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斗鸾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沈氏的骤然停顿引起了常氏与陈氏的注意。常氏正着急想知道儿子的案情究竟如何了,见沈氏不再往下读,才忽然想起章启的供词等于是将沈氏娘家与其妹的婆家拉下了水,不由得有些尴尬,但她确信儿子会这么说是有理由的,便轻咳一声,道:“老大媳妇,你也别着急,咱们家几乎被逼到绝路上了,如今不也有了转机么?只要亲家与李家都是清白无辜的,必定能平安度过此劫,你就放心吧!”
沈氏咬着牙,眼泪直往下掉:“母亲……四叔怎么能这样说呢?他这是……这是要将沈家和李家逼上绝路啊!我一向待他不薄……”
她话未说完,常氏便不乐意了:“老大媳妇,照你这么说,难道启儿是有心陷害沈李两家的不成?太子妃在宫中还能向谁家求援?不就是你们几个娘家人么?李家与沈家会参与其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心里还隐隐生出几分疑心:大媳妇会不会早就知道了?太子妃若能向娘家沈家与姻亲李家求援,自然也会向章家求援,可自己身为章家主母,对此完全一无所知,小儿子又怎会应召进宫去?必然是有人叫他去的!
常氏还在疑虑,沈氏已经醒过神来,知道婆婆怀疑自己了,忙道:“母亲,不是媳妇埋怨,媳妇实在是冤枉!太子妃那日确实曾派人来找媳妇,却没说是为了什么事,只叫媳妇跟四叔说,让他进宫后去东宫一趟。那日正好是母亲寿辰,按例宫里是有赏赐的,媳妇只当东宫是想另外备一份贺礼,正好四叔那天要在宫里轮值,顺便捎上倒也方便,便没多想,哪成想会是这样的祸事?!”
常氏听了,略减去几分疑虑,但还是有些不满:“既如此,你怎么不早说?!”
沈氏倚在床边痛哭:“媳妇儿哪里经历过这种事?消息传来时,都慌成一团了,又是伤心太子妃与太孙,又要担心父亲与四叔的安危……”
常氏叹了口气:“这也难怪,你到底年轻,平日再能干,又哪里经得住这些?罢了,以后切记不可再大意。”沈氏哭着连声保证。
明鸾看得目瞪口呆。她还以为这回沈氏的真面目一定会被揭穿的,没想到便宜祖母跟便宜老妈一样,都对这女人盲目信任。她咬了咬牙,转头看看门外、窗外,猜想外面把守的士兵应该离得挺远的,考虑是不是把自己偷听到的话说出来。
她还在考虑呢,陈氏安慰了沈氏几句,又扶着她在床边坐下,便回过头来推了女儿一把:“鸾丫头,你先出去吧。”
明鸾一愣,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她。她却只是小心地打量着常氏与沈氏的神态,又回过头来催:“快呀,你又听不懂,留下来做什么?快出去!”
她这是在小辈面前维护沈氏的脸面?
明鸾深吸一口气,忍住气笑了笑:“我去门口守着,不让人过来打搅。”说罢不等她们说什么就跑了,出了卧室门,却没走远,真的“守”在了门边。
西次间方才十分热闹,大多数人都过去劝架了,此时还真没几个人在,只有三房的谢姨娘抱着文骐哄他睡觉,另有二房的周姨娘拉着女儿青雀低声嘱咐着什么,似乎是阻止她去西次间,免得碍了二奶奶的眼。这两个姨娘都跟明鸾本尊不大对付,见她望过来,纷纷避开了视线,谢姨娘索性抱着儿子转到更远的一个角落里坐了。
明鸾没功夫理她,只是借着地利,侧耳细听卧室里的对话。
陈氏又安慰了沈氏几句,常氏已经等不及了:“老三家的,你继续读信。”陈氏忙应了。
林氏的信写得十分详细,记性也很好,她将章启在狱中说的话都一一记录下来了。章启当时告诉她,他是一大早就被自家大嫂叫了过去,只说是东宫急召,没说具体详情,他还以为是东宫有赏赐要他捎给过寿的母亲呢,去了才知道是这样的大事。情急之下,他也曾想过拼一把救人,可惜太子妃行事太叫人失望了,而广安王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宁死也不肯跟他走。饶是如此,太子妃还怕广安王临阵脱逃,叫人将他的手绑了起来。
林氏在这里插了一句花,说林家打听到的消息是,东宫正殿那具疑似太孙的尸体,双手背在身后,确实有些不自然。冯家人得到章启的新供状后,便确认了那具尸体实际上就是广安王,而“广安王”的尸体则是另外找的替身,逃走的只有太孙与胡四海两人!
