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明海商帝国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原来章公子也善弈吗?这太好了!来人啊,去偏厅备下棋局。”
对沈国模和章旻青两个这样略有些喧宾夺主的行为,刘元白颇为不爽。只是他自己失礼在先,也就不合适摆出脸色,只得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至于他嘴里的太好了,好的是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很快,下人们就在偏厅里布置好了一切。在偏厅的水磨方砖地上,铺上了几领蒲席,蒲席上,正中位置放了一张矮几,几个蒲团放置在矮几周围的蒲席上。
众人来到偏厅,下人们重新奉上茶水,这次,章旻青也有了一杯。
落座猜先,章旻青猜得了黑棋,沈国模执白先行。
古代的围棋和现代不同,在棋盘的对角星位上,预先各放了两颗座子,使棋的布局限制在对角星的布局上。现代围棋流行的中国流、三连星、错小目、星三三之类的快速布局都不可能有。
而且也没有什么先行贴目的规矩。当然,贴目也有,那是在棋局结束后,根据棋盘上黑白双方的棋的块数来计算的。例如,盘面上,白棋活了四块棋,而黑棋是一整块,那么白棋就要贴给黑棋三颗棋,反之也是同样。胜负的计算,则是包括贴子,谁占地超过一百八十一颗为胜。
双方是第一次对弈,开始的时候,都很谨慎。章旻青采取的策略,就是把棋下得尽可能的简明。即便是局部略微吃亏些,也要争先手去抢占大场。
这样的下法,让沈国模很不适应。明明在几个局部都是他占到了便宜的,可从整个盘面的形势上来看,自己却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处于劣势呢?
特别是章旻青格外注重外势和中腹,黑棋渐渐的连成了一片。倒是先行的白棋,被分割成了好几块。这样一来,沈国模还要再贴给黑棋几颗子,劣势更加明显。
一局棋下到快结束了,双方几乎就没爆发什么激烈的缠斗,这让沈国模的感觉及其难受。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掉进了水里,尽管武艺高强,在水中却始终束手束脚的施展不开。
眼看着无力回天,沈国模坐在那里,把棋局又默默的从头梳理了一遍,终于投子认输。在刚才的梳理过程里,他终于发现,章旻青的棋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中腹行棋。尽管在边角的局部看似吃了亏,可放到全局来看,却最终互为呼应,占据了大势。这样的行棋方式,还是他第一次遇到。
有着类似感觉又何止沈国模?一旁观棋的刘元白和刘师爷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刘元白在开始时,甚至一度觉得章旻青不会下棋,可越看下去,越觉得心惊。
“章公子的棋艺师从何人?某意欲前往拜访,讨教一二。”
此刻的沈国模已经不再把章旻青当做后生晚辈了,话语中已是平辈的语气。作为沈国模来说,会有这样的态度转变,一点也不稀奇。
原本他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为觉得时下士子们为了考科举,沉溺与八股文之中,读书都读成了呆子。遂立誓不参加科举,一心在家钻研王阳明的《传习录》。后来,又与绍兴的大儒刘宗周等人一起,在绍兴开办讲会。讲会结束后,回到家乡余姚创办姚江书院。奉“王学中的“良知”学说,推崇达者为师。
“此乃学生在家时,闲暇之余,自己琢磨的。”
章旻青心想,我这是跟三百多年后的日本棋手武宫正树学的“宇宙流”,眼下这个时代你让我和谁去学?说不得,只能厚着脸皮冒领了。
自己琢磨的?琢磨到自成一体,隐隐要开创一个棋道的新流派?不光沈国模,就连在一旁的刘元白和刘师爷也看着章旻青,眼神中说不出是惊讶还是麻木。
只是当意犹未尽的沈国模提出再下一局时,章旻青借口为了避免母亲担心,今天还需要赶回家去为由推辞了。要是再下一盘棋,不仅今天赶不回去,还要留在县衙吃晚饭了。章旻青觉得,那样不识趣,就要讨人嫌了。
“刘先生,你带他去秦教喻那里把,保廪诸事就请他费心帮忙安排下。”
看过章旻青的这局对弈,刘元白再次看章旻青的眼光终于有了不同,心中之前一直有些左右摇摆的念头,也终于有了决断。他招手让师爷刘先生过来,让师爷带着章旻青去县教喻那里去办报名手续。
保廪是给章旻青作保的保甲和廪生,这个时代,按照朝廷的规定,凡是参加童试的学生,必须要由具备食廪生资格的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做担保人才可以。通常情况下,找保廪都是要参加童试考试的人自己去找,并且还要给予作保的食廪生一定的谢礼才成。
找保甲自然不用费心,龙山所就可以做,可要在龙山所找出个廪生就有点为难了。
刘元白的这个吩咐,实际上就是给了县学的秦教喻一个暗示,这名报名的学子,是他刘某人看好的,能通融的地方就尽可能的通融一下。让教喻帮着指定一名廪生为章旻青作保。
“此子小小年纪,能自悟如此棋道,終非池中物啊!”
