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南国江山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戏剧性的助刘守光取得了胜利。
之后晋国灭燕,元行钦也顺势投降晋国,成为晋军中一员骁将,被李存勖倚为腹心,并且赐名为李绍荣。
两年前,李存勖在潘张战败,被梁军包围,形势危急。
关键时候,李绍荣望见晋王旗帜,单马驰来,砍断敌军长矛两支,斩首一级,将李存勖救出。
从那以后,李绍荣深受宠信,长期跟随李存勖身边。
看过张承业的信后,李绍荣惊讶道:“看来监军使也是主张先平定镇州,安稳后方局势,然后南下与吴国争锋的。不知大王打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李存勖没好气的道:“虽说孤有心南下与吴军争锋,但这样做实在太冒险,极有可能让我等死无葬身之地。所以除了按照七哥所说的做,孤还能如何?”
“这?大王真打算和梁国议和?”李绍荣更加惊讶。
原来,张承业在信中指出,吴军北伐来势汹汹,动用的兵力众多,至少都应该有二十万以上。
而晋军一方虽然总兵力同样众多,但因为晋国面临的敌人众多,尤其是北方的契丹人,更是牵制了晋国的大量军力。
真正能用于黄河沿线的晋军兵力不过是十五万左右,其中还包括了数万镇州和定州的军队。
如今镇州背叛,定州那边态度不明,还有契丹人随时有可能入侵,若是现在就渡河南下与吴国争夺中原的话,晋军真正能动用的兵力或许只有十万人左右。
以十万久战疲惫之军去对付有可能高达二十多万,而且养精蓄锐多年的吴军,这怎么看都太过冒险。
一旦渡河后战事不利,河北的动乱又没有平息,若是再加上契丹人入侵,只怕晋国覆亡近在咫尺。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河北之地征战这么多年,百姓负担沉重,多有逃亡,其内部早已积蓄了各种不满。
现在晋军接连取胜,这才将矛盾掩盖下来,不至于立刻爆发;一旦渡河战事不利,河北动荡,再加上这些矛盾骤然爆发,即便李存勖再怎么能征善战也难以平定局面。
当然,张承业除了劝李存勖先平定镇州,等河北局势稳定下来再渡河南下外,他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与梁国暂时议和。
现在梁国看上去被吴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宋州以南,辉州以东的广阔地区都被吴国轻易夺取,但这并不是说梁国真的就这么弱。
实际上驻守在杨村的戴思远部兵力依旧有七八万人,再加上已经南下的梁军以及洛阳等各地的兵力,现在的梁国至少还能调动十五万大军。
只不过这其中的主力,也就是北面招讨使戴思远所率领的七万多梁军被晋军所牵制,不能南下与吴军交锋,所以让吴军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
若是能与梁国暂时达成和解,让戴思远能率军南下,到时候梁军兵力众多,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
即便吴军再怎么强,要彻底击败梁军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晋国一方正好趁此机会将黄河沿线的主力调往镇州,用于对付张处谨。
这样一来,既能让梁军与吴军打得两败俱伤,方便晋军坐收渔利;同时又能为晋军平定河北争取时间,可谓是一箭双雕。
等到河北局势安定下来后,不管那时候的南方局势最终是以哪方取胜,或者依旧在僵持,晋军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从容做出应对。
