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红楼之纵横四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从戴权的语气和表情,贾珉就觉得有点儿不妙。
“此话怎讲。”
“小哥只知我到了你这里,却不知在到你这里之前,我还去了一个地方。”
“哦,公公去了何处。”
“去了贵府,宣旨去了。”
“哦,到了府里,那就跟我没关系了。”
“小哥就不想知道宣的是什么旨么?”
贾珉其实还是想知道的,很少有人会对此一点儿好奇也没有的。虽然他不知道圣旨什么内容,但是,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不是什么好事儿。
如果是真的有什么好事儿的话,以贾府那好显摆的做派,应该派人到这里报信儿了。
“唉,什么旨意也跟我无关了。”
“恐怕跟小哥还是有关的。皇上已经下了圣旨,叫荣国府接手牛继宗他们的公交马车生意。半月内恢复运营。咱家对于贵府,也是多少了解一些的。说句不客气的话,若是小哥不接下这个生意,贵府可就要倒霉了。”
尽管已经预料到了,不会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听到是这个项目,贾珉还是吃了一惊。
下一道圣旨,叫贾府接受一桩生意,似乎有些太不同寻常了。
大德王朝跟中土历史上的而其他王朝一样,基本上也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官方对于商业的管理和干预,一直是比较严格的。
这个传统,其实从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商鞅了。
商鞅认为,无论是经商,还是艺术、技术,都是对国家有害的。老百姓如果从事这些行业能生存,就不愿意种地,不愿意打仗。
所以,如果想让国家强盛,就得把老百姓拴在土地上。平时种地,战时打仗。
这其实就有些类似于军国主义和先军主义了。
这种思想理念,在贾珉看来,当然是荒唐的了。但是,在历史上,却是被很多人推崇的。事实上,许多朝代所采取的,也确实是这种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说,元亨天子下了一道这样的旨意,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问题只是在于,明明知道这是个赔本儿的生意,别人干不下去,退出了,为什么还叫荣国府来接手?
从道理上讲不通啊。
戴权说得对,这个项目,如果贾珉不接手,贾府也确实只有等着倒霉了。
贾珉已经把很多思路都告诉牛继宗他们,他们尚且干不起来,更何况贾府的那些人呢?
贾府的那帮家伙,就是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人。一个个捞自己府里公款是内行,叫他们到外边去,正儿八经地做生意赚钱,就不行了。耍阴谋,打嘴炮是内行,做正事儿,干实务,就是外行了。
当然,贾珉还是有办法把这个生意做起来的,此前还曾经准备从牛继宗他们手里接下这个项目。
但是,现在他要走了,不想参与这件事儿了。况且,即使他不走,接手了这个项目,也跟他以前接手,不是一个概念了。
以前接手,那是他自己的生意,虽然风险是他自己承担,但是,他有完整的决策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做这个生意。
现在接手,属于贾府的生意。这帮渣队友参与进来,除了瞎搅合,起不到任何好作用。
干砸了,责任全在贾珉身上。皇上真要追究,肯定是第一个把贾珉推出去当替死鬼。这一点,用脚后跟想想,就知道是注定的。
干好了,因为是府里的生意,功劳也没有贾珉多大事儿。他们会认为,这都是应该的,还是他们给了贾珉机会呢。
“还是谈谈公主入股的事儿吧,她打算一年挣多少银子?”
贾珉觉得,现在谈论贾府公交马车的事情,没有多大意义。
一是自己跟贾府没什么关系了。二是在许多前提不明的情况下,也谈不出个什么名堂来。
“她的胃口倒也不大,一年有个万儿八千两的,反正也不是挣嫁妆钱,只是弄个零花钱儿就行了。”
“行,就照着一年一万两,就从下月算起,每季交给她三千两,连交两季,余下四千两,第三季一次交清。”
“如此甚好,我就告辞了。”
“我送送公公。”
见贾珉如此爽快,戴权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长安公主本来说是有五千两就行了,他故意加了一倍,就是留下了讨价还价的余地的。没想到,贾珉竟然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不仅答应了,连怎么交钱的事儿,都一并安排好了。可见他是胸有成竹,对于这一万两,是没太当回事儿的。
不过,一想到那次的国公酒和这次的西瓜、苹果和灵芝,戴权也不感到有什么... -->>
从戴权的语气和表情,贾珉就觉得有点儿不妙。
“此话怎讲。”
“小哥只知我到了你这里,却不知在到你这里之前,我还去了一个地方。”
“哦,公公去了何处。”
“去了贵府,宣旨去了。”
“哦,到了府里,那就跟我没关系了。”
“小哥就不想知道宣的是什么旨么?”
