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春秋小领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二百三十四章 橘的种子长不出枳来
中行吴眼睛一亮:“没错,地形——我们可以把前线推进到某个山口,或者某个河谷,利用山河地利的险要,限制楚军的攻击线路,那样的话,其实要不了多少兵力就能守住!因为我们只要守住路口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处处设防。”
赵武顺势补充:“最重要的是,如果碉楼群建成了,我们根本无需把宝贵的士兵放到第一线去,可以让普通百姓居住在前线,以农夫作为军人——弩弓的发明,让一个人无需接受多少训练,就能持弩弓射击,并阻碍千军万马于门外。”
中行吴一拍大腿:“不错,我们其实不必要养着庞大的军队,只要碉楼建成了,一家发一把弩弓。那么,哪怕一个老妇人登上碉楼,也能让久经训练的武士,不敢轻易越过她的门前。这样的话,除了前期投入很庞大,要给农夫们人人修建一座碉楼外,剩下的,其实没有多少事。
那些农夫一家人居住在碉楼里,总有人留在家中做活,比如纺织,比如洗衣做饭,他们留在碉楼里,就是我们的瞭望哨兵,如果遇到楚军进攻,就让这群老妇人点燃狼烟,然后拿起弩弓守卫自己的家门。而其他的人看到狼烟升起,或者躲进自己的碉楼,或者组织起小股部队相互支援,以拖延敌军。
至于后方的军队——我们完全可以把精兵摆在第二线,他们看到前线狼烟升起,再根据敌情做出相应移动,或者攻,或者守,这样一来,敌军连偷越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晏婴听了发呆,他插嘴说:“前线花大力气修碉楼,如果敌军置之不理,绕过碉楼怎么办?”
在场的几名晋国卿大夫嘿嘿笑了起来,笑得晏婴一头雾水。
许久,中行吴收住笑,解释说:“晏司徒看来很少打仗,战争最重要的是物资的补给,敌军如果越过我们的碉楼群攻击我们,那么,他们后方恰好是我们的碉楼群,有着这群碉楼做绊脚石,敌人的物资补给怎么运出?
如果他们偷越境的是小部队,那么我们就毫不客气地吃了他们;如果他们是大部队偷偷越境,士兵人数越多,需要的粮草补给越多,我们只要坚守不战,让他无法获得粮草补给,那么这支部队会不战而乱。”
赵武也跟着解释:“晏司徒,大军行进要依靠正规的道路,不从正规道路攀越而来的军队,无法携带兵车等重型装备,也无法携带运输补给物资的车辆,这样一支只携带武器的部队,要进攻四周都是敌人的敌占区,那是需要莫大勇气的,我猜,楚国目前还没有如此胆量的人。”
赵武说完,接过侍从递来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回答中行吴刚才的问题:“比赛嘛,我既然上场,那还用说,当然是我的球队赢了……虽然裁判早早把我罚下场,但我们的气势已成。”
回答完中行吴的问题,赵武亲切的邀请晏婴:“晏司徒,请来大帐看看,我听说你曾经出使过楚国,你给我谈谈楚国的情况?”
晏婴笑了,顺便小小的拍了下赵武的马屁:“元帅现在脚下,不正是踏着楚国的土地么?”
赵武仰天哈哈一笑——没错,晋楚争霸两百余年,晋国唯一一次攻入楚国境内是方城之战,不过当时的元帅智罂以及后任范匄并没有在方城停留太久,他们四处搜掠一番就满意的撤军回国,而赵武这次是实实在在的占领。
他仅以六个师的军力击退楚国与秦国的联军,而后顺势攻入楚国境内,占领了三个县的土地,这是难以想象的大胜。而且看样子,赵武真能把占领土地,经营成一块晋国的飞地——因为这是封建时代,只要把这片领土转封出去,如何经营那是别人的事。
让该操心的人操心这件事去!
晏婴接着回答说:“楚人一向蛮横而不讲礼仪,我曾在楚国受到过很大的侮辱……那段往事,不提也罢。”
赵武连声说:“理解理解,我曾听说过楚人曾要求你从狗洞进入宫城。”
晏婴这段经历也是他的骄傲,当时齐国有求于楚国,楚国对齐国的使者极尽侮辱,但晏婴仅凭言词让楚国低下了蛮横的头颅:“我当时告诉楚王:我如果奉命出使‘狗国’,那么从狗洞里钻进去求见狗王,符合外交礼节。但如果我出使的是人的国度,就应该从人出入的大门进出——我随后责问楚国人:楚国国君平常都是从这个洞出入自己的宫城吗?如果那样,我也钻这个洞。”
在春秋时代谈论楚国人的粗俗,是一件类似现代谈论地域歧视的话题一样,在场的都是北方集团的人,他们听了这个话题齐声大笑起来,并附和:“楚人这下自讨没趣,只能屈服了。”
晏婴板着脸,谦逊地回答:“于是,楚国人大开正门,把我迎入了楚国的宫殿。”
晏婴说这句话的时候,虽然脸上充满谦逊,但语调充满骄傲。
他确实值得骄傲。
晏婴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春秋时代是个竞争的社会,在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里,统治者不敢对臣民进行愚民教育。因此这时代,政治家比的是谁更智慧,而不是谁更愚蠢,谁更会犯错误。而晏婴在这个时代当中,依旧是其中的佼佼者。
后人了解春秋这段历史时,主要依据是《左传(鲁国史官记述的春秋历史)》、《春秋(孔夫子著)》和《晏子春秋》,以及《竹书纪年(魏氏家族记述的春秋历史)》。而那本《晏子春秋》是晏子门徒书写的,主要以齐国的角度记述春秋时代的大事。在这本书中,晏子是春秋末的一位重要角色,为此,他有权骄傲。
赵武拉着晏婴,边走边问这位《晏子春秋》的主角:“我还听说楚王与你商谈的时候,特地叫楚国的司寇牵着一名齐国的囚徒‘路过’大殿,还好心的提醒你说,那人是窃贼,是你的齐国同乡?”
