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三国之群芳寻踪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身为世家大臣的杨瓒跟族兄杨彪一样都是演技精湛到能拿影帝的人物,他听了阎行的话,都在他意料之中,却装出大惊失措的样子,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半天不说话,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道:“我真想不到相国大人竟然做出这样的禽兽之行!”
杨瓒看四周还有尚未散去的朝廷大臣,唯恐人多嘴杂,连忙拉着阎行的手道:“彦明,请入寒舍一叙。”
阎行正要向杨瓒讨教如何才能从董卓手里夺回杨秀,得杨瓒邀请,欣然前往。
到了杨瓒府中,杨瓒请阎行入得密室,置酒款待。
阎行将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跟杨瓒说了。
杨瓒长叹道:“相国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为天下人所耻笑。天下人不笑相国,笑我与将军。我老迈无能,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却也要受此凌辱,窃为将军不齿!”
杨瓒这样煽风点火,把阎行这些日子压抑在心里的怒火彻底点燃,他冲冠一怒为红颜,拍案大骂道:“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我阎行誓杀董卓老贼,以雪此耻!”
杨瓒急忙劝道:“将军您别说了,你这话万一传到董卓耳中,会连累老夫的!”
阎行怒视杨瓒道:“杨尚书,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而为贼人役使而被贼人夺去妻女!”
杨瓒顺势说道:“将军有此志向,老夫甚为欣慰,以将军的才具,非董卓所能限制,董卓一死,将军之位岂能仅限于区区一个中郎将,便是做到襄阳伪朝廷金良的位置,也未可知。”
杨瓒是给阎行花了一个好大的饼,杨瓒了解阎行的心思,虽然阎行惨败于金良的戟下,却对金良钦佩之至,阎行私下的愿望就是有一天成为第二个金良,不仅有金良的武力更有金良独霸朝纲的权势。
阎行一想到杀了董卓不仅能夺回杨秀还能升官加爵,甚至有望跟金良一较长短,不禁欣然开怀,但他不是一个果断的人,当初叛离岳父韩遂要靠李儒的计策,这次他准备除掉董卓,也下不了完全的决心,他还有几分顾虑几分犹豫道:“怎奈董卓是我义父,我是董卓义子,若是杀他,恐怕世人议论。”
杨瓒微微一笑,开怀释解道:“将军您姓阎,相国姓董,本非亲生父子,更无养育之恩。当时董卓夺将军爱妻时,那里把将军这个义子放在心上,既然他不仁不义,将军又何故顾念什么。”
阎行上前躬身道:“不是尚书提点,阎行差些就自误误人了。”
杨瓒细细观察阎行的神情,看他眼神坚定,杀气四溢,知道他已经下定了杀董卓的决心,便道:“将军若是诛杀董卓,扶持汉室,便是大汉忠臣,必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将军若是执迷不悟,继续追随董卓,为虎作伥,便是篡国逆贼,必定载之史册遗臭万年,还请将军熟思之。”
阎行想起名播四方天下赞扬的金良,又想起自己现在被董卓役使、爱妻又被董卓霸占,这番比较下去,阎行就觉得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他站起身,走到杨瓒面前,跪拜下去道:“阎行心意已决,请杨尚书莫要怀疑。”
杨瓒最后试探一下道:“董卓手握西凉雄兵二十余万,朝中多是他的亲信,我们势单力薄,若是无法杀掉董卓,你我都会死路一条。”
阎行拔出佩刀,撩起袖袍,伸出胳膊,一刀划下,鲜血滴到酒里,阎行一饮而下,慨然道:“大丈夫死则死矣,纵死也不再为董贼奴役,我必杀董卓,若违此誓,人神共弃!”
杨瓒见阎行发了血誓,立刻派人请来司徒王允和尚书仆射士孙瑞一起议事。
士孙瑞献出计策道:“董卓老贼有心篡汉久矣,但恐怕名声不好,一心期望天子禅让,我们可入宫密见天子,求他向董卓发诏,商议禅让之事,我们再请天子下密诏于阎行将军,让阎行将军麾下人马埋伏在宫门两侧,当使者引董卓入得宫中,便可一涌而出,将董卓诛杀。”
王允沉吟道:“派谁做天子使者前去函谷关?”
