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春秋小领主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第一百四十二章 无耻的巅峰
面对中山国将领的咆哮,赵武笑眯眯的看着对方:“早说嘛,早说这话儿我们还用那么麻烦吗?这就对了,我带着人浩浩荡荡来到此地,可不是为了旅游的,明知道你我必有一战,说那么多废话干嘛?”
对面的中山国将领不再啰嗦,他转身回车而去。
等他走远,赵武问左右:“这个人是谁,有他的情报吗?”
田苏歪着头想了想,回答:“没有,看他身上的官服,似乎是中山国的左师(国防部部长)——小国家的小人物而已,没什么可在意的。”
赵武不满的摇摇头:“人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方是中山国统军大将,我们却不了解他的性格癖好,以及作战风格,这怎么能行?”
田苏笑着解释:“我们已经知道中山国的兵力状况、士兵的训练情况、武器装备情况、士兵组成情况,以及中山国的兵力部署,地理山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我们无须在细节上耗费过多的精力。此战,哪怕中山国左师是天神灵魂附身,对战局也没有丝毫影响。”
这话赵武赞同——蚂蚁挑战大象,无论这只蚂蚁多么神勇、多么勤奋努力,都不能改变结局。
“下令修造营地吧——中山国想要集结军队,怎么也需要三五天的时间,让我们先把自己的窝安置好。”
当夜,满天星斗;满地火把。
满地火把都是赵兵干的,掉队的赵兵为了赶上队伍,他们肆无忌惮的在敌国的领土上打着火把连夜行军。他们经过的城市,看到星星点点的火把布满了秋后的原野,都不敢罕然出击。他们关紧了城门,躲在城里屏住了呼吸。
这个世界,最令人愤恨的是一名贵族只要出身好,他不努力也可以完全不用为生活琐事担心——譬如战前扎营这种事,赵武只要下命令就行了,自会有一大群家臣忙前忙后,把具体工作做好。
根据赵武以前总结的《兵策》,在敌占区进行野外宿营,需要在营垒外挖三道壕沟。其中,第一道壕沟刚好位于弩弓的最大射程边缘,中间的壕沟恰好是射程中央。
这三道壕沟都留着通行缺口,但通行缺口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转折曲回的巷道。
春秋时代战车转向笨拙,常常需要赶车人跳下战车,奋力推动车轮让车很调整方向……可以想象,在赵武如此设计的壕沟下,战斗人员始终暴露在弓箭射程中,每一次调整方向都要面临重大损失。
三道壕沟挖出来的土堆积在大营边缘,形成一道土垒。这道半截土墙每隔一人的宽度,就埋设了一根斜斜冲天的尖木桩。这道木桩围成的篱笆墙后,是晋军整齐划一的营寨。晋国军队以一个旅为一面军旗(一旌),组成一个小攻击方阵。军旗竖立在方阵中央。士兵们以“两(二十五人至七十五人)”为单位,每一“两”拥有一个帐篷宿营。
一向严整的晋人喜欢围绕着军旗布设营地。军旗中央是大块空地,这空地也是士兵集合的操场,或者吃饭时就餐的露天食堂。
晋军体制,五“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五排列的帐篷四四方方布设起来,总会有一面豁口,这个豁口的朝向深有讲究,一般豁口朝向师部。士兵们在操场集合后,拔起自己的军旗,通过豁口行军前往本师师部,一个师便组织好了进攻阵型——师部那里,有一面更大的军旗:师军旗。
士兵在师部集合之后,连队形都不用整理,就能直接开向战场——五个师为一个军;晋军经常排列的阵型是“五阵”,阵,群也。五阵,古代人词汇简单,意思就是“五个攻击群”。现代人发音都是双音节词,因此‘五阵’被通常称为“五x阵”,比如现代人通常最熟悉的叫法是:五行(阵)、五花(阵)……
春秋之后的古人之所以把“五阵”称为“五行”或“五花”,是望文生义——为了方便指挥,五个师都用不同颜色的军旗进行标识,需要调动军队的时候,主帅在高处命令人挥动“师军旗”,该师会根据军旗的信号,做出冲锋、就地固守、徐徐撤退,等相应军事动作。这五色旗最后演化成了五行、五花的说法。
春秋时代没有五行的说法,“五行”说法是后人根据这种军事指挥状态,而生编硬造出来的。而战争中孕育的兵种相克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五行相克的说法。
赵武在巢车上摇动五色旗帜,麾下五个师依次走出营地,在战场上排列阵型——这已经是赵军扎营十天后了。
十天来,中山国人不停的要求举行会战,赵武总是想尽各种理由推托。春秋人讲究堂堂正正之师,所以赵武不应战,中山国的人只能忧心忡忡的看着赵氏援兵不断赶到,看着赵军的营地逐渐变得坚固,却没有丝毫攻打赵军营寨的意思——那时候不流行偷营劫寨滴。
十天后,韩起最先赶到了赵武的营寨,他抱怨说:“武子,你不厚道啊,国中的大小贵族都知道你出兵消息,我却是最后知道的,如果不是齐策手脚快,我现在连军队都集结不起来啊。”
赵武不好意思的笑笑:“这场战争原本是家族报复,我岂能为赵氏家族的事情麻烦韩氏。”
韩起问:“你接到国君的命令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韩起补充:“那么,现在这场战争就不是家族战争了,它是一场国战。赵氏参加国战,怎能不拉上我韩氏,更何况这场战争明明是在分猪肉,国中的贵族都动员起来了,你却不给我送一个信。武子你不厚道啊。”
赵武反问:“国中的领主都动员了?”