贾珉其实还是想知道的,很少有人会对此一点儿好奇也没有的。虽然他不知道圣旨什么内容,但是,隐隐有一种感觉,这不是什么好事儿。
如果是真的有什么好事儿的话,以贾府那好显摆的做派,应该派人到这里报信儿了。
“唉,什么旨意也跟我无关了。”
“恐怕跟小哥还是有关的。皇上已经下了圣旨,叫荣国府接手牛继宗他们的公交马车生意。半月内恢复运营。咱家对于贵府,也是多少了解一些的。说句不客气的话,若是小哥不接下这个生意,贵府可就要倒霉了。”
尽管已经预料到了,不会是什么好消息,但是,听到是这个项目,贾珉还是吃了一惊。
下一道圣旨,叫贾府接受一桩生意,似乎有些太不同寻常了。
大德王朝跟中土历史上的而其他王朝一样,基本上也采取重农抑商的政策。官方对于商业的管理和干预,一直是比较严格的。
这个传统,其实从先秦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最为典型的代表人物之一,就是商鞅了。
商鞅认为,无论是经商,还是艺术、技术,都是对国家有害的。老百姓如果从事这些行业能生存,就不愿意种地,不愿意打仗。
所以,如果想让国家强盛,就得把老百姓拴在土地上。平时种地,战时打仗。
这其实就有些类似于军国主义和先军主义了。
这种思想理念,在贾珉看来,当然是荒唐的了。但是,在历史上,却是被很多人推崇的。事实上,许多朝代所采取的,也确实是这种政策。
从这个角度来说,元亨天子下了一道这样的旨意,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问题只是在于,明明知道这是个赔本儿的生意,别人干不下去,退出了,为什么还叫荣国府来接手?
从道理上讲不通啊。
戴权说得对,这个项目,如果贾珉不接手,贾府也确实只有等着倒霉了。
贾珉已经把很多思路都告诉牛继宗他们,他们尚且干不起来,更何况贾府的那些人呢?
贾府的那帮家伙,就是些内战内行,外战外行的人。一个个捞自己府里公款是内行,叫他们到外边去,正儿八经地做生意赚钱,就不行了。耍阴谋,打嘴炮是内行,做正事儿,干实务,就是外行了。
当然,贾珉还是有办法把这个生意做起来的,此前还曾经准备从牛继宗他们手里接下这个项目。
但是,现在他要走了,不想参与这件事儿了。况且,即使他不走,接手了这个项目,也跟他以前接手,不是一个概念了。
以前接手,那是他自己的生意,虽然风险是他自己承担,但是,他有完整的决策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思,来做这个生意。
现在接手,属于贾府的生意。这帮渣队友参与进来,除了瞎搅合,起不到任何好作用。
干砸了,责任全在贾珉身上。皇上真要追究,肯定是第一个把贾珉推出去当替死鬼。这一点,用脚后跟想想,就知道是注定的。
干好了,因为是府里的生意,功劳也没有贾珉多大事儿。他们会认为,这都是应该的,还是他们给了贾珉机会呢。
“还是谈谈公主入股的事儿吧,她打算一年挣多少银子?”
贾珉觉得,现在谈论贾府公交马车的事情,没有多大意义。
一是自己跟贾府没什么关系了。二是在许多前提不明的情况下,也谈不出个什么名堂来。
“她的胃口倒也不大,一年有个万儿八千两的,反正也不是挣嫁妆钱,只是弄个零花钱儿就行了。”
“行,就照着一年一万两,就从下月算起,每季交给她三千两,连交两季,余下四千两,第三季一次交清。”
“如此甚好,我就告辞了。”
“我送送公公。”
见贾珉如此爽快,戴权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
长安公主本来说是有五千两就行了,他故意加了一倍,就是留下了讨价还价的余地的。没想到,贾珉竟然不假思索地就答应了。不仅答应了,连怎么交钱的事儿,都一并安排好了。可见他是胸有成竹,对于这一万两,是没太当回事儿的。
不过,一想到那次的国公酒和这次的西瓜、苹果和灵芝,戴权也不感到有什么...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