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盛世风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任何人。此事不用皇上操心,就让林甫去办好了。”
拍的一声,唐玄宗落下棋子说道:“让门下省按程序再议一次,提出反驳的理由来,单独向朕上奏。”李林甫不敢抗旨,亲自到门下省,对陈希烈说道:“皇上要你们门下省按规矩再议一次,适之与卢绚交往很深,应该回避。就由你主持,作出结论后,单独上奏折。我在这里等着,马上要结果。”
陈希烈战战兢兢的去见李适之,对他说道:“卢绚的案子,皇上要门下省再议、再议一次,而且要你回避,林甫宰相等着要结果。你说怎么办?”
李适之不知唐玄宗的用意,对陈希烈说道:“门下省已经正式否决了,难道皇上还不满意,你就去一趟兴德郡,亲自考核一下,实事求是的写成奏折,再上报皇上。”“可是、可是林甫宰相现在就要结果,他在我房间里等着,你亲自去对他说说。”陈希烈急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唉,”李适之叹息一声说道:“林甫为什么和卢绚过不去呢?使人费解。我和卢绚在一起共事,虽然比较投缘,但并没有深交,为他的事得罪林甫,划不来,你就看着办吧。”“有你这句话,我就好办了。”陈希烈立即将给事中等人招集到一起,草草了事,同意了吏部的草拟奏折。
唐玄宗接到三省议定的奏折之后,他也知道卢绚刚刚到任,许多事务还没来得及处理。考核官上奏他懈怠,身体不好,不称职。事出有因,希望门下省反驳回去,没想到是这个结果。他对李适之的能力开始怀疑,内心之中打算更换了。
但他还是将卢绚降职的诏书拖了一段时间未发,希望李适之上奏保他。然而李适之一直没有进宫。他对李适之已经彻底失望了,甚至于有些讨厌,更换副相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撤销卢绚兴德郡太守,任命他为兴德郡司马的诏书下了。李林甫终于松了一口气,一个五品地方官,再要起来就难了。何况他李林甫把持吏部,随时掌握他的动向,如果唐玄宗还眷顾他,就再一次降职,将卢绚的形象从唐玄宗的大脑中抹掉,彻底打消再次启用他的念头。
李适之自从上奏开采金矿之事被唐玄宗否定之后,再也没有上奏折了。经过卢绚事件之后,唐玄宗对他更加冷漠,两个月没有进宫汇报。更使他不能接受的是,李林甫传达唐玄宗旨意,要他遇事征求首席宰相的意见。同为宰相,历来都是各负其责,在皇帝面前各舒已见。现在倒好,他成了李林甫的属下,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但他不知道这是李林甫有意假传口谕,用以阻挡他与唐玄宗直接接触。他果然上当,与唐玄宗赌气,这正是李林甫想要的结果,
李适之很想与李林甫一争高下,但他太实在,太相信别人说的话。一句假话就使他与唐玄宗之间产生了隔阂,互不信任。如果说办事,他肯定比李林甫做得规矩。但论到争权夺利、权力争斗,他就不是李林甫的对手了。但他仍不死心,希望唐玄宗能改变态度。因此采用软抗的办法,用消极的态度对待朝廷事务。然而他不去衙门里更好,李林甫就直接处理了,让门下省的陈希烈画押,送到唐玄宗那里,也能算数。他成了多余的人了,知道唐玄宗心中已经没有他了。与其占据空位,成为冢中枯骨,不如辞去相位,清闲自在。
李林甫看出了李适之的心思,他巴不得他尽快离开相位。本想上书,免去李适之的丞相之职。但反过来一想,这样做会引起唐玄宗的猜疑。如果能让李适之主动辞职,那是最好的结果。他对陈希烈说道:“适之已经完了,但还占着相位,俗话说,夜长梦多,弄不好可能死灰复燃。你要想做丞相的话,就赶快采取措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提出辞呈。”
陈希烈现在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丞相的位置上,李林甫不扇动,他也要采取措施。现在李林甫鼓励他做,他当然会更加用力了。
李适之官场上不得意,就借酒消愁。挈搕提壶,隔几天就要到酒楼上坐一坐,将自己灌醉之后,睡上一天,什么事也不想,轻松一下。这天他正准备去酒楼,陈希烈一把拉住他说道:“我们到宏发酒楼去,那里的酒菜不错。”“味道是不错,但价钱也好得很啊。听说后台老板是新上任的度支员外郎杨钊,他可是管钱的官啊,做这样的事越不越轨啊?御史台的那帮人,都是吃闲饭的,对这样的事都视而不见。”李适之不满的说道。
