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 www.bxwxx.com,大明之帝国再起无错无删减全文免费阅读!
衙门广场上,文武大臣顶戴朝服,按班排列,法驾卤簿、丹陛卤簿、丹墀卤簿、仗马、步辇五辂宝象、乐队整齐摆放,这一切在表明,一场重要的仪式将被举行。
日近中天之时,行辕内金钟长鸣,百官齐向衙门方向跪下,此时,一顶黄罗伞出现在总督衙门外的广场上,伞下身着元青色龙袍,面容清癯俊秀的朱由桦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坐到早已摆放好的御座上。一会,钟声停止,百官起身。一名年青的礼部官员出班,高亢清晰的大声喊到:“献俘!”。
广场上的御营亲军也随声呐喊,声震长空,气势宏大。很快,几十个身穿红色囚服,项系白练,手脚带镣的俘虏在百十名高大健壮的侍卫押解下,走入总督衙门广场,到前正中时,俘虏被按着跪下。
这是一场献俘仪式,下面跪着的俘虏有原左良玉麾下前营总兵徐勇、副将张勇、副将张应祥、副将徐育贤;后营总兵马进忠、总兵金声恒,副将王得仁、副将马士秀等人;还有逃往左良玉军中政治避难的东林复社子弟顾杲、陈贞慧、雷演祚等人。众人跪在广场上大多耸拉着脑袋,一脸的垂头丧气。
此时,仪式还在进行,俘虏们验明正身后,被装在囚车中,绕城游街了一圈,尔后便有兵部官员上前请示如何处置他们,朱由桦下旨先行收押,等协议好处置方案后再做惩处,随即便有数百御营军士从兵部官员手里接管了俘虏和降将,并押解出去。然后,文武百官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向皇帝致贺,礼毕,大乐奏响,在乐声中,仪式结束。
献俘,是中国古代五礼中军礼的一种,军队外出征战获胜凯旋,除在太庙祭告外,就是要举行隆重仪式,向皇帝献上俘虏,并报告战斗情况,请示对战俘的处置,这是一种宣扬国威的重大仪式。
在古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所谓“国之大事,唯戎与祀”。献俘,则是将二者合一的大事,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了。明时百姓对鬼神充满敬畏,朱由桦虽是一个来自后世的无神论者,对献俘之事依旧很重视,当成一件大事来处理。
展示军威,鼓舞人心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搞一个声势浩大,庄严威武的献俘仪式。
为此,在献俘仪式开始前,朱由桦还特意命人将九江之战大胜的军报露布以闻,沿途高声奏报,让大明的士绅百姓都知道朝廷打了大胜仗了。还把整个大战的细节和战果以邸报的形式由飞骑传送各地,宣扬中枢御营军威的同时,给那些不安稳的藩镇和士绅一个大大的震慑。谁敢带头造反,就是这般结果!
“露布”制度,始于后魏。东汉时,本来把官文书不加缄封者称为“露布”。后魏以“露布”发表战胜消息。每当攻战克捷,欲使天下遍知,便以漆竿上张缣帛,写上捷报。这种办法后来被广泛采用,露布就成为“布于四海,露之耳目”的“献捷之书”。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仪。当时在广阳门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读露布。宣读毕,百官舞蹈再拜行礼。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捷报一般在早朝时当廷宣读,叫做“宣捷”。战争结束,如果敌方投降,则有受降之仪。
自从南明的“最强藩镇”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之后,整个南方的百姓可以说人心惶惶,如今朝廷大军取得了对叛军的胜利,自然要从里到外,好好宣扬一番,以重塑朝廷的威严,提升天子的威权,增强士绅百姓对大明的归属之心。
事实上,随着亲征大军平叛成功的消息传开,各地拥护明室的官员和百姓都很惊喜,也都大松了口气,一些首鼠两端的藩镇则暗自庆幸,庆幸没做出头鸟。特别是福建的郑芝龙,得知了这场战事的结果后,对朝廷的军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终于开始从心底重视起这个建立没多久的“彰武”政权了。
最难过的还要属那些心怀鬼胎,等着看“土木堡之变”这场好戏再次上演的东林士绅,当他们得知天子带着亲征大军一战灭贼的消息后,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他们没想到寄托重望的南明“第一强藩”左良玉竟然这么轻易的就败了,还是败给了一个初出茅庐,他们一点都不看好的昏君。
他们暗骂左良玉无能的同时,心中都有些仿徨不知所措,机灵的赶紧夹紧了狐狸尾巴,收敛了行为,不敢再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过于活跃了。
九江之战大胜的政治意义至此开始凸显了出来。
献俘仪式结束后,朱由桦紧接着又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怎么处置降军和降将。
