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嫡女盛宠录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郭康海小心翼翼垂手而立,大气不敢出一声,他身后的两个小太监早就白了脸,吓得瑟瑟发抖,几乎就要跪爬在了地上。
其中一个刚进宫的,终于忍不住,带上哭腔小声问道:“师傅,皇帝他……”
郭康海狠狠瞪了他一眼,低骂了一句没出息的东西。这小太监便是再害怕,连忙闭紧了嘴,规规矩矩立着。
终于,里面安静了下来,似乎一切又归于了风平浪静。半晌,才听得一个疲惫的声音命令道:“退下吧。”
郭公公立刻躬着身子打开了上书房的门,仿佛没有看见散落了一地的书册和笔墨,在这些东西之上,尤其扎眼的便是两封摊开的奏折。
英王爷同几位大臣退了出来。他着了一身深紫色的貂绒深衣金丝滚边,胸前绣着五爪蛟龙的模样,广袖的袖边用了暗云缂丝花纹,月牙白的束腰上面却比先前进殿时候,多了一块龙衔东珠的玉佩。
郭公公的身子弯得更低。
自从前些日子皇帝单独密召了英王爷,两人不知密谈了何事之后,英王进宫的次数便明显多了起来。虽然依旧不位列在朝参与政事,显而易见的却参与了此次大理寺、刑部和要案司的会省。看起来,似乎有逐渐被重用的征兆。
若此次办案深得帝心,不知这位闲散王爷会不会乘机扶摇直上。
还有朝堂上的胶着抗争,会不会因着各方势力的被打压或提拔,产生剧烈的变化。
郭公公心下一凛,弹了一下拂尘,口中愈发恭敬道:“午后积雪化水,王爷当仔细脚下。奴才恭送王爷。”
英王爷在郭康海身上扫视了一圈,点头致意,表示领情。
第二日,朝堂之上突然出现了新的形势。原本弹劾太子的折子突然变成了弹劾殿前督检点朱国凛,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可怕——原来刑部和要案司竟然查出来,这宫中走水竟然存在几个重要的疑点:
刑部尚书和要案司大司长联名上书披露,逆贼忠勇将军铁厚山乃前朝旧臣之后,隐姓埋名二十余载,取得太子信任后,擢升为上将军得以出入东宫。有证据显示其与心腹密谋在宫中制造混乱,妄图引起夺储大乱。当夜铁厚山潜入东宫后,在偏殿内泼满烈油,随即点燃明火。谁知火起后风向突转,却将火势引向了东北方的漪澜殿。
御林军赶到后,整个漪澜殿已经被大火吞没,而东宫仅被烧毁了东配殿。按照惯常人的想法,自然认为火势是从漪澜殿生起,而后蔓延至东宫。巧合的是,当夜皇帝本应在立政殿处理政务,因缘际会之下临时改了主意去了漪澜殿,而同时本应回到东宫的太子又因贪杯醉倒在了御花园,这才让皇帝最终伤及龙体。
而朱国凛的一个手下揭发,说当时有兵勇发现了此疑点,上报却被按压下来,并且受到了严厉警告。他本人十分不服,认为事关重大,硬闯司局报至给了朱国凛处,却被朱大人以“擅自越权、私心甚重”杖责了四十赶出了侍卫队,并罚以永不得进京录用。
这让朝野一片哗然,各种猜测纷繁而至。难道,那晚要烧死的对象或许不是皇帝,而是太子殿下本人?!
还有,朱国凛明明发现了这一个疑点,却仍隐瞒不报。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背后的原因就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了。众所周知,朱检点是朱皇贵妃的亲兄长,皇贵妃与沈皇后一向不睦。何况朱皇贵妃后面还隐隐牵涉着二皇子。
原本被打压的太子一系的人马立刻举枪反击,纷纷上奏要求释放太子,并捉拿真凶,含沙射影间直指向后宫和皇子间的争斗。朱国凛庭外大呼冤枉,差点举刀自刎,好歹是被人拼命拦了下来。大理寺正卿也反唇相讥,虽然东宫偏殿确实有油泼痕迹,与东宫相邻的漪澜殿配殿却也有同样的迹象,不能证明东宫太子才是凶手的主要目标。
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寸土必争,几乎大打出手,闹得朝堂上乌烟瘴气。
皇帝勃然大怒,头疼欲裂之下又被生生气晕了,吓得几个近侍急宣太医。夏侯丞相不得不以圣人身体欠安,宣布罢朝三日。
朝堂之上起伏诡谲,后宫也不平静,沈皇后、朱皇贵妃还有荣嫔先后要求侍疾,却都被一一阻拦了回来。皇帝经过短暂的昏迷之后,到了傍晚终于清醒了过来。沈皇后听到消息后,率先到了皇极殿,求入而不得之后,便跪在了殿门外;朱皇贵妃和荣嫔也不甘示弱,连同二皇子,一并跪到了皇极殿另一侧,形成对峙之势。不仅如此,荣嫔还频频哭诉喊冤,传了出去又惹得大臣们纷纷摇头。
皇帝又恼怒了起来,不但谁也不见,又责罚了沈皇后与朱皇贵妃等人。不仅如此,还下旨撤掉朱国凛的职位,并且令二皇子闭门思过,非诏不得入宫。另外几个皇子,也被勒令不得入宫。