陈希烈说道:“杨钊就兼侍御史,他可能早就让御史台的人吃饱喝足了,吃了就嘴短,所以没人过问啊。价钱贵不要你掏钱,我请你。”李适之笑着说道:“你是瞄准了我那位置了,行,让给你总比其他人来抢好。”跟着陈希烈,去了宏发酒楼。
陈希烈要了一间上等雅间,点了一桌时髦的菜,要了一壶上好的酚酒。李适之说道:“菜不错,酒少了。”陈希烈说道:“酒有的是,喝完了就加。我先敬你一杯。”李适之一口干了。
两人喝得十分投机,几杯酒下肚,李适之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朝廷现在的事,与太宗皇帝创设的祖制相背离,与三省六部制的制度不相符,可以说已经违背了祖制。设立三省,目的是为了分散权力,打破宰相一人说了算现象。三省各有各的职能,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也是行使权力的机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重大事情都要经过中书省决定,可以否决尚书省的建议。而门下省呢,是议定机构,中书省决定的事,必须经过门下省审议,如果认为不妥,可以驳回,意见统一才能执行。”
陈希烈说道:“这些我懂,科考的内容就有这些,当年为考进士,着实下了大力气,来弄清楚这些内容。”“你不懂﹗”李适之眯起醉眼说道:“你知道的都是教科书上的,实际当中你是个糊涂蛋。现在李林甫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任中书令,既管中书省,又管尚书省,集决策与执行于一身。皇上还要门下省听他的,实际上三省的议事程序已经成了过场,没有实际意义了。”
陈希烈说道:“皇上信任李丞相,愿意将重担给他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是啊,皇上并不糊涂,想想开元年间,做事何等精明,象姚崇、张说那样的能人,处理朝中的事情,也是谨慎得很,生怕出现差错。现在不同了,李林甫一手遮天,朝中无人敢说真话,他还认为政见统一,李林甫能干。区别太大了,也许是后宫的韵律迷惑了他的睿智。”
陈希烈觉得李适之越说越离谱了,他和李林甫是不一样的,虽然想他的相位,但不愿害他。他好心提醒:“大人喝多了,说话要注意分寸,小心隔墙有耳。”李适之说道:“我没醉,说的都是实话。陈大人,我知道你和李林甫并不是同一路人,说这些话,好让你能在皇上面前争得说话的权利。为了大唐的社稷,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要勇于担当。我已经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呆在相位上已无意义。我明天就去写辞呈,辞去丞相职务,并举荐你接任。”
李适之拿着辞呈走进皇宫,唐玄宗刚从华清宫回到长安,还沉浸于歌舞之中,优美的弦乐使李适之突然止步。他不敢冲撞唐玄宗的兴致,站在演出大厅的门外,想等演出停止之后再请奏。
然而唐玄宗的兴致特别好,一曲终了又接一曲。他实在不能等了,本想回转,将辞呈交给李林甫。但他不甘心,还想面见皇帝,作最后的一博,冒冒失失的闯进了演出厅。唐玄宗正在吹萧,眼睛看着正在舞蹈的杨贵妃。对李适之的进门不予理睬。吹奏没有停顿,根本就不看李适之,连瞟一眼的动作都没有,吹奏十分投入。
高力士走到李适之的跟前说道:“皇上今天的兴致特别好,不要打扰他,有事明天再说,奏折我可以转交。”李适之彻底绝望了,他将辞呈交给高力士,扭头走了。唐玄宗停止吹奏,从高力士手上接过李适之的辞呈。“唉”叹了一口气说道:“叫林甫进宫。”
任何人。此事不用皇上操心,就让林甫去办好了。”
拍的一声,唐玄宗落下棋子说道:“让门下省按程序再议一次,提出反驳的理由来,单独向朕上奏。”李林甫不敢抗旨,亲自到门下省,对陈希烈说道:“皇上要你们门下省按规矩再议一次,适之与卢绚交往很深,应该回避。就由你主持,作出结论后,单独上奏折。我在这里等着,马上要结果。”
陈希烈战战兢兢的去见李适之,对他说道:“卢绚的案子,皇上要门下省再议、再议一次,而且要你回避,林甫宰相等着要结果。你说怎么办?”
