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盛世风波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十一章上书借兵禄山想扩军巧作安排忠嗣破阴谋
沈州城外战不休,乱杀契丹积如丘。
勇士铁骢流汗血,将军邀功名利收。
安禄山指挥大军向契丹军队冲击,唐军三面出击,成扇形冲向包围史思明的敌军。耶律里思惊慌失措,命令军士丢下轻重物资,保护迪辇俎里仓惶撤走,为了逃命也无法照顾从城中冲出的萧远山的军队。
安禄山冒险获得成功,十分得意。跟在他身边的副节度使贾循说道:“大帅神机妙算,反包围来得及时,不但解了史将军的围,而且击垮了契丹军主力。这一仗大获全胜,可以向皇上请功了。”安禄山说道:“现在报功为时尚早,只有全歼契丹军,迫使他们投降,才能算立了大功。”
萧远山已经冲进了骆悦把守的营盘,见契丹的大队人马已经全部逃走,他这支军队将要面对十倍以上的敌人,如果不能乘乱突围出去,他和他的军队就会全部留在这里。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冲入营垒。
由于唐军主力正在冲击外层的契丹军主力,在内线契丹人占有绝对优势。骆悦知道唐军的主力援军已到,只要不让他们冲破栅栏,就能全部将他们歼灭。因此全力抵抗,阻止了萧远山的冲击速度。但兵力相差太大,还是被拼了性命的萧远山冲破了防线。即使这样,还是拖延契丹军,为唐军返回围攻赢得了时间。
史思明从内向耶律里思的主力冲击,契丹人遭受突然袭击,已经乱成一团,丢弃所有物资逃跑。他立即进行追击,但契丹丢弃物资,轻骑兵跑得快,没能追上。他停止对耶律里思的追击,立即组织军队回过头来围攻沈州城内突围出来的契丹军。
萧远山的军队刚刚冲破骆悦的营垒,就被史思明的军队堵住了。萧远山见势不妙,带领一部分勇士,拼命冲击。这时史思明的主力已经赶到,不管是数量上,还是气势上都战有极大的优势。萧远山的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他不敢恋战,带领军队向耶律里思逃走的方向逃跑,一批又一批契丹军队留下来阻击。
史思明令旗一展,唐军全力追杀,契丹军士成了俎上肉,死伤惨重。断后的军队,一批批倒下。契丹人奋力反抗,唐军的冲击如墙推进,陌刀兵阵从契丹人尸体上踏过去。
萧远山左冲右突,拼命奔逃,还是他武艺高强,战马跑得快,唐军没有人拦得住他。即使这样,也只带了数十名勇士逃脱,基本上全军覆没。
这一仗,唐军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契丹军的主力,但也击毙了两万敌人,消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而且获得大量的军用物资。安禄山十分高兴对随行的贾循说道:“这一仗打得好,我军的收获颇丰,既武装了自己,又削弱了敌人,为今后的战斗开了个好头。”
军队打了大胜仗,安禄山的心情舒畅。亲自走到史思明的军队里,一眼看到韩德霖等人的腰间挂满了契丹军人的首级,亲自走到他的身前问话。
韩德霖第一次见到穿紫袍的将军,有些拘谨,脸都红了。安禄山打趣的说道:“这样腼腆,那来的胆量砍掉敌人的脑袋,你腰间那些东西是自己沾上去的吧。”韩德霖站直身子大声说道:“报告元帅,我们三人配合,共同杀敌,努力得来的。”祝林森、佘彪也过来了,他们的腰间同样挂满了首级。
史思明匆忙向这边跑来,安禄山高声喊道:“慢点,兄弟,这仗打得不错,看到你的这些部下,真让人高兴。”他指着韩德霖三人说道:“他们立了大功,应该奖赏,可以升官,你看着办。”
史思明恭敬的回答道:“是﹗”转身对一名下属说道:“书记官,任命韩德霖为上戍主①,祝林森、佘彪为中戍主。回到据地之后立即向大帅府上报。”他立即进行任命,一方面是讨好安禄山,对他的指示一丝不苟。另一方面表现他对部队的了解,随时随地能叫出普通士兵的名字。对于一个掌管几万军队的主官来说,的确不同于一般人,确有过人之处。
