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汉祚高门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之余,更多的则是悲伤,哀于自身的悲惨身世。早年先帝在时,她只要安居苑中教养儿女即可。先帝驾崩后,又有大兄打理内外政事。
到了现在,她所依靠的尽皆倒下,才觉世事之艰难,人心之险恶。就是这么一点小念头,内中都包涵诸多考量才能做出决定,益发让她有精疲力尽之感。
想着想着,皇太后眼角已经有泪水滑落下来。她仅仅只是一个恪行守礼的妇人而已,这纷纷扰扰的大势,于她而言实在是太沉重,难以担当啊!对于时势的认知,甚至不如自己的女儿见解深刻。
沉默良久之后,皇太后才开口道:“兴男,母后……”
正在这时候,门外鼓吹声大作,旋即便响起群臣山呼叩首之声。
“母后不要再无谓多思了,你信不过旁人,该信得过女儿。我深信我家夫郎之言,来日必能扫平叛乱,收复京畿!”
兴男公主深深下拜,然后才疾行退下,由侧门离开殿堂。
皇太后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来,待到门外再作请言,才长身而起,在一众复行入殿中的女官们簇拥中,缓缓行出殿堂。而后又在庾怿等人的护拥中,登上了大辇。
看到皇太后身边并无琅琊王身影,沈哲子也松一口气,看来自家娘子办事还是稳妥。早先皇太后无意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态度,让他有所警惕。
自家这岳母对政治信号有多迟钝,沈哲子也是多有领教。假使琅琊王在今天露面,在有心人眼里不啻于皇太后默认或暗示琅琊王可为国继,不乏有人会妄动肝肠,比如自家老爹。勤王救驾,亦或拥立新君,一旦有了两个选择摆在眼前,再落实到行动上,便会有极大的不同。
接了皇太后之后,一众人再徒步行到京口南郊。这里早已经用土石搭建起高高的祭坛,群臣于坛下跪拜,庾怿则登台趋行上前由皇太后手中接过祷文,立在台前高声吟咏。
祷天之后便是祭祖,司马家的祖宗们也算是开了眼界,由洛阳转到长安,在长安到了建康,如今又在京口露了露面,阅历可谓丰富。
这一场冗长的礼节后,沈哲子也是跪得腰膝酸软,待到祭坛下鼓响,便与其他职任统兵之将一同退场。
三通鼓响毕,群臣也已经尽数转移到祭坛下的望台上坐定,接下来便是各军入场。首先入场的乃是如今归属行台直辖的南徐军队。这一支军队成分比较复杂,除了淮北军和京口本地招募之外,还有吴中各家帮忙凑起。像徐茂等早先的流民帅,如今也被分入这支军队中。庾翼如今也在军中担任督护,只是不得假节。
步骑甲士们缓缓行过祭坛,对上叩首山呼,而后徐徐退到右边列阵。接下来便是沈哲子暂任督护的东扬州军队,那豪奢的军备一俟登场,便吸引了所有人目光。看台上不乏有人高呼“壮哉吴中儿郎!”
各方军队统统列阵完毕后,庾怿再次登台,面对众军高声诵读讨逆檄文,刑白马而誓三军。檄文之后,军乐响起,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铿锵的鼓点,壮烈的鼓吹,几首军乐行过之后,整场仪式便将近尾声。沈哲子等受节统兵之将则被指引上台,接受正式的任命。
荆州刺史陶侃进号征西大将军,使持节,大都督,为勤王各军之首,统领平叛事宜。江州刺史温峤进号骠骑将军,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中军将军王舒进号卫将军,持节职事如故。徐州刺史郗鉴、东扬州刺史沈充亦如故。
随后又是其他各州郡长官,或加侍中,或加散骑,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吴兴、义兴、晋陵、襄城等郡,也都各领持节督本治军事。那么一通节杖发下来,等到沈哲子再去领他这个假节时,便颇感索然无味。
然而看在其他人眼中,却都不免有些眼热,十五岁假节而领军,简直是国朝未有之厚遇。假节之外,沈哲子应该有的政治待遇也终于发下来了,驸马都尉,行丹徒太守。虽然只是比两千石,但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两千石大员了。
其实本来皇太后还打算再加一个四等将军衔,但沈哲子也知道他现在有多扎眼,能推的还是推了。否则来日战场上混战,或许就要小心提防背后冷箭。
即便是如此,当沈哲子领封下场之后,也感觉到不少冷飕飕的目光向他投射过来。比如代表其父到场的王允之,比如陶侃的两个儿子等等。
王允之对自己怀有怨念,沈哲子还可以理解。可是陶侃那俩儿子对自己不顺眼,沈哲子便有些不能理解了。不过再想一想陶侃这些儿子有多极品,他便也释然,心内还念着稍后要见一见同行而来的陶弘,问一问他们为何来得这么晚。
之余,更多的则是悲伤,哀于自身的悲惨身世。早年先帝在时,她只要安居苑中教养儿女即可。先帝驾崩后,又有大兄打理内外政事。
到了现在,她所依靠的尽皆倒下,才觉世事之艰难,人心之险恶。就是这么一点小念头,内中都包涵诸多考量才能做出决定,益发让她有精疲力尽之感。
想着想着,皇太后眼角已经有泪水滑落下来。她仅仅只是一个恪行守礼的妇人而已,这纷纷扰扰的大势,于她而言实在是太沉重,难以担当啊!对于时势的认知,甚至不如自己的女儿见解深刻。
沉默良久之后,皇太后才开口道:“兴男,母后……”
正在这时候,门外鼓吹声大作,旋即便响起群臣山呼叩首之声。
“母后不要再无谓多思了,你信不过旁人,该信得过女儿。我深信我家夫郎之言,来日必能扫平叛乱,收复京畿!”
