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如今,当了一年的大明天子之后,崇祯皇帝对于朝政的熟悉和控制,已经基本上做到游刃有余了。
皇极殿大朝会,也从最初刚刚登基时候的天天上朝,改成了每月两次的朔望朝。
朔望朝,是历史更为悠久的一种传统了。每个月里,皇帝只在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初一和十五这两天,搞一次在朝京官的大朝会。
现在,崇祯皇帝也恢复了这个古老的传统,之前坚持了几个月之久的逢五大朝,也放弃了。
对于清流御史的上书批评,如今的崇祯皇帝依然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只要内阁和军机处的几位重臣不反对,那就无关痛痒。
当然了,皇帝因为大杀阉党而在士林之中快速树立起来的好名声,如今也在一批批清流君子的批评下,开始往下坡路上走了。
不过,内阁和军机处几位重臣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至于原因,崇祯皇帝当然心里有数。
人都是自私利己的,皇帝举行大朝会的目的很明显,其中一个就是要用朝堂之上所有有资格上朝参与廷议的朝臣,来稀释和制衡内阁阁臣手中的权力。
有明以来,当皇帝对内阁不满的时候,就会频繁举行大朝会,通过诉诸廷议,让更多人参与到朝堂决策之中,从而稀释内阁阁臣的分量。
因此,皇帝恢复朔望朝,既师出有名,又对内阁和军机处有利,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内阁和军机处的大臣们,一直在文华殿和武英殿,与皇帝保持着通畅的联系。
所以,如今的皇极殿大朝会,除了朝廷需要兴师动众地搞的一些礼节性、程序性的活动之外,就是公开宣布一些重大的诏令颁布、人事任免、朝廷决议了,已经完全流于形式。
然而,即便是大朝会已经沦为了形式,有需要搞的时候,还是要搞一搞的。就像后世红朝每年三月搞的那些年度大会,虽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是该开的时候还是得开一开的。
大行皇帝也即是熹宗皇帝归葬德陵的日期、程序和仪式,就是在十月十五的大朝会上定下来的。
到了十月二十八日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多,崇祯皇帝起床更衣,然后与皇后周氏、丽妃田氏、静妃袁氏,以及兰妃博尔济吉特氏一起,身着素服,在司礼监在京诸内臣的陪同下,先去钟粹宫,请了熹宗皇帝的懿安皇后,一行人在灯火通明的紫禁城中步行,来到了大行皇帝停梓处,也就是武英殿后面的仁智殿,俗称白虎殿。
到了这里,在早已等候在此的礼部官员指导下,与内阁阁臣、军机大臣们一起,先行祭拜一番,读了一通祭文,然后烧掉。
祭文的内容,大概是告诉熹宗皇帝,今日就要归葬了,请他安息的意思。
正式起灵之前,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都得先哭上一通。
到了寅时与卯时交接之时,皇帝带领后宫一种后妃以及懿安皇后,各回自己居处休息。
内阁首辅李国鐠、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礼部尚书徐光启等人,则指挥着锦衣卫和内廷太监们,将熹宗皇帝棺椁运至午门外的辂车之上,然后带着午门外等候的其他有资格参与廷议的京官和勋贵武臣一起,簇拥着天启皇帝的棺椁辂车,在京师三大营精选士卒的护卫之下,先行出城,往昌平方向而去。
京师距离昌平天寿山陵区虽然不远,但也有六十多里的路程。而且一路上,但凡遇到桥梁或者幅度较大的弯道,送葬的官员勋贵们还要跪地大哭一阵子,所以需要的时间比正常行进要久一点。
熹宗皇帝生前从未乘用过的那架四轮辂车,如今成为他的灵车,前面十二匹白马拉着,后面则跟着人人皆着孝衣孝帽的勋贵京官们。
就这样,为天启皇帝棺椁送葬的队伍,一路上走走停停,官员勋贵们在内阁首辅李国鐠带领下跪跪起起,一直到了日头就要落山,才总算是到了德陵的外面。
李国鐠就带着送葬的勋贵官员及大队人马,在这里停灵,一边稍事休息,一边等待皇帝驾到。
