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帝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圣旨送到,锦衣卫未做停留,当天启程前往大同。
捧着突然到手的“赏赐”,晋王未见欣喜,反而心怀忐忑,满脸凝色。待锦衣卫离开,当即关起府门,召长史司属官及幕僚至承运殿。
屏退左右,商讨许久,始终无一人能猜出,天子究竟何意。
“莫非南边事发?”
此言既出,室内骤然寂静。多人面现惶恐,愈发显得气氛凝重。
晋王府地处北疆,圣祖高皇帝时,肩负戍卫边塞之责,掌晋地兵事,领上千护卫,权柄不下当时燕王。
皇太孙在位时,削藩之意昭然。晋王府亦在名单之内。
可惜,没来得及动手,燕王便起兵靖难。宫中一场大火,尸身面目全非。皇太孙究竟是生是死,民间多有传言,莫衷一是。
无论真相为何,江山终究易主,皇位为太宗所得。
其后,太宗皇帝貌似优容,未明令削藩,藩王们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封地仍存,权利却不断被削减。最显著标志,护卫先减后夺。
卫所官军,无圣旨虎符不得轻易调动,藩王更不可能插手。王府护卫,是唯一直属藩王的武装力量。
太宗皇帝起兵靖难,夺取江山,主力便是燕山卫。永乐朝的功臣勋贵,一半以上都曾在燕山卫任职。
经验在前,为保江山,自要掐死他人仿效的可能。
故而,自永乐朝至今,各地藩王,无论是穷是富,是才高八斗还是庸碌纨绔,是胸无大志还是心怀天下,都像是被养在笼子里的鸟,一举一动都被朝廷-监-视。
太宗和宣宗皇帝在位时,稍微动一动翅膀,厂卫都会第一时间禀报。
晋王府在北疆,为安全考量,许保留一支护卫。后被朝廷陆续削减,几代过去,已不足百人。
凭这点人,保卫王府绰绰有余,想再做点别的,无疑是痴人说梦。
晋王不甘心,明着不行,暗中发展壮大,除要躲开厂卫耳目,更需大量金银。
前者不容易,后者更难。
正统之后,英宗还朝,经夺门之变,神京城一直不“太平”。
后经成化、弘治两朝,朝廷对王府的监-视一度松懈,藩王的日子总算好过一些。如宁王之流,得陇望蜀,几次策划上表,请恢复王府护卫。
至今上登基,藩王本以为天子年少,会更加放松。没料想,朱厚照的性格完全不似孝宗,更类太宗。
厂卫的动作骤然频繁,封地内,明里暗里被埋下不少钉子。
有的摆在明面,有的则深藏背后。经验再老道的护卫,也寻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这样一来,就像有一柄弯刀悬在头上,各地藩王再难睡个好觉。
为养护卫,前代晋王起,王府长史司便同江南豪商暗中联络,进行交易。
王府为豪商北行大开方便之门,作为回报,后者走私市货,无论海陆,必有分润。少则一成,多则三四成。
别看份额不多,基数却是相当大。
成化末年至弘治十六年,靠同商人勾结,晋王府累积下惊人的财富,暗中豢养护卫千人。
期间发现,宁王府和商人联络更密,所得好处更多!
去岁,钦差南下,剿灭双屿等海盗窝点,抓获谢十六等悍匪,许多假倭走私商也陆续落网。
消息传到太原,晋王立即知晓不好。
果然,很快又有探子回报,表面为商,背地为匪的徐船主,举族被抓,或斩首示众,或流放发配,或卖做-官-奴。
巨万豪商,门楣倒塌,一夕覆灭,震动江南。
得知消息,晋王当机立断,派出暗藏的护卫,沿商路北行,沿途搜索拦截北归的徐氏商队。
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必须将其劫住,斩草除根。
王府同徐氏的交易,始终在暗中进行。
徐船主身死,族人多被蒙在鼓里。只有借晋地市货草原的商队,才知晓内情。
可惜,消息走漏,对方有了防备,王府护卫在必经之路设下埋伏,苦等数日,未见有人经过。沿路追寻,竟中途失去踪迹。
晋王提心吊胆,唯恐对方落进朝廷手里,破罐子破摔,咬出王府。
几月过去,没得来商队落网,却等来鞑靼叩边。
蓟州升起狼烟,同草原相邻的晋地也不太平。
起初,不过是十余游骑-骚-扰,引起边卫警戒。
很快,队伍扩大到百余人,每行都能绕过边塞堡垒,避开边军主力。来去如风,杀-人-放-火,抢夺金银,掳掠丁口牲畜,如入无人之境。
一次两次尚罢,次数多了,边镇武将不得不开始怀疑,晋地有鞑靼探子混入。要不然,就是有熟悉边镇之人,背-叛-国朝,投靠鞑靼。
晋王听闻回报,当场冒出冷汗。
为助商队躲开边卫,长史司特遣文吏随行。徐氏商队不见,文吏也随之消失。
如果真是徐氏卖国,有文吏在侧,晋王府绝脱不开关系!
