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皇牌农女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不愿白白浪费脑细胞去琢磨这件事,于是将话题重新转回凤康身上,“他让你来,除了给我带话,还有别的事吧?”
只是想告诉她出使番国的消息,写封信送过来就行了。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何必把自己的左膀右臂派出来?
“叶姑娘真是明察秋毫。”沈长浩顺口称赞了她一句,将凤康交代的事情一一说出来,“我此来主要有三件事:一是知会叶姑娘王爷出使的消息;二是将留在这里人撤走,以免给叶姑娘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三是将清阳府这边的事情做个料理。”
叶知秋特别关注第二件事,“你要把鸣儿带走吗?”
“是。”沈长浩语带叹息,“王爷也希望小世子能留在这里,只是为皇宫供应蔬菜的任务已了,他要担任使节离开华楚国,没有理由再将皇家血脉孤零零地留在清阳府。”
叶知秋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为鸣儿担忧,“那谁来照顾他?”
凤康不可能带着孩子出使,按理来说,应该由亲娘来照顾。可宣宝锦心黑手辣,他一定不会将鸣儿交给她。
“王爷会将小世子托付给七公主。”沈长浩怕她不知道七公主是什么人,细细介绍道,“七公主与王爷素来亲厚,从小对王爷言听计从,却一直与定王妃不太和睦。
七公主成亲多年没有子嗣,尤其喜爱孩子,定会将小世子当做亲生一般看待的,叶姑娘不必担心。”
他没有把话挑明,意思却再明显不过。七公主本来就跟宣宝锦不对付,若凤康再特意叮嘱几句,她是绝对不会让宣宝锦轻易接近鸣儿的。
如此一来,那孩子的安全就无虞了。
“那就好。”叶知秋舒了口气,“你们什么时候走?我好准备一些鸣儿喜欢的东西给他带上。”
“三日之后。”沈长浩报了一个确切的时间,“留下两名侍卫保护叶姑娘,其余的人我都带走。
洛侍卫已经被我带回来了,他和张侍卫与叶姑娘最为熟悉,方便差遣。张侍卫时常在人前露面,可以让他接替朱师傅去学堂。与洛侍卫一明一暗,确保叶姑娘的安全。
叶姑娘不要反对,这是必要的安排。”
不等叶知秋开口,他就未卜先知地劫住了她的话头,语气一顿,又道,“上次托我向叶姑娘讨教的匠人,尝试用白砂和碱盐做出了玻璃。”
“是吗?”自己半吊子的指点能帮他们制出玻璃,这让叶知秋很是振奋,“那真是太好了!”
“叶姑娘不要高兴太早。”沈长浩泼她的冷水,“他们的确做出了玻璃,却无法制成像样的器皿。因此王爷命他们改投在叶姑娘门下,虚心学习。
王爷回来之前,他们就是叶姑娘雇佣的能工巧匠,工钱自然由叶姑娘来发。要如何指派,全凭叶姑娘做主。王爷回来之后,会另作安置。”
叶知秋面露沉吟,如果能将玻璃制造业发展起来,许多先前无法付诸实践的想法都能达成,罐头工坊的生意将会有很大的突破。既然工钱由她来发,而且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她没有拒绝的理由。
况且凤康为了她这样苦心孤诣,她又怎么忍心拂了他心意?
念及至此,便点头答应下来,“好,我会看着办的。”
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沈长浩忍不住旧话重提,“叶姑娘,你真的不打算去见王爷一面吗?”
“不见。”叶知秋回得干脆,“他欠我的,我迟早会讨回来,不急在这一时半刻。”
“叶姑娘可要给王爷写信?”
“该说的话我都说了,没必要写信。”
沈长浩无语半晌,轻声地唏嘘道:“原来王爷和叶姑娘都是狠心之人。”
听了这话,叶知秋胸口一阵窒痛。
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出使异国他乡,存在极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忧。
她不是狠心,而是担心见了面,他就了却心愿,义无反顾地去了。她要把没能见面的遗憾变成他的信念,让他每一次想起她的时候都铭记一件事:必须活着回来见她。
如她明白他一样,他也一定懂得她的心情!