安禄山上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高兴的说道:“你带兵,我最放心。这次让你当先锋,我有些担心。但其他人更不行,只有冒险啦。想不到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契丹称臣后,我上报皇上,给你记功。还要加官晋爵。现在立即出发,追击敌军。”史思明提醒道:“契丹人靠放牧为生,善于骑马,北方草原纵横上万里,如果他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与我们捉迷藏,对我军不利。我军的这些重装备,搬运困难,行动不便,如果放弃这些装备,又体现不了我军的优势,等于是用我们的弱势去对抗契丹人的长处。我们分兵进击,则力量分散,很容易中敌人的圈套。集中兵力又跑不过他们的轻骑,很难捕捉战机,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战斗,根本就不能取胜。”
安禄山沉思起来,史思明提出的问题是实事存在的,他以前也遇到过,这是最难对付的难题。他若有所思的说道:“契丹人有十万骑兵,不但机动快,而且有很强的战斗力,要彻底打垮他们很难。如果再增加一支军队从另外一个角度偷袭他们,效果就不一样了,”
高尚在旁边建言道:“大帅何不向朝廷要求增援呢?”安禄山眼睛一亮,他不只是要朝廷派兵增援,而是想要朝廷为他增加军队。立即让高尚草拟奏折。对高尚说道:“向皇上和朝廷上奏:‘启奏皇上,臣在沈州围歼契丹主力,毙敌两万多人,缴获军用物资无数。已经将契丹击溃,而契丹军向大漠纵深逃窜,在大草原中与我周旋。为了彻底消灭契丹,请求河东节度使借三万军队交给臣统一指挥,定能全歼契丹军,让迪辇俎里向皇上称臣。’”
高尚将草拟的奏折递给安禄山看,安禄山画押,盖上范阳节度使的大印。派中军官,进京上奏。
李林甫接到安禄山上奏给唐玄宗的奏折,心中暗喜,他觉察出这个胡人的野心很大,想从河东军中拿去三万人。从道理上讲,他不喜欢安禄山。尤其是安禄山向唐玄宗告发了科考舞弊案,总想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但是另一个人对他的威胁更大,那就是两镇节度使王忠嗣。因为王忠嗣与太子的关系太密切了,而李林甫与太子又是格格不入。而且王忠嗣深得唐玄宗的器重,可称得上目前军界的第一人。如果王忠嗣边功大,就会入相,那样对他的威胁太大了,他想一手遮天就不可能了。
当时河东军总人数共有55000人,而平卢军只有37000人,王忠嗣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与太子一起长大,并陪他一起在宫中读书,两人有感情。
李林甫在立太子时,极力推荐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为太子,唐玄宗没有批准,立了年长的李亨。因此李林甫与太子李亨有过节。前段时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没有力量向太子进攻。现在科考的事人们已经淡忘了,他的相位也十分稳固。但是太子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他要尽快解决问题。
安禄山是个胡人,不通汉文化,再大的功劳,也只能封王,进不了宰相府,对他构不成威胁。利用他对抗王忠嗣,一可以阻止王忠嗣入相位,二可以削弱太子的力量,为攻击太子创造条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他拿着安禄山的奏折,进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安禄山上奏,他在边防打了一个大胜仗,歼敌两万多,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现在请求全歼敌军,彻底打垮契丹人。”
高力士从李林甫手上接过安禄山奏折,转递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后说道:“这胡儿还真能打仗,一次歼敌两万多,收获不小。”
李林甫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虽然击溃契丹,但没有彻底歼灭,将来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臣奏请支援安禄山,全歼契丹军队,”
唐玄宗将奏折放在桌上,说道:“林甫也认为该从河东镇调三万军队,归禄山统一指挥。河东军是忠嗣指挥的,禄山指挥合适吗?”