熹宗归葬德陵,这是一件大事。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要来,一来自己继承了朱由校的皇位,二来朱由校一生短暂而且命苦,实在是值得怜悯。
再说,如... -->>
如今,当了一年的大明天子之后,崇祯皇帝对于朝政的熟悉和控制,已经基本上做到游刃有余了。
皇极殿大朝会,也从最初刚刚登基时候的天天上朝,改成了每月两次的朔望朝。
朔望朝,是历史更为悠久的一种传统了。每个月里,皇帝只在朔日和望日,也就是初一和十五这两天,搞一次在朝京官的大朝会。
现在,崇祯皇帝也恢复了这个古老的传统,之前坚持了几个月之久的逢五大朝,也放弃了。
对于清流御史的上书批评,如今的崇祯皇帝依然采取置若罔闻的态度,只要内阁和军机处的几位重臣不反对,那就无关痛痒。
当然了,皇帝因为大杀阉党而在士林之中快速树立起来的好名声,如今也在一批批清流君子的批评下,开始往下坡路上走了。
不过,内阁和军机处几位重臣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至于原因,崇祯皇帝当然心里有数。
人都是自私利己的,皇帝举行大朝会的目的很明显,其中一个就是要用朝堂之上所有有资格上朝参与廷议的朝臣,来稀释和制衡内阁阁臣手中的权力。
有明以来,当皇帝对内阁不满的时候,就会频繁举行大朝会,通过诉诸廷议,让更多人参与到朝堂决策之中,从而稀释内阁阁臣的分量。
因此,皇帝恢复朔望朝,既师出有名,又对内阁和军机处有利,他们又何乐而不为呢?
毕竟内阁和军机处的大臣们,一直在文华殿和武英殿,与皇帝保持着通畅的联系。
所以,如今的皇极殿大朝会,除了朝廷需要兴师动众地搞的一些礼节性、程序性的活动之外,就是公开宣布一些重大的诏令颁布、人事任免、朝廷决议了,已经完全流于形式。
然而,即便是大朝会已经沦为了形式,有需要搞的时候,还是要搞一搞的。就像后世红朝每年三月搞的那些年度大会,虽然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但是该开的时候还是得开一开的。
大行皇帝也即是熹宗皇帝归葬德陵的日期、程序和仪式,就是在十月十五的大朝会上定下来的。
到了十月二十八日寅时,也就是凌晨三点多,崇祯皇帝起床更衣,然后与皇后周氏、丽妃田氏、静妃袁氏,以及兰妃博尔济吉特氏一起,身着素服,在司礼监在京诸内臣的陪同下,先去钟粹宫,请了熹宗皇帝的懿安皇后,一行人在灯火通明的紫禁城中步行,来到了大行皇帝停梓处,也就是武英殿后面的仁智殿,俗称白虎殿。
到了这里,在早已等候在此的礼部官员指导下,与内阁阁臣、军机大臣们一起,先行祭拜一番,读了一通祭文,然后烧掉。
祭文的内容,大概是告诉熹宗皇帝,今日就要归葬了,请他安息的意思。
正式起灵之前,除了皇帝本人,其他人都得先哭上一通。
到了寅时与卯时交接之时,皇帝带领后宫一种后妃以及懿安皇后,各回自己居处休息。
内阁首辅李国鐠、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礼部尚书徐光启等人,则指挥着锦衣卫和内廷太监们,将熹宗皇帝棺椁运至午门外的辂车之上,然后带着午门外等候的其他有资格参与廷议的京官和勋贵武臣一起,簇拥着天启皇帝的棺椁辂车,在京师三大营精选士卒的护卫之下,先行出城,往昌平方向而去。
京师距离昌平天寿山陵区虽然不远,但也有六十多里的路程。而且一路上,但凡遇到桥梁或者幅度较大的弯道,送葬的官员勋贵们还要跪地大哭一阵子,所以需要的时间比正常行进要久一点。
熹宗皇帝生前从未乘用过的那架四轮辂车,如今成为他的灵车,前面十二匹白马拉着,后面则跟着人人皆着孝衣孝帽的勋贵京官们。
就这样,为天启皇帝棺椁送葬的队伍,一路上走走停停,官员勋贵们在内阁首辅李国鐠带领下跪跪起起,一直到了日头就要落山,才总算是到了德陵的外面。
李国鐠就带着送葬的勋贵官员及大队人马,在这里停灵,一边稍事休息,一边等待皇帝驾到。
熹宗归葬德陵,这是一件大事。如今的崇祯皇帝当然要来,一来自己继承了朱由校的皇位,二来朱由校一生短暂而且命苦,实在是值得怜悯。
再说,如...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