随蓟州战事愈急,晋王愈发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唯恐哪日事发,朝廷派人包围王府。
午夜辗转,常被噩梦惊醒。
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囫囵个躺在寝宫,没有被厂卫抓去,贬为庶人。也没有被带进宗人府,由宗正历数罪状,跪在囚禁处,面王陵方向忏悔。
坐起身,擦掉冷汗,晋王终于明白,亏心是什么滋味。
他不像宁王,有怀抱天下、垂统万民之志,即便有,也在今上登基后被磋磨殆尽。现如今,他只想多赚银子,多些护卫,日子过得好些。
可惜,唯一的愿望,也将成镜花水月,触之即碎。
捧着圣旨,晋王满面愁容。
想起离开不久的宁王信使,更是翻肠搅肚,心中忐忑。
换成五年前,哪怕是两年前,他都会被说动。如今,半点可能都没有。
把柄被天子抓在手中,还有什么可蹦跶?
清-君-侧?
清个xx!
到头来,君侧未清,造-反-的大帽子压下,世人唾弃,祖坟都进不去。
想起宁王在江南的动作,晋王不禁叹气。
换成早年,朝廷八成会手忙脚乱。现下,就算天子不知应对,内阁站出来,都够他们喝一壶。
晋王冷笑。
如果没有谢丕,事情还能转圜。拉上阁老的亲儿子,还是最得意那个,不是自己树敌,还能是什么?
宁王不笨,可惜在封地日久,目光终有局限。
借蓟州危急向朝廷发难,是聪明人该做的?
即使能算计成功,也会被百姓戳脊梁骨,到头来,十有八--九被自己坑死。
躲在后边不会被发现?
想得美!
朝廷正等着抓把柄,自己送上前,还想全身而退?
承运殿内,王府属官仍在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晋王靠在椅背,单手捏着额际,神情倦怠,颇有几分心灰意懒。
无论对大位有没有念想,不管之前都做了些什么,他终究是圣祖高皇帝子孙。同神京城的少年天子一样姓朱。
是不是-清-君-侧,能不能脱开罪名,都是以后的事。
鞑靼铁蹄已深入蓟州,假如占据密云,攻破营州,即将威-逼京城。
正统之祸,恐将重演。
局势危急,不可终日。
北-虏-南-侵,身为高皇帝子孙,当真能够坐视?怕他日到了地下,没等阎王审讯,先被祖宗抽上一顿。
想到这里,晋王脑中忽然闪过灵光。
难不成,宁王选择此时发难,既为“借势”?
以为弹劾监军,搅乱朝堂,延迟增援,使鞑靼威逼城下,便可浑水摸鱼?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真是异想天开,更是万民的罪人!
议论声不绝,晋王愈发烦躁。猛地握拳,捶在桌上,大声道:“行了!”
“王爷?”众人骤惊,不明白王爷为何发火。
“此事再议,尔等暂且退下。”
“是。”
面面相觑之后,属官幕僚陆续起身,行礼退出正殿。
“钱长史。”
坐在椅上,晋王表情严肃,眉间皱出川痕。叫住王府长史,沉声道:“你且留下,本王有事同你商量。”
“是。”
钱长史回到原位,待殿门合拢,开口道:“未知王爷有何吩咐?”
“蓟州之危,尔观如何?”晋王眉间皱得更深。
“难。”钱长史没有犹豫,直接道,“如不能立即增援,恐密云不保,营州将危。”
“是啊。”晋王点点头,“营州旦破,京师危急,本王该当如何?”
