无法思考,在考场里坐了大约三分钟才恢复过来。
忙深吸了一口气,将头扭到一边。
等心绪完全平静下来,再将目光再次落到题目纸上。
这一看,总算是看清楚了,也看明白了,内心中猛地一震,如同有雷电在身体里一闪而过,将身体内外都照得通亮了。
“实在是太……”
“太简单了!”
事情果然如韶先生事前预料的一样,两道题目都是来自《论语》。
和县试相同,也是小题。
第一题是:其媚于奥。
出自《论语》八佾篇,上下两句已经被考官给截去了。原句是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大意是说,与其讨好离我们日常生活十万八千里的神仙,还不如和管我们吃喝拉撒的灶王爷的搞好关系,县官不如县管嘛!
从这一句看来,儒学其实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学问。
第二题是:孰为好学。
出自《论语》雍也篇,原句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是孔子晚年时,鲁哀公与孔子之间的的一段问答。这段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好学”的定义是“不迁怒,不二过”,完全是偏重在品德修养方面的认知和实践。
第一句还好,一般的现代人大约没多少见到过。不过,这句却是《论语》的精髓之一,体现了孔子和儒家与时俱进的变通精神。
第二句则是《论语》中的名句,不迁怒这三个字只要是中国人基本都知道,也作为做人做事的准则。
这两道题目苏木都做过,就在韶先生出的那二十道题目之中。
不但他苏木反复增删修改,就连韶先生也亲自捉刀批阅数次。到最后,这些范文已经被他修改得面目全非。可以说,这二十道题目中苏木只给出了一个思路,其中的字词句都是韶先生一手一脚作成的。
“竟然全部打中了!”苏木惊得目瞪口呆,脖子后面的一丛寒毛顿时竖了起来:“这个……这个韶先生也太神了吧!”
题目都猜中了,范文也几经修改,苏木现在只需要把已经提前背熟的文章抄上去就是。韶先生八股文的水准放在全天下究竟属于什么等级苏木不敢评论,但就整个保定府来说,应该算是第一等的吧。
人家可是两举人功名都拿到手的,又在县学当教谕多年。
放在这一群童子当中,如果还拿不到头名,只能说柳知府是瞎子。
“这就是名师啊,这就是名师啊!”苏木欢喜得几欲手舞足蹈,如此一来,这场考试也彻底失去了悬念。
一颗心彻底放松下来,苏木也不慢着写卷子,反掏出林老板事先给他准备好的馒头,不紧不慢地吃了起来。
馒头早已冷透,可吃在嘴里却分外的香甜。
>
这次府试对苏木而言自然是誓在必得,问题是难度实在太高,不拿第一就是失败。
经帖题作得完美,这一关算是过了。关键是八股文,这种题目才是科举最重要的部,多少高手名士在这上面沉沙折戟,多少人一次次在半夜中被提笔难成文的噩梦惊醒过来。
后人一提起古代的科举,首先想到的就是八股文章,而不是经帖、试帖诗、策问,这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问题是,对八股文,肃穆是完全没有信心。
作完经帖已经很迟了,肚子饿得咕咚响,等题目纸下来,苏木也顾不得吃东西,立即拿了起来,定睛看去。
也不知道怎么的,上面的字他都认识,可组合在一起,却死活也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内心中一片空白,就好象被人全部掏空了一样。
那两道题目在眼前也逐渐模糊起来,慢慢旋转,连成一片。
眼前的景物也忽近忽远,无法对焦。
这感觉非常不妙,苏木知道自己太紧张,以至于无法静下心来。
这情形他当年参加高考时也曾经遇到过,刚开始的时候几乎无法思考,在考场里坐了大约三分钟才恢复过来。
忙深吸了一口气,将头扭到一边。
等心绪完全平静下来,再将目光再次落到题目纸上。
这一看,总算是看清楚了,也看明白了,内心中猛地一震,如同有雷电在身体里一闪而过,将身体内外都照得通亮了。
“实在是太……”
“太简单了!”
事情果然如韶先生事前预料的一样,两道题目都是来自《论语》。
和县试相同,也是小题。
第一题是:其媚于奥。
出自《论语》八佾篇,上下两句已经被考官给截去了。原句是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大意是说,与其讨好离我们日常生活十万八千里的神仙,还不如和管我们吃喝拉撒的灶王爷的搞好关系,县官不如县管嘛!
从这一句看来,儒学其实是一种非常现实的学问。
第二题是:孰为好学。
出自《论语》雍也篇,原句是: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这是孔子晚年时,鲁哀公与孔子之间的的一段问答。这段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好学”的定义是“不迁怒,不二过”,完全是偏重在品德修养方面的认知和实践。
第一句还好,一般的现代人大约没多少见到过。不过,这句却是《论语》的精髓之一,体现了孔子和儒家与时俱进的变通精神。
第二句则是《论语》中的名句,不迁怒这三个字只要是中国人基本都知道,也作为做人做事的准则。
这两道题目苏木都做过,就在韶先生出的那二十道题目之中。
不但他苏木反复增删修改,就连韶先生也亲自捉刀批阅数次。到最后,这些范文已经被他修改得面目全非。可以说,这二十道题目中苏木只给出了一个思路,其中的字词句都是韶先生一手一脚作成的。
“竟然全部打中了!”苏木惊得目瞪口呆,脖子后面的一丛寒毛顿时竖了起来:“这个……这个韶先生也太神了吧!”
题目都猜中了,范文也几经修改,苏木现在只需要把已经提前背熟的文章抄上去就是。韶先生八股文的水准放在全天下究竟属于什么等级苏木不敢评论,但就整个保定府来说,应该算是第一等的吧。
人家可是两举人功名都拿到手的,又在县学当教谕多年。
放在这一群童子当中,如果还拿不到头名,只能说柳知府是瞎子。
“这就是名师啊,这就是名师啊!”苏木欢喜得几欲手舞足蹈,如此一来,这场考试也彻底失去了悬念。
一颗心彻底放松下来,苏木也不慢着写卷子,反掏出林老板事先给他准备好的馒头,不紧不慢地吃了起来。
馒头早已冷透,可吃在嘴里却分外的香甜。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