另一方面却又急召了英王爷、夏侯丞相、温太尉、明都大司空等人进宫彻夜商议。
郭康海小心翼翼垂手而立,大气不敢出一声,他身后的两个小太监早就白了脸,吓得瑟瑟发抖,几乎就要跪爬在了地上。
其中一个刚进宫的,终于忍不住,带上哭腔小声问道:“师傅,皇帝他……”
郭康海狠狠瞪了他一眼,低骂了一句没出息的东西。这小太监便是再害怕,连忙闭紧了嘴,规规矩矩立着。
终于,里面安静了下来,似乎一切又归于了风平浪静。半晌,才听得一个疲惫的声音命令道:“退下吧。”
郭公公立刻躬着身子打开了上书房的门,仿佛没有看见散落了一地的书册和笔墨,在这些东西之上,尤其扎眼的便是两封摊开的奏折。
英王爷同几位大臣退了出来。他着了一身深紫色的貂绒深衣金丝滚边,胸前绣着五爪蛟龙的模样,广袖的袖边用了暗云缂丝花纹,月牙白的束腰上面却比先前进殿时候,多了一块龙衔东珠的玉佩。
郭公公的身子弯得更低。
自从前些日子皇帝单独密召了英王爷,两人不知密谈了何事之后,英王进宫的次数便明显多了起来。虽然依旧不位列在朝参与政事,显而易见的却参与了此次大理寺、刑部和要案司的会省。看起来,似乎有逐渐被重用的征兆。
若此次办案深得帝心,不知这位闲散王爷会不会乘机扶摇直上。
还有朝堂上的胶着抗争,会不会因着各方势力的被打压或提拔,产生剧烈的变化。
郭公公心下一凛,弹了一下拂尘,口中愈发恭敬道:“午后积雪化水,王爷当仔细脚下。奴才恭送王爷。”
英王爷在郭康海身上扫视了一圈,点头致意,表示领情。
第二日,朝堂之上突然出现了新的形势。原本弹劾太子的折子突然变成了弹劾殿前督检点朱国凛,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可怕——原来刑部和要案司竟然查出来,这宫中走水竟然存在几个重要的疑点:
刑部尚书和要案司大司长联名上书披露,逆贼忠勇将军铁厚山乃前朝旧臣之后,隐姓埋名二十余载,取得太子信任后,擢升为上将军得以出入东宫。有证据显示其与心腹密谋在宫中制造混乱,妄图引起夺储大乱。当夜铁厚山潜入东宫后,在偏殿内泼满烈油,随即点燃明火。谁知火起后风向突转,却将火势引向了东北方的漪澜殿。
御林军赶到后,整个漪澜殿已经被大火吞没,而东宫仅被烧毁了东配殿。按照惯常人的想法,自然认为火势是从漪澜殿生起,而后蔓延至东宫。巧合的是,当夜皇帝本应在立政殿处理政务,因缘际会之下临时改了主意去了漪澜殿,而同时本应回到东宫的太子又因贪杯醉倒在了御花园,这才让皇帝最终伤及龙体。
而朱国凛的一个手下揭发,说当时有兵勇发现了此疑点,上报却被按压下来,并且受到了严厉警告。他本人十分不服,认为事关重大,硬闯司局报至给了朱国凛处,却被朱大人以“擅自越权、私心甚重”杖责了四十赶出了侍卫队,并罚以永不得进京录用。
这让朝野一片哗然,各种猜测纷繁而至。难道,那晚要烧死的对象或许不是皇帝,而是太子殿下本人?!
还有,朱国凛明明发现了这一个疑点,却仍隐瞒不报。至于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背后的原因就不得不让人浮想联翩了。众所周知,朱检点是朱皇贵妃的亲兄长,皇贵妃与沈皇后一向不睦。何况朱皇贵妃后面还隐隐牵涉着二皇子。
原本被打压的太子一系的人马立刻举枪反击,纷纷上奏要求释放太子,并捉拿真凶,含沙射影间直指向后宫和皇子间的争斗。朱国凛庭外大呼冤枉,差点举刀自刎,好歹是被人拼命拦了下来。大理寺正卿也反唇相讥,虽然东宫偏殿确实有油泼痕迹,与东宫相邻的漪澜殿配殿却也有同样的迹象,不能证明东宫太子才是凶手的主要目标。
双方唇枪舌战,你来我往,寸土必争,几乎大打出手,闹得朝堂上乌烟瘴气。
皇帝勃然大怒,头疼欲裂之下又被生生气晕了,吓得几个近侍急宣太医。夏侯丞相不得不以圣人身体欠安,宣布罢朝三日。
朝堂之上起伏诡谲,后宫也不平静,沈皇后、朱皇贵妃还有荣嫔先后要求侍疾,却都被一一阻拦了回来。皇帝经过短暂的昏迷之后,到了傍晚终于清醒了过来。沈皇后听到消息后,率先到了皇极殿,求入而不得之后,便跪在了殿门外;朱皇贵妃和荣嫔也不甘示弱,连同二皇子,一并跪到了皇极殿另一侧,形成对峙之势。不仅如此,荣嫔还频频哭诉喊冤,传了出去又惹得大臣们纷纷摇头。
皇帝又恼怒了起来,不但谁也不见,又责罚了沈皇后与朱皇贵妃等人。不仅如此,还下旨撤掉朱国凛的职位,并且令二皇子闭门思过,非诏不得入宫。另外几个皇子,也被勒令不得入宫。
另一方面却又急召了英王爷、夏侯丞相、温太尉、明都大司空等人进宫彻夜商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