... -->>
圣旨送到,锦衣卫未做停留,当天启程前往大同。
捧着突然到手的“赏赐”,晋王未见欣喜,反而心怀忐忑,满脸凝色。待锦衣卫离开,当即关起府门,召长史司属官及幕僚至承运殿。
屏退左右,商讨许久,始终无一人能猜出,天子究竟何意。
“莫非南边事发?”
此言既出,室内骤然寂静。多人面现惶恐,愈发显得气氛凝重。
晋王府地处北疆,圣祖高皇帝时,肩负戍卫边塞之责,掌晋地兵事,领上千护卫,权柄不下当时燕王。
皇太孙在位时,削藩之意昭然。晋王府亦在名单之内。
可惜,没来得及动手,燕王便起兵靖难。宫中一场大火,尸身面目全非。皇太孙究竟是生是死,民间多有传言,莫衷一是。
无论真相为何,江山终究易主,皇位为太宗所得。
其后,太宗皇帝貌似优容,未明令削藩,藩王们的日子依旧不好过。
封地仍存,权利却不断被削减。最显著标志,护卫先减后夺。
卫所官军,无圣旨虎符不得轻易调动,藩王更不可能插手。王府护卫,是唯一直属藩王的武装力量。
太宗皇帝起兵靖难,夺取江山,主力便是燕山卫。永乐朝的功臣勋贵,一半以上都曾在燕山卫任职。
经验在前,为保江山,自要掐死他人仿效的可能。
故而,自永乐朝至今,各地藩王,无论是穷是富,是才高八斗还是庸碌纨绔,是胸无大志还是心怀天下,都像是被养在笼子里的鸟,一举一动都被朝廷-监-视。
太宗和宣宗皇帝在位时,稍微动一动翅膀,厂卫都会第一时间禀报。
晋王府在北疆,为安全考量,许保留一支护卫。后被朝廷陆续削减,几代过去,已不足百人。
凭这点人,保卫王府绰绰有余,想再做点别的,无疑是痴人说梦。
晋王不甘心,明着不行,暗中发展壮大,除要躲开厂卫耳目,更需大量金银。
前者不容易,后者更难。
正统之后,英宗还朝,经夺门之变,神京城一直不“太平”。
后经成化、弘治两朝,朝廷对王府的监-视一度松懈,藩王的日子总算好过一些。如宁王之流,得陇望蜀,几次策划上表,请恢复王府护卫。
至今上登基,藩王本以为天子年少,会更加放松。没料想,朱厚照的性格完全不似孝宗,更类太宗。
厂卫的动作骤然频繁,封地内,明里暗里被埋下不少钉子。
有的摆在明面,有的则深藏背后。经验再老道的护卫,也寻不到半点蛛丝马迹。
这样一来,就像有一柄弯刀悬在头上,各地藩王再难睡个好觉。
为养护卫,前代晋王起,王府长史司便同江南豪商暗中联络,进行交易。
王府为豪商北行大开方便之门,作为回报,后者走私市货,无论海陆,必有分润。少则一成,多则三四成。
别看份额不多,基数却是相当大。
成化末年至弘治十六年,靠同商人勾结,晋王府累积下惊人的财富,暗中豢养护卫千人。
期间发现,宁王府和商人联络更密,所得好处更多!
去岁,钦差南下,剿灭双屿等海盗窝点,抓获谢十六等悍匪,许多假倭走私商也陆续落网。
消息传到太原,晋王立即知晓不好。
果然,很快又有探子回报,表面为商,背地为匪的徐船主,举族被抓,或斩首示众,或流放发配,或卖做-官-奴。
巨万豪商,门楣倒塌,一夕覆灭,震动江南。
得知消息,晋王当机立断,派出暗藏的护卫,沿商路北行,沿途搜索拦截北归的徐氏商队。
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必须将其劫住,斩草除根。
王府同徐氏的交易,始终在暗中进行。
徐船主身死,族人多被蒙在鼓里。只有借晋地市货草原的商队,才知晓内情。
可惜,消息走漏,对方有了防备,王府护卫在必经之路设下埋伏,苦等数日,未见有人经过。沿路追寻,竟中途失去踪迹。
晋王提心吊胆,唯恐对方落进朝廷手里,破罐子破摔,咬出王府。
几月过去,没得来商队落网,却等来鞑靼叩边。
蓟州升起狼烟,同草原相邻的晋地也不太平。
起初,不过是十余游骑-骚-扰,引起边卫警戒。
很快,队伍扩大到百余人,每行都能绕过边塞堡垒,避开边军主力。来去如风,杀-人-放-火,抢夺金银,掳掠丁口牲畜,如入无人之境。
一次两次尚罢,次数多了,边镇武将不得不开始怀疑,晋地有鞑靼探子混入。要不然,就是有熟悉边镇之人,背-叛-国朝,投靠鞑靼。
晋王听闻回报,当场冒出冷汗。
为助商队躲开边卫,长史司特遣文吏随行。徐氏商队不见,文吏也随之消失。
如果真是徐氏卖国,有文吏在侧,晋王府绝脱不开关系!
