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一村一品兴农家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新的法令,皇帝和朝臣也研究了大半年,并为此秘密召回了几位驻守边关的大将,特意研究这项军队改革。
军队要培养一个新兵,往往要浪费很多人力、财力,到了打仗的时候,兵员不够,往往还要抓壮丁,可这壮丁没有经过训练,通常都是走在前面做了肉盾。
但这次的政令不同,招来的兵经过抽签被送往各地,在别的地方学习军事理论、学习爱国思想、学习御敌之术,而他们,还会拥有自己的田地,他们学习之余也会种地,解决一部分自己的粮饷。
没人知道这次的想法其实也是赫儒依提出的。
燕国地处北方,有山地、有平原。种地,土地没有南国肥沃;养殖,草场没有北狄广阔;经商,没有西域人精通。但燕国有着各家所长,过去是“样样通、样样松”,如今,在赫儒依一系列想法的刺激下,皇帝十分想把他变成“样样通、样样精”。
新的政令不仅会让大燕国变成“全民皆兵”的强大局面,还会刺激到一些不想当兵的人发奋学习,在十五岁之前拿到秀才的名额。即使拿不到,兵员的素质也比原来高了许多。
新政令还伴随着许多影响。只要家里有点能力的,大多愿意把孩子送到官办的书院去读书。官办书院分最高学府翰林院,这是经过殿试取得功名的人继续深造的地方,全国只在京城有一所;稍低一等的是贡院,会试合格的贡士会在这里学习,全国只在稍大的三个州府开设;再低一等的叫府学,乡试合格的举子会进书院继续学习。府学每州府一所;再下来是县学,通过童子试,得秀才身者,可入县学学习。而想要进县学的人,朝廷也在各地建了初级学堂,让有能力的家庭可以送孩子到这里读书。
赫儒依向皇帝提议,不管学到多大年纪。都要向学生们传授爱祖国、爱人民的铁律。军队里更要如此,从小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即使遭遇外敌,国家的民心也不会散,大家也会自然而然地去关心国家的情况。
政令一下,燕国的军队立刻庞大了起来。
可是。不管是强军还是教育,这都是极耗钱财的。一时间,大燕国的国库有些空虚,不过好在军队都开始自己种田了,而官学也不是义务教育。两样好歹都能自己解决很大一部分。
可是,这无形就是增加了百姓的生活压力。虽然大家可以自主选择送不送孩子就学,而就学也不是义务教育。但每个家长望子成龙的理念是亘古不变的,再加上本朝有了赫儒依这个女人当官的先例。好多有能力的人家也会选择让女子入学,一时间,大燕国崇文尚武之风盛行。风是好风,但动力不足,于是赫儒依大胆地在朝堂上提出了“一村一品”的意见。
这还是赫儒依第一次以官员的身份上早朝。彼时,她还没升四品,作为五品官,须得皇帝特召才能入早朝。
“一村一品?何解?”李丞相问道。
“所谓一村一品,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呢,就是这个村子适合种什么,咱们就多种什么,不是传统的那种:我家谷子要种、糜子要种、稻子也要种,而是,咱们适合种谷子,就全种谷子,好的谷子可以卖到高的价钱,卖了钱之后,就可以买别的必须品。也就是说,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比如说,彭城的栖凤村,就可以算是一村一品的代表。”赫儒依道。这个“一村一品”是她在乡镇工作的几年来,进行的最为红火的一项运动,多少农民因为特色产业,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变成了家住小洋楼、出门小汽车的“土豪”?而这一村一品的概念,更是让她烂熟于心的,写的汇报材料都可以堆到半人多高了。
“请问,赫司农反复提到的市场和我们说的南城市场是一回事儿吗?”
