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明至圣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远在千里之外,大明帝国的核心心脏位置,每月一次的望朝开始了。
天刚刚蒙蒙亮,帝国京师核心处,一处古老的宫殿在黎明的微光中若隐如现,低沉的趴在地上像是沉睡了千年的古兽。
低沉的还有那呜呜的似号角一般的声音。
宫门“咔咔”开启,红漆剥落,露出一块块斑驳的颜色。
百官依次进入宫门,绕过外朝的三大殿,在内宫与外朝交接的地方是一道宽广的城墙,墙上构筑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宫殿,值班的禁军左右站牢,威风凛凛一丝不动,就像那寒风中飘扬的五爪金龙绣旗下面的旗杆一样。
不一会儿,小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皇帝驾到,百官早朝!”
偏殿中有坐着有站着的百官此刻才各自整理衣服,以英国宫张之极和魏国公徐弘基为首分作左右两排,依从恭恭敬敬的拉开偏殿的门,躬着身子低着头进入平台正殿中。
百官列定,跪迎!
虽然小太监喊过“皇帝驾到”,可此时的皇帝还没到,等到百官都列定之后,皇帝才从后面进入前厅,龙行虎步的走到御座旁边,缓缓坐下来。
“众卿平身!”
崇祯皇帝很年轻,声音听着也很年轻。
天启末年继位为大明朝皇帝,当时的他才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而已,然而,这不是个平常的少年。
在天启年间紧张的政治环境中,他在阴暗的角落里成长起来,继位后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阉党,当然了这种环境塑造了他坚毅的性格,也塑造了他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在他的眼中,整个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只有两种人:一是时刻想着结党营私的人,一是对他忠心耿耿的人。
下面跪着的群臣整齐划一的起身,站满了整个殿堂。
崇祯坐在椅子上,他脸蛋消瘦,眉宇之间有股和年龄不相符的沧桑,如果你仔细看,会看到他眼角疲惫和被岁月折磨出来的淡淡的皱纹。
这是崇祯四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朝会。
这次朝会参见的不但有各个从洪武年间便遗存下来的勋贵后裔,还有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员,有九边之地重要的封疆大吏。
“曹文衡上的奏疏,司礼监已经给朕看过,朕留中未发,不知诸位有何提议?”
曹文衡乃是蓟辽总督,今年秋天的时候,皇太极突然发兵,在大凌河与明军对峙,双方又是一轮攻守之战。
明军的补给线很长,大凌河距离锦州也有一段距离,从京师开运过去的物资,一路绕过渤海湾,从宁远到锦州再到大凌河,往往会有所耽搁。
曹文衡依此为借口,上书朝廷建议弃了大凌河防守,退守锦州,等来年开春暖和了以后再行进攻。
关于曹文衡的奏疏,内阁经过研究之后已经给出了意见:同意。
司礼监王承恩却没有急着披红,专门拿着奏疏跟崇祯皇帝细说,皇帝的意思差不多是不同意弃守的。
作为第一责任人,兵部尚书熊明遇必须站出来表态了。
当然,他也已经知道了内阁的意思,便道:“陛下,臣以为不如以退为进。建虏来势汹汹,其锋不可硬挡,大凌河并非膏腴之地,易攻难守且无法屯守。此时正值严冬,弃了大凌河退守锦州,臣料想建虏必然退兵。”
御史台唐世济出列,同样抱了抱手对崇祯行礼,然后道:“臣附议!一旦建虏退兵,辽东战事便可告一段落,臣料定建虏必然不会派兵留守大凌河,来年开春一到,我军便可再次接管要塞!”
“万万不可!”孙承宗慌忙出列,对着皇帝下跪,身子微微颤抖,激动道:“陛下,万万不可啊。且不说大凌河要塞本就是我明军地盘,当初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开边辽阳,是何等不易,如何今日便说弃就弃了?如此反复,百姓何堪重负,便是明年侥幸夺了大凌河,于我军屯守合一的策令也多有不符,如此,来年便难有人留下垦守矣!”
“孙大人,老成谋国之言!”
朱由检憋了好一会,才点头认可,令孙承宗起身后,叹了一口气道:“可,倒是有个难处,洪台吉久围不退,大凌河缺衣断粮,如何防守?”
现在寒冬腊月再往东北送什么军需物资,肯定是不现实的。
“没有别的办法!”孙承宗道:“唯有死守一途。我大凌河断粮少衣不假,可他洪台吉就能好受了么,臣料定,若在坚持半月不下,洪台吉定然会退兵!”
