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战国明月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公孙龙?”
听到此名,明月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四个字。
“白马非马!”
庐陵君见长安君也知道白马非马,便说道:“不错,白马非马,这正是公孙龙这些名家辩士所持之论。”
春秋时的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主张“正名以正政”。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权柄下移,现实中“名”与“实”严重脱节。比如士大夫在宴请宾客时使用和天子同样的规格,卿大夫僭越夺权,窃取国家,黑反为白,浊反为清,这样的社会现状令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针对这种名实不符的现象,就出现专门研究“名实”问题的学派——名家。
庐陵君对他老师孔穿的这些敌人倒是很了解:“郑国的名家邓析时,尚且还专注于刑名之辩。可到了近世的惠施、儿说等人,就偏离了正名以正政的初衷,开始注重于形名的诡辩了……”
庄子的好朋友,宋人惠施可以说是将名家带偏的先河人物,他不但跟庄子争论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更提出了“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等十个让普通人看上去匪夷所思的命题。
惠施的弟子儿说,更是进入稷下学宫,他在惠施的基础上,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议题,稷下辩者们谁也说不过他。
然后,名家的衣钵便传到公孙龙手里了。
见长安君有兴趣,庐陵君便说道:“这公孙龙乃是邯郸士人,入临淄稷下学宫拜儿说为师,继续钻研白马非马等议题,他也和墨家有交集,主张天下列国效仿春秋时的晋楚,进行偃兵,消弭战争。二十年前,他去燕国游说过燕昭王,以循实则名的方法,猜透了燕昭王虽然答应休兵,但会继续攻齐的真实用心,使得燕昭王无言以对。”
“于是公孙龙名声大噪,回到赵国后被平原君招募,出资赞助他办学和著书立说,他这才成了平原君的座上贵宾。”
明月了然,除了收纳智谋之士和游侠儿外,那些九流十家的大学者也是封君倾力招募的对象。因为这些学者在列国间周游辩论,收徒立书,有很大的影响,作为金主,封君也能借助他们宣传自己。
而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学者而言,只靠着弟子们的束脩,没办法支撑他们在列国间行走的巨额花销。两百多年前,孔子那种穷游式的行走,太过于辛苦,如今的九流十家学者,谁不是带着数十上百门徒,拉着几车几十车竹简招摇过市,享受驿站接待,住最好的逆旅?
所以,他们就与王侯封君达成了学术与权势的结合,不但可以得到资助,更能在列国间横着走,不怕关隘阻拦,若能像孔穿那样收一两个公子做弟子,那更是能宣扬自己的名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岂不美哉?
一边朝着大堂走去,庐陵君一边对明月说道:“先王十六年(前283年),秦国与赵国盟会缔约,立下了盟誓,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两国答应相互援助。不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责备先王不遵守盟约,先王将此事告知平原君,平原君又询问公孙龙。”
明月道:“公孙龙怎么说?”
“公孙龙的建议是,赵也可以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赵国想援救魏国,秦国却攻打魏国,是秦国首先违背了盟约。”
明月摇了摇头:“又是混淆先后顺序的名辩之术。”
庐陵君笑道:“可不是,但也说得过去。于是先王和平原君大喜,就让公孙龙作为使者去秦国走一趟,正是这一次入秦,让公孙龙的辩士之名传遍天下。”
原来,当时赵国太原一带有流行马疾,导致许多马匹死亡。秦人对此十分警觉,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马不得入关。
作为赵国的使者,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来到函谷关前。秦国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道:“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反问:“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
公孙龙于是娓娓道来,开始使出他离坚白的拿手本事,分解起“白马”这个概念来,一阵复杂的分析后,得出了“白马非马”的结论。秦国那老实巴交的关吏越听越茫然,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无奈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去了。
“从此以后,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闻名诸侯了,墨家曾经对此说加以驳辩,但终究说不过这些巧嘴滑舌的名家辩士。”
他叹了口气:“此番我的夫子与公孙龙辩难,只怕也很难取胜,他虽然工于典籍,但对于巧辩之术,不甚擅长。”
明月奇了:“那他为何还要来找公孙龙讨教?”
“夫子性格耿拗,被人所激,认为公孙龙的名辩之术,是小辨而毁大道,为了天下大道,他必须以堂堂正正的儒术,逼迫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之邪说。”
“这……”
&... -->>
“公孙龙?”
听到此名,明月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四个字。
“白马非马!”
庐陵君见长安君也知道白马非马,便说道:“不错,白马非马,这正是公孙龙这些名家辩士所持之论。”
春秋时的孔子有一句著名的话:“名不正则言不顺。”他主张“正名以正政”。然而在春秋战国时期,礼崩乐坏,权柄下移,现实中“名”与“实”严重脱节。比如士大夫在宴请宾客时使用和天子同样的规格,卿大夫僭越夺权,窃取国家,黑反为白,浊反为清,这样的社会现状令当时的许多有识之士忧心忡忡。
针对这种名实不符的现象,就出现专门研究“名实”问题的学派——名家。
庐陵君对他老师孔穿的这些敌人倒是很了解:“郑国的名家邓析时,尚且还专注于刑名之辩。可到了近世的惠施、儿说等人,就偏离了正名以正政的初衷,开始注重于形名的诡辩了……”
庄子的好朋友,宋人惠施可以说是将名家带偏的先河人物,他不但跟庄子争论过“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的辩论,更提出了“天与地卑,山与泽平”等十个让普通人看上去匪夷所思的命题。
惠施的弟子儿说,更是进入稷下学宫,他在惠施的基础上,提出了“白马非马”的议题,稷下辩者们谁也说不过他。
然后,名家的衣钵便传到公孙龙手里了。
见长安君有兴趣,庐陵君便说道:“这公孙龙乃是邯郸士人,入临淄稷下学宫拜儿说为师,继续钻研白马非马等议题,他也和墨家有交集,主张天下列国效仿春秋时的晋楚,进行偃兵,消弭战争。二十年前,他去燕国游说过燕昭王,以循实则名的方法,猜透了燕昭王虽然答应休兵,但会继续攻齐的真实用心,使得燕昭王无言以对。”
“于是公孙龙名声大噪,回到赵国后被平原君招募,出资赞助他办学和著书立说,他这才成了平原君的座上贵宾。”
明月了然,除了收纳智谋之士和游侠儿外,那些九流十家的大学者也是封君倾力招募的对象。因为这些学者在列国间周游辩论,收徒立书,有很大的影响,作为金主,封君也能借助他们宣传自己。
而对于家境并不富裕的学者而言,只靠着弟子们的束脩,没办法支撑他们在列国间行走的巨额花销。两百多年前,孔子那种穷游式的行走,太过于辛苦,如今的九流十家学者,谁不是带着数十上百门徒,拉着几车几十车竹简招摇过市,享受驿站接待,住最好的逆旅?
所以,他们就与王侯封君达成了学术与权势的结合,不但可以得到资助,更能在列国间横着走,不怕关隘阻拦,若能像孔穿那样收一两个公子做弟子,那更是能宣扬自己的名声。与人方便与己方便,岂不美哉?
一边朝着大堂走去,庐陵君一边对明月说道:“先王十六年(前283年),秦国与赵国盟会缔约,立下了盟誓,秦之所欲为,赵助之;赵之所欲为,秦助之。两国答应相互援助。不久,秦兴兵攻魏,赵欲救魏。秦王使人责备先王不遵守盟约,先王将此事告知平原君,平原君又询问公孙龙。”
明月道:“公孙龙怎么说?”
“公孙龙的建议是,赵也可以派遣使者去责备秦王说,赵国想援救魏国,秦国却攻打魏国,是秦国首先违背了盟约。”
明月摇了摇头:“又是混淆先后顺序的名辩之术。”
庐陵君笑道:“可不是,但也说得过去。于是先王和平原君大喜,就让公孙龙作为使者去秦国走一趟,正是这一次入秦,让公孙龙的辩士之名传遍天下。”
原来,当时赵国太原一带有流行马疾,导致许多马匹死亡。秦人对此十分警觉,为了严防这种瘟疫传入秦国,就在函谷关口贴出告示:凡赵马不得入关。
作为赵国的使者,公孙龙骑着一匹白马来到函谷关前。秦国关吏说:“你人可入关,但马不能入关。”公孙龙辩道:“白马非马,怎么不可以过关?”关吏说:“白马是马。”公孙龙反问:“我公孙龙是龙吗?”关吏愣了愣,但仍坚持说:“按规定不管是白马、黑马,只要是赵国的马,都不能入关。”
公孙龙于是娓娓道来,开始使出他离坚白的拿手本事,分解起“白马”这个概念来,一阵复杂的分析后,得出了“白马非马”的结论。秦国那老实巴交的关吏越听越茫然,被公孙龙这一通高谈阔论搅得晕头转向,如坠云里雾中,不知该如何对答,无奈只好让公孙龙和白马都过关去了。
“从此以后,公孙龙便以‘白马非马’闻名诸侯了,墨家曾经对此说加以驳辩,但终究说不过这些巧嘴滑舌的名家辩士。”
他叹了口气:“此番我的夫子与公孙龙辩难,只怕也很难取胜,他虽然工于典籍,但对于巧辩之术,不甚擅长。”
明月奇了:“那他为何还要来找公孙龙讨教?”
“夫子性格耿拗,被人所激,认为公孙龙的名辩之术,是小辨而毁大道,为了天下大道,他必须以堂堂正正的儒术,逼迫公孙龙放弃白马非马之邪说。”
“这……”
&...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