韩起理所当然的回答:“我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是往甲氏赶路的武士。许多领主来不及集结领主武装,只好命令手下武士直接甲氏集结。我能够后发先至,那是因为齐策的功劳,他来我韩氏后,重修了道路,便于传达领主命令。另外,他还仿照赵氏建立了一支常备部队——我这次就是带着常备部队来的,齐策还在后面整理韩式的参战武士……”
赵武愤恨的仰望甲氏:“我后面跟了一群蝗虫啊,听说他们走过的地面寸草不生。不行,不能耽搁了,明天我们就全军决战。”
韩起惊愕的问:“你来到城下多日,竟然没有跟中山国的人交过手?”
赵武回答:“我的士兵长途奔波,体力还没有调整过来,再说,我得重装备还在辎重部队那里,至今仍在半路跋涉,我的士兵很宝贵,花费了很多钱训练与装备,所以我必须让士兵用最佳面貌走上战场,以保证他们的最小伤亡。”
韩起点点头,总结说:“你真无耻!”
韩起话音刚落,中山国的人又来要求会战。韩起很不好意思的反问:“这十多天来,你顿兵于城下,怎么好意思连续拒绝别人的求战?……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无耻。”
赵武平淡的回答:“胜利者有权书写历史,失败者永远没有开口的机会。”
说罢,赵武转向中山国的使者,彬彬有礼的回答:“晋国外臣赵武致意中山国寡君:请整修你们的戈矛,我军明日出战。”
现在,战争逐渐拉开了帷幕,在秋末、清晨和煦的阳光下,晋国军队一个个攻击方阵随着军鼓声,随着军旗整齐前进——整齐,晋国军队的特色就是整齐而不慌不忙。
随着军鼓的鼓点,首排士兵高举着盾墙,像一条涌动的海浪缓缓向前推进;盾兵背后,惯例是两彻行长戟兵;再然后是三彻弓弩兵——赵武排出的是一个十彻行的狂攻阵型,后面五彻分布的顺序与前五彻刚好颠倒。
十彻行过后又是一个攻击方阵……赵武把最雄厚的兵力布设在中央阵型,右翼则是附庸家族组成的杂牌军,左翼是韩起带来的驽兵,以及赵氏的全部骑兵力量。
“没有战车,竟然没有一辆战车?!”中山国左师惊愕的看着赵兵走向预设战场。
此时,中山国城门大开,一辆辆战车鱼贯使出城门,在军官的指挥下步入战场……与晋国军队的整齐有序相比,中山国的军队简直像一群羔羊,乱哄哄的,丝毫见不到任何组织性。
日进中午,赵兵最后一面军旗进入战场预定位置,中山国的军队还没有排列好队伍,中山国左师懊恼、愤怒、无奈的招呼自己的御戎(车夫)上前,他单车来到两军阵前,大声宣读着精心准备许久的战争宣言:“我狄人长久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诸神可以作证,我们的祖父出生于此,我们的父兄在此劳作耕耘,这片土地是诸神赐予我们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晋军没有仁义,他们从远方而来,在我们的村庄附近搭起了简陋的棚子,我的兄弟姐妹可怜他们孤苦,送给他们食物与柴草,让他们渡过寒冷的冬天。第二年春天,又容许他们在我们祖先的土地上播下种子。但秋天里他们收获了,我们的兄弟姐妹赶过去祝贺,他们竟然说我们骚扰到他们了,所以他们要拆毁我父兄的家园,... -->>
第一百四十二章 无耻的巅峰
面对中山国将领的咆哮,赵武笑眯眯的看着对方:“早说嘛,早说这话儿我们还用那么麻烦吗?这就对了,我带着人浩浩荡荡来到此地,可不是为了旅游的,明知道你我必有一战,说那么多废话干嘛?”
