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山沟皇帝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根据大唐王朝的官员任免条例,国子监里的理学生和文学生在毕业后就直接赐予举人功名,也就是说,他们毕业后就能够去参加科举,虽然如果考不上科举也没事,顺利毕业后获得举人功名就能够直接当官,不过对于很多学子而言,以秀才、举人的功名直接去当官,终究不是征途,日后前途总归是有限的。
所以但凡是有些追求的学子,他们都愿意继续参加会试,然后博取进士或者博士功名。
同时因为博学科的出现,理学院的学生们大多都是报考博学科,而他们一旦考中了博士后,其任职的起点比进士科还要高一些,这让向来眼高于顶的进士科的学子们自然是非常不爽的。
在他们看来,自己满腹诗书才华,而那些学理的学生,都是一群工匠罢了,学的都是算学,物理、化学这些鬼东西,然后自己这些文科生考中了进士后,竟然当官还不如博士高!
同样的,其实那些学理,准备报考博士科的学子们也是看不起那些文学院的学生,认为他们只会调书脑袋,整天都是之乎者也,除了写一手八股文章外,屁事都不会干。
这双方都是彼此看不起,最后矛盾自然是越来越深,今天早上只是几个理学院和文学院的学生相互嘲讽,然后打架,但是年轻学子嘛,都有些冲动,最后是开始呼朋唤友,结果就是变成了数十人规模的群架。
对于学子打架,李轩自然是懒得理会的,不过这里头却是折射了目前大唐王朝里的一些教育难题。
那就是李轩想要提振理科的目标,还是会遭到极大的阻力。
不过李轩却是不会因此而妥协,现在他只是搞了博士科出来而已,以后他甚至都打算在进士科也进行改革,把物理、化学、算学这些都列入必考的内容,并且是提高重要性。
最终目标是和进士科以及博士科合二为一,最终形成他理想中选拔人才的科举模式。
所以他想了想后道:“教育一事事关帝国根基,徐爱卿务必要严加督导学子们学习,不要让他们图惹事端,另外,前些时候你们拟定的博士科招生数量还是少了一些,这样,把数量提高到八十人吧!”
之前礼部拟定的新一轮科举的博士科,入选者只有三十人,虽然比今年的登极恩科多了足足一倍了,但是李轩却是认为还不够,如果不是报考博士科的考生还不够多,他都想要直接招生两三百个呢。
徐力听罢后,自然是只能口称遵旨。
天子的话,那就是口谕,在如今的大唐体制里,皇权高度集中,口谕也和明文下发的正式圣旨没有什么区别了,唯一的区别就是,口谕李轩可以随时否认,明文圣旨却是不能。
不过出宫后,徐力却是有些头痛了,这博士科把录取人数提高到八十人后,是不是要削减进士科的人数呢,要不然的话,这一刻录取的进士、博士总人数怕是要突破五百人了。
这人数一多,虽然也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大唐王朝的官员缺口,但是也会让大唐王朝的科举含金量大大降低,如果随便什么人都能考上进士或者博士的话,这样可是会让外人,尤其是明王朝那边笑话的。
最后徐力也是知道,陛下是一力推动博士科发展的,对于进士科始终是保持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自己身为陛下的近臣,为圣上分忧是本职工作,既然陛下想要让博士科的人数多,进士科的人数少,那么自己就要这么办了。
所以出宫的时候,徐力已经是下定决心,回头就找几个内阁大佬们商议一番,把宣平三年的春试里录取的新科进士数量降低到三百人左右,这样再加上新科博士八十人,就算是三百八十人,按照预计的报考学子数量来看,大约是四取一的标准。
虽然标准还是有些高,但是总归是没有三比一甚至二比一这么夸张了。
只是,这样一来,怕是那些进士科的人就会有所怨言了,也许,会让更多的学子去学博士科!
因为进士科竞争激烈,博士科却是竞争没有这么大,而且录取名额逐年增多,那些为了当官为学习的学子们,定然是不会看不到这种趋势的。
所以在国子监群殴事件后,礼部发布了新公文,宣称将会大幅度提高新科博士的录取数字,并宣告会试将会在宣平三年的二月举行,中者极为贡士。
而进士科以及博士科的殿试,将会在三月份举行,中者即为新科进士以及新科博士!