士孙瑞细想一下道:“虎贲中郎将李肃,跟随董卓多年,董卓却因李肃与金良同郡,一直怀疑李肃与金良私通,虽然李肃多有功劳却不给李肃升迁,李肃早已心怀怨怼,暗中与我们交好。李肃身为虎贲中郎将,护卫皇宫,为天子近卫,天子派他前去,理所应当,且李肃是董卓旧部,董卓会怀疑李肃与金良勾结,却想不到李肃跟我们暗地交好,如此一来,李肃奉天子诏前去,董卓不会设防。”
李肃参加了王允、士孙瑞、杨瓒、阎行的密议,在当时折箭发誓没有二心,出了杨瓒府邸,就单线联系史阿,将王允、阎行等人准备发动的情报传到身在箕关的金良。
李肃单线联系了史阿,史阿再把这个情报跟在其他途径获取的情报做了对比,发现情报确实,便将汇总的情报飞鸽传书传递到箕关,在箕关久候多日的金良得到情报,便做了周密的兵力调动,只待洛阳变故一起,西凉军溃散之际就开始向洛阳进军。
话说李肃,在第二天带着刘协的天子诏,快马加鞭奔赴函谷关。
董卓携带杨秀刚到函谷关第三天,对新修的函谷关还未熟悉,就传报天子使者前来。
董卓一见是李肃,毫不客气地问李肃到此有何诏书。
李肃便毕恭毕敬地呈上诏书,跟王允、杨瓒、士孙瑞等世家大臣早就勾结在一起的刚满十岁的天子刘协在诏书里假意说道:“朕自觉年少德薄,不足以执掌社稷,相国大人年富力强,威望加于四海,比朕更适合执掌社稷,朕欲大会文武,禅位于相国,请相国速速来京,接领大宝。”
董卓大喜,但他顾忌世家大臣的意见,忙问道:“王允之意如何?”王允是世家大臣的领袖,只要他同意天子禅位给自己,那自己的皇位就能做得踏实。
李肃陪笑道:“王司徒已经命人修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前来。”
董卓大喜,便命心腹将领李傕、郭汜留守函谷关,张济、樊稠留守弘农、陕县,董卓自带心腹将领本家侄子董璜随驾,即日回京,临行前还给送行的杨秀许诺道:“我若为天子。当立你为贵妃。”杨秀知道连环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心里暗道董卓老贼你的死期不远了,面上却装出异常欢喜状。
董卓从函谷关到洛阳的一路上,遇到好几次不好的兆头。都被李肃急中生智一一敷衍得过,董璜想要说些什么,也被幸喜若狂的董卓无视。
董卓进了洛阳城,以王允、杨瓒、士孙瑞等人为首的文武大臣分列两旁,以迎天子驾迎接董卓。本来董卓前去函谷关时,因为要笼络阎行,所以将阎行的本部人马所有的金城人都拨给了阎行,阎行手里也有三四千人马。董卓不在洛阳的时候,阎行还勉强算是一个有名有实的将军,董卓一旦回到洛阳,阎行便又只得暂时将麾下人马丢在兵营。自己策动乌骓马,提着丈八蛇矛,跟在董卓车后做保镖。
董卓意得志满,并不下车,任由马车入得皇宫。董璜想带三千飞熊军进入皇宫,被王允以有违礼仪挡在门外,董卓以为... -->>
身为世家大臣的杨瓒跟族兄杨彪一样都是演技精湛到能拿影帝的人物,他听了阎行的话,都在他意料之中,却装出大惊失措的样子,扑通一声摔倒在地,半天不说话,过了好久,才长叹一声道:“我真想不到相国大人竟然做出这样的禽兽之行!”
杨瓒看四周还有尚未散去的朝廷大臣,唯恐人多嘴杂,连忙拉着阎行的手道:“彦明,请入寒舍一叙。”
阎行正要向杨瓒讨教如何才能从董卓手里夺回杨秀,得杨瓒邀请,欣然前往。
到了杨瓒府中,杨瓒请阎行入得密室,置酒款待。
阎行将最近一段时间里发生的事情事无巨细都跟杨瓒说了。
杨瓒长叹道:“相国淫吾之女,夺将军之妻,为天下人所耻笑。天下人不笑相国,笑我与将军。我老迈无能,不足为道,可惜将军盖世英雄,却也要受此凌辱,窃为将军不齿!”
杨瓒这样煽风点火,把阎行这些日子压抑在心里的怒火彻底点燃,他冲冠一怒为红颜,拍案大骂道:“夺妻之恨不共戴天,我阎行誓杀董卓老贼,以雪此耻!”
杨瓒急忙劝道:“将军您别说了,你这话万一传到董卓耳中,会连累老夫的!”
阎行怒视杨瓒道:“杨尚书,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而为贼人役使而被贼人夺去妻女!”