兴男公主深深下拜,然后才疾行退下,由侧门离开殿堂。
皇太后深吸一口气,强打起精神来,待到门外再作请言,才长身而起,在一众复行入殿中的女官们簇拥中,缓缓行出殿堂。而后又在庾怿等人的护拥中,登上了大辇。
看到皇太后身边并无琅琊王身影,沈哲子也松一口气,看来自家娘子办事还是稳妥。早先皇太后无意间流露出来的那种态度,让他有所警惕。
自家这岳母对政治信号有多迟钝,沈哲子也是多有领教。假使琅琊王在今天露面,在有心人眼里不啻于皇太后默认或暗示琅琊王可为国继,不乏有人会妄动肝肠,比如自家老爹。勤王救驾,亦或拥立新君,一旦有了两个选择摆在眼前,再落实到行动上,便会有极大的不同。
接了皇太后之后,一众人再徒步行到京口南郊。这里早已经用土石搭建起高高的祭坛,群臣于坛下跪拜,庾怿则登台趋行上前由皇太后手中接过祷文,立在台前高声吟咏。
祷天之后便是祭祖,司马家的祖宗们也算是开了眼界,由洛阳转到长安,在长安到了建康,如今又在京口露了露面,阅历可谓丰富。
这一场冗长的礼节后,沈哲子也是跪得腰膝酸软,待到祭坛下鼓响,便与其他职任统兵之将一同退场。
三通鼓响毕,群臣也已经尽数转移到祭坛下的望台上坐定,接下来便是各军入场。首先入场的乃是如今归属行台直辖的南徐军队。这一支军队成分比较复杂,除了淮北军和京口本地招募之外,还有吴中各家帮忙凑起。像徐茂等早先的流民帅,如今也被分入这支军队中。庾翼如今也在军中担任督护,只是不得假节。
步骑甲士们缓缓行过祭坛,对上叩首山呼,而后徐徐退到右边列阵。接下来便是沈哲子暂任督护的东扬州军队,那豪奢的军备一俟登场,便吸引了所有人目光。看台上不乏有人高呼“壮哉吴中儿郎!”
各方军队统统列阵完毕后,庾怿再次登台,面对众军高声诵读讨逆檄文,刑白马而誓三军。檄文之后,军乐响起,我出我车,于彼牧矣。自天子所,谓我来矣。
铿锵的鼓点,壮烈的鼓吹,几首军乐行过之后,整场仪式便将近尾声。沈哲子等受节统兵之将则被指引上台,接受正式的任命。
荆州刺史陶侃进号征西大将军,使持节,大都督,为勤王各军之首,统领平叛事宜。江州刺史温峤进号骠骑将军,使持节,开府仪同三司。中军将军王舒进号卫将军,持节职事如故。徐州刺史郗鉴、东扬州刺史沈充亦如故。
随后又是其他各州郡长官,或加侍中,或加散骑,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吴兴、义兴、晋陵、襄城等郡,也都各领持节督本治军事。那么一通节杖发下来,等到沈哲子再去领他这个假节时,便颇感索然无味。
然而看在其他人眼中,却都不免有些眼热,十五岁假节而领军,简直是国朝未有之厚遇。假节之外,沈哲子应该有的政治待遇也终于发下来了,驸马都尉,行丹徒太守。虽然只是比两千石,但已经可以称得上是两千石大员了。
其实本来皇太后还打算再加一个四等将军衔,但沈哲子也知道他现在有多扎眼,能推的还是推了。否则来日战场上混战,或许就要小心提防背后冷箭。
即便是如此,当沈哲子领封下场之后,也感觉到不少冷飕飕的目光向他投射过来。比如代表其父到场的王允之,比如陶侃的两个儿子等等。
王允之对自己怀有怨念,沈哲子还可以理解。可是陶侃那俩儿子对自己不顺眼,沈哲子便有些不能理解了。不过再想一想陶侃这些儿子有多极品,他便也释然,心内还念着稍后要见一见同行而来的陶弘,问一问他们为何来得这么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