对面的中山国将领不再啰嗦,他转身回车而去。
等他走远,赵武问左右:“这个人是谁,有他的情报吗?”
田苏歪着头想了想,回答:“没有,看他身上的官服,似乎是中山国的左师(国防部部长)——小国家的小人物而已,没什么可在意的。”
赵武不满的摇摇头:“人常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对方是中山国统军大将,我们却不了解他的性格癖好,以及作战风格,这怎么能行?”
田苏笑着解释:“我们已经知道中山国的兵力状况、士兵的训练情况、武器装备情况、士兵组成情况,以及中山国的兵力部署,地理山川——在绝对的实力面前,我们无须在细节上耗费过多的精力。此战,哪怕中山国左师是天神灵魂附身,对战局也没有丝毫影响。”
这话赵武赞同——蚂蚁挑战大象,无论这只蚂蚁多么神勇、多么勤奋努力,都不能改变结局。
“下令修造营地吧——中山国想要集结军队,怎么也需要三五天的时间,让我们先把自己的窝安置好。”
当夜,满天星斗;满地火把。
满地火把都是赵兵干的,掉队的赵兵为了赶上队伍,他们肆无忌惮的在敌国的领土上打着火把连夜行军。他们经过的城市,看到星星点点的火把布满了秋后的原野,都不敢罕然出击。他们关紧了城门,躲在城里屏住了呼吸。
这个世界,最令人愤恨的是一名贵族只要出身好,他不努力也可以完全不用为生活琐事担心——譬如战前扎营这种事,赵武只要下命令就行了,自会有一大群家臣忙前忙后,把具体工作做好。
根据赵武以前总结的《兵策》,在敌占区进行野外宿营,需要在营垒外挖三道壕沟。其中,第一道壕沟刚好位于弩弓的最大射程边缘,中间的壕沟恰好是射程中央。
这三道壕沟都留着通行缺口,但通行缺口却不是一条直线,而是转折曲回的巷道。
春秋时代战车转向笨拙,常常需要赶车人跳下战车,奋力推动车轮让车很调整方向……可以想象,在赵武如此设计的壕沟下,战斗人员始终暴露在弓箭射程中,每一次调整方向都要面临重大损失。
三道壕沟挖出来的土堆积在大营边缘,形成一道土垒。这道半截土墙每隔一人的宽度,就埋设了一根斜斜冲天的尖木桩。这道木桩围成的篱笆墙后,是晋军整齐划一的营寨。晋国军队以一个旅为一面军旗(一旌),组成一个小攻击方阵。军旗竖立在方阵中央。士兵们以“两(二十五人至七十五人)”为单位,每一“两”拥有一个帐篷宿营。
一向严整的晋人喜欢围绕着军旗布设营地。军旗中央是大块空地,这空地也是士兵集合的操场,或者吃饭时就餐的露天食堂。
晋军体制,五“两”为一卒,五卒为一旅。五五排列的帐篷四四方方布设起来,总会有一面豁口,这个豁口的朝向深有讲究,一般豁口朝向师部。士兵们在操场集合后,拔起自己的军旗,通过豁口行军前往本师师部,一个师便组织好了进攻阵型——师部那里,有一面更大的军旗:师军旗。
士兵在师部集合之后,连队形都不用整理,就能直接开向战场——五个师为一个军;晋军经常排列的阵型是“五阵”,阵,群也。五阵,古代人词汇简单,意思就是“五个攻击群”。现代人发音都是双音节词,因此‘五阵’被通常称为“五x阵”,比如现代人通常最熟悉的叫法是:五行(阵)、五花(阵)……
春秋之后的古人之所以把“五阵”称为“五行”或“五花”,是望文生义——为了方便指挥,五个师都用不同颜色的军旗进行标识,需要调动军队的时候,主帅在高处命令人挥动“师军旗”,该师会根据军旗的信号,做出冲锋、就地固守、徐徐撤退,等相应军事动作。这五色旗最后演化成了五行、五花的说法。
春秋时代没有五行的说法,“五行”说法是后人根据这种军事指挥状态,而生编硬造出来的。而战争中孕育的兵种相克理论,又逐渐发展成五行相克的说法。
赵武在巢车上摇动五色旗帜,麾下五个师依次走出营地,在战场上排列阵型——这已经是赵军扎营十天后了。
十天来,中山国人不停的要求举行会战,赵武总是想尽各种理由推托。春秋人讲究堂堂正正之师,所以赵武不应战,中山国的人只能忧心忡忡的看着赵氏援兵不断赶到,看着赵军的营地逐渐变得坚固,却没有丝毫攻打赵军营寨的意思——那时候不流行偷营劫寨滴。
十天后,韩起最先赶到了赵武的营寨,他抱怨说:“武子,你不厚道啊,国中的大小贵族都知道你出兵消息,我却是最后知道的,如果不是齐策手脚快,我现在连军队都集结不起来啊。”
赵武不好意思的笑笑:“这场战争原本是家族报复,我岂能为赵氏家族的事情麻烦韩氏。”
韩起问:“你接到国君的命令了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韩起补充:“那么,现在这场战争就不是家族战争了,它是一场国战。赵氏参加国战,怎能不拉上我韩氏,更何况这场战争明明是在分猪肉,国中的贵族都动员起来了,你却不给我送一个信。武子你不厚道啊。”
赵武反问:“国中的领主都动员了?”
