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狩宋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缓冲地而得以保存。
荆州原本是富庶之地,但是唐朝以后历经战火,已经破败不堪,境内河流湖泽众多,而河堤年久失修,年年水患,老百姓逃亡所剩无几。历经武信王,文献王两代励精图治,甚至不顾脸面抢劫各国使节送往上国的供奉,向各国称臣,总算有点起色。
天福十二年,契丹灭了晋,文献王高从诲一边派使者向契丹进贡以免战祸,同时也派使者去到河东劝刘知远登基称帝。北汉开国,文献王也曾经想趁机开疆扩土,但是襄州与郢州之战均战败。连气带病,文献王不久就去世了。
高保融其实还有两个哥哥,大哥高保勋战死。二哥高保正因为文献王一度与后汉闹翻,到了刘承佑继位。文献王把高保正送到了开封为质,以求和好。
高保融在文献王的几个儿子中,算是最傻的一个,无奈四弟高保勖虽然聪明能干,但是一个病秧子,朝不保夕。其它几个弟弟还小,不足以担当重任。高保融反应慢,不懂得机变,但是为人忠厚,能够听得进意见,大局观还是有,所以继任。
南平国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妙,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国家无论怎么做,最后也是投靠大国的命运。所以大臣们包括文武之首的孙光宪也不过是维持现状,待价而沽。
高保勖看得很清楚,加上自己身体不好,也就破罐子破摔,成天花天酒地,恨不得早死早投胎。可是三哥的脑筋拐不过弯,他一心想的是要把南平国的基业维持下去。
荆江的堤防,从安远镇北、禄麻山到沱步渊,一百三十多里,从武信王的时候就开始修了,因为人力财力的问题,始终没有完成。而且当时南平国还没有占领竟陵,只修了汉水南岸。不过就算如此,这个没有完成的大堤也保护了荆州的安危,老百姓可以在湖区垦荒种田。南平国从荒无人烟到现在的人口达到了七八万户,也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这次除了修缮老江堤以外,在汉水北岸也勘测地形,修建大堤,南岸也有所延长。高保融认为只有把这个大堤修好了,人口才能增加,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文武大臣和老百姓都支持。只有高保勖不愿意来,因为他太了解这个三哥的脾气,他是一个有想法,没办法的人。只要来了就都是他的事情。
问题是高保勖没有得到王位,凭什么跟你尽心尽力,亲兄弟也还是有脾气的吧。最关键的是修好了大堤是功德一件,最后好处南平国能够得到吗?还不知道落给了哪一国呢。是三哥高保融有军事才能,还是自己能够在战阵上折腾?或者南平国有才华出众,忠心耿耿的统军大将?就是有,现在也老了。新一代的高保勖还看不起,不过都是和死去的大哥一样逞匹夫之勇罢了,要真都是万人敌也行啊,可是这世上有万人敌吗?都没有,这就是高保勖不想管事的原因。
国家都不保,做这些有什么意义?