“孔大人问的对,这个市场就类似于咱们南城的市场,不过咱们说的是全国的市场。而市场需求呢,就是说,南城市场需要什么,咱们就生产什么。而全国的这个假想出来的市场呢,就是说,南方人喜欢咱们北方的参?那这个参就是市场需求的东西。如果咱们北方需要南方的丝绸,那么南方的丝绸就是市场需求。同样,什么叫品牌,就是说,现在咱们大多数人家里吃的十全香叫‘金鹤’,这金鹤就是品牌。将来也许会出十三香、十八香,但大家还会记住有个金鹤,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而咱们要做的,就是栖凤村产药材,以后说到北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栖凤村。当然,现在栖凤村已经具备这个实力了。”
“说得轻巧,让所有人都发展这个产业,哪就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有人对赫儒依的想法嗤之以鼻。
“对,发展产业是十分不易的事情,毕竟农民已经习惯了家里谷子、糜子、稻子、白菜、萝卜、辣椒、黄豆、绿豆、红豆什么的每年都要种上二十几样东西了。可是,列位大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说,咱们这一亩地,种玉米能产五百斤,种糜子只能产二百斤,而糜子什么时候吃呢?家里有... -->>
新的法令,皇帝和朝臣也研究了大半年,并为此秘密召回了几位驻守边关的大将,特意研究这项军队改革。
军队要培养一个新兵,往往要浪费很多人力、财力,到了打仗的时候,兵员不够,往往还要抓壮丁,可这壮丁没有经过训练,通常都是走在前面做了肉盾。
但这次的政令不同,招来的兵经过抽签被送往各地,在别的地方学习军事理论、学习爱国思想、学习御敌之术,而他们,还会拥有自己的田地,他们学习之余也会种地,解决一部分自己的粮饷。
没人知道这次的想法其实也是赫儒依提出的。
燕国地处北方,有山地、有平原。种地,土地没有南国肥沃;养殖,草场没有北狄广阔;经商,没有西域人精通。但燕国有着各家所长,过去是“样样通、样样松”,如今,在赫儒依一系列想法的刺激下,皇帝十分想把他变成“样样通、样样精”。
新的政令不仅会让大燕国变成“全民皆兵”的强大局面,还会刺激到一些不想当兵的人发奋学习,在十五岁之前拿到秀才的名额。即使拿不到,兵员的素质也比原来高了许多。
新政令还伴随着许多影响。只要家里有点能力的,大多愿意把孩子送到官办的书院去读书。官办书院分最高学府翰林院,这是经过殿试取得功名的人继续深造的地方,全国只在京城有一所;稍低一等的是贡院,会试合格的贡士会在这里学习,全国只在稍大的三个州府开设;再低一等的叫府学,乡试合格的举子会进书院继续学习。府学每州府一所;再下来是县学,通过童子试,得秀才身者,可入县学学习。而想要进县学的人,朝廷也在各地建了初级学堂,让有能力的家庭可以送孩子到这里读书。
赫儒依向皇帝提议,不管学到多大年纪。都要向学生们传授爱祖国、爱人民的铁律。军队里更要如此,从小培养大家的爱国主义情操,这样。即使遭遇外敌,国家的民心也不会散,大家也会自然而然地去关心国家的情况。
政令一下,燕国的军队立刻庞大了起来。
可是。不管是强军还是教育,这都是极耗钱财的。一时间,大燕国的国库有些空虚,不过好在军队都开始自己种田了,而官学也不是义务教育。两样好歹都能自己解决很大一部分。
可是,这无形就是增加了百姓的生活压力。虽然大家可以自主选择送不送孩子就学,而就学也不是义务教育。但每个家长望子成龙的理念是亘古不变的,再加上本朝有了赫儒依这个女人当官的先例。好多有能力的人家也会选择让女子入学,一时间,大燕国崇文尚武之风盛行。风是好风,但动力不足,于是赫儒依大胆地在朝堂上提出了“一村一品”的意见。
这还是赫儒依第一次以官员的身份上早朝。彼时,她还没升四品,作为五品官,须得皇帝特召才能入早朝。
“一村一品?何解?”李丞相问道。
“所谓一村一品,就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简单来说呢,就是这个村子适合种什么,咱们就多种什么,不是传统的那种:我家谷子要种、糜子要种、稻子也要种,而是,咱们适合种谷子,就全种谷子,好的谷子可以卖到高的价钱,卖了钱之后,就可以买别的必须品。也就是说,一个村子的居民,充分利用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经济的活动。比如说,彭城的栖凤村,就可以算是一村一品的代表。”赫儒依道。这个“一村一品”是她在乡镇工作的几年来,进行的最为红火的一项运动,多少农民因为特色产业,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普通农民变成了家住小洋楼、出门小汽车的“土豪”?而这一村一品的概念,更是让她烂熟于心的,写的汇报材料都可以堆到半人多高了。
“请问,赫司农反复提到的市场和我们说的南城市场是一回事儿吗?”
“孔大人问的对,这个市场就类似于咱们南城的市场,不过咱们说的是全国的市场。而市场需求呢,就是说,南城市场需要什么,咱们就生产什么。而全国的这个假想出来的市场呢,就是说,南方人喜欢咱们北方的参?那这个参就是市场需求的东西。如果咱们北方需要南方的丝绸,那么南方的丝绸就是市场需求。同样,什么叫品牌,就是说,现在咱们大多数人家里吃的十全香叫‘金鹤’,这金鹤就是品牌。将来也许会出十三香、十八香,但大家还会记住有个金鹤,这就是品牌的影响力。而咱们要做的,就是栖凤村产药材,以后说到北药,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栖凤村。当然,现在栖凤村已经具备这个实力了。”
“说得轻巧,让所有人都发展这个产业,哪就是那么容易的事儿!”有人对赫儒依的想法嗤之以鼻。
“对,发展产业是十分不易的事情,毕竟农民已经习惯了家里谷子、糜子、稻子、白菜、萝卜、辣椒、黄豆、绿豆、红豆什么的每年都要种上二十几样东西了。可是,列位大人有没有想过,如果说,咱们这一亩地,种玉米能产五百斤,种糜子只能产二百斤,而糜子什么时候吃呢?家里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