李林甫说道:“河东的军队,范阳、平卢的军队都是朝廷的军队,由皇上统一调配。打仗的时候,由谁指挥都一样。”
唐玄... -->>
第二十一章上书借兵禄山想扩军巧作安排忠嗣破阴谋
沈州城外战不休,乱杀契丹积如丘。
勇士铁骢流汗血,将军邀功名利收。
安禄山指挥大军向契丹军队冲击,唐军三面出击,成扇形冲向包围史思明的敌军。耶律里思惊慌失措,命令军士丢下轻重物资,保护迪辇俎里仓惶撤走,为了逃命也无法照顾从城中冲出的萧远山的军队。
安禄山冒险获得成功,十分得意。跟在他身边的副节度使贾循说道:“大帅神机妙算,反包围来得及时,不但解了史将军的围,而且击垮了契丹军主力。这一仗大获全胜,可以向皇上请功了。”安禄山说道:“现在报功为时尚早,只有全歼契丹军,迫使他们投降,才能算立了大功。”
萧远山已经冲进了骆悦把守的营盘,见契丹的大队人马已经全部逃走,他这支军队将要面对十倍以上的敌人,如果不能乘乱突围出去,他和他的军队就会全部留在这里。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冲入营垒。
由于唐军主力正在冲击外层的契丹军主力,在内线契丹人占有绝对优势。骆悦知道唐军的主力援军已到,只要不让他们冲破栅栏,就能全部将他们歼灭。因此全力抵抗,阻止了萧远山的冲击速度。但兵力相差太大,还是被拼了性命的萧远山冲破了防线。即使这样,还是拖延契丹军,为唐军返回围攻赢得了时间。
史思明从内向耶律里思的主力冲击,契丹人遭受突然袭击,已经乱成一团,丢弃所有物资逃跑。他立即进行追击,但契丹丢弃物资,轻骑兵跑得快,没能追上。他停止对耶律里思的追击,立即组织军队回过头来围攻沈州城内突围出来的契丹军。
萧远山的军队刚刚冲破骆悦的营垒,就被史思明的军队堵住了。萧远山见势不妙,带领一部分勇士,拼命冲击。这时史思明的主力已经赶到,不管是数量上,还是气势上都战有极大的优势。萧远山的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他不敢恋战,带领军队向耶律里思逃走的方向逃跑,一批又一批契丹军队留下来阻击。
史思明令旗一展,唐军全力追杀,契丹军士成了俎上肉,死伤惨重。断后的军队,一批批倒下。契丹人奋力反抗,唐军的冲击如墙推进,陌刀兵阵从契丹人尸体上踏过去。
萧远山左冲右突,拼命奔逃,还是他武艺高强,战马跑得快,唐军没有人拦得住他。即使这样,也只带了数十名勇士逃脱,基本上全军覆没。
这一仗,唐军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契丹军的主力,但也击毙了两万敌人,消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而且获得大量的军用物资。安禄山十分高兴对随行的贾循说道:“这一仗打得好,我军的收获颇丰,既武装了自己,又削弱了敌人,为今后的战斗开了个好头。”
军队打了大胜仗,安禄山的心情舒畅。亲自走到史思明的军队里,一眼看到韩德霖等人的腰间挂满了契丹军人的首级,亲自走到他的身前问话。
韩德霖第一次见到穿紫袍的将军,有些拘谨,脸都红了。安禄山打趣的说道:“这样腼腆,那来的胆量砍掉敌人的脑袋,你腰间那些东西是自己沾上去的吧。”韩德霖站直身子大声说道:“报告元帅,我们三人配合,共同杀敌,努力得来的。”祝林森、佘彪也过来了,他们的腰间同样挂满了首级。
史思明匆忙向这边跑来,安禄山高声喊道:“慢点,兄弟,这仗打得不错,看到你的这些部下,真让人高兴。”他指着韩德霖三人说道:“他们立了大功,应该奖赏,可以升官,你看着办。”
史思明恭敬的回答道:“是﹗”转身对一名下属说道:“书记官,任命韩德霖为上戍主①,祝林森、佘彪为中戍主。回到据地之后立即向大帅府上报。”他立即进行任命,一方面是讨好安禄山,对他的指示一丝不苟。另一方面表现他对部队的了解,随时随地能叫出普通士兵的名字。对于一个掌管几万军队的主官来说,的确不同于一般人,确有过人之处。
安禄山上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高兴的说道:“你带兵,我最放心。这次让你当先锋,我有些担心。但其他人更不行,只有冒险啦。想不到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契丹称臣后,我上报皇上,给你记功。还要加官晋爵。现在立即出发,追击敌军。”史思明提醒道:“契丹人靠放牧为生,善于骑马,北方草原纵横上万里,如果他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与我们捉迷藏,对我军不利。我军的这些重装备,搬运困难,行动不便,如果放弃这些装备,又体现不了我军的优势,等于是用我们的弱势去对抗契丹人的长处。我们分兵进击,则力量分散,很容易中敌人的圈套。集中兵力又跑不过他们的轻骑,很难捕捉战机,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战斗,根本就不能取胜。”
