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化胡为夏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南北朝之征伐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宗敞闻言急忙摘下帽冠谢罪,承认自己错了。
这本就是一场戏,卫朔哪舍得真杀了宗敞?
只要达到杀鸡儆猴的目就可以了,因此他顺势赦免了宗敞,并下令推行汉语。
第三项改革:改汉姓。
服饰变了,语言变了,卫朔接下来要做的是更改“名份”。
在改穿汉服之后,卫朔以大都护名义行文朔方,要求所有胡人全都改原有姓氏为汉姓。
叱干阿利年长几分,早看出了汉化改革的厉害之处,而刘勃勃年幼,只认为改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原本卫朔认为刘姓挺好,不料刘勃勃却非要自己改姓。
他还振振有词道:“我家祖先,从北迁到幽朔,改姓为姒氏,因为语言和中原不一样,所以随母氏姓刘。”
“而儿子随母亲的姓,却不合乎华夏礼仪。”
“古人氏族没有常规,有的是用出生地作氏,有的是用祖父的称号作氏。”
“我准备根据义理改姓,叫赫连氏,希望能和上天的意愿相同,长久地享有无尽的吉庆。”
看着历史上有名的赫连勃勃大王在自己眼皮底下诞生,卫朔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或许卫朔都没想到,他今日这一番举措,让大批胡族大姓彻底融入华夏民族,并逐渐与汉族融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贵族群体: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崛起于西北,其中胡汉人才混杂,不只会做坐而论道,大多数人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
正是靠着这一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斑斑大才,卫朔才建立起一个空前伟大的帝国。
第四项改革:通婚姻。
所谓通婚姻,即提倡胡人和汉人互相通婚。
在此之前,汉人和胡人之间有一道界限分明的鸿沟。
两个族群在鸿沟的两岸互相对望,充满了戒备以及其它各种复杂的情感。
卫朔提倡互通婚姻,其实就是在填平这道鸿沟,他想让汉族和胡族从相互戒备向水乳交融转变。
而血统的交融,无疑能加速胡族的汉化进度,汉人和胡人的后代,当然会以汉人的形象出现在华夏。
卫朔更是拿自身做榜样,连他都取了氐秦公主为妾,其他世家、官员更不应排斥胡族。
为此,他还积极撮合自己属下,相继替沮渠蒙逊兄弟、崔浩、寇赞等人与胡、汉豪族相互联姻。
第五项改革:改籍贯。
这一措施的主要内容是:所有居住在朔方的胡人,在注册其户籍时全部改称朔方人。
于是乎,大量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的各部胡人,无一例外都成了地地道道的朔方人,这项措施彻底断绝了胡人寻根问祖的可能。
卫朔这些汉化改革举措,如疾风吹劲草,轰轰烈烈,势不可挡。
虽然有许多胡人心怀不满,但慑于河西威势,也只能乖乖地服从。
毫无疑问,这场由卫朔推动的汉化改革是相当成功的。
它以牺牲胡人为代价促进了河西内民族融合,减少了胡汉之间的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
使北方游牧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华文明在历经劫难之后再次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其实说起来,影响是双向的,胡人被汉化的同时,汉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胡化”了。
这场改革虽然在朔方掀起滔天巨浪,但得益于外部良好形势:北魏忙于北伐、后秦欲覆灭前秦,都无暇理会河西,又加上数万河西军严阵以待,总算让改革平稳推行下去。
河西这场汉化改革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快。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眼下形势容不得卫朔亦步亦趋,只能采取狂风暴雨般模式。
好在朔方不大,即便有什么动乱,也能被迅速镇压下去,因此大体上改革还算顺利。
; 宗敞闻言急忙摘下帽冠谢罪,承认自己错了。
这本就是一场戏,卫朔哪舍得真杀了宗敞?
只要达到杀鸡儆猴的目就可以了,因此他顺势赦免了宗敞,并下令推行汉语。
第三项改革:改汉姓。
服饰变了,语言变了,卫朔接下来要做的是更改“名份”。
在改穿汉服之后,卫朔以大都护名义行文朔方,要求所有胡人全都改原有姓氏为汉姓。
叱干阿利年长几分,早看出了汉化改革的厉害之处,而刘勃勃年幼,只认为改姓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原本卫朔认为刘姓挺好,不料刘勃勃却非要自己改姓。
他还振振有词道:“我家祖先,从北迁到幽朔,改姓为姒氏,因为语言和中原不一样,所以随母氏姓刘。”
“而儿子随母亲的姓,却不合乎华夏礼仪。”
“古人氏族没有常规,有的是用出生地作氏,有的是用祖父的称号作氏。”
“我准备根据义理改姓,叫赫连氏,希望能和上天的意愿相同,长久地享有无尽的吉庆。”
看着历史上有名的赫连勃勃大王在自己眼皮底下诞生,卫朔有种说不出来的感觉。
或许卫朔都没想到,他今日这一番举措,让大批胡族大姓彻底融入华夏民族,并逐渐与汉族融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贵族群体:关陇贵族集团。
关陇贵族崛起于西北,其中胡汉人才混杂,不只会做坐而论道,大多数人是出将入相的文武全才。
正是靠着这一批“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斑斑大才,卫朔才建立起一个空前伟大的帝国。
第四项改革:通婚姻。
所谓通婚姻,即提倡胡人和汉人互相通婚。
在此之前,汉人和胡人之间有一道界限分明的鸿沟。
两个族群在鸿沟的两岸互相对望,充满了戒备以及其它各种复杂的情感。
卫朔提倡互通婚姻,其实就是在填平这道鸿沟,他想让汉族和胡族从相互戒备向水乳交融转变。
而血统的交融,无疑能加速胡族的汉化进度,汉人和胡人的后代,当然会以汉人的形象出现在华夏。
卫朔更是拿自身做榜样,连他都取了氐秦公主为妾,其他世家、官员更不应排斥胡族。
为此,他还积极撮合自己属下,相继替沮渠蒙逊兄弟、崔浩、寇赞等人与胡、汉豪族相互联姻。
第五项改革:改籍贯。
这一措施的主要内容是:所有居住在朔方的胡人,在注册其户籍时全部改称朔方人。
于是乎,大量从天南地北汇聚而来的各部胡人,无一例外都成了地地道道的朔方人,这项措施彻底断绝了胡人寻根问祖的可能。
卫朔这些汉化改革举措,如疾风吹劲草,轰轰烈烈,势不可挡。
虽然有许多胡人心怀不满,但慑于河西威势,也只能乖乖地服从。
毫无疑问,这场由卫朔推动的汉化改革是相当成功的。
它以牺牲胡人为代价促进了河西内民族融合,减少了胡汉之间的民族差异和民族隔阂。
使北方游牧民族在语言、服饰、风俗习惯上逐渐与汉族趋同,使中华文明在历经劫难之后再次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其实说起来,影响是双向的,胡人被汉化的同时,汉人也在一定程度上被“胡化”了。
这场改革虽然在朔方掀起滔天巨浪,但得益于外部良好形势:北魏忙于北伐、后秦欲覆灭前秦,都无暇理会河西,又加上数万河西军严阵以待,总算让改革平稳推行下去。
河西这场汉化改革有一个明显的特点,那就是:快。
这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眼下形势容不得卫朔亦步亦趋,只能采取狂风暴雨般模式。
好在朔方不大,即便有什么动乱,也能被迅速镇压下去,因此大体上改革还算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