沈长浩在清阳府逗留了整三天,便准时带着鸣儿和王太医等人赶回京城。
鸣儿在山坳待了几个月,对这里的人产生了感情,临行前搂着叶知秋的脖子哭得厉害。虎头和学堂的孩子们送了他一堆礼物,叶知秋也给他准备了不少吃穿用品,还跟他约好以后去京城看他,他才收了眼泪,依依不舍地上了马车。
距离凤康出使番国还有十二天,只要路上不出什么意外,就来得及给他送行。
他们一走,隔壁变得死气沉沉,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每次越过篱笆墙看去,都让人心里空落落的。叶知秋感觉时间过得比平常快了很多,十二天一眨眼就过去了。
白天忙这忙那还没什么,晚上躺在床上,她的大脑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地计算行进速度,从而推测他走到哪里了,距离她有多远,可能在做什么。
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导致她睡眠严重不足,体重锐减。
这种情况持续了半月之久,沈长浩所说的匠人来到了。那是师徒三人,师父三十七八岁,名叫杜晋明,中等身材,脸膛红黑,终日笑眯眯的,和蔼近人。
徒弟俱是二十岁出头,一个叫甘平,生得虎背熊腰,高大威猛,沉默少言;另一个叫严荣,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风趣幽默,脑筋灵活。
这两个人一个负责体力活儿,一个负责脑力活儿,各个方面都相辅相成 ,不知道是不是杜师傅特地挑选的。
叶知秋安排他们住在隔壁,在新开辟的山坳里圈出一片空地,支起棚炉,供他们制造玻璃。也许是因为每天跟他们交流心得,期待进展,因此分散了注意力,她的失眠的症状渐渐好转。
四个人齐心协力,经过近半年的钻研和摸索,终于做出了第一面照影清晰的镀银镜子。
与此同时,三年一度的乡试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放榜这天午时,叶知秋就接到了清阳府传回来的喜讯……
——RS
不愿白白浪费脑细胞去琢磨这件事,于是将话题重新转回凤康身上,“他让你来,除了给我带话,还有别的事吧?”
只是想告诉她出使番国的消息,写封信送过来就行了。在这么关键的时候,何必把自己的左膀右臂派出来?
“叶姑娘真是明察秋毫。”沈长浩顺口称赞了她一句,将凤康交代的事情一一说出来,“我此来主要有三件事:一是知会叶姑娘王爷出使的消息;二是将留在这里人撤走,以免给叶姑娘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三是将清阳府这边的事情做个料理。”
叶知秋特别关注第二件事,“你要把鸣儿带走吗?”
“是。”沈长浩语带叹息,“王爷也希望小世子能留在这里,只是为皇宫供应蔬菜的任务已了,他要担任使节离开华楚国,没有理由再将皇家血脉孤零零地留在清阳府。”
叶知秋明白这个道理,只是为鸣儿担忧,“那谁来照顾他?”
凤康不可能带着孩子出使,按理来说,应该由亲娘来照顾。可宣宝锦心黑手辣,他一定不会将鸣儿交给她。
“王爷会将小世子托付给七公主。”沈长浩怕她不知道七公主是什么人,细细介绍道,“七公主与王爷素来亲厚,从小对王爷言听计从,却一直与定王妃不太和睦。
七公主成亲多年没有子嗣,尤其喜爱孩子,定会将小世子当做亲生一般看待的,叶姑娘不必担心。”
他没有把话挑明,意思却再明显不过。七公主本来就跟宣宝锦不对付,若凤康再特意叮嘱几句,她是绝对不会让宣宝锦轻易接近鸣儿的。
如此一来,那孩子的安全就无虞了。
“那就好。”叶知秋舒了口气,“你们什么时候走?我好准备一些鸣儿喜欢的东西给他带上。”
“三日之后。”沈长浩报了一个确切的时间,“留下两名侍卫保护叶姑娘,其余的人我都带走。
洛侍卫已经被我带回来了,他和张侍卫与叶姑娘最为熟悉,方便差遣。张侍卫时常在人前露面,可以让他接替朱师傅去学堂。与洛侍卫一明一暗,确保叶姑娘的安全。
叶姑娘不要反对,这是必要的安排。”
不等叶知秋开口,他就未卜先知地劫住了她的话头,语气一顿,又道,“上次托我向叶姑娘讨教的匠人,尝试用白砂和碱盐做出了玻璃。”
“是吗?”自己半吊子的指点能帮他们制出玻璃,这让叶知秋很是振奋,“那真是太好了!”