确认了这一“事实”后,冯家长子便接过林氏的任务,追问章启后来的情形。大概是因为已经说出了“实话”,章启也就不再有所保留了。他承认东宫宫人提起沈李两家都派了人来时,他因为起疑而问过来人是谁,但那宫人只是含糊答说人还没到,怕行踪不密会叫人发现。因此他没跟沈李两家的人打过照面,后来跟太子妃起了冲突时,也曾质问对方是不是以为有娘家人帮忙就能万事大吉。太子妃当时说,沈李两家就算来了人,也不过是帮着将太孙藏上两三日。太子和她另有一位援手,已经在路上了,只要他到了京城,马上就能将太孙送到安全的地方去。她还说这位援手是越王与冯家绝不会想到的人,等到将来真相大白,太子沉冤得雪,太孙还朝的那一日,他们一定会后悔自己有眼无珠信错了人,到时候她就算在九泉之下也会笑开怀的。
太子妃不肯说出这位援手是谁,又执意要杀死广安王充当太孙替身,广安王自身又不肯走,章启一怒之下就离了东宫去找吴王,后面的事就不清楚了。他叫冯家人去查沈李两家当日是否有人在宫中执勤,就可知道有谁牵涉其中。
越王与冯家人调查出那一天太子妃之父沈翰林在事情发生的前一天晚上留在文渊阁值夜,而文渊阁与东宫所在的春和殿同在皇城东面,虽然离得不算近,但如果东宫要秘密送一个人到这里与沈翰林会合,并不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李家族中也有两名子弟身负禁卫之责,其中一人那天晚上正好当班,只不过把守的地点在西华门,离东宫更远。但考虑到那名向章启泄露消息的宫人所言,离得远并不代表来不了。鉴... -->>
沈氏的骤然停顿引起了常氏与陈氏的注意。常氏正着急想知道儿子的案情究竟如何了,见沈氏不再往下读,才忽然想起章启的供词等于是将沈氏娘家与其妹的婆家拉下了水,不由得有些尴尬,但她确信儿子会这么说是有理由的,便轻咳一声,道:“老大媳妇,你也别着急,咱们家几乎被逼到绝路上了,如今不也有了转机么?只要亲家与李家都是清白无辜的,必定能平安度过此劫,你就放心吧!”
沈氏咬着牙,眼泪直往下掉:“母亲……四叔怎么能这样说呢?他这是……这是要将沈家和李家逼上绝路啊!我一向待他不薄……”
她话未说完,常氏便不乐意了:“老大媳妇,照你这么说,难道启儿是有心陷害沈李两家的不成?太子妃在宫中还能向谁家求援?不就是你们几个娘家人么?李家与沈家会参与其中也不是什么稀奇事。”心里还隐隐生出几分疑心:大媳妇会不会早就知道了?太子妃若能向娘家沈家与姻亲李家求援,自然也会向章家求援,可自己身为章家主母,对此完全一无所知,小儿子又怎会应召进宫去?必然是有人叫他去的!
常氏还在疑虑,沈氏已经醒过神来,知道婆婆怀疑自己了,忙道:“母亲,不是媳妇埋怨,媳妇实在是冤枉!太子妃那日确实曾派人来找媳妇,却没说是为了什么事,只叫媳妇跟四叔说,让他进宫后去东宫一趟。那日正好是母亲寿辰,按例宫里是有赏赐的,媳妇只当东宫是想另外备一份贺礼,正好四叔那天要在宫里轮值,顺便捎上倒也方便,便没多想,哪成想会是这样的祸事?!”
常氏听了,略减去几分疑虑,但还是有些不满:“既如此,你怎么不早说?!”