根据大唐王朝的官员任免条例,国子监里的理学生和文学生在毕业后就直接赐予举人功名,也就是说,他们毕业后就能够去参加科举,虽然如果考不上科举也没事,顺利毕业后获得举人功名就能够直接当官,不过对于很多学子而言,以秀才、举人的功名直接去当官,终究不是征途,日后前途总归是有限的。
所以但凡是有些追求的学子,他们都愿意继续参加会试,然后博取进士或者博士功名。
同时因为博学科的出现,理学院的学生们大多都是报考博学科,而他们一旦考中了博士后,其任职的起点比进士科还要高一些,这让向来眼高于顶的进士科的学子们自然是非常不爽的。
在他们看来,自己满腹诗书才华,而那些学理的学生,都是一群工匠罢了,学的都是算学,物理、化学这些鬼东西,然后自己这些文科生考中了进士后,竟然当官还不如博士高!
同样的,其实那些学理,准备报考博士科的学子们也是看不起那些文学院的学生,认为他们只会调书脑袋,整天都是之乎者也,除了写一手八股文章外,屁事都不会干。
这双方都是彼此看不起,最后矛盾自然是越来越深,今天早上只是几个理学院和文学院的学生相互嘲讽,然后打架,但是年轻学子嘛,都有些冲动,最后是开始呼朋唤友,结果就是变成了数十人规模的群架。
对于学子打架,李轩自然是懒得理会的,不过这里头却是折射了目前大唐王朝里的一些教育难题。
那就是李轩想要提振理科的目标,还是会遭到极大的阻力。
不过李轩却是不会因此而妥协,现在他只是搞了博士科出来而已,以后他甚至都打算在进士科也进行改革,把物理、化学、算学这些都列入必考的内容,并且是提高重要性。
最终目标是和进士科以及博士科合二为一,最终形成他理想中选拔人才的科举模式。
所以他想了想后道:“教育一事事关帝国根基,徐爱卿务必要严加督导学子们学习,不要让他们图惹事端,另外,前些时候你们拟定的博士科招生数量还是少了一些,这样,把数量提高到八十人吧!”
之前礼部拟定的新一轮科举的博士科,入选者只有三十人,虽然比今年的登极恩科多了足足一倍了,但是李轩却是认为还不够,如果不是报考博士科的考生还不够多,他都想要直接招生两三百个呢。
徐力听罢后,自然是只能口称遵旨。
天子的话,那就是口谕,在如今的大唐体制里,皇权高度集中,口谕也和明文下发的正式圣旨没有什么区别了,唯一的区别就是,口谕李轩可以随时否认,明文圣旨却是不能。
不过出宫后,徐力却是有些头痛了,这博士科把录取人数提高到八十人后,是不是要削减进士科的人数呢,要不然的话,这一刻录取的进士、博士总人数怕是要突破五百人了。
这人数一多,虽然也能够有效缓解目前大唐王朝的官员缺口,但是也会让大唐王朝的科举含金量大大降低,如果随便什么人都能考上进士或者博士的话,这样可是会让外人,尤其是明王朝那边笑话的。
最后徐力也是知道,陛下是一力推动博士科发展的,对于进士科始终是保持不支持,不反对的态度,自己身为陛下的近臣,为圣上分忧是本职工作,既然陛下想要让博士科的人数多,进士科的人数少,那么自己就要这么办了。
所以出宫的时候,徐力已经是下定决心,回头就找几个内阁大佬们商议一番,把宣平三年的春试里录取的新科进士数量降低到三百人左右,这样再加上新科博士八十人,就算是三百八十人,按照预计的报考学子数量来看,大约是四取一的标准。
虽然标准还是有些高,但是总归是没有三比一甚至二比一这么夸张了。
只是,这样一来,怕是那些进士科的人就会有所怨言了,也许,会让更多的学子去学博士科!
因为进士科竞争激烈,博士科却是竞争没有这么大,而且录取名额逐年增多,那些为了当官为学习的学子们,定然是不会看不到这种趋势的。
所以在国子监群殴事件后,礼部发布了新公文,宣称将会大幅度提高新科博士的录取数字,并宣告会试将会在宣平三年的二月举行,中者极为贡士。
而进士科以及博士科的殿试,将会在三月份举行,中者即为新科进士以及新科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