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局势突变 (1/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九州河山皆华夏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庞岳等人从杭州城回到大营之后,新任兵部尚书张秉贞拨付的的第一批粮草到了,不过数量有点少,只够他们四五天之用的。对此,庞岳倒也没有抱怨什么。因为他知道,照眼下的形势来看,自己在杭州也待不了多久了,如果忽略自己的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大概在后天,唐王朱聿键就会在部分官员的拥护下离开杭州。因此,初九、初十这两天,庞岳一边让手下的官兵抓紧时间休整,一边考虑起几天之后的计划。对这个计划,他倒是不敢丝毫含糊,因为这关系到他和他手下兵马的命运问题。
其他的官兵倒不像庞岳考虑的那么多,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行军之后,难得有这么两天放松的机会,因此大家都过得还算惬意。这期间,被庞岳从杭州城里带回来的那个王樟堂几乎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搬运粮草的时候,他一人扛起二百斤的大包居然毫不吃力,除此之外,他见到军营中的那些兵器时也两眼发光,随便抽出一根长枪便舞得虎虎生威,之后还连呼不过瘾。庞岳见状,便把自己的那根全由精铁打造的长枪给他试试。王樟堂接过庞岳的长枪之后掂了几掂便在空地里练了起来,或挑或刺,或旋或挡,一招一式都显得极有力度,一根银枪在他手中如同水中蛟龙一样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惹得旁边围观的人纷纷喝彩。王樟堂收起招式之后,连呼过瘾,连呼好枪,一双手却是紧紧地抓住长枪不放,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庞岳无奈,只好向他保证,以后有机会一定请最好的工匠给他打造一杆更好的,这才要回了自己的长枪。
王樟堂虽然嘴上有点犟,但也并非是个孤僻的人,和大家相处了没多久,话就渐渐地多了起来。这时,庞岳才知道,原来王樟堂今年二十一岁,义务人,前不久在老家打抱不平,将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的腿打断了,为躲避官府的追捕才跑了出来。王樟堂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嘉靖三十八年,名将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招募四千余新兵开始组建后世那支著名的戚家军时,王樟堂的曾祖父便在那第一批士兵当中。之后,其曾祖父几乎随军参加了对倭寇的所有血战,台州之役、横屿之战等等,后又跟随戚继光北上驻守蓟辽,在与蒙古人的作战中屡立战功,短短几年内便以军功累迁至千总。后来,王樟堂的曾祖父因伤病卸甲归田,将长大成人的几个儿子又送到了军中继续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至此之后,王氏家族的男性成员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投身到戚家军这支光荣的军队当中,并有多名家族成员为国捐躯,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不过,到了崇祯四年(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具有数十年光荣传统的戚家军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那一战,戚家军虽然英勇奋战、杀敌无数,但还是在优势建奴和汉奸的围攻下弹尽粮绝,最后全军覆没。在这一战中,王樟堂的几位叔父也壮烈殉国,他的父亲因为是家中长子要照看家中产业而未从军,这才躲过了一劫。此后,由于王家人的精神寄托戚家军已经成为历史,其他明军也大都军纪败坏、名声不佳,王氏家族的后生们便放弃了从军,但习武的传统却一直传了下来。
听到这里,庞岳不禁在心中大为感慨,一个并非军户的家族,却能做到世代从军为国效力,这究竟需要多大的自觉性和多么强烈的忠义之心?生长在这样的家族之中,王樟堂那勇于挺身而出的作风和非凡的身手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想到这里,庞岳便更加庆幸自己没有让这样一个人才跑掉,很快便安排王樟堂在卢启武手下当了一名旗总,管三个什长。由于王樟堂的武艺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也没人提出异议。除此之外,庞岳还对王樟堂许下了一系列承诺:只要他好好干,升官不是问题。这使得王樟堂留在军中的意愿又强烈了几分。