当然,这样做的唯一坏处就是要与梁国议和,转而将吴国当做首要目标,这样做会大失民心。
“大王,咱们晋国这么多年来都以讨伐梁国,复兴大唐为己任,对于吴国暗中与梁国议和之举更是时常鄙薄。如今难道咱们也要效仿吴国吗?”李绍荣有些惊讶问道。
复兴大唐的口号用了这么多年,即便有部分将领对其不以为然,但这个口号却是晋军讨伐梁国的大义所在,让晋军师出有名。
现在若是与梁国议和,哪怕是暗中议和,也将意味着晋国将放弃一直以来高举的复兴大唐的旗帜,沦为与岐王李茂贞等人一样的军阀势力。
当然,这一切不管是对李绍荣还是对李存勖来说都不算什么,复兴大唐对他们来说原本就只是一个口号。
真正让李绍荣感到惊讶的是,以张承业对复兴大唐的执着,他竟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这实在让他感到惊讶。
“与梁军议和?不,孤是不会直接与梁国议和的,不过孤会将大军主力调往镇州,同时放弃德胜南城,只留少量军队驻守德胜北城,并将这个消息告诉梁国。想必只要朱友贞不傻,他应该知道该怎样做。”李存勖沉声道。
德胜渡乃是黄河中游的重要渡口,位于滑州境内,是晋军控制的两个重要渡口之一。
为了保护渡口,晋军在黄河南岸修筑了德胜南城,同时在北岸修建德胜北城,两城之间用浮桥相连,以相互支援,并用铁锁将黄河隔断,以防梁国水军冲击浮桥。
而梁军黄河沿线的主力就驻守在距离德胜南城西面不远处的杨村。
李存勖相信,只要晋军放弃德胜南城,并且将主力调往镇州,减轻杨村梁军的压力,朱友贞自然会将梁军主力调去对付吴国人。
这种默契甚至不需要派使者沟通,只需要设法将消息传递给梁军就行。
“大王,既然做出了决定,那么是不是现在就召集众将,将大王的诏令交代下去?想必诸位将军也等得很焦急。”李绍荣见他已经做出决定,当即没有再劝说。
“也罢,你这就去传令给众将吧。吴军要攻占中原想来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而镇州弹丸之地,又能挡住孤的大军多久?最多就是契丹人有可能入侵,需要加以提防;至于王处直,想必此人不会傻到直接起兵与孤为难吧?只要尽快平定河北,到时候再渡河南下,与吴军一决雌雄。”李存勖最终下定决心。
戏剧性的助刘守光取得了胜利。
之后晋国灭燕,元行钦也顺势投降晋国,成为晋军中一员骁将,被李存勖倚为腹心,并且赐名为李绍荣。
两年前,李存勖在潘张战败,被梁军包围,形势危急。
关键时候,李绍荣望见晋王旗帜,单马驰来,砍断敌军长矛两支,斩首一级,将李存勖救出。
从那以后,李绍荣深受宠信,长期跟随李存勖身边。
看过张承业的信后,李绍荣惊讶道:“看来监军使也是主张先平定镇州,安稳后方局势,然后南下与吴国争锋的。不知大王打算怎么办?”
“还能怎么办?”李存勖没好气的道:“虽说孤有心南下与吴军争锋,但这样做实在太冒险,极有可能让我等死无葬身之地。所以除了按照七哥所说的做,孤还能如何?”
“这?大王真打算和梁国议和?”李绍荣更加惊讶。
原来,张承业在信中指出,吴军北伐来势汹汹,动用的兵力众多,至少都应该有二十万以上。
而晋军一方虽然总兵力同样众多,但因为晋国面临的敌人众多,尤其是北方的契丹人,更是牵制了晋国的大量军力。
真正能用于黄河沿线的晋军兵力不过是十五万左右,其中还包括了数万镇州和定州的军队。
如今镇州背叛,定州那边态度不明,还有契丹人随时有可能入侵,若是现在就渡河南下与吴国争夺中原的话,晋军真正能动用的兵力或许只有十万人左右。
以十万久战疲惫之军去对付有可能高达二十多万,而且养精蓄锐多年的吴军,这怎么看都太过冒险。
一旦渡河后战事不利,河北的动乱又没有平息,若是再加上契丹人入侵,只怕晋国覆亡近在咫尺。