沈氏倚在床边痛哭:“媳妇儿哪里经历过这种事?消息传来时,都慌成一团了,又是伤心太子妃与太孙,又要担心父亲与四叔的安危……”
常氏叹了口气:“这也难怪,你到底年轻,平日再能干,又哪里经得住这些?罢了,以后切记不可再大意。”沈氏哭着连声保证。
明鸾看得目瞪口呆。她还以为这回沈氏的真面目一定会被揭穿的,没想到便宜祖母跟便宜老妈一样,都对这女人盲目信任。她咬了咬牙,转头看看门外、窗外,猜想外面把守的士兵应该离得挺远的,考虑是不是把自己偷听到的话说出来。
她还在考虑呢,陈氏安慰了沈氏几句,又扶着她在床边坐下,便回过头来推了女儿一把:“鸾丫头,你先出去吧。”
明鸾一愣,有些不敢置信的看着她。她却只是小心地打量着常氏与沈氏的神态,又回过头来催:“快呀,你又听不懂,留下来做什么?快出去!”
她这是在小辈面前维护沈氏的脸面?
明鸾深吸一口气,忍住气笑了笑:“我去门口守着,不让人过来打搅。”说罢不等她们说什么就跑了,出了卧室门,却没走远,真的“守”在了门边。
西次间方才十分热闹,大多数人都过去劝架了,此时还真没几个人在,只有三房的谢姨娘抱着文骐哄他睡觉,另有二房的周姨娘拉着女儿青雀低声嘱咐着什么,似乎是阻止她去西次间,免得碍了二奶奶的眼。这两个姨娘都跟明鸾本尊不大对付,见她望过来,纷纷避开了视线,谢姨娘索性抱着儿子转到更远的一个角落里坐了。
明鸾没功夫理她,只是借着地利,侧耳细听卧室里的对话。
陈氏又安慰了沈氏几句,常氏已经等不及了:“老三家的,你继续读信。”陈氏忙应了。
林氏的信写得十分详细,记性也很好,她将章启在狱中说的话都一一记录下来了。章启当时告诉她,他是一大早就被自家大嫂叫了过去,只说是东宫急召,没说具体详情,他还以为是东宫有赏赐要他捎给过寿的母亲呢,去了才知道是这样的大事。情急之下,他也曾想过拼一把救人,可惜太子妃行事太叫人失望了,而广安王也不知吃错了什么药,居然宁死也不肯跟他走。饶是如此,太子妃还怕广安王临阵脱逃,叫人将他的手绑了起来。
林氏在这里插了一句花,说林家打听到的消息是,东宫正殿那具疑似太孙的尸体,双手背在身后,确实有些不自然。冯家人得到章启的新供状后,便确认了那具尸体实际上就是广安王,而“广安王”的尸体则是另外找的替身,逃走的只有太孙与胡四海两人!
确认了这一“事实”后,冯家长子便接过林氏的任务,追问章启后来的情形。大概是因为已经说出了“实话”,章启也就不再有所保留了。他承认东宫宫人提起沈李两家都派了人来时,他因为起疑而问过来人是谁,但那宫人只是含糊答说人还没到,怕行踪不密会叫人发现。因此他没跟沈李两家的人打过照面,后来跟太子妃起了冲突时,也曾质问对方是不是以为有娘家人帮忙就能万事大吉。太子妃当时说,沈李两家就算来了人,也不过是帮着将太孙藏上两三日。太子和她另有一位援手,已经在路上了,只要他到了京城,马上就能将太孙送到安全的地方去。她还说这位援手是越王与冯家绝不会想到的人,等到将来真相大白,太子沉冤得雪,太孙还朝的那一日,他们一定会后悔自己有眼无珠信错了人,到时候她就算在九泉之下也会笑开怀的。
太子妃不肯说出这位援手是谁,又执意要杀死广安王充当太孙替身,广安王自身又不肯走,章启一怒之下就离了东宫去找吴王,后面的事就不清楚了。他叫冯家人去查沈李两家当日是否有人在宫中执勤,就可知道有谁牵涉其中。
越王与冯家人调查出那一天太子妃之父沈翰林在事情发生的前一天晚上留在文渊阁值夜,而文渊阁与东宫所在的春和殿同在皇城东面,虽然离得不算近,但如果东宫要秘密送一个人到这里与沈翰林会合,并不是不可能的。与此同时,李家族中也有两名子弟身负禁卫之责,其中一人那天晚上正好当班,只不过把守的地点在西华门,离东宫更远。但考虑到那名向章启泄露消息的宫人所言,离得远并不代表来不了。鉴...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