这是高保勖在这位三哥面前极不耐烦的原因。不过也只有两个人这样单独相处的时候。他在不识大体,在外人面前还是要竭力撑着。
草亭之中,孙光宪和几个小吏在统筹钱粮,近十万人吃喝拉撒睡还有善后事宜,都得他做。孙光宪对修筑河堤十分在意,因为这是仁政,到了什么时候都可以拿来说一说。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太舒服,因为他们的糊涂*居然直接拿着工具和民夫们一起干活去了,还地方不定,到处跑。王爷就是王爷,不是戏子,不是木匠当然也不能是劫匪。太平盛世怎么折腾都行,但是这是乱世。大大小小的事情,还需要专门跑去找他汇报?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孙光宪只能把正在养病的节度副使高保勖找来,修这个大堤也算是举全国之力,总得有人主持大局吧。按道理来说,不过是修河堤,交给小吏和监工就行了。可是死脑筋的南平王非要亲自来,所以一帮文武官员也不得不跟着来。江陵的政务好在有梁夫人在,不至于出什么乱子。
新王即位一年,热情劲还没过,要胡闹,大家陪着胡闹就行了。
缓冲地而得以保存。
荆州原本是富庶之地,但是唐朝以后历经战火,已经破败不堪,境内河流湖泽众多,而河堤年久失修,年年水患,老百姓逃亡所剩无几。历经武信王,文献王两代励精图治,甚至不顾脸面抢劫各国使节送往上国的供奉,向各国称臣,总算有点起色。
天福十二年,契丹灭了晋,文献王高从诲一边派使者向契丹进贡以免战祸,同时也派使者去到河东劝刘知远登基称帝。北汉开国,文献王也曾经想趁机开疆扩土,但是襄州与郢州之战均战败。连气带病,文献王不久就去世了。
高保融其实还有两个哥哥,大哥高保勋战死。二哥高保正因为文献王一度与后汉闹翻,到了刘承佑继位。文献王把高保正送到了开封为质,以求和好。
高保融在文献王的几个儿子中,算是最傻的一个,无奈四弟高保勖虽然聪明能干,但是一个病秧子,朝不保夕。其它几个弟弟还小,不足以担当重任。高保融反应慢,不懂得机变,但是为人忠厚,能够听得进意见,大局观还是有,所以继任。
南平国现在的情况已经非常不妙,因为所有人都知道这个国家无论怎么做,最后也是投靠大国的命运。所以大臣们包括文武之首的孙光宪也不过是维持现状,待价而沽。
高保勖看得很清楚,加上自己身体不好,也就破罐子破摔,成天花天酒地,恨不得早死早投胎。可是三哥的脑筋拐不过弯,他一心想的是要把南平国的基业维持下去。
荆江的堤防,从安远镇北、禄麻山到沱步渊,一百三十多里,从武信王的时候就开始修了,因为人力财力的问题,始终没有完成。而且当时南平国还没有占领竟陵,只修了汉水南岸。不过就算如此,这个没有完成的大堤也保护了荆州的安危,老百姓可以在湖区垦荒种田。南平国从荒无人烟到现在的人口达到了七八万户,也是一个不小的成绩。
这次除了修缮老江堤以外,在汉水北岸也勘测地形,修建大堤,南岸也有所延长。高保融认为只有把这个大堤修好了,人口才能增加,国家才能繁荣昌盛。这个想法确实不错,文武大臣和老百姓都支持。只有高保勖不愿意来,因为他太了解这个三哥的脾气,他是一个有想法,没办法的人。只要来了就都是他的事情。
问题是高保勖没有得到王位,凭什么跟你尽心尽力,亲兄弟也还是有脾气的吧。最关键的是修好了大堤是功德一件,最后好处南平国能够得到吗?还不知道落给了哪一国呢。是三哥高保融有军事才能,还是自己能够在战阵上折腾?或者南平国有才华出众,忠心耿耿的统军大将?就是有,现在也老了。新一代的高保勖还看不起,不过都是和死去的大哥一样逞匹夫之勇罢了,要真都是万人敌也行啊,可是这世上有万人敌吗?都没有,这就是高保勖不想管事的原因。
国家都不保,做这些有什么意义?
这是高保勖在这位三哥面前极不耐烦的原因。不过也只有两个人这样单独相处的时候。他在不识大体,在外人面前还是要竭力撑着。
草亭之中,孙光宪和几个小吏在统筹钱粮,近十万人吃喝拉撒睡还有善后事宜,都得他做。孙光宪对修筑河堤十分在意,因为这是仁政,到了什么时候都可以拿来说一说。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太舒服,因为他们的糊涂*居然直接拿着工具和民夫们一起干活去了,还地方不定,到处跑。王爷就是王爷,不是戏子,不是木匠当然也不能是劫匪。太平盛世怎么折腾都行,但是这是乱世。大大小小的事情,还需要专门跑去找他汇报?
没有办法的情况下,孙光宪只能把正在养病的节度副使高保勖找来,修这个大堤也算是举全国之力,总得有人主持大局吧。按道理来说,不过是修河堤,交给小吏和监工就行了。可是死脑筋的南平王非要亲自来,所以一帮文武官员也不得不跟着来。江陵的政务好在有梁夫人在,不至于出什么乱子。
新王即位一年,热情劲还没过,要胡闹,大家陪着胡闹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