韩起理所当然的回答:“我来的时候,一路上都是往甲氏赶路的武士。许多领主来不及集结领主武装,只好命令手下武士直接甲氏集结。我能够后发先至,那是因为齐策的功劳,他来我韩氏后,重修了道路,便于传达领主命令。另外,他还仿照赵氏建立了一支常备部队——我这次就是带着常备部队来的,齐策还在后面整理韩式的参战武士……”
赵武愤恨的仰望甲氏:“我后面跟了一群蝗虫啊,听说他们走过的地面寸草不生。不行,不能耽搁了,明天我们就全军决战。”
韩起惊愕的问:“你来到城下多日,竟然没有跟中山国的人交过手?”
赵武回答:“我的士兵长途奔波,体力还没有调整过来,再说,我得重装备还在辎重部队那里,至今仍在半路跋涉,我的士兵很宝贵,花费了很多钱训练与装备,所以我必须让士兵用最佳面貌走上战场,以保证他们的最小伤亡。”
韩起点点头,总结说:“你真无耻!”
韩起话音刚落,中山国的人又来要求会战。韩起很不好意思的反问:“这十多天来,你顿兵于城下,怎么好意思连续拒绝别人的求战?……你比我想象的还要无耻。”
赵武平淡的回答:“胜利者有权书写历史,失败者永远没有开口的机会。”
说罢,赵武转向中山国的使者,彬彬有礼的回答:“晋国外臣赵武致意中山国寡君:请整修你们的戈矛,我军明日出战。”
现在,战争逐渐拉开了帷幕,在秋末、清晨和煦的阳光下,晋国军队一个个攻击方阵随着军鼓声,随着军旗整齐前进——整齐,晋国军队的特色就是整齐而不慌不忙。
随着军鼓的鼓点,首排士兵高举着盾墙,像一条涌动的海浪缓缓向前推进;盾兵背后,惯例是两彻行长戟兵;再然后是三彻弓弩兵——赵武排出的是一个十彻行的狂攻阵型,后面五彻分布的顺序与前五彻刚好颠倒。
十彻行过后又是一个攻击方阵……赵武把最雄厚的兵力布设在中央阵型,右翼则是附庸家族组成的杂牌军,左翼是韩起带来的驽兵,以及赵氏的全部骑兵力量。
“没有战车,竟然没有一辆战车?!”中山国左师惊愕的看着赵兵走向预设战场。
此时,中山国城门大开,一辆辆战车鱼贯使出城门,在军官的指挥下步入战场……与晋国军队的整齐有序相比,中山国的军队简直像一群羔羊,乱哄哄的,丝毫见不到任何组织性。
日进中午,赵兵最后一面军旗进入战场预定位置,中山国的军队还没有排列好队伍,中山国左师懊恼、愤怒、无奈的招呼自己的御戎(车夫)上前,他单车来到两军阵前,大声宣读着精心准备许久的战争宣言:“我狄人长久以来生活在这片土地上,诸神可以作证,我们的祖父出生于此,我们的父兄在此劳作耕耘,这片土地是诸神赐予我们的,是祖先留给我们的。
晋军没有仁义,他们从远方而来,在我们的村庄附近搭起了简陋的棚子,我的兄弟姐妹可怜他们孤苦,送给他们食物与柴草,让他们渡过寒冷的冬天。第二年春天,又容许他们在我们祖先的土地上播下种子。但秋天里他们收获了,我们的兄弟姐妹赶过去祝贺,他们竟然说我们骚扰到他们了,所以他们要拆毁我父兄的家园,...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