“行吧,就这样。”崇祯一挥手:“孙爱卿平身。”又对身边的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道:“大伴就按孙先生说的办,让曹文衡务必死守大凌河... -->>
远在千里之外,大明帝国的核心心脏位置,每月一次的望朝开始了。
天刚刚蒙蒙亮,帝国京师核心处,一处古老的宫殿在黎明的微光中若隐如现,低沉的趴在地上像是沉睡了千年的古兽。
低沉的还有那呜呜的似号角一般的声音。
宫门“咔咔”开启,红漆剥落,露出一块块斑驳的颜色。
百官依次进入宫门,绕过外朝的三大殿,在内宫与外朝交接的地方是一道宽广的城墙,墙上构筑了一座不大不小的宫殿,值班的禁军左右站牢,威风凛凛一丝不动,就像那寒风中飘扬的五爪金龙绣旗下面的旗杆一样。
不一会儿,小太监尖细的声音响起:“皇帝驾到,百官早朝!”
偏殿中有坐着有站着的百官此刻才各自整理衣服,以英国宫张之极和魏国公徐弘基为首分作左右两排,依从恭恭敬敬的拉开偏殿的门,躬着身子低着头进入平台正殿中。
百官列定,跪迎!
虽然小太监喊过“皇帝驾到”,可此时的皇帝还没到,等到百官都列定之后,皇帝才从后面进入前厅,龙行虎步的走到御座旁边,缓缓坐下来。
“众卿平身!”
崇祯皇帝很年轻,声音听着也很年轻。
天启末年继位为大明朝皇帝,当时的他才不过是个十六岁的少年而已,然而,这不是个平常的少年。
在天启年间紧张的政治环境中,他在阴暗的角落里成长起来,继位后以雷霆万钧之力横扫阉党,当然了这种环境塑造了他坚毅的性格,也塑造了他的自以为是,刚愎自用。
在他的眼中,整个朝堂上的文武百官只有两种人:一是时刻想着结党营私的人,一是对他忠心耿耿的人。
下面跪着的群臣整齐划一的起身,站满了整个殿堂。
崇祯坐在椅子上,他脸蛋消瘦,眉宇之间有股和年龄不相符的沧桑,如果你仔细看,会看到他眼角疲惫和被岁月折磨出来的淡淡的皱纹。
这是崇祯四年的最后一次大规模的朝会。
这次朝会参见的不但有各个从洪武年间便遗存下来的勋贵后裔,还有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员,有九边之地重要的封疆大吏。
“曹文衡上的奏疏,司礼监已经给朕看过,朕留中未发,不知诸位有何提议?”
曹文衡乃是蓟辽总督,今年秋天的时候,皇太极突然发兵,在大凌河与明军对峙,双方又是一轮攻守之战。
明军的补给线很长,大凌河距离锦州也有一段距离,从京师开运过去的物资,一路绕过渤海湾,从宁远到锦州再到大凌河,往往会有所耽搁。
曹文衡依此为借口,上书朝廷建议弃了大凌河防守,退守锦州,等来年开春暖和了以后再行进攻。
关于曹文衡的奏疏,内阁经过研究之后已经给出了意见:同意。
司礼监王承恩却没有急着披红,专门拿着奏疏跟崇祯皇帝细说,皇帝的意思差不多是不同意弃守的。
作为第一责任人,兵部尚书熊明遇必须站出来表态了。
当然,他也已经知道了内阁的意思,便道:“陛下,臣以为不如以退为进。建虏来势汹汹,其锋不可硬挡,大凌河并非膏腴之地,易攻难守且无法屯守。此时正值严冬,弃了大凌河退守锦州,臣料想建虏必然退兵。”
御史台唐世济出列,同样抱了抱手对崇祯行礼,然后道:“臣附议!一旦建虏退兵,辽东战事便可告一段落,臣料定建虏必然不会派兵留守大凌河,来年开春一到,我军便可再次接管要塞!”
“万万不可!”孙承宗慌忙出列,对着皇帝下跪,身子微微颤抖,激动道:“陛下,万万不可啊。且不说大凌河要塞本就是我明军地盘,当初太祖皇帝成祖皇帝开边辽阳,是何等不易,如何今日便说弃就弃了?如此反复,百姓何堪重负,便是明年侥幸夺了大凌河,于我军屯守合一的策令也多有不符,如此,来年便难有人留下垦守矣!”
“孙大人,老成谋国之言!”
朱由检憋了好一会,才点头认可,令孙承宗起身后,叹了一口气道:“可,倒是有个难处,洪台吉久围不退,大凌河缺衣断粮,如何防守?”
现在寒冬腊月再往东北送什么军需物资,肯定是不现实的。
“没有别的办法!”孙承宗道:“唯有死守一途。我大凌河断粮少衣不假,可他洪台吉就能好受了么,臣料定,若在坚持半月不下,洪台吉定然会退兵!”
“行吧,就这样。”崇祯一挥手:“孙爱卿平身。”又对身边的司礼秉笔太监王承恩道:“大伴就按孙先生说的办,让曹文衡务必死守大凌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