李适之不知唐玄宗的用意,对陈希烈说道:“门下省已经正式否决了,难道皇上还不满意,你就去一趟兴德郡,亲自考核一下,实事求是的写成奏折,再上报皇上。”“可是、可是林甫宰相现在就要结果,他在我房间里等着,你亲自去对他说说。”陈希烈急得有些语无伦次了。
“唉,”李适之叹息一声说道:“林甫为什么和卢绚过不去呢?使人费解。我和卢绚在一起共事,虽然比较投缘,但并没有深交,为他的事得罪林甫,划不来,你就看着办吧。”“有你这句话,我就好办了。”陈希烈立即将给事中等人招集到一起,草草了事,同意了吏部的草拟奏折。
唐玄宗接到三省议定的奏折之后,他也知道卢绚刚刚到任,许多事务还没来得及处理。考核官上奏他懈怠,身体不好,不称职。事出有因,希望门下省反驳回去,没想到是这个结果。他对李适之的能力开始怀疑,内心之中打算更换了。
但他还是将卢绚降职的诏书拖了一段时间未发,希望李适之上奏保他。然而李适之一直没有进宫。他对李适之已经彻底失望了,甚至于有些讨厌,更换副相只是时间的问题了。
撤销卢绚兴德郡太守,任命他为兴德郡司马的诏书下了。李林甫终于松了一口气,一个五品地方官,再要起来就难了。何况他李林甫把持吏部,随时掌握他的动向,如果唐玄宗还眷顾他,就再一次降职,将卢绚的形象从唐玄宗的大脑中抹掉,彻底打消再次启用他的念头。
李适之自从上奏开采金矿之事被唐玄宗否定之后,再也没有上奏折了。经过卢绚事件之后,唐玄宗对他更加冷漠,两个月没有进宫汇报。更使他不能接受的是,李林甫传达唐玄宗旨意,要他遇事征求首席宰相的意见。同为宰相,历来都是各负其责,在皇帝面前各舒已见。现在倒好,他成了李林甫的属下,这对他的打击太大。但他不知道这是李林甫有意假传口谕,用以阻挡他与唐玄宗直接接触。他果然上当,与唐玄宗赌气,这正是李林甫想要的结果,
李适之很想与李林甫一争高下,但他太实在,太相信别人说的话。一句假话就使他与唐玄宗之间产生了隔阂,互不信任。如果说办事,他肯定比李林甫做得规矩。但论到争权夺利、权力争斗,他就不是李林甫的对手了。但他仍不死心,希望唐玄宗能改变态度。因此采用软抗的办法,用消极的态度对待朝廷事务。然而他不去衙门里更好,李林甫就直接处理了,让门下省的陈希烈画押,送到唐玄宗那里,也能算数。他成了多余的人了,知道唐玄宗心中已经没有他了。与其占据空位,成为冢中枯骨,不如辞去相位,清闲自在。
李林甫看出了李适之的心思,他巴不得他尽快离开相位。本想上书,免去李适之的丞相之职。但反过来一想,这样做会引起唐玄宗的猜疑。如果能让李适之主动辞职,那是最好的结果。他对陈希烈说道:“适之已经完了,但还占着相位,俗话说,夜长梦多,弄不好可能死灰复燃。你要想做丞相的话,就赶快采取措施。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自己提出辞呈。”
陈希烈现在所有的心思都放在丞相的位置上,李林甫不扇动,他也要采取措施。现在李林甫鼓励他做,他当然会更加用力了。
李适之官场上不得意,就借酒消愁。挈搕提壶,隔几天就要到酒楼上坐一坐,将自己灌醉之后,睡上一天,什么事也不想,轻松一下。这天他正准备去酒楼,陈希烈一把拉住他说道:“我们到宏发酒楼去,那里的酒菜不错。”“味道是不错,但价钱也好得很啊。听说后台老板是新上任的度支员外郎杨钊,他可是管钱的官啊,做这样的事越不越轨啊?御史台的那帮人,都是吃闲饭的,对这样的事都视而不见。”李适之不满的说道。
