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日月当空照中华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三通静鞭响过,皇极殿内外群臣肃立。
朱大明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乾清宫总管太监王承恩,以及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新任拱卫司指挥高文采等人的陪同下,从北面进了皇极殿,快步走上御座台阶,然后坐下。
殿中群臣在施凤来等内阁大臣带领下行礼如仪。
曹化淳刚喊完“有时早奏,无事退朝”,就有一个人从文官班列中闪出,跪地行礼,然后说道:“启奏陛下,臣户科给事中瞿式耜有本奏。”
瞿式耜,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算是明末历史上留下过姓名的人物,朱大明对这个名字也是有印象的。
之所以有印象,是因为他的一些看法与后世朱大明读明史时的一些想法颇为一致。
历史上瞿式耜上了一个后来被称作“六不平疏”的奏折,专门为万历末年和天启年间发生的事情及其处理结果鸣不平,属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典型。
比如说熊廷弼被斩首并传首九边,当时就有大臣上书说熊廷弼罪不至死,而他为熊廷弼鸣不平的方式比较另类,不提熊廷弼罪不至死的话,而是说熊廷弼死了,与他罪名相当甚至更有过之的杨镐、王化贞之辈却可以不死,这个让他为熊廷弼感到不平。
正是因为他的观点比较特别,所以朱大明对这个名字有了印象。
如今一听他叫瞿式耜,就想起了他的“六不平疏”,于是说道:“瞿爱卿且平身,奏来。”
瞿式耜起身说道:“陛下登极以来,内除奸宦、外除邪臣,并勒令有司为东林诸君子平反冤狱,天下之人无不称颂陛下圣明,皆谓我大明中兴有望。
“如此种种,皆所当为,臣也深感陛下圣明。但万历以来,特别天启间,屡有有功之人不得褒赏,有罪之人未得惩处,正义未得伸张,为此臣常为之深感不平。臣有六不平,请为陛下言之。”
果真是“六不平疏”,虽然朱大明对这个多少有点印象,但当时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所以有些事情也记不起来,当时的自己对他的六不平颇为认同,因此想了想说道:“爱卿既有六不平,且一一奏来。”
瞿式耜早有准备,所以听了皇帝的话,就慷慨激昂地说了起来。
第一个说的是梃击案。当初朱由检的父亲,泰昌皇帝朱常洛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天东宫内闯进来一个壮汉,手持木棍,袭击太子。
这个案子是明末三大奇案之一。那个壮汉名叫张差,能手持木棍,一路通畅,闯进东宫,肯定是受人指使,并且有人接应。
可惜的是,万历皇帝不想深究,这个案子也就悬着了,最后只是把这个名叫张差的处死了事。
当时碰巧在东宫挺身而出保护太子的有两个人,一个叫刘光复,一个叫王之寀。
但是除太子之外的这两个当事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却不同,刘光复认为这个张差是个疯子,不必深究。
而王之寀则认为此事必有人指使,上书请求万历皇帝彻查。
两个人的命运也由此而不同。刘光复被重用,而王之寀被贬斥。如今王之寀早就死了,但瞿式耜的第一个不平,就是为王之寀鸣不平。
&n... -->>
三通静鞭响过,皇极殿内外群臣肃立。
朱大明在司礼监掌印太监曹化淳、乾清宫总管太监王承恩,以及新任锦衣卫指挥使巩永固、新任拱卫司指挥高文采等人的陪同下,从北面进了皇极殿,快步走上御座台阶,然后坐下。
殿中群臣在施凤来等内阁大臣带领下行礼如仪。
曹化淳刚喊完“有时早奏,无事退朝”,就有一个人从文官班列中闪出,跪地行礼,然后说道:“启奏陛下,臣户科给事中瞿式耜有本奏。”
瞿式耜,万历四十四年进士,算是明末历史上留下过姓名的人物,朱大明对这个名字也是有印象的。
之所以有印象,是因为他的一些看法与后世朱大明读明史时的一些想法颇为一致。
历史上瞿式耜上了一个后来被称作“六不平疏”的奏折,专门为万历末年和天启年间发生的事情及其处理结果鸣不平,属于“位卑未敢忘忧国”的典型。
比如说熊廷弼被斩首并传首九边,当时就有大臣上书说熊廷弼罪不至死,而他为熊廷弼鸣不平的方式比较另类,不提熊廷弼罪不至死的话,而是说熊廷弼死了,与他罪名相当甚至更有过之的杨镐、王化贞之辈却可以不死,这个让他为熊廷弼感到不平。
正是因为他的观点比较特别,所以朱大明对这个名字有了印象。
如今一听他叫瞿式耜,就想起了他的“六不平疏”,于是说道:“瞿爱卿且平身,奏来。”
瞿式耜起身说道:“陛下登极以来,内除奸宦、外除邪臣,并勒令有司为东林诸君子平反冤狱,天下之人无不称颂陛下圣明,皆谓我大明中兴有望。
“如此种种,皆所当为,臣也深感陛下圣明。但万历以来,特别天启间,屡有有功之人不得褒赏,有罪之人未得惩处,正义未得伸张,为此臣常为之深感不平。臣有六不平,请为陛下言之。”
果真是“六不平疏”,虽然朱大明对这个多少有点印象,但当时并没有真正深入了解,所以有些事情也记不起来,当时的自己对他的六不平颇为认同,因此想了想说道:“爱卿既有六不平,且一一奏来。”
瞿式耜早有准备,所以听了皇帝的话,就慷慨激昂地说了起来。
第一个说的是梃击案。当初朱由检的父亲,泰昌皇帝朱常洛还是太子的时候,有一天东宫内闯进来一个壮汉,手持木棍,袭击太子。
这个案子是明末三大奇案之一。那个壮汉名叫张差,能手持木棍,一路通畅,闯进东宫,肯定是受人指使,并且有人接应。
可惜的是,万历皇帝不想深究,这个案子也就悬着了,最后只是把这个名叫张差的处死了事。
当时碰巧在东宫挺身而出保护太子的有两个人,一个叫刘光复,一个叫王之寀。
但是除太子之外的这两个当事人,对同一件事情的看法却不同,刘光复认为这个张差是个疯子,不必深究。
而王之寀则认为此事必有人指使,上书请求万历皇帝彻查。
两个人的命运也由此而不同。刘光复被重用,而王之寀被贬斥。如今王之寀早就死了,但瞿式耜的第一个不平,就是为王之寀鸣不平。
&n...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