晏婴顺着话题说:“楚王马上对我说,他们曾抓到了许多齐国的贼,楚君还特地做出关心的样子,询问我:是不是齐国人都是贼?”
晏婴意味深长地止住话题,好奇的人马上问:“你怎么回答?”
晏婴得意洋洋回答:“我说: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虽然树叶很相似,其果实滋味不同。
相同的植物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是因为水土的差异。这名齐国人在齐国的时候,不一定是盗贼,也许是一名勤勤恳恳的农夫,或者是一名勤奋的商人,他之所以到了楚国却要做窃贼,大概是因为楚国的土壤比较适合窃贼生长。”
据说,楚灵王顿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默然良久后,讪讪地说:“和圣人(春秋时代,这个词意思是‘聪明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寡人这是在自讨没趣啊。”
众人被这故事乐的仰天大笑,大家笑的都很开心。但赵武却没有笑,等众人的笑容都平息了,赵武慢慢的说:“晏司徒,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橘与枳是两种不同的果实,虽然它们叶子很相似,开的花也很相似,但它们确实是不同的物种。
我之所以想告诉你这个,是因为我在淮南也找到味道甜美的枳,在淮北也找到了不好吃的橘,可见,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不是变异的关键。橘生淮南是橘子,生在淮北依... -->>
第二百三十四章 橘的种子长不出枳来
中行吴眼睛一亮:“没错,地形——我们可以把前线推进到某个山口,或者某个河谷,利用山河地利的险要,限制楚军的攻击线路,那样的话,其实要不了多少兵力就能守住!因为我们只要守住路口就行了,根本不需要处处设防。”
赵武顺势补充:“最重要的是,如果碉楼群建成了,我们根本无需把宝贵的士兵放到第一线去,可以让普通百姓居住在前线,以农夫作为军人——弩弓的发明,让一个人无需接受多少训练,就能持弩弓射击,并阻碍千军万马于门外。”
中行吴一拍大腿:“不错,我们其实不必要养着庞大的军队,只要碉楼建成了,一家发一把弩弓。那么,哪怕一个老妇人登上碉楼,也能让久经训练的武士,不敢轻易越过她的门前。这样的话,除了前期投入很庞大,要给农夫们人人修建一座碉楼外,剩下的,其实没有多少事。
那些农夫一家人居住在碉楼里,总有人留在家中做活,比如纺织,比如洗衣做饭,他们留在碉楼里,就是我们的瞭望哨兵,如果遇到楚军进攻,就让这群老妇人点燃狼烟,然后拿起弩弓守卫自己的家门。而其他的人看到狼烟升起,或者躲进自己的碉楼,或者组织起小股部队相互支援,以拖延敌军。
至于后方的军队——我们完全可以把精兵摆在第二线,他们看到前线狼烟升起,再根据敌情做出相应移动,或者攻,或者守,这样一来,敌军连偷越的可能性都不存在。”
晏婴听了发呆,他插嘴说:“前线花大力气修碉楼,如果敌军置之不理,绕过碉楼怎么办?”
在场的几名晋国卿大夫嘿嘿笑了起来,笑得晏婴一头雾水。
许久,中行吴收住笑,解释说:“晏司徒看来很少打仗,战争最重要的是物资的补给,敌军如果越过我们的碉楼群攻击我们,那么,他们后方恰好是我们的碉楼群,有着这群碉楼做绊脚石,敌人的物资补给怎么运出?
如果他们偷越境的是小部队,那么我们就毫不客气地吃了他们;如果他们是大部队偷偷越境,士兵人数越多,需要的粮草补给越多,我们只要坚守不战,让他无法获得粮草补给,那么这支部队会不战而乱。”
赵武也跟着解释:“晏司徒,大军行进要依靠正规的道路,不从正规道路攀越而来的军队,无法携带兵车等重型装备,也无法携带运输补给物资的车辆,这样一支只携带武器的部队,要进攻四周都是敌人的敌占区,那是需要莫大勇气的,我猜,楚国目前还没有如此胆量的人。”
赵武说完,接过侍从递来的毛巾,一边擦汗一边回答中行吴刚才的问题:“比赛嘛,我既然上场,那还用说,当然是我的球队赢了……虽然裁判早早把我罚下场,但我们的气势已成。”
回答完中行吴的问题,赵武亲切的邀请晏婴:“晏司徒,请来大帐看看,我听说你曾经出使过楚国,你给我谈谈楚国的情况?”