陈希烈说道:“杨钊就兼侍御史,他可能早就让御史台的人吃饱喝足了,吃了就嘴短,所以没人过问啊。价钱贵不要你掏钱,我请你。”李适之笑着说道:“你是瞄准了我那位置了,行,让给你总比其他人来抢好。”跟着陈希烈,去了宏发酒楼。
陈希烈要了一间上等雅间,点了一桌时髦的菜,要了一壶上好的酚酒。李适之说道:“菜不错,酒少了。”陈希烈说道:“酒有的是,喝完了就加。我先敬你一杯。”李适之一口干了。
两人喝得十分投机,几杯酒下肚,李适之的话匣子就打开了:“朝廷现在的事,与太宗皇帝创设的祖制相背离,与三省六部制的制度不相符,可以说已经违背了祖制。设立三省,目的是为了分散权力,打破宰相一人说了算现象。三省各有各的职能,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也是行使权力的机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重大事情都要经过中书省决定,可以否决尚书省的建议。而门下省呢,是议定机构,中书省决定的事,必须经过门下省审议,如果认为不妥,可以驳回,意见统一才能执行。”
陈希烈说道:“这些我懂,科考的内容就有这些,当年为考进士,着实下了大力气,来弄清楚这些内容。”“你不懂﹗”李适之眯起醉眼说道:“你知道的都是教科书上的,实际当中你是个糊涂蛋。现在李林甫担任尚书右仆射,兼任中书令,既管中书省,又管尚书省,集决策与执行于一身。皇上还要门下省听他的,实际上三省的议事程序已经成了过场,没有实际意义了。”
陈希烈说道:“皇上信任李丞相,愿意将重担给他挑,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是啊,皇上并不糊涂,想想开元年间,做事何等精明,象姚崇、张说那样的能人,处理朝中的事情,也是谨慎得很,生怕出现差错。现在不同了,李林甫一手遮天,朝中无人敢说真话,他还认为政见统一,李林甫能干。区别太大了,也许是后宫的韵律迷惑了他的睿智。”
陈希烈觉得李适之越说越离谱了,他和李林甫是不一样的,虽然想他的相位,但不愿害他。他好心提醒:“大人喝多了,说话要注意分寸,小心隔墙有耳。”李适之说道:“我没醉,说的都是实话。陈大人,我知道你和李林甫并不是同一路人,说这些话,好让你能在皇上面前争得说话的权利。为了大唐的社稷,为了天下的黎民百姓,要勇于担当。我已经失去了皇上的信任,呆在相位上已无意义。我明天就去写辞呈,辞去丞相职务,并举荐你接任。”
李适之拿着辞呈走进皇宫,唐玄宗刚从华清宫回到长安,还沉浸于歌舞之中,优美的弦乐使李适之突然止步。他不敢冲撞唐玄宗的兴致,站在演出大厅的门外,想等演出停止之后再请奏。
然而唐玄宗的兴致特别好,一曲终了又接一曲。他实在不能等了,本想回转,将辞呈交给李林甫。但他不甘心,还想面见皇帝,作最后的一博,冒冒失失的闯进了演出厅。唐玄宗正在吹萧,眼睛看着正在舞蹈的杨贵妃。对李适之的进门不予理睬。吹奏没有停顿,根本就不看李适之,连瞟一眼的动作都没有,吹奏十分投入。
高力士走到李适之的跟前说道:“皇上今天的兴致特别好,不要打扰他,有事明天再说,奏折我可以转交。”李适之彻底绝望了,他将辞呈交给高力士,扭头走了。唐玄宗停止吹奏,从高力士手上接过李适之的辞呈。“唉”叹了一口气说道:“叫林甫进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