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东晋将乱 (2/2)
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南北朝之征伐天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
“灵秀(孙恩)、元龙(卢循)、道覆(徐道覆),尔等皆是五斗米教核心人员,当知我教最高使命是什么。”
“推翻世家统治,为普罗大众谋幸福。”三人异口同声回答,声音洪亮且清晰。
“不错,有晋一朝,门阀世族垄断各级政权,低等士族往往因此仕宦受阻。”
“孙家祖上孙秀原是小吏出身,凭借道术受赵王司马伦信任,最终位居中书令,让孙家从寒门上升到一般士族。”
“可惜像孙家这等不起眼士族,在江东这等豪门遍野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是,根本不足以被他人重视。”
“贫道年轻时,曾多次试图挤进官场上层,但最终无一例外,均惨遭失败。”
“那些豪门世家一看贫道出身,立即冷眼侧目,爱答不理。”
“从那时起,贫道就发誓,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打破眼前不合理的一切。”
听了孙泰叙述过往经历,孙恩、徐道覆、卢循纷纷感同身受,尤其卢循更是如此。
说起来卢循也是北地豪门范阳卢氏出身,从他曾祖辈卢谌往上算起,一直算到七世祖卢植头上,各个是高官。
只不过到了他祖父这一辈才走了霉运,来到南朝东晋后一直不得重用。
明面上是说因卢谌出仕后赵伪政权,才导致卢家人不受重用。
其实说白了不过是卢家过江太晚,江东早已没多余位子安置,这才将卢家闲置起来。
东晋一朝,门阀世族垄断各级政权,低等士族往往因此仕宦受阻。
作为曾是高门甲族的范阳卢氏,来到东晋后卢循及其父祖三世无官爵,竟沦为“婚宦失类”者,以至于卢循不得不娶孙恩之妹为妻,与地位较低的琅琊孙氏结成姻亲。
卢循为人聪敏,身具才华,却因家族位遇不高而身无一官半职。
他对此早心怀不满,故而对孙泰从事反晋活动是大力支持。
卢循双眼放光望着孙泰,恨不得现在就冲到建康城内。
“具体该怎么做呢?”
“元龙莫急,眼下司马曜昏庸无能只知饮酒作乐,将大权尽付予司马道子。”
“而司马道子志大才疏,只信任王国宝、茹千秋一类奸佞之臣为其股肱。”
“皇帝、辅政大臣全近小人,凡所幸接,皆出自小竖,国祚岂能不亡?”
“接下来我等当远离建康,而后以道教为手段,活动于吴、会之间,暗中积蓄力量。”
“将来机会成熟,再举兵起事,推翻司马家,建立新王朝。”
当朝廷上下还沉浸在淝水大捷的胜利喜悦中时,孙泰早已通过传道,形成了以琅琊孙氏为核心,上有某些统治阶级头面人物为靠山,下有敬之如神的信徒为基础的强大势力。
只要外界形势稍有变化,这股势力足以在江东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
其实不止以孙泰为首的次等士族对当今朝廷不满,连某些豪门世家同样不满,尤以桓温幼子桓玄为最。
桓玄出身豪门——龙亢桓氏,其父桓温,乃历仕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废帝以及简文帝的六朝元老。
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善写文章,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
然而由于其父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所以朝廷一直对他深怀戒心而不敢任用。
当时,朝野内外纷纷议论桓温晚年有不臣之迹,桓玄兄弟也因此遭到排抑。
朝廷只让他们作些无权的闲散官。
为此桓玄郁郁不得志,愤懑叹息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他为自己出身元勋之门却负谤于世而愤愤不平,乃屡次上书朝廷申辩。
可奏书送到朝廷,犹如石沉大海。
这些都加剧了桓玄对朝廷的不满,也为日后反叛东晋埋下伏笔。
。
“灵秀(孙恩)、元龙(卢循)、道覆(徐道覆),尔等皆是五斗米教核心人员,当知我教最高使命是什么。”
“推翻世家统治,为普罗大众谋幸福。”三人异口同声回答,声音洪亮且清晰。
“不错,有晋一朝,门阀世族垄断各级政权,低等士族往往因此仕宦受阻。”
“孙家祖上孙秀原是小吏出身,凭借道术受赵王司马伦信任,最终位居中书令,让孙家从寒门上升到一般士族。”
“可惜像孙家这等不起眼士族,在江东这等豪门遍野的地方,几乎到处都是,根本不足以被他人重视。”
“贫道年轻时,曾多次试图挤进官场上层,但最终无一例外,均惨遭失败。”
“那些豪门世家一看贫道出身,立即冷眼侧目,爱答不理。”
“从那时起,贫道就发誓,有朝一日我一定要打破眼前不合理的一切。”
听了孙泰叙述过往经历,孙恩、徐道覆、卢循纷纷感同身受,尤其卢循更是如此。
说起来卢循也是北地豪门范阳卢氏出身,从他曾祖辈卢谌往上算起,一直算到七世祖卢植头上,各个是高官。
只不过到了他祖父这一辈才走了霉运,来到南朝东晋后一直不得重用。
明面上是说因卢谌出仕后赵伪政权,才导致卢家人不受重用。
其实说白了不过是卢家过江太晚,江东早已没多余位子安置,这才将卢家闲置起来。
东晋一朝,门阀世族垄断各级政权,低等士族往往因此仕宦受阻。
作为曾是高门甲族的范阳卢氏,来到东晋后卢循及其父祖三世无官爵,竟沦为“婚宦失类”者,以至于卢循不得不娶孙恩之妹为妻,与地位较低的琅琊孙氏结成姻亲。
卢循为人聪敏,身具才华,却因家族位遇不高而身无一官半职。
他对此早心怀不满,故而对孙泰从事反晋活动是大力支持。
卢循双眼放光望着孙泰,恨不得现在就冲到建康城内。
“具体该怎么做呢?”
“元龙莫急,眼下司马曜昏庸无能只知饮酒作乐,将大权尽付予司马道子。”
“而司马道子志大才疏,只信任王国宝、茹千秋一类奸佞之臣为其股肱。”
“皇帝、辅政大臣全近小人,凡所幸接,皆出自小竖,国祚岂能不亡?”
“接下来我等当远离建康,而后以道教为手段,活动于吴、会之间,暗中积蓄力量。”
“将来机会成熟,再举兵起事,推翻司马家,建立新王朝。”
当朝廷上下还沉浸在淝水大捷的胜利喜悦中时,孙泰早已通过传道,形成了以琅琊孙氏为核心,上有某些统治阶级头面人物为靠山,下有敬之如神的信徒为基础的强大势力。
只要外界形势稍有变化,这股势力足以在江东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
其实不止以孙泰为首的次等士族对当今朝廷不满,连某些豪门世家同样不满,尤以桓温幼子桓玄为最。
桓玄出身豪门——龙亢桓氏,其父桓温,乃历仕成帝、康帝、穆帝、哀帝、废帝以及简文帝的六朝元老。
桓玄长大后,相貌奇伟,神态爽朗,善写文章,对自己的才能和门第颇为自负,总认为自己是英雄豪杰。
然而由于其父桓温晚年有篡位的迹象,所以朝廷一直对他深怀戒心而不敢任用。
当时,朝野内外纷纷议论桓温晚年有不臣之迹,桓玄兄弟也因此遭到排抑。
朝廷只让他们作些无权的闲散官。
为此桓玄郁郁不得志,愤懑叹息说:“父为九州伯,儿为五湖长!”
他为自己出身元勋之门却负谤于世而愤愤不平,乃屡次上书朝廷申辩。
可奏书送到朝廷,犹如石沉大海。
这些都加剧了桓玄对朝廷的不满,也为日后反叛东晋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