这可不是什么危言耸听的事情,河北之地征战这么多年,百姓负担沉重,多有逃亡,其内部早已积蓄了各种不满。
现在晋军接连取胜,这才将矛盾掩盖下来,不至于立刻爆发;一旦渡河战事不利,河北动荡,再加上这些矛盾骤然爆发,即便李存勖再怎么能征善战也难以平定局面。
当然,张承业除了劝李存勖先平定镇州,等河北局势稳定下来再渡河南下外,他还提出了另一个重要的建议,那就是与梁国暂时议和。
现在梁国看上去被吴国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宋州以南,辉州以东的广阔地区都被吴国轻易夺取,但这并不是说梁国真的就这么弱。
实际上驻守在杨村的戴思远部兵力依旧有七八万人,再加上已经南下的梁军以及洛阳等各地的兵力,现在的梁国至少还能调动十五万大军。
只不过这其中的主力,也就是北面招讨使戴思远所率领的七万多梁军被晋军所牵制,不能南下与吴军交锋,所以让吴军长驱直入,一路势如破竹。
若是能与梁国暂时达成和解,让戴思远能率军南下,到时候梁军兵力众多,未必就没有一战之力。
即便吴军再怎么强,要彻底击败梁军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
而晋国一方正好趁此机会将黄河沿线的主力调往镇州,用于对付张处谨。
这样一来,既能让梁军与吴军打得两败俱伤,方便晋军坐收渔利;同时又能为晋军平定河北争取时间,可谓是一箭双雕。
等到河北局势安定下来后,不管那时候的南方局势最终是以哪方取胜,或者依旧在僵持,晋军都能根据实际情况从容做出应对。
当然,这样做的唯一坏处就是要与梁国议和,转而将吴国当做首要目标,这样做会大失民心。
“大王,咱们晋国这么多年来都以讨伐梁国,复兴大唐为己任,对于吴国暗中与梁国议和之举更是时常鄙薄。如今难道咱们也要效仿吴国吗?”李绍荣有些惊讶问道。
复兴大唐的口号用了这么多年,即便有部分将领对其不以为然,但这个口号却是晋军讨伐梁国的大义所在,让晋军师出有名。
现在若是与梁国议和,哪怕是暗中议和,也将意味着晋国将放弃一直以来高举的复兴大唐的旗帜,沦为与岐王李茂贞等人一样的军阀势力。
当然,这一切不管是对李绍荣还是对李存勖来说都不算什么,复兴大唐对他们来说原本就只是一个口号。
真正让李绍荣感到惊讶的是,以张承业对复兴大唐的执着,他竟然会提出这样的建议,这实在让他感到惊讶。
“与梁军议和?不,孤是不会直接与梁国议和的,不过孤会将大军主力调往镇州,同时放弃德胜南城,只留少量军队驻守德胜北城,并将这个消息告诉梁国。想必只要朱友贞不傻,他应该知道该怎样做。”李存勖沉声道。
德胜渡乃是黄河中游的重要渡口,位于滑州境内,是晋军控制的两个重要渡口之一。
为了保护渡口,晋军在黄河南岸修筑了德胜南城,同时在北岸修建德胜北城,两城之间用浮桥相连,以相互支援,并用铁锁将黄河隔断,以防梁国水军冲击浮桥。
而梁军黄河沿线的主力就驻守在距离德胜南城西面不远处的杨村。
李存勖相信,只要晋军放弃德胜南城,并且将主力调往镇州,减轻杨村梁军的压力,朱友贞自然会将梁军主力调去对付吴国人。
这种默契甚至不需要派使者沟通,只需要设法将消息传递给梁军就行。
“大王,既然做出了决定,那么是不是现在就召集众将,将大王的诏令交代下去?想必诸位将军也等得很焦急。”李绍荣见他已经做出决定,当即没有再劝说。
“也罢,你这就去传令给众将吧。吴军要攻占中原想来也不是短时间就能做到的,而镇州弹丸之地,又能挡住孤的大军多久?最多就是契丹人有可能入侵,需要加以提防;至于王处直,想必此人不会傻到直接起兵与孤为难吧?只要尽快平定河北,到时候再渡河南下,与吴军一决雌雄。”李存勖最终下定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