随蓟州战事愈急,晋王愈发食不甘味睡不安枕。唯恐哪日事发,朝廷派人包围王府。
午夜辗转,常被噩梦惊醒。
醒来后发现,自己还囫囵个躺在寝宫,没有被厂卫抓去,贬为庶人。也没有被带进宗人府,由宗正历数罪状,跪在囚禁处,面王陵方向忏悔。
坐起身,擦掉冷汗,晋王终于明白,亏心是什么滋味。
他不像宁王,有怀抱天下、垂统万民之志,即便有,也在今上登基后被磋磨殆尽。现如今,他只想多赚银子,多些护卫,日子过得好些。
可惜,唯一的愿望,也将成镜花水月,触之即碎。
捧着圣旨,晋王满面愁容。
想起离开不久的宁王信使,更是翻肠搅肚,心中忐忑。
换成五年前,哪怕是两年前,他都会被说动。如今,半点可能都没有。
把柄被天子抓在手中,还有什么可蹦跶?
清-君-侧?
清个xx!
到头来,君侧未清,造-反-的大帽子压下,世人唾弃,祖坟都进不去。
想起宁王在江南的动作,晋王不禁叹气。
换成早年,朝廷八成会手忙脚乱。现下,就算天子不知应对,内阁站出来,都够他们喝一壶。
晋王冷笑。
如果没有谢丕,事情还能转圜。拉上阁老的亲儿子,还是最得意那个,不是自己树敌,还能是什么?
宁王不笨,可惜在封地日久,目光终有局限。
借蓟州危急向朝廷发难,是聪明人该做的?
即使能算计成功,也会被百姓戳脊梁骨,到头来,十有八--九被自己坑死。
躲在后边不会被发现?
想得美!
朝廷正等着抓把柄,自己送上前,还想全身而退?
承运殿内,王府属官仍在你一言我一语,争论不休。
晋王靠在椅背,单手捏着额际,神情倦怠,颇有几分心灰意懒。
无论对大位有没有念想,不管之前都做了些什么,他终究是圣祖高皇帝子孙。同神京城的少年天子一样姓朱。
是不是-清-君-侧,能不能脱开罪名,都是以后的事。
鞑靼铁蹄已深入蓟州,假如占据密云,攻破营州,即将威-逼京城。
正统之祸,恐将重演。
局势危急,不可终日。
北-虏-南-侵,身为高皇帝子孙,当真能够坐视?怕他日到了地下,没等阎王审讯,先被祖宗抽上一顿。
想到这里,晋王脑中忽然闪过灵光。
难不成,宁王选择此时发难,既为“借势”?
以为弹劾监军,搅乱朝堂,延迟增援,使鞑靼威逼城下,便可浑水摸鱼?
如果真是这样,那他真是异想天开,更是万民的罪人!
议论声不绝,晋王愈发烦躁。猛地握拳,捶在桌上,大声道:“行了!”
“王爷?”众人骤惊,不明白王爷为何发火。
“此事再议,尔等暂且退下。”
“是。”
面面相觑之后,属官幕僚陆续起身,行礼退出正殿。
“钱长史。”
坐在椅上,晋王表情严肃,眉间皱出川痕。叫住王府长史,沉声道:“你且留下,本王有事同你商量。”
“是。”
钱长史回到原位,待殿门合拢,开口道:“未知王爷有何吩咐?”
“蓟州之危,尔观如何?”晋王眉间皱得更深。
“难。”钱长史没有犹豫,直接道,“如不能立即增援,恐密云不保,营州将危。”
“是啊。”晋王点点头,“营州旦破,京师危急,本王该当如何?”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