经过一番商议后,朱由桦最后决定:凡是左良玉的亲信将领直接砍了杀鸡儆猴。其他非嫡系的降将,则先一体撸夺掉军职,然后再看能力重新授职,予以任用,毕竟在这一批俘虏降将中,还是有几个能打硬仗的悍将的,全都闲置了未免可惜。
如总兵徐勇,其初为巡抚何腾蛟裨将;后隶宁南侯左良玉部下,官总兵。
作战勇猛,顺治二年(1645年)在九江随左梦庚降英亲王阿济格,檄署九江总兵,调长沙,隆武曾派人游说他反正,徐勇斩杀了隆武使者,1648年元年,金声桓反正,派使者游说他反正,徐勇再次斩杀了明使,足以称得上铁杆汉... -->>
衙门广场上,文武大臣顶戴朝服,按班排列,法驾卤簿、丹陛卤簿、丹墀卤簿、仗马、步辇五辂宝象、乐队整齐摆放,这一切在表明,一场重要的仪式将被举行。
日近中天之时,行辕内金钟长鸣,百官齐向衙门方向跪下,此时,一顶黄罗伞出现在总督衙门外的广场上,伞下身着元青色龙袍,面容清癯俊秀的朱由桦在众多侍卫的簇拥下,坐到早已摆放好的御座上。一会,钟声停止,百官起身。一名年青的礼部官员出班,高亢清晰的大声喊到:“献俘!”。
广场上的御营亲军也随声呐喊,声震长空,气势宏大。很快,几十个身穿红色囚服,项系白练,手脚带镣的俘虏在百十名高大健壮的侍卫押解下,走入总督衙门广场,到前正中时,俘虏被按着跪下。
这是一场献俘仪式,下面跪着的俘虏有原左良玉麾下前营总兵徐勇、副将张勇、副将张应祥、副将徐育贤;后营总兵马进忠、总兵金声恒,副将王得仁、副将马士秀等人;还有逃往左良玉军中政治避难的东林复社子弟顾杲、陈贞慧、雷演祚等人。众人跪在广场上大多耸拉着脑袋,一脸的垂头丧气。
此时,仪式还在进行,俘虏们验明正身后,被装在囚车中,绕城游街了一圈,尔后便有兵部官员上前请示如何处置他们,朱由桦下旨先行收押,等协议好处置方案后再做惩处,随即便有数百御营军士从兵部官员手里接管了俘虏和降将,并押解出去。然后,文武百官向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礼,向皇帝致贺,礼毕,大乐奏响,在乐声中,仪式结束。
献俘,是中国古代五礼中军礼的一种,军队外出征战获胜凯旋,除在太庙祭告外,就是要举行隆重仪式,向皇帝献上俘虏,并报告战斗情况,请示对战俘的处置,这是一种宣扬国威的重大仪式。
在古代,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祭祀与战争,所谓“国之大事,唯戎与祀”。献俘,则是将二者合一的大事,其重要程度可想而知了。明时百姓对鬼神充满敬畏,朱由桦虽是一个来自后世的无神论者,对献俘之事依旧很重视,当成一件大事来处理。
展示军威,鼓舞人心的最好方式,莫过于搞一个声势浩大,庄严威武的献俘仪式。
为此,在献俘仪式开始前,朱由桦还特意命人将九江之战大胜的军报露布以闻,沿途高声奏报,让大明的士绅百姓都知道朝廷打了大胜仗了。还把整个大战的细节和战果以邸报的形式由飞骑传送各地,宣扬中枢御营军威的同时,给那些不安稳的藩镇和士绅一个大大的震慑。谁敢带头造反,就是这般结果!
“露布”制度,始于后魏。东汉时,本来把官文书不加缄封者称为“露布”。后魏以“露布”发表战胜消息。每当攻战克捷,欲使天下遍知,便以漆竿上张缣帛,写上捷报。这种办法后来被广泛采用,露布就成为“布于四海,露之耳目”的“献捷之书”。隋代文帝起,有宣露布之仪。当时在广阳门外集中百官及四方客使,宣读露布。宣读毕,百官舞蹈再拜行礼。
诸侯战胜敌方,向天子或大国报告胜利消息,也称为献捷。捷报一般在早朝时当廷宣读,叫做“宣捷”。战争结束,如果敌方投降,则有受降之仪。
自从南明的“最强藩镇”左良玉起兵清君侧之后,整个南方的百姓可以说人心惶惶,如今朝廷大军取得了对叛军的胜利,自然要从里到外,好好宣扬一番,以重塑朝廷的威严,提升天子的威权,增强士绅百姓对大明的归属之心。
事实上,随着亲征大军平叛成功的消息传开,各地拥护明室的官员和百姓都很惊喜,也都大松了口气,一些首鼠两端的藩镇则暗自庆幸,庆幸没做出头鸟。特别是福建的郑芝龙,得知了这场战事的结果后,对朝廷的军力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终于开始从心底重视起这个建立没多久的“彰武”政权了。
最难过的还要属那些心怀鬼胎,等着看“土木堡之变”这场好戏再次上演的东林士绅,当他们得知天子带着亲征大军一战灭贼的消息后,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他们没想到寄托重望的南明“第一强藩”左良玉竟然这么轻易的就败了,还是败给了一个初出茅庐,他们一点都不看好的昏君。
他们暗骂左良玉无能的同时,心中都有些仿徨不知所措,机灵的赶紧夹紧了狐狸尾巴,收敛了行为,不敢再在朝廷的眼皮子底下过于活跃了。
九江之战大胜的政治意义至此开始凸显了出来。
献俘仪式结束后,朱由桦紧接着又召开了御前会议,商讨怎么处置降军和降将。
经过一番商议后,朱由桦最后决定:凡是左良玉的亲信将领直接砍了杀鸡儆猴。其他非嫡系的降将,则先一体撸夺掉军职,然后再看能力重新授职,予以任用,毕竟在这一批俘虏降将中,还是有几个能打硬仗的悍将的,全都闲置了未免可惜。
如总兵徐勇,其初为巡抚何腾蛟裨将;后隶宁南侯左良玉部下,官总兵。
作战勇猛,顺治二年(1645年)在九江随左梦庚降英亲王阿济格,檄署九江总兵,调长沙,隆武曾派人游说他反正,徐勇斩杀了隆武使者,1648年元年,金声桓反正,派使者游说他反正,徐勇再次斩杀了明使,足以称得上铁杆汉...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