安禄山沉思起来,史思明提出的问题是实事存在的,他以前也遇到过,这是最难对付的难题。他若有所思的说道:“契丹人有十万骑兵,不但机动快,而且有很强的战斗力,要彻底打垮他们很难。如果再增加一支军队从另外一个角度偷袭他们,效果就不一样了,”
高尚在旁边建言道:“大帅何不向朝廷要求增援呢?”安禄山眼睛一亮,他不只是要朝廷派兵增援,而是想要朝廷为他增加军队。立即让高尚草拟奏折。对高尚说道:“向皇上和朝廷上奏:‘启奏皇上,臣在沈州围歼契丹主力,毙敌两万多人,缴获军用物资无数。已经将契丹击溃,而契丹军向大漠纵深逃窜,在大草原中与我周旋。为了彻底消灭契丹,请求河东节度使借三万军队交给臣统一指挥,定能全歼契丹军,让迪辇俎里向皇上称臣。’”
高尚将草拟的奏折递给安禄山看,安禄山画押,盖上范阳节度使的大印。派中军官,进京上奏。
李林甫接到安禄山上奏给唐玄宗的奏折,心中暗喜,他觉察出这个胡人的野心很大,想从河东军中拿去三万人。从道理上讲,他不喜欢安禄山。尤其是安禄山向唐玄宗告发了科考舞弊案,总想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但是另一个人对他的威胁更大,那就是两镇节度使王忠嗣。因为王忠嗣与太子的关系太密切了,而李林甫与太子又是格格不入。而且王忠嗣深得唐玄宗的器重,可称得上目前军界的第一人。如果王忠嗣边功大,就会入相,那样对他的威胁太大了,他想一手遮天就不可能了。
当时河东军总人数共有55000人,而平卢军只有37000人,王忠嗣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与太子一起长大,并陪他一起在宫中读书,两人有感情。
李林甫在立太子时,极力推荐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为太子,唐玄宗没有批准,立了年长的李亨。因此李林甫与太子李亨有过节。前段时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没有力量向太子进攻。现在科考的事人们已经淡忘了,他的相位也十分稳固。但是太子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他要尽快解决问题。
安禄山是个胡人,不通汉文化,再大的功劳,也只能封王,进不了宰相府,对他构不成威胁。利用他对抗王忠嗣,一可以阻止王忠嗣入相位,二可以削弱太子的力量,为攻击太子创造条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他拿着安禄山的奏折,进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安禄山上奏,他在边防打了一个大胜仗,歼敌两万多,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现在请求全歼敌军,彻底打垮契丹人。”
高力士从李林甫手上接过安禄山奏折,转递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后说道:“这胡儿还真能打仗,一次歼敌两万多,收获不小。”
李林甫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虽然击溃契丹,但没有彻底歼灭,将来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臣奏请支援安禄山,全歼契丹军队,”
唐玄宗将奏折放在桌上,说道:“林甫也认为该从河东镇调三万军队,归禄山统一指挥。河东军是忠嗣指挥的,禄山指挥合适吗?”
李林甫说道:“河东的军队,范阳、平卢的军队都是朝廷的军队,由皇上统一调配。打仗的时候,由谁指挥都一样。”
唐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