*********
六月十一日,局势真如庞岳记忆中的那样发生了突变。
上午,朱大典的家丁队长朱猛急急忙忙地来到了城北大营,找到了庞岳和王东日,说是朱大典有要事相商。见朱猛神色急切,庞岳和王东日也就没有多问,简单地交代了一下营中事务之后,便带着几个亲兵快马加鞭赶往杭州城中。
一进了城,朱猛并没有把庞岳等人往朱大典的居住地领,而是领着他们朝另一个方向而去。庞岳仔细一辨认周围的地貌之后,心中不由得一惊,立刻勒住了马头。王东日等人见状也纷纷停了下来。
“庞将军、王将军,怎么不走了?”朱猛奇怪地问道。
庞岳皱起了眉头:“朱大哥,若是我没记错的,朱老大人好像不住这一带吧。倒是我上次去面见唐王殿下时,走的是这条路。”
听庞岳这么一说,王东日也是一惊。
朱... -->>
庞岳等人从杭州城回到大营之后,新任兵部尚书张秉贞拨付的的第一批粮草到了,不过数量有点少,只够他们四五天之用的。对此,庞岳倒也没有抱怨什么。因为他知道,照眼下的形势来看,自己在杭州也待不了多久了,如果忽略自己的穿越所带来的蝴蝶效应,大概在后天,唐王朱聿键就会在部分官员的拥护下离开杭州。因此,初九、初十这两天,庞岳一边让手下的官兵抓紧时间休整,一边考虑起几天之后的计划。对这个计划,他倒是不敢丝毫含糊,因为这关系到他和他手下兵马的命运问题。
其他的官兵倒不像庞岳考虑的那么多,经过十几天的长途行军之后,难得有这么两天放松的机会,因此大家都过得还算惬意。这期间,被庞岳从杭州城里带回来的那个王樟堂几乎引起了所有人的注意。搬运粮草的时候,他一人扛起二百斤的大包居然毫不吃力,除此之外,他见到军营中的那些兵器时也两眼发光,随便抽出一根长枪便舞得虎虎生威,之后还连呼不过瘾。庞岳见状,便把自己的那根全由精铁打造的长枪给他试试。王樟堂接过庞岳的长枪之后掂了几掂便在空地里练了起来,或挑或刺,或旋或挡,一招一式都显得极有力度,一根银枪在他手中如同水中蛟龙一样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惹得旁边围观的人纷纷喝彩。王樟堂收起招式之后,连呼过瘾,连呼好枪,一双手却是紧紧地抓住长枪不放,丝毫没有归还的意思。庞岳无奈,只好向他保证,以后有机会一定请最好的工匠给他打造一杆更好的,这才要回了自己的长枪。
王樟堂虽然嘴上有点犟,但也并非是个孤僻的人,和大家相处了没多久,话就渐渐地多了起来。这时,庞岳才知道,原来王樟堂今年二十一岁,义务人,前不久在老家打抱不平,将一个仗势欺人的恶霸的腿打断了,为躲避官府的追捕才跑了出来。王樟堂出身于一个军人世家,嘉靖三十八年,名将戚继光在浙江义乌招募四千余新兵开始组建后世那支著名的戚家军时,王樟堂的曾祖父便在那第一批士兵当中。之后,其曾祖父几乎随军参加了对倭寇的所有血战,台州之役、横屿之战等等,后又跟随戚继光北上驻守蓟辽,在与蒙古人的作战中屡立战功,短短几年内便以军功累迁至千总。后来,王樟堂的曾祖父因伤病卸甲归田,将长大成人的几个儿子又送到了军中继续完成自己未竟的事业。至此之后,王氏家族的男性成员便开始源源不断地投身到戚家军这支光荣的军队当中,并有多名家族成员为国捐躯,在当地传为一段佳话。不过,到了崇祯四年(1631年)的大凌河之战,具有数十年光荣传统的戚家军最终还是走到了尽头。那一战,戚家军虽然英勇奋战、杀敌无数,但还是在优势建奴和汉奸的围攻下弹尽粮绝,最后全军覆没。在这一战中,王樟堂的几位叔父也壮烈殉国,他的父亲因为是家中长子要照看家中产业而未从军,这才躲过了一劫。此后,由于王家人的精神寄托戚家军已经成为历史,其他明军也大都军纪败坏、名声不佳,王氏家族的后生们便放弃了从军,但习武的传统却一直传了下来。
听到这里,庞岳不禁在心中大为感慨,一个并非军户的家族,却能做到世代从军为国效力,这究竟需要多大的自觉性和多么强烈的忠义之心?生长在这样的家族之中,王樟堂那勇于挺身而出的作风和非凡的身手而出也就不足为奇了。一想到这里,庞岳便更加庆幸自己没有让这样一个人才跑掉,很快便安排王樟堂在卢启武手下当了一名旗总,管三个什长。由于王樟堂的武艺是有目共睹的,因此也没人提出异议。除此之外,庞岳还对王樟堂许下了一系列承诺:只要他好好干,升官不是问题。这使得王樟堂留在军中的意愿又强烈了几分。
*********
六月十一日,局势真如庞岳记忆中的那样发生了突变。
上午,朱大典的家丁队长朱猛急急忙忙地来到了城北大营,找到了庞岳和王东日,说是朱大典有要事相商。见朱猛神色急切,庞岳和王东日也就没有多问,简单地交代了一下营中事务之后,便带着几个亲兵快马加鞭赶往杭州城中。
一进了城,朱猛并没有把庞岳等人往朱大典的居住地领,而是领着他们朝另一个方向而去。庞岳仔细一辨认周围的地貌之后,心中不由得一惊,立刻勒住了马头。王东日等人见状也纷纷停了下来。
“庞将军、王将军,怎么不走了?”朱猛奇怪地问道。
庞岳皱起了眉头:“朱大哥,若是我没记错的,朱老大人好像不住这一带吧。倒是我上次去面见唐王殿下时,走的是这条路。”
听庞岳这么一说,王东日也是一惊。
朱...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