沈国模看着章旻青离去的背影感叹道。
“彼乃钱湖先生的弟子。”
刘元白点了一句,却没有再多说什么。沈国模也没言语,只是看着远去的章旻青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什么。
……
从县令刘元白这里出来,章旻青跟着刘师爷来到县衙隔壁的县学里,拜见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的秦教喻。
秦教喻虽然这还是第二次见到章旻青,却对他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因为章旻青年纪小,大明朝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里虽然不乏少年天才,可在每个县里还是没有几个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有一点,就是章旻青虽然才十四岁,可身材长大,块头已经比一般的成年人还要高大了。
之前有了文科童试的报名资料,章旻青的武科童试的手续就容易多了。籍贯以及三代名姓,都甲联保之类的资料都是现成的,从他的文科档帖上抄一份就成了。
从县学出来,已是大约申时初刻,章旻青带着七斤急匆匆的往回赶。
回去的路,章旻青的脚步加快了许多,这可累着了七斤,要连跑带蹦的才能赶上章旻青的... -->>
“原来章公子也善弈吗?这太好了!来人啊,去偏厅备下棋局。”
对沈国模和章旻青两个这样略有些喧宾夺主的行为,刘元白颇为不爽。只是他自己失礼在先,也就不合适摆出脸色,只得自己给自己找个台阶下。至于他嘴里的太好了,好的是什么,恐怕连他自己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
很快,下人们就在偏厅里布置好了一切。在偏厅的水磨方砖地上,铺上了几领蒲席,蒲席上,正中位置放了一张矮几,几个蒲团放置在矮几周围的蒲席上。
众人来到偏厅,下人们重新奉上茶水,这次,章旻青也有了一杯。
落座猜先,章旻青猜得了黑棋,沈国模执白先行。
古代的围棋和现代不同,在棋盘的对角星位上,预先各放了两颗座子,使棋的布局限制在对角星的布局上。现代围棋流行的中国流、三连星、错小目、星三三之类的快速布局都不可能有。
而且也没有什么先行贴目的规矩。当然,贴目也有,那是在棋局结束后,根据棋盘上黑白双方的棋的块数来计算的。例如,盘面上,白棋活了四块棋,而黑棋是一整块,那么白棋就要贴给黑棋三颗棋,反之也是同样。胜负的计算,则是包括贴子,谁占地超过一百八十一颗为胜。
双方是第一次对弈,开始的时候,都很谨慎。章旻青采取的策略,就是把棋下得尽可能的简明。即便是局部略微吃亏些,也要争先手去抢占大场。
这样的下法,让沈国模很不适应。明明在几个局部都是他占到了便宜的,可从整个盘面的形势上来看,自己却是在不知不觉间就处于劣势呢?