“叶姑娘不要高兴太早。”沈长浩泼她的冷水,“他们的确做出了玻璃,却无法制成像样的器皿。因此王爷命他们改投在叶姑娘门下,虚心学习。
王爷回来之前,他们就是叶姑娘雇佣的能工巧匠,工钱自然由叶姑娘来发。要如何指派,全凭叶姑娘做主。王爷回来之后,会另作安置。”
叶知秋面露沉吟,如果能将玻璃制造业发展起来,许多先前无法付诸实践的想法都能达成,罐头工坊的生意将会有很大的突破。既然工钱由她来发,而且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她没有拒绝的理由。
况且凤康为了她这样苦心孤诣,她又怎么忍心拂了他心意?
念及至此,便点头答应下来,“好,我会看着办的。”
该交代的都交代完了,沈长浩忍不住旧话重提,“叶姑娘,你真的不打算去见王爷一面吗?”
“不见。”叶知秋回得干脆,“他欠我的,我迟早会讨回来,不急在这一时半刻。”
“叶姑娘可要给王爷写信?”
“该说的话我都说了,没必要写信。”
沈长浩无语半晌,轻声地唏嘘道:“原来王爷和叶姑娘都是狠心之人。”
听了这话,叶知秋胸口一阵窒痛。
在信息闭塞、交通不便、语言不通的情况下,出使异国他乡,存在极大的风险。稍有不慎,就有性命之忧。
她不是狠心,而是担心见了面,他就了却心愿,义无反顾地去了。她要把没能见面的遗憾变成他的信念,让他每一次想起她的时候都铭记一件事:必须活着回来见她。
如她明白他一样,他也一定懂得她的心情!
沈长浩在清阳府逗留了整三天,便准时带着鸣儿和王太医等人赶回京城。
鸣儿在山坳待了几个月,对这里的人产生了感情,临行前搂着叶知秋的脖子哭得厉害。虎头和学堂的孩子们送了他一堆礼物,叶知秋也给他准备了不少吃穿用品,还跟他约好以后去京城看他,他才收了眼泪,依依不舍地上了马车。
距离凤康出使番国还有十二天,只要路上不出什么意外,就来得及给他送行。
他们一走,隔壁变得死气沉沉,没有了往日的生机。每次越过篱笆墙看去,都让人心里空落落的。叶知秋感觉时间过得比平常快了很多,十二天一眨眼就过去了。
白天忙这忙那还没什么,晚上躺在床上,她的大脑就如同脱缰的野马一样,不受控制地计算行进速度,从而推测他走到哪里了,距离她有多远,可能在做什么。
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导致她睡眠严重不足,体重锐减。
这种情况持续了半月之久,沈长浩所说的匠人来到了。那是师徒三人,师父三十七八岁,名叫杜晋明,中等身材,脸膛红黑,终日笑眯眯的,和蔼近人。
徒弟俱是二十岁出头,一个叫甘平,生得虎背熊腰,高大威猛,沉默少言;另一个叫严荣,一副白面书生的样子,风趣幽默,脑筋灵活。
这两个人一个负责体力活儿,一个负责脑力活儿,各个方面都相辅相成 ,不知道是不是杜师傅特地挑选的。
叶知秋安排他们住在隔壁,在新开辟的山坳里圈出一片空地,支起棚炉,供他们制造玻璃。也许是因为每天跟他们交流心得,期待进展,因此分散了注意力,她的失眠的症状渐渐好转。
四个人齐心协力,经过近半年的钻研和摸索,终于做出了第一面照影清晰的镀银镜子。
与此同时,三年一度的乡试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放榜这天午时,叶知秋就接到了清阳府传回来的喜讯……
——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