杨瓒顺势说道:“将军有此志向,老夫甚为欣慰,以将军的才具,非董卓所能限制,董卓一死,将军之位岂能仅限于区区一个中郎将,便是做到襄阳伪朝廷金良的位置,也未可知。”
杨瓒是给阎行花了一个好大的饼,杨瓒了解阎行的心思,虽然阎行惨败于金良的戟下,却对金良钦佩之至,阎行私下的愿望就是有一天成为第二个金良,不仅有金良的武力更有金良独霸朝纲的权势。
阎行一想到杀了董卓不仅能夺回杨秀还能升官加爵,甚至有望跟金良一较长短,不禁欣然开怀,但他不是一个果断的人,当初叛离岳父韩遂要靠李儒的计策,这次他准备除掉董卓,也下不了完全的决心,他还有几分顾虑几分犹豫道:“怎奈董卓是我义父,我是董卓义子,若是杀他,恐怕世人议论。”
杨瓒微微一笑,开怀释解道:“将军您姓阎,相国姓董,本非亲生父子,更无养育之恩。当时董卓夺将军爱妻时,那里把将军这个义子放在心上,既然他不仁不义,将军又何故顾念什么。”
阎行上前躬身道:“不是尚书提点,阎行差些就自误误人了。”
杨瓒细细观察阎行的神情,看他眼神坚定,杀气四溢,知道他已经下定了杀董卓的决心,便道:“将军若是诛杀董卓,扶持汉室,便是大汉忠臣,必定青史留名,流芳百世;将军若是执迷不悟,继续追随董卓,为虎作伥,便是篡国逆贼,必定载之史册遗臭万年,还请将军熟思之。”
阎行想起名播四方天下赞扬的金良,又想起自己现在被董卓役使、爱妻又被董卓霸占,这番比较下去,阎行就觉得这样的日子再也不能忍受下去了,他站起身,走到杨瓒面前,跪拜下去道:“阎行心意已决,请杨尚书莫要怀疑。”
杨瓒最后试探一下道:“董卓手握西凉雄兵二十余万,朝中多是他的亲信,我们势单力薄,若是无法杀掉董卓,你我都会死路一条。”
阎行拔出佩刀,撩起袖袍,伸出胳膊,一刀划下,鲜血滴到酒里,阎行一饮而下,慨然道:“大丈夫死则死矣,纵死也不再为董贼奴役,我必杀董卓,若违此誓,人神共弃!”
杨瓒见阎行发了血誓,立刻派人请来司徒王允和尚书仆射士孙瑞一起议事。
士孙瑞献出计策道:“董卓老贼有心篡汉久矣,但恐怕名声不好,一心期望天子禅让,我们可入宫密见天子,求他向董卓发诏,商议禅让之事,我们再请天子下密诏于阎行将军,让阎行将军麾下人马埋伏在宫门两侧,当使者引董卓入得宫中,便可一涌而出,将董卓诛杀。”
王允沉吟道:“派谁做天子使者前去函谷关?”
士孙瑞细想一下道:“虎贲中郎将李肃,跟随董卓多年,董卓却因李肃与金良同郡,一直怀疑李肃与金良私通,虽然李肃多有功劳却不给李肃升迁,李肃早已心怀怨怼,暗中与我们交好。李肃身为虎贲中郎将,护卫皇宫,为天子近卫,天子派他前去,理所应当,且李肃是董卓旧部,董卓会怀疑李肃与金良勾结,却想不到李肃跟我们暗地交好,如此一来,李肃奉天子诏前去,董卓不会设防。”
李肃参加了王允、士孙瑞、杨瓒、阎行的密议,在当时折箭发誓没有二心,出了杨瓒府邸,就单线联系史阿,将王允、阎行等人准备发动的情报传到身在箕关的金良。
李肃单线联系了史阿,史阿再把这个情报跟在其他途径获取的情报做了对比,发现情报确实,便将汇总的情报飞鸽传书传递到箕关,在箕关久候多日的金良得到情报,便做了周密的兵力调动,只待洛阳变故一起,西凉军溃散之际就开始向洛阳进军。
话说李肃,在第二天带着刘协的天子诏,快马加鞭奔赴函谷关。
董卓携带杨秀刚到函谷关第三天,对新修的函谷关还未熟悉,就传报天子使者前来。
董卓一见是李肃,毫不客气地问李肃到此有何诏书。
李肃便毕恭毕敬地呈上诏书,跟王允、杨瓒、士孙瑞等世家大臣早就勾结在一起的刚满十岁的天子刘协在诏书里假意说道:“朕自觉年少德薄,不足以执掌社稷,相国大人年富力强,威望加于四海,比朕更适合执掌社稷,朕欲大会文武,禅位于相国,请相国速速来京,接领大宝。”
董卓大喜,但他顾忌世家大臣的意见,忙问道:“王允之意如何?”王允是世家大臣的领袖,只要他同意天子禅位给自己,那自己的皇位就能做得踏实。
李肃陪笑道:“王司徒已经命人修筑受禅台,只等主公前来。”
董卓大喜,便命心腹将领李傕、郭汜留守函谷关,张济、樊稠留守弘农、陕县,董卓自带心腹将领本家侄子董璜随驾,即日回京,临行前还给送行的杨秀许诺道:“我若为天子。当立你为贵妃。”杨秀知道连环计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心里暗道董卓老贼你的死期不远了,面上却装出异常欢喜状。
董卓从函谷关到洛阳的一路上,遇到好几次不好的兆头。都被李肃急中生智一一敷衍得过,董璜想要说些什么,也被幸喜若狂的董卓无视。
董卓进了洛阳城,以王允、杨瓒、士孙瑞等人为首的文武大臣分列两旁,以迎天子驾迎接董卓。本来董卓前去函谷关时,因为要笼络阎行,所以将阎行的本部人马所有的金城人都拨给了阎行,阎行手里也有三四千人马。董卓不在洛阳的时候,阎行还勉强算是一个有名有实的将军,董卓一旦回到洛阳,阎行便又只得暂时将麾下人马丢在兵营。自己策动乌骓马,提着丈八蛇矛,跟在董卓车后做保镖。
董卓意得志满,并不下车,任由马车入得皇宫。董璜想带三千飞熊军进入皇宫,被王允以有违礼仪挡在门外,董卓以为...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