特别是章旻青格外注重外势和中腹,黑棋渐渐的连成了一片。倒是先行的白棋,被分割成了好几块。这样一来,沈国模还要再贴给黑棋几颗子,劣势更加明显。
一局棋下到快结束了,双方几乎就没爆发什么激烈的缠斗,这让沈国模的感觉及其难受。就好比一个武林高手掉进了水里,尽管武艺高强,在水中却始终束手束脚的施展不开。
眼看着无力回天,沈国模坐在那里,把棋局又默默的从头梳理了一遍,终于投子认输。在刚才的梳理过程里,他终于发现,章旻青的棋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中腹行棋。尽管在边角的局部看似吃了亏,可放到全局来看,却最终互为呼应,占据了大势。这样的行棋方式,还是他第一次遇到。
有着类似感觉又何止沈国模?一旁观棋的刘元白和刘师爷又何尝不是这种感觉。刘元白在开始时,甚至一度觉得章旻青不会下棋,可越看下去,越觉得心惊。
“章公子的棋艺师从何人?某意欲前往拜访,讨教一二。”
此刻的沈国模已经不再把章旻青当做后生晚辈了,话语中已是平辈的语气。作为沈国模来说,会有这样的态度转变,一点也不稀奇。
原本他就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为觉得时下士子们为了考科举,沉溺与八股文之中,读书都读成了呆子。遂立誓不参加科举,一心在家钻研王阳明的《传习录》。后来,又与绍兴的大儒刘宗周等人一起,在绍兴开办讲会。讲会结束后,回到家乡余姚创办姚江书院。奉“王学中的“良知”学说,推崇达者为师。
“此乃学生在家时,闲暇之余,自己琢磨的。”
章旻青心想,我这是跟三百多年后的日本棋手武宫正树学的“宇宙流”,眼下这个时代你让我和谁去学?说不得,只能厚着脸皮冒领了。
自己琢磨的?琢磨到自成一体,隐隐要开创一个棋道的新流派?不光沈国模,就连在一旁的刘元白和刘师爷也看着章旻青,眼神中说不出是惊讶还是麻木。
只是当意犹未尽的沈国模提出再下一局时,章旻青借口为了避免母亲担心,今天还需要赶回家去为由推辞了。要是再下一盘棋,不仅今天赶不回去,还要留在县衙吃晚饭了。章旻青觉得,那样不识趣,就要讨人嫌了。
“刘先生,你带他去秦教喻那里把,保廪诸事就请他费心帮忙安排下。”
看过章旻青的这局对弈,刘元白再次看章旻青的眼光终于有了不同,心中之前一直有些左右摇摆的念头,也终于有了决断。他招手让师爷刘先生过来,让师爷带着章旻青去县教喻那里去办报名手续。
保廪是给章旻青作保的保甲和廪生,这个时代,按照朝廷的规定,凡是参加童试的学生,必须要由具备食廪生资格的生员(也就是俗称的秀才)做担保人才可以。通常情况下,找保廪都是要参加童试考试的人自己去找,并且还要给予作保的食廪生一定的谢礼才成。
找保甲自然不用费心,龙山所就可以做,可要在龙山所找出个廪生就有点为难了。
刘元白的这个吩咐,实际上就是给了县学的秦教喻一个暗示,这名报名的学子,是他刘某人看好的,能通融的地方就尽可能的通融一下。让教喻帮着指定一名廪生为章旻青作保。
“此子小小年纪,能自悟如此棋道,終非池中物啊!”
沈国模看着章旻青离去的背影感叹道。
“彼乃钱湖先生的弟子。”
刘元白点了一句,却没有再多说什么。沈国模也没言语,只是看着远去的章旻青的背影,不知道在想什么。
……
从县令刘元白这里出来,章旻青跟着刘师爷来到县衙隔壁的县学里,拜见头发胡子都已经白了的秦教喻。
秦教喻虽然这还是第二次见到章旻青,却对他印象比较深刻。一个是因为章旻青年纪小,大明朝参加科举考试的学生里虽然不乏少年天才,可在每个县里还是没有几个的,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还有一点,就是章旻青虽然才十四岁,可身材长大,块头已经比一般的成年人还要高大了。
之前有了文科童试的报名资料,章旻青的武科童试的手续就容易多了。籍贯以及三代名姓,都甲联保之类的资料都是现成的,从他的文科档帖上抄一份就成了。
从县学出来,已是大约申时初刻,章旻青带着七斤急匆匆的往回赶。
回去的路,章旻青的脚步加快了许多,这可累着了七斤,要连跑带蹦的才能赶上章旻青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