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明]重生之武宗记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弘治七年相对安乐祥和的九月已经过去。紫禁城最后一片黄叶已经落下,阴沉的天空下起了第一场冬雪,飘飘洒洒宣告着冬天的到来。
朱厚照刚踏进乾清宫,御前侍奉的何公公就拉住他“殿下小心,前日黄河决堤,皇上刚刚才发了大脾气。”朱厚照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刘公公才退下。
进入殿中,便听见朱佑樘训斥众臣。这样的场合他是不好闯进去的,朱厚照只好避在偏殿静心写字。过了一会儿正殿的声音却越来越大。只听一人慷慨激昂道:“陛下登基以来体恤民生艰难,用度一减再减,各类开支相较先帝竟少了八成有余。如今黄河泛滥,百姓民不聊生,国库尚有盈余,难道连治河的钱都没有了吗?”听起声音到有几分像兵部尚书马文升,他是由文转军向来主张实干,不像其他文官只知道息事宁人。
此时又有一人抢答道:“虽则皇上励精图治,只是从元年以来国家天灾不断,长城南北狼烟四起。先有白昂黄河治水,徐贯远赴江南,刘大夏刘大人分水治黄,所费不赀。如今圣上刚刚颁布佥民壮法,支出甚巨。这水是该治,可是国库实在支不出银子了。”这个朱厚照却听不出来是谁了。
只听先前那人打断道:“漕运虽为天下要务,黄河却也关乎国计民生,如今保槽抑黄,民怨载道。比之决之治之,不如一次见效。如今河南之民不欲黄河入境而谋杀朝廷命官,难保下一次便被有心人利用挑起民怨。”
此时朱厚照听见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刘健说道:“治河之事可以从长计议,漕河之事却刻不容缓。如今百官之奉、万姓之给,都来自漕运。运河直通京师,如果河堤决口。船运受阻,不出一月京师告急。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惩治刁民抚慰民众,早日在贾鲁河北岸构筑好大堤,防止运河决口。”
先前辩解那人再要说话,弘治皇帝却打断他说道;“刘爱卿所言正得我心,漕运之事关乎国家社稷。传下去令河南巡抚等应严行禁止河南之民阻筑河堤,各地官府不能令行禁止者,一起治以重罪。至于治黄之事,就交于工部同户部商议。”他顿了顿又说道:“惩治刁民只需重惩居心不良者,无知乡人便放过吧。”
见皇帝已经下定决心,大臣们只得跪谢皇恩,退出殿去。
听了这么久朱厚照总算听懂了怎么回事。原来这明朝自永乐大帝朱棣开始因为政治中心从南京移到北京,漕粮等物资都要从南方调集,以苏州府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赋税成为国家的命脉。而运输这些物资的运河便成了重中之重。为了保证运河的通畅,所以明朝历代治黄往往以运河为重。
为了保证山东境内的运河不被冲决,惯常的做法是在豫东地区的黄河的北岸建筑堤坝,逼迫黄河河水南流或是在黄河河道冲决时为了及时堵塞,在稍微靠上的河南境内河段开凿支河。今年十月,在黄河决堤堵塞仪封县黄陵冈决口后,山东委派官员和民夫在贾鲁河北岸构筑大堤防止黄河影响漕运,当地的河南民众为了不让黄河入境,就图谋谋杀被派去筑堤的官员。这件事上报到了弘治皇帝面前,这才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对于朱佑樘来说,这件事其实也是两难,在那里坐了一会儿,实在没有心情批改奏折就出来瞧朱厚照。见朱佑樘走过来,朱厚照也不敢分神,提笔一个“国”子写的工工整整端正大方。“今日的字写得不错,进益不少。”
“都是父亲教导有方。”朱佑樘真的是一个好父亲,教导儿子耐心又宽容,寻常人家的父亲尚且做不到,更何况朱佑樘是个皇帝,在万万人之上。
“今日你也听见了,有何感想?”朱佑樘看见朱厚照写的那个“国”字心有所感,突然想听一听这个孩子的想法。
朱厚照心下大骇,他只是一个三岁孩童罢了,朱佑樘居然问他此事。他心中百转千回,不知如何作答。一时静默无语。
朱厚照却不知道,他乃是九月二十四的生日,是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时,按照时、日、月、年的顺序来读他生日,恰好是“申、酉、戌、亥”,是“贯如联珠”之象,正是帝王之命。这个生日也与太祖相似,因此他刚出生时就被朱佑樘寄予厚望。他表现的又比一般孩童聪慧,朱佑樘一直不将他做三岁小儿看待,今日实在忧心已极才言不择口问出这番话来。