晏婴笑了,顺便小小的拍了下赵武的马屁:“元帅现在脚下,不正是踏着楚国的土地么?”
赵武仰天哈哈一笑——没错,晋楚争霸两百余年,晋国唯一一次攻入楚国境内是方城之战,不过当时的元帅智罂以及后任范匄并没有在方城停留太久,他们四处搜掠一番就满意的撤军回国,而赵武这次是实实在在的占领。
他仅以六个师的军力击退楚国与秦国的联军,而后顺势攻入楚国境内,占领了三个县的土地,这是难以想象的大胜。而且看样子,赵武真能把占领土地,经营成一块晋国的飞地——因为这是封建时代,只要把这片领土转封出去,如何经营那是别人的事。
让该操心的人操心这件事去!
晏婴接着回答说:“楚人一向蛮横而不讲礼仪,我曾在楚国受到过很大的侮辱……那段往事,不提也罢。”
赵武连声说:“理解理解,我曾听说过楚人曾要求你从狗洞进入宫城。”
晏婴这段经历也是他的骄傲,当时齐国有求于楚国,楚国对齐国的使者极尽侮辱,但晏婴仅凭言词让楚国低下了蛮横的头颅:“我当时告诉楚王:我如果奉命出使‘狗国’,那么从狗洞里钻进去求见狗王,符合外交礼节。但如果我出使的是人的国度,就应该从人出入的大门进出——我随后责问楚国人:楚国国君平常都是从这个洞出入自己的宫城吗?如果那样,我也钻这个洞。”
在春秋时代谈论楚国人的粗俗,是一件类似现代谈论地域歧视的话题一样,在场的都是北方集团的人,他们听了这个话题齐声大笑起来,并附和:“楚人这下自讨没趣,只能屈服了。”
晏婴板着脸,谦逊地回答:“于是,楚国人大开正门,把我迎入了楚国的宫殿。”
晏婴说这句话的时候,虽然脸上充满谦逊,但语调充满骄傲。
他确实值得骄傲。
晏婴有幸生活在这个时代,春秋时代是个竞争的社会,在这个残酷竞争的社会里,统治者不敢对臣民进行愚民教育。因此这时代,政治家比的是谁更智慧,而不是谁更愚蠢,谁更会犯错误。而晏婴在这个时代当中,依旧是其中的佼佼者。
后人了解春秋这段历史时,主要依据是《左传(鲁国史官记述的春秋历史)》、《春秋(孔夫子著)》和《晏子春秋》,以及《竹书纪年(魏氏家族记述的春秋历史)》。而那本《晏子春秋》是晏子门徒书写的,主要以齐国的角度记述春秋时代的大事。在这本书中,晏子是春秋末的一位重要角色,为此,他有权骄傲。
赵武拉着晏婴,边走边问这位《晏子春秋》的主角:“我还听说楚王与你商谈的时候,特地叫楚国的司寇牵着一名齐国的囚徒‘路过’大殿,还好心的提醒你说,那人是窃贼,是你的齐国同乡?”
晏婴顺着话题说:“楚王马上对我说,他们曾抓到了许多齐国的贼,楚君还特地做出关心的样子,询问我:是不是齐国人都是贼?”
晏婴意味深长地止住话题,好奇的人马上问:“你怎么回答?”
晏婴得意洋洋回答:“我说:我听说,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橘这种水果适于在淮南一带种植,如果将它移植到淮北去,情况就会大不相同,柑橘会变成一种又小又苦的枳了。虽然树叶很相似,其果实滋味不同。
相同的植物之所以会有这种差别,是因为水土的差异。这名齐国人在齐国的时候,不一定是盗贼,也许是一名勤勤恳恳的农夫,或者是一名勤奋的商人,他之所以到了楚国却要做窃贼,大概是因为楚国的土壤比较适合窃贼生长。”
据说,楚灵王顿时瞠目结舌,无言以对,默然良久后,讪讪地说:“和圣人(春秋时代,这个词意思是‘聪明人’)是不能开玩笑的,寡人这是在自讨没趣啊。”
众人被这故事乐的仰天大笑,大家笑的都很开心。但赵武却没有笑,等众人的笑容都平息了,赵武慢慢的说:“晏司徒,其实我早就想告诉你,橘与枳是两种不同的果实,虽然它们叶子很相似,开的花也很相似,但它们确实是不同的物种。
我之所以想告诉你这个,是因为我在淮南也找到味道甜美的枳,在淮北也找到了不好吃的橘,可见,它们生长在什么地方不是变异的关键。橘生淮南是橘子,生在淮北依...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