见朱厚照不知如何作答,朱佑樘也未多想,只叹道:“民生艰难,国库空虚。”
朱厚照不好再沉默,故作稚态说:“国库空虚,就多赚钱呀。”
朱佑樘听见儿子的回答哭笑不得:“你还太小,要知找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冲沙,赚钱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
“高公公说阿照的... -->>
弘治七年相对安乐祥和的九月已经过去。紫禁城最后一片黄叶已经落下,阴沉的天空下起了第一场冬雪,飘飘洒洒宣告着冬天的到来。
朱厚照刚踏进乾清宫,御前侍奉的何公公就拉住他“殿下小心,前日黄河决堤,皇上刚刚才发了大脾气。”朱厚照点点头表示知道了,刘公公才退下。
进入殿中,便听见朱佑樘训斥众臣。这样的场合他是不好闯进去的,朱厚照只好避在偏殿静心写字。过了一会儿正殿的声音却越来越大。只听一人慷慨激昂道:“陛下登基以来体恤民生艰难,用度一减再减,各类开支相较先帝竟少了八成有余。如今黄河泛滥,百姓民不聊生,国库尚有盈余,难道连治河的钱都没有了吗?”听起声音到有几分像兵部尚书马文升,他是由文转军向来主张实干,不像其他文官只知道息事宁人。
此时又有一人抢答道:“虽则皇上励精图治,只是从元年以来国家天灾不断,长城南北狼烟四起。先有白昂黄河治水,徐贯远赴江南,刘大夏刘大人分水治黄,所费不赀。如今圣上刚刚颁布佥民壮法,支出甚巨。这水是该治,可是国库实在支不出银子了。”这个朱厚照却听不出来是谁了。
只听先前那人打断道:“漕运虽为天下要务,黄河却也关乎国计民生,如今保槽抑黄,民怨载道。比之决之治之,不如一次见效。如今河南之民不欲黄河入境而谋杀朝廷命官,难保下一次便被有心人利用挑起民怨。”
此时朱厚照听见礼部尚书、太子太保刘健说道:“治河之事可以从长计议,漕河之事却刻不容缓。如今百官之奉、万姓之给,都来自漕运。运河直通京师,如果河堤决口。船运受阻,不出一月京师告急。所以现在最重要的还是惩治刁民抚慰民众,早日在贾鲁河北岸构筑好大堤,防止运河决口。”
先前辩解那人再要说话,弘治皇帝却打断他说道;“刘爱卿所言正得我心,漕运之事关乎国家社稷。传下去令河南巡抚等应严行禁止河南之民阻筑河堤,各地官府不能令行禁止者,一起治以重罪。至于治黄之事,就交于工部同户部商议。”他顿了顿又说道:“惩治刁民只需重惩居心不良者,无知乡人便放过吧。”
见皇帝已经下定决心,大臣们只得跪谢皇恩,退出殿去。
听了这么久朱厚照总算听懂了怎么回事。原来这明朝自永乐大帝朱棣开始因为政治中心从南京移到北京,漕粮等物资都要从南方调集,以苏州府为中心的江南地区的赋税成为国家的命脉。而运输这些物资的运河便成了重中之重。为了保证运河的通畅,所以明朝历代治黄往往以运河为重。
为了保证山东境内的运河不被冲决,惯常的做法是在豫东地区的黄河的北岸建筑堤坝,逼迫黄河河水南流或是在黄河河道冲决时为了及时堵塞,在稍微靠上的河南境内河段开凿支河。今年十月,在黄河决堤堵塞仪封县黄陵冈决口后,山东委派官员和民夫在贾鲁河北岸构筑大堤防止黄河影响漕运,当地的河南民众为了不让黄河入境,就图谋谋杀被派去筑堤的官员。这件事上报到了弘治皇帝面前,这才出现了刚才那一幕。
对于朱佑樘来说,这件事其实也是两难,在那里坐了一会儿,实在没有心情批改奏折就出来瞧朱厚照。见朱佑樘走过来,朱厚照也不敢分神,提笔一个“国”子写的工工整整端正大方。“今日的字写得不错,进益不少。”
“都是父亲教导有方。”朱佑樘真的是一个好父亲,教导儿子耐心又宽容,寻常人家的父亲尚且做不到,更何况朱佑樘是个皇帝,在万万人之上。
“今日你也听见了,有何感想?”朱佑樘看见朱厚照写的那个“国”字心有所感,突然想听一听这个孩子的想法。
朱厚照心下大骇,他只是一个三岁孩童罢了,朱佑樘居然问他此事。他心中百转千回,不知如何作答。一时静默无语。
朱厚照却不知道,他乃是九月二十四的生日,是辛亥年甲戌月丁酉日申时,按照时、日、月、年的顺序来读他生日,恰好是“申、酉、戌、亥”,是“贯如联珠”之象,正是帝王之命。这个生日也与太祖相似,因此他刚出生时就被朱佑樘寄予厚望。他表现的又比一般孩童聪慧,朱佑樘一直不将他做三岁小儿看待,今日实在忧心已极才言不择口问出这番话来。
见朱厚照不知如何作答,朱佑樘也未多想,只叹道:“民生艰难,国库空虚。”
朱厚照不好再沉默,故作稚态说:“国库空虚,就多赚钱呀。”
朱佑樘听见儿子的回答哭笑不得:“你还太小,要知找钱犹如针挑土,花钱犹如水冲沙,赚钱哪有